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企業家:黃壽金
●行業:商用家具
●感言:辦公家具缺乏「大象企業」,未來行業洗牌加劇,有望出現百億企業,我們希望能成為這隻行業大象。
「辦公家具這一細分市場屬於典型的『螞蟻市場』,目前仍然缺乏『大象企業』。未來3到5年時間,行業洗牌加劇,會淘汰掉一大批企業,也有望出現百億企業。我們希望能成為這隻行業大象。」10月29日,在「迪歐首屆全國運營中心峰會」上,廣東迪歐家具董事長黃壽金表達出了他對行業的發展願景。
作為一家成立22年、在中山建立大本營並打拼近15年、如今將業務走向全國的家具企業掌舵人,黃壽金認為「價格下沉、品質上浮」是應對未來行業、消費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要想做到這點,需要企業拿出真本事。
在打工生涯路上讓創業夢「開花結果」
在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個珠三角實體經濟開始騰飛的年代,與很多南下廣東尋求發展機會的打工仔一樣,來自江西的黃壽金在珠三角落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走進生產型企業的前線。在企業工作期間,黃壽金加深了自己對廠企運作的了解,但同時也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在製造業的黃金期創一番自己的事業。於是,在廠企積累了兩年的工作經驗後,他選擇回流江西老家,並在南昌開設了家具銷售門店,正式開始了自己創業生涯。
「其實人的事業夢都是在工作上慢慢萌發和不斷順應時勢變化的,打工生涯中埋下了我的創業夢,而小試牛刀的創業(家具銷售),則讓我進一步看到了行業發展的潛力。」黃壽金表示,1997年前後,有了一定原始積累的他開始二次創業——辦工廠,經歷了幾年在江西「前店後廠」的迅速發展後,2000年前後他的工廠已經做到了數千萬元年營收,成為了當地規模較大的家具生產企業。期間,黃壽金也越發強烈地意識到,貼牌、代工、自產自銷雖然讓企業獲得了發展,但企業終究要有自己品牌才能走得更遠。就這樣,迪歐家具這一品牌應運而生。
踏上二次創業之旅:「在中山創業,好比把樹種在森林一樣正確」
在江西創業取得階段性成功的同時,黃壽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把迪歐這一品牌繼續做大。然而,到了2005年前後,江西市場相對有限的發展空間也讓他清楚地看到了行業「天花板」。只有讓自家品牌「走出去」,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在此時,黃壽金的目光瞄準了當時家具行業發展頗為紅火的中山。
「其實行業人都知道,2000年後中山就開始逐步建起了相對完善的家具產業集群,其中東升鎮更是獲得了『中國辦公家具重鎮』的稱號。因此在我看來,把迪歐的二次創業道路定在東升鎮、定在中山,就好比是把樹種在森林一樣,是一個符合行業發展潮流的正確決定。」就這樣,2005年黃壽金放棄了在江西低價拿地繼續擴大的機會,毅然把迪歐家具的總部設在了中山。在當時公司團隊、工廠只有幾十人的規模下,黃壽金在中山這片熱土踏上了新徵程。
在中山二次創業的選擇,加上國內家具行業需求量逐年增大的大環境,黃壽金為迪歐選擇的發展路徑顯然對頭了。他回憶,迪歐在中山打拼的頭幾年,國內家具市場發展迅速。隨著經濟建設發展加快,政府機關的條件改善,銀行、證券、醫院等企事業單位不斷擴大,尤其隨著現代寫字樓、酒店的建設,國外大型企業紛紛在國內設置機構,商用家具需求量更是在逐年大幅增加。
然而,當時的商用家具市場並沒有像民用家具那樣形成規範的商業模式,用魚龍混雜來形容並不為過。譬如,同一廠家產品發給同一個地區的多個商家,一個商家代理多個廠家產品的情況並不鮮見。不過,正因為行業缺乏龍頭企業,黃壽金嗅到了商用家具這個細分市場的發展潛力。
經過了近兩年的籌備,2010年前後,迪歐家具搬遷到了與東升毗鄰的小欖鎮,並正式把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等重心鎖定在了商用家具上。在黃壽金看來,正是這個決定,讓迪歐在中山乃至行業裡迎來了真正的騰飛。
