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出海捕撈全過程紀實 出海捕撈並不是一件輕鬆事

2021-01-09 原產地Vlog

相信大家都吃過海鮮,喜歡吃新鮮出爐的帝王蟹,喜歡吃大海裡新鮮捕撈的石斑魚,這些海鮮價格並不便宜,海鮮的背後透露著漁民怎樣的艱辛生活?漁民出海捕撈過程是怎樣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全過程紀實漁民出海的捕撈過程。

出海準備:

漁民出海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出海,漁民出海一次成本要很高,所以出海一次就要確保滿載而歸,所以出海一般要好幾天時間,如果去到公海捕撈要一個多月時間,所以先把預先準備好食物,淡水準備好,放進倉庫或夾板裡面。

出海一定要檢查這些證件是否齊全。《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漁業船舶登記證書》、《漁業捕撈許可證》等證書必須齊全、有效。駕駛、輪機、通訊等各崗位人員應配備齊全;船體及各種設備應保養、維修並經過專業檢驗,達到適航狀態。安全、消防、救生設備、應急器材配套齊全無損壞;

出海前最關鍵的一點是了解你所在的天氣情況如果天氣惡劣,遭遇颱風天氣就要及時的回港避風,防止天氣不好船毀人亡。

了解魚群動態

老一輩有經驗的漁民出海時候能夠憑藉洋流運動,來判斷魚群走向,加大捕撈收穫能力,但是現在很多漁船都配備了聲納系統,聲納系統可以判斷50米深海面內附近是否有魚群出沒,大大增加捕撈的準確性。

出海捕魚的捕撈方式

撒網捕魚

最常見的漁民捕魚方式應該就是撒網。用的是一種粘網(一般有三層網絲),撒在海水中,上面有浮標,下面有鉛塊,網能在海 水裡 垂直展開。魚蝦蟹如撞網會被纏住,越是掙扎,纏繞得越緊。這種一般撒網下去兩個小時就能去收網,魚獲一般不錯。 以前也經常用這種網捕魚,收網時最是刺激,大夥一起激動得屏住呼吸,目不轉睛盯著從 水裡 不斷拉起來的網,如果看到魚獲,保準一陣歡呼。要是偶爾遇到大傢伙,那絕對是一陣陣尖叫。

蟹籠捕蟹

蟹籠,是一個扁圓柱體外形的網架,中間有口子,裡面放有餌料,魚蝦蟹只能進不能出。漁民將餌料裝進蟹籠,再沉入海底。之後只需定期去撈起蟹籠,倒出魚獲,重裝好餌料即可。

固位網魚

和蟹籠相似,不同的是魚籠固位漁網有很長的引網,引網就像個大大的V字,交匯處就是固位漁網的網籠,這種捕撈範圍比蟹籠大很多,因而魚獲也會多很多。捕魚真的是蠻神奇,好像很多人很喜歡,也許是來源人類自古以來的狩獵天性。而魚獲的未執行也是非常讓人期待,固位魚網收起來,看看有什麼類型的大收穫。只要鬆開大網尾部網籠口子,就能將裡面魚獲倒入魚袋。

魚獲一般比較雜,經常有很多小魚。偶爾也能抓到大傢伙,像鰻魚啦,大隻的八爪魚(章魚)啦,還有赤嘴鰵、黃花魚等比較珍貴點的魚類。

夜捕

在夜深人靜時候,茫茫大海上閃爍著燈光,他們就是夜捕船隊,有些夜間出沒的海洋生物就是靠氙氣燈來吸引到大海表面,如魷魚,鰻魚等漁民專業捕撈魷魚的一般是天黑出發,天亮回來,收入有時非常可觀。

現在很多漁民都會採用夜捕的方式,因為趨光性海洋生物會被氙氣燈吸引集中到一塊,捕撈收穫頗豐,在茂名電白第一灘,漁民凌晨捕撈滿載而歸,就要在天蒙蒙亮凌晨五點多時候把漁船開回來海邊,趁早一定要確保新鮮把自己剛剛夜捕回來的海鮮,轉手出賣。

茫茫大海對很多很少見到海洋的人來說是嚮往生活,但是一旦將自己工作託付給大海就要有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有時候也要承受者出海收穫不利,導致的虧本,漁民捕撈還要遵循一個原則保護海洋生態,不能過度捕撈,所以每年我國都有休漁期和開漁期,確保海洋生態資源能夠得到恢復,讓能給我們帶來財富的海洋源源不斷,這就是人與生態的和諧。

