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那年花開月正圓》播出一個多月 劇中原型所在地遊客量增多 甑糕攤、葫蘆雞店等小吃扎堆開業 周瑩心頭愛 帶火「吳家大院」
「吳家東院」的安保升級
攝/記者 李東
最近幾天,在西安打雜工的常亮專程回到涇陽老家賣甑糕,現在每天能賣出一鍋,今年「十一」期間,儘管涇陽這條不足800米的街上還有三四家在賣甑糕,常亮家的甑糕仍是兩鍋都不夠賣,回鄉之前他怎麼也沒想到會這麼「火」。
《那年花開月正圓》8月30開播後,劇中原型所在的陝西涇陽安吳堡「吳家大院」前的這條街上變了樣,此前大院門口壓根沒有欄杆,也沒有保安,秩序維護由紀念館工作人員即可完成。
而如今,甑糕攤、葫蘆雞店、茯茶專櫃,幾天內開的門臉,像大風颳來的一樣。人來人往中,生意人自然是欣喜若狂,但也有人擔心「人來得快去得也快」。
電視劇帶火當地小吃 周瑩成了廣告語
安吳鎮,距離涇陽縣城約20公裡。現在的安吳青年訓練班紀念館(下稱青訓班)便是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吳家東院」原型所在。慕名而來的人自8月30號電視劇開播以來有增無減,「吳家大院」門前的這條街也紅火起來。
沿著「安吳青訓班」的標誌走到通向紀念館的10米寬街上。走過一個大牌樓,售賣各種小吃的商家開始出現,安保人員引導車輛落客後進入停車場、告訴不斷打探地址的遊客「直走就能看到吳家東院」。
甑糕是劇中主人公周瑩最愛吃的一種小吃。「在之前我們誰也沒想到,因為電視劇甑糕火了」。攤位在這條街中部的常亮說,基本每一個過往的遊客都會來問一句「這就是電視劇中周瑩愛吃的甑糕?」
甑糕是關中地區傳統風味小吃,多數當地人都會做。常亮的攤位很小,一個桌子,一個鐵鍋,再加上一個簡易棚。自出攤以來,他每天能賣出一鍋,「十一」期間,兩鍋都不夠賣。
其實,這條街上還有三四家甑糕攤,口味基本一樣,都是電視劇開播後開始出攤,「一份賣5元,一鍋大概能賣500元」。在常亮眼裡,這比在外打工掙得多。
幾天後,常亮的嗓子開始不舒服了,他用起了擴音器循環播著「甑糕、周瑩最愛吃的甑糕」。
今年43歲的羅大哥正在吆喝自家的「老羅甑糕」。值得一提的是,熱門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少奶奶周瑩最愛吃的甑糕便出自這家,而劇中老劉甑糕中的老劉扮演者便是羅大哥的父親。從老爸開始算,老羅家已經在涇陽縣城做了48年的甑糕生意。
臨時抽調60人幫助景區 講解員仍然不夠用
遊客們的目標是「吳家東院」,大量遊客的到來讓青訓班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忙碌起來。
紀念館「驗票不收費」,遊客需要持身份證領取門票。之前換票處兩名工作人員便能完成工作,8月30日後,換票處每天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換票處工作人員兩班人輪班,換班下來的工作人員擔任講解工作,中午有時顧不上吃飯。
「十一」前,紀念館增加了十個新人,分擔不同工作。菁菁已在紀念館工作多年,對紀念館比較熟悉,每有客來都由她講解。電視劇劇終那天,她接待了不下兩家媒體的採訪,「給記者們講,能讓更多人知道這裡的故事」。
遊客增多後,館長張浩則忙裡忙外地協調各種工作事宜。張浩介紹,電視劇剛開播時,每天的遊客量約2000人,「十一」期間,日均接待量超8萬人次。涇陽縣文物旅遊局緊急抽調60餘人幫助紀念館處理各項工作。調派來的10名講解員也已到位,目前雖客流量減少,講解員壓力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