如今,經過了在珠三角二次創業的發展積澱,迪歐已全面布局商務家具生態鏈,打造了辦公、酒店、醫養三大商務家居系統,成長為年銷售額超20億元,擁有5000名員工的大型家具生產製造企業。黃壽金透露,這幾年迪歐除了在中山打造生產線外,還先後在江門、順德、越南等區域建起了「國內+國外」的生產基地,已建成的廠房面積達60萬平方米,在建廠房面積達30萬平方米。考慮到企業擴張、生產用地的需要,早前迪歐更是斥資6億元,在江門打造了集生產、研發、展示、物流倉儲等於一體的智慧製造產業園區一期項目。新園區主要生產中高端的現代辦公家具、酒店家具、醫養家具,並逐步開發智能家具產品。
「相比歐美,中國市場才是『年輕人』」:攜手電商巨頭率先探索轉型
早前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辦公家具行業現狀分析》報告曾指出,2012至2017年,國內辦公家具行業的銷售收入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這些年,我沒少在歐洲、美國等傳統發達地區停留,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相比歐美市場商用家具市場的步履蹣跚,如今中國市場是活力充沛的年輕人,市場潛力還有較大的挖掘空間。」黃壽金指出,隨著智能採購在企業中的應用落地加速,企業已經通過全流程電子化的方式進行採購管理。但是對於採購大件辦公家具商品,不少企業仍然望而卻步。由於線下採購成本居高不下,流程複雜,不能快速響應現代企業多場景採購需求。
針對此行業痛點,今年9月底,迪歐家具與京東商用籤署了合作協議。協議約定,迪歐家具將作為京東商用合作夥伴,打通商品、解決方案以及線下渠道、服務資源,共同挖掘並滿足企業客戶的商用家具採購需求。未來,迪歐家具還將為京東商用打造專屬品牌商品,並基於企業用戶的大數據及反饋,提供商用家具的定製化服務,以京東優質平臺資源和迪歐線下門店開啟新零售布局。
「辦公家具這一細分市場屬於典型的『螞蟻市場』,行業前二品牌佔比還不到10%。按照業界對於品牌的理解,一個品牌在行業裡佔比達到20%至50%才算龍頭,這意味辦公家具行業還沒有『大象企業』」。黃壽金預計,未來隨著行業洗牌的加劇,行業梯隊分化。迪歐作為目前京東在辦公家具領域唯一戰略合作企業,雙方合作將力爭為經銷商解決工程項目大額墊資困局,幫助客戶提高工程服務能力,為行業營銷端探索更新、更高效、更垂直透明的交易模式。
對話:
○記者:在目前全球經濟增速下滑的大環境下,國內實體製造業都遇到了不小的挑戰,迪歐在轉型升級當中有哪些讓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黃壽金:去年我們首次參加了在德國科隆舉行的全球家具展。其他家都是公司老闆帶著幾個人過去,而我們卻一次性帶了49名設計師和工作人員,這在行業裡頭引起了不少關注。參展期間,我們除了展示公司最新的產品、設計外,更重要的是每到當天下午休展清場前的半個小時,我們所有設計師都會抓緊時間去研究其他優秀參展企業的優秀設計,甚至不惜蹲著、趴在人家展品下觀察、記錄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先進設計,團隊工作人員都表示獲益良多。這些努力也直接反映在今年我們商用家具新品的設計、質量的進步上。
在我看來,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在加快,只有打造一支學習型企業團隊,學會主動「走出去+帶進來」,企業的行業觸覺才會一直保持在敏銳的狀態,企業的產品、服務才能跟上和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
○記者:很多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都會面臨架構瓶頸,作為一家計劃登陸A股市場的企業,您是如何激發企業活力?
●黃壽金:這些年我從商的最大感悟,是「捨得」二字。尤其對於優秀人才,他們不能只為企業打工,而要成為企業的合伙人。像華為等龍頭企業早就這麼做了。企業要「大舍」給予優秀員工發展機遇和實質性的激勵,員工才會為企業帶來「大得」。近年我通過企業改革,把迪歐家具30%的股權分給了各級管理層和事業部,後者則通過股權稀釋,吸納子公司、上下遊合夥企業優秀人員的參股。我認為身份感的轉變,能給予員工強烈的歸屬感,使其具有主人翁的意識,更有利於公司的人才願意與企業長期共同發展。
另外,考慮到企業業務規模的擴張,近兩年迪歐也在積極籌備登陸資本市場。而這對迪歐的企業管理架構、業績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