相關焦點

  • 跟上龍口漁民去出海,18小時全程紀錄!【收藏】
    拍攝背景  龍口市攝影家協會 王速騰的自白:  9月1日渤海開放捕撈後,我爭取到隨魯龍漁62567號漁船出海的機會,歷時18個小時(從凌晨兩點半駛離桑島碼頭出海到晚上八點半回到港欒漁港),用鏡頭記錄下漁民捕撈的全過程。在感受大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親身見證了漁民捕撈作業的辛苦。
  • 本周末起,兩岸出海捕苗或將迎來鰻苗捕撈小高峰
    2019鰻苗捕撈季已過去一個半月,最近,臺灣地區的鰻苗捕撈逐漸步入正軌,日均苗獲量穩定在50-60kg。相比之下,本月1日起陸續開漁的日本各鰻苗主產地,迄今為止的苗獲卻不甚理想。據悉,除關東利根川和東海濱明湖的捕撈量尚能計數,其他地區基本撈不到什麼苗。特別是備受期待的宮崎縣,截止目前依然沒有好消息傳來。
  • 記者出海目擊藍點馬鮫魚捕撈:拉起30張網 只有3條馬鮫魚
    藍點馬鮫魚是如何捕撈的?今年的馬鮫魚行情如何?昨天上午,記者在鹹祥橫山碼頭,隨船出海,體驗漁獲的苦與樂。拉起30張網,只有3條馬鮫魚疫情逐漸散去,鹹祥橫山碼頭慢慢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昨天上午10點左右,記者在現場看到,幾十艘漁船正在靠岸,漁民們有的忙著整理漁網,有的正在收拾漁獲。
  • 陽江有種蟹被稱為「膏蟹之王」漁民要捕撈它全靠運氣,你認識它嗎
    陽江有種蟹被稱為「膏蟹之王」漁民要捕撈它全靠運氣,你認識它嗎老輩人常說,靠海吃海,這生活在沿海城市的居民每天都是可以吃到新鮮的海鮮。而且靠海地區的海鮮都是要比內陸海鮮要便宜,像湛江,陽江,青海這些地方都是靠海的城市。
  • 青島漁民出海不合算 出租漁船年賺十多萬(圖)
    隨著海洋漁業資源的枯竭,很多漁民放棄出海捕撈,轉而尋找多種多樣的賺錢方式。  出租一條船年賺10多萬  「出海打魚,和前幾年相比,那真是天上地下,沒法比。」今年60多歲的漁民張杰告訴記者,往前退5年,出一趟海還是滿艙而歸,什麼大魚大蝦都有,偶爾還能網上一條幾十公斤重的大魚,可現在出一次海,拉回來的全是一些小魚小蝦。今年更不行,運氣好能網到幾十斤東西,運氣不好,就什麼也捕不到。
  • 祖輩傳承技術捕撈罕見海蚰蜒 形似蜈蚣味道鮮
    大年初八一大早,即墨鰲山灣海域開始漲潮,向陽村漁民老苗和同伴拖著裝滿船艙的海蚰蜒上岸了。「這個季節正是捕海蚰蜒的時候,不過捕撈的時間比往年提前了幾天。」老苗說,這一網打上來的可真不少,一稱足有200多斤,按現在的市場價格,也能賣幾千塊錢。    向陽村坐落在美麗的鰲山灣畔。每年開春後,這裡的漁民就開始忙碌一件事情,那就是張網捕撈海蚰蜒。
  • 上海首創海洋漁業捕撈氣象預警標準,服務效益預計可佔漁民總收益的...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海洋中心氣象臺獲悉,海洋漁業捕撈氣象預警標準化試點項目已經通過驗收,在全國首次創立海洋漁業捕撈氣象預警標準。海洋漁業捕撈行業「看天吃飯」,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突發性災害性天氣不僅會影響正常的捕撈作業,甚至能危及漁民生命財產安全。
  • 東莞沙田漁民「招工難」 捕魚成本又增加 六成漁船節後未出海
    ,爭先出海捕撈節後的鮮魚肥蝦。但近日記者從先鋒村村委會了解到,由於「招工難」等原因,目前先鋒漁港碼頭只有約四成的漁船出海捕魚,部分漁民推遲了節後開捕時間,甚至有漁民選擇不出海。  工人太難找&nbsp出海捕撈時間推遲  連日來,沙田鎮先鋒村漁港碼頭,幾十艘漁船依然安靜地停靠在岸邊,只有少數幾個漁民在停靠的漁船上補織漁網。
  • 海洋捕魚陷賠錢怪圈:漁民出海一次虧千元
    世世代代依靠海洋漁業生存的漁民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不過,海洋漁業資源逐年下降的現實,也讓他們對出海捕撈多了份擔心。  記者上漁船體驗出海 漁業資源減少漁民賠錢捕魚  每天清晨是漁船集中返港的時間,也是碼頭最為繁忙的時候,一大早老漁民於德信便站在碼頭上,迎接他出海歸來的漁船。
  • 高清| 實拍文昌春季小漁村 漁民補網忙出海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4月6日消息(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陳元才)近日,在文昌市翁田鎮明月村委會湖心港,漁民們忙著做好準備工作出海捕魚,以迎接春季捕撈的豐收。  文昌市翁田鎮明月村委會湖心港,漁民們忙著做好準備工作出海捕魚。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陳元才攝
  • 上海建立海洋漁業捕撈氣象預警標準
