同樣都是臺灣青春愛情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自大粗鄙幼稚當有趣,《南方小羊牧場》謙卑純愛追求小夢想,女主角簡嫚書樣子還很可愛呢!
高考vs.愛情北極冰vs.南極冰《南方小羊牧場》開場時,男主角柯震東疑似同居的女友要離開了,到補習社去。要離開的意思,不是暫時出門去,而是在感情上永遠離開他,原因是要到補習社上課,專注學業,應付高考。高考是一頭兩面獸,是臺灣每個年輕人的噩夢與甜夢,由於學位有限競爭激烈,要考上較為優秀的大學一點也不容易,成功的固然在大學進入蜜月期,失敗了便要準備在社會打拼人生。為了高考而埋葬的青春愛情,從這部電影便可以知道不計其數,甚至是「集體回憶」。柯震東在女友離他而去後,道出了一個奇怪的比喻,指很多人都相信南極的冰有角,而北極的冰則沒有,原因是南極是一塊大陸,多冰川,從冰川掉下來的冰都有角。這個比喻在年輕人心目中究竟有什麼隱喻呢?這個謎底沒有解開,而男主角也因為補習社,而遇上了另一個女孩。
對了,青春愛情片就是充滿這種幻想,女友因為要專注學業到補習社去而要分手,但男的又在補習社孕育出另一段愛情。柯震東不需要高考,但在開滿補習社的街道附近的複印店找到工作,每天都要把複印好的試卷送到補習社,於是便有機會遇上在補習社當兼職助理的女孩。
《那些年》拍校園生活,《南方小羊牧場》拍的則是在補習社度日的高考生涯,視頻以複印店和補習社為主要場景,以整條補習街做年輕人成長的舞臺,從電影中看到補習社的環境如同血汗工廠,人口密集,每個班房都塞滿了莘莘學子,老師上課如啟動工廠的生產線,學生排排坐抬頭聽課低頭抄筆記,考試開始考試結束全部依照程序進行。然而學生太多,老師人數不足,於是在課室黑板投射圖像,把預先錄像的老師講課情形重複投影,奇在考生又乖乖的安坐,對單向的虛擬教學又全盤接受,無動於中。這種生動有趣的浮光掠影,的確可以聊博一粲,背後諷刺填鴨式教育,讀書不是求分數只是口號,考試最終還是以分數定奪,高考名落孫山等同前路亮起了第一盞紅燈。
試卷與漫畫成就一段戀愛
《南方小羊牧場》的巧妙之處,是沒有鼓勵年輕人荒廢學業去談戀愛。戲中的愛情雖然在補習社發生,但男主角只是複印店員工,女主角則是補習社助理,沒有說過他們要應付高考。而他們的愛情又如何發生呢?除了送遞複印試卷的簡單會面,愛情就是發生在試卷之上。
他們不是要解答試卷上的問題,而是女助理愛繪畫,經常趁補習社老闆不覺,在試卷的角落畫上可愛的小羊圖案,而且寫上一點心情。妙在學生們雖然都看見試卷有漫畫,但全部人都共同保守秘密,還樂得當作是在沉悶補習社生活的調劑品。複印男在複製試卷時看見了小羊漫畫,繼而又偷偷在試卷上繪畫豺狼漫畫作響應。於是試卷和漫畫便成為了二人之間的橋梁,開始幻想戀愛。
小羊實現繪畫夢
這不啻是年輕人的狂想,但稍為回想一下都不難發現,不少人其實都曾經在苦悶的課堂中,在課本上畫公仔。久而久之,整部課本每頁的上下角落,都是亂筆繪畫的動物或人形。臺灣的繪本風氣特別濃烈,到臺灣的書店逛逛都不難發現形形色色的,由本土插畫師出版的繪本、遊記、日記、手帳設計等產品。就算是唱片店或雜誌店,店員都喜歡在小型卡紙上,寫下有趣的漫畫字體,繪畫一點生動的漫畫,附貼在產品之上,作為介紹和推廣。這種盛行的風氣,跟日本流行文化很相似,繪畫漫畫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
《南方小羊牧場》的女主角「小羊」,正是熱愛繪畫,自創出可愛的小羊造像,加上深情絮語,可惜無處發表,只好把試卷當成是書本雜誌,把漫畫帶給她幻想中的讀者——補習社學生。小羊的夢想就是成為插畫家,視頻的鏡頭其實都刻意聚焦在女主角簡嫚書身上,男生都喜歡追求女神,樣子清新可愛而有理想的簡嫚書便有資格當上。
長不大男生繼續戀愛夢遊
《那些年》和《南方小羊牧場》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把女生描寫得對人生和成長的道路較有計劃,男生卻胡胡混混一無所知一無是處一塌胡塗。這是自嘲還是自大?不過,一方胡混一方有計劃,才能搞出戲劇矛盾,這是事實。就如《南方小羊牧場》,表面劇情以青春歲月來消磨愛戀幻想,但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