    新華社上海8月12日電(記者 李榮)記者近日從上海海洋中心氣象臺獲悉,其主持的海洋漁業捕撈氣象預警標準化試點項目已通過驗收並投入使用。該項目在上海建立了海洋漁業捕撈氣象預警標準,規範並加快了漁業捕撈氣象預警發布的標準化建設。
  • 組圖:萊州灣冰情緩解 大船已出海小船漁民等待
    漁民劉傳林望著漸融的冰海,盼著早日出海捕撈。  位於萊州灣深處的海廟港,有4個貨運船位,平時有200艘左右的漁船在此停靠。他已經接近兩個月沒有出海了。  劉傳林不是本地漁民,泰安老家,妻子帶著女兒在家種大蒜,而他則隻身來到海廟港闖海。駕著自家的木殼小漁船,老劉已經在海廟港附近海域撈了7年的海腸了。船小、抗風浪的能力差,每次劉傳林都是搭夥幹活。十幾隻小木船一塊出海一塊回港,相互間有個照應。
  • 青島兩漁民駕船出海失聯
    早報11月2日訊 10月28日,即墨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何家寨村兩名漁民凌晨出海捕撈作業一直沒歸航當地警方和漁民出海進行搜救未果。記者2日了解到,搜救中警方通過衛星定位系統,在長門巖島附近海域發現了失蹤船隻和個人物品,但沒有發現失蹤漁民蹤跡。目前,當地政府和海警還在進一步組織力量,對失蹤漁民進行全力搜救。凌晨出海 沒有按時歸航記者了解到,失蹤的兩名漁民都是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何家寨村漁民。
  • 修好船補好網就等魚滿艙 本周六中午出海捕撈 開海後海鮮價格下降
    &nbsp&nbsp&nbsp&nbsp&nbsp在長約1000多米的碼頭上,有的漁民已經將出海捕撈作業所用的網具搬到了船上,只等再過幾天出海作業了。漁民劉玉佔介紹,4個月沒出海了,就等這一天了。他和妻子早早就把漁網補好了,船也反覆檢修了兩遍,他和另外兩名漁民商量好了,9月1日這天,一起先去捕撈螃蟹,先看看行情,然後再捕撈其它本地小海鮮。
  • 討海記|青島南姜碼頭川籍漁民:出海靠天吃飯轉行苦於「沒文化」
    男人凌晨出海打魚,女人上午在家補網,下午去碼頭上賣漁獲,這是漁民家庭的普遍分工模式。「凌晨把船開出去,趕到離岸20多海裡的地方,五點多鐘天即將亮的時候開始下網,速度快的能拖三次網,速度慢的拖兩次網,就得收拾往回趕了。」宋良中這樣講述出海的過程,他早已習慣了這種風裡來浪裡去的生活。
  • 南海休漁期嚴禁出海捕撈 1000多斤生蠔放生大海
    原標題:南海休漁期嚴禁出海捕撈 1000多斤生蠔放生大海羊城晚報訊 記者梁懌韜,通訊員黃正亮、周龍報導:2日,廣州南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漁政大隊將此前查獲的一批1000多斤生蠔,放生大海。執法部門希望欲前往南海捕撈水產的漁民,注意南海休漁期正在實施中。據悉,該批次1000多斤生蠔於5月29日查獲。當天中午,南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接獲市民舉報,稱有人在南沙港碼頭海域非法捕撈。經巡查,漁政大隊在南沙港三期碼頭海域發現有人駕駛兩艘木船作業。只見船上有人穿潛水服下水捕撈,有人駕駛控制船身,還有人將生蠔一隻只裝網。執法人員當即上前鳴笛制止。
  • 本周末起,兩岸出海捕苗或將迎來鰻苗捕撈小高峰
    2019鰻苗捕撈季已過去一個半月,最近,臺灣地區的鰻苗捕撈逐漸步入正軌,日均苗獲量穩定在50-60kg。相比之下,本月1日起陸續開漁的日本各鰻苗主產地,迄今為止的苗獲卻不甚理想。據悉,除關東利根川和東海濱明湖的捕撈量尚能計數,其他地區基本撈不到什麼苗。特別是備受期待的宮崎縣,截止目前依然沒有好消息傳來。
  • 日本海冬季美食楚蟹迎來捕撈季節 漁民忙捕撈
    原標題:日本海冬季美食楚蟹迎來捕撈季節 漁民忙捕撈   11月6日,日本海冬季美食楚蟹開捕。圖為在兵庫縣豐崗市附近海域捕撈到的楚蟹。  中新網11月6日電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冬季時鮮美食楚蟹(又稱津和井蟹、堪察加擬石蟹)11月6日在富山縣以西的日本海海域開捕。
  • 一克紅珊瑚價值近400元 漁民非法捕撈12.5公斤
    漁民投資180萬元出海去撈紅珊瑚寧波象山鶴浦人單某,做蝦塘生意,收入一般。去年12月,單某聽說採撈紅珊瑚能賺大錢,當時就決定試試。聽說前期投入較大,單某找了朋友王某,兩人還各自聯繫了其他幾個合伙人。幾個人協商後初步計劃出資180萬元,並口頭確定分股情況,單某這邊總共佔45%,王某這方總共佔55%。
  • 天氣轉暖煙臺漁民陸續出海作業
    齊魯網煙臺3月6日訊(記者張斐斐 姜燕)出了正月後,隨著氣溫升高,渤海灣也度過了冰封期,休息了一個多月的漁民們修船織網準備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