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蠟梅、泡溫泉、觀賽事 北碚靜觀蠟梅文化藝術節26日開幕

2020-12-25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1日21時5分訊(記者 劉岱松)冬至時節,蠟梅的清雅幽香如約而至,重慶市北碚區一年一度的蠟梅文化藝術節也如期赴約。今(21)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北碚區舉行的「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北碚蠟梅文化藝術節將於本月26日在北碚靜觀鎮「重慶臺灣農民創業園」、素心村等五個會場正式開啟,屆時市民遊客不僅可以盡享喝玩樂遊購娛,還可線上「雲」賞「雲」購蠟梅及其周邊產品。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本屆蠟梅文化藝術節以北碚區靜觀鎮「重慶臺灣農民創業園」為主會場,並在渝廣高速靜觀服務區、靜觀鎮素心村、嘉陵風情步行街、新光天地廣場設置分會場,自26日始持續開展為期一月的蠟梅相關體驗活動。

屆時,蠟梅節現場不僅有蠟梅書畫作品展示、文創集等內容,還將舉行行·聚北碚CITY-HEROS北碚蠟梅節自行車邀請賽、中國花木之鄉·首屆靜觀花木蟠扎技藝大賽、中國蠟梅之鄉·第三屆「靜觀杯」傳統插花大賽等觀賞性強的活動,市民還可參與賞蠟梅·泡溫泉蠟梅之鄉體驗活動、蠟香集市消費扶貧展銷活動,享受泡泉賞景的快意。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蠟梅文化藝術節還將蠟梅的芳芳沁入雲端,同步開展的 3場線上活動讓市民足不出戶也能「聞到」花香。活動舉行期間,市民可掃描二維碼開展雲賞蠟梅、雲購蠟梅、雲享蠟梅體驗,通過VR實景領略北碚江東四鎮蠟梅產業及特色景點的概貌;參觀線上虛擬展廳,觀看北碚區情、蠟梅產業、蠟梅文化介紹,購買蠟梅相關產品、特色農產品、非遺產品;還可在線抽取蠟梅禮品、溫泉票、滑翔傘折扣券等獎品。

「靜觀蠟梅文化藝術節是北碚區深入挖掘蠟梅文化,推動鄉村振興與農旅融合的一張名片,希望能以花為媒,讓遊客領略北碚之美。」北碚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碚區靜觀鎮是全國首批「中國花木之鄉」,也是全國蠟梅栽種面積最大、品種資源最豐富、花莖最大、花香最濃的蠟梅栽培區,北碚區將以蠟梅文化藝術節為契機,加快打造都市休閒度假目的地,服務民生、輻射城鄉、助推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相關焦點

  • 賞蠟梅、泡溫泉、觀賽事 重慶北碚靜觀蠟梅文化藝術節26日開幕
    今(21)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北碚區舉行的「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北碚蠟梅文化藝術節將於本月26日在北碚靜觀鎮「重慶臺灣農民創業園」、素心村等五個會場正式開啟,屆時市民遊客不僅可以盡享喝玩樂遊購娛,還可線上「雲」賞「雲」購蠟梅及其周邊產品。「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旅遊路線圖。
  • 蠟梅又飄香 北碚靜觀邀你打卡蠟梅文化藝術節
    「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七屆蠟梅文化藝術節」新聞發布會現場鳳凰網重慶綜合 凌寒蠟梅花又開,賞梅要到靜觀來。「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以下簡稱「蠟梅節」)將於今年12月26日至明年1月26日在北碚區靜觀鎮舉辦。本次活動期間,還有蠟梅書畫作品展示、自行車邀請賽、插花大賽,以及賞蠟梅·泡溫泉蠟梅之鄉體驗等系列活動。本屆蠟梅節四個會場精彩紛呈
  • 重慶北碚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開幕
    活動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重慶新聞12月26日電(記者 劉相琳)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26日啟幕。包括蠟梅展銷、溫泉足浴、文創集市、插花大賽等眾多活動吸引遊客關注。  開幕式當天,記者在北碚靜觀鎮素心村精品蠟梅園看見,眾多遊客前來感受蠟梅香氛,體驗「人在花中、梅香撲鼻」的獨特感覺。在活動主會場重慶臺灣農民創業園內,幾場豐富的線下活動讓蠟梅節看點十足。
  • 賞蠟梅、泡溫泉、逛文創集市 中國花木之鄉的蠟梅文化藝術節快來...
    原標題:賞蠟梅、泡溫泉、逛文創集市 中國花木之鄉的蠟梅文化藝術節快來了解一下   賞蠟梅、泡溫泉、逛文創集市,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很愜意?
  • 「香」約靜觀 北碚靜觀蠟梅文化藝術節12月26日啟幕
    光明網重慶12月21日電   美麗北碚•香約靜觀。12月21日,記者從「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以下簡稱「蠟梅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中共重慶市北碚區委員會、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重慶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將於12月26日在北碚靜觀啟幕。
  • 北碚蠟梅又飄香!本月26日起「香」約靜觀,打卡蠟梅文化藝術節
    12月21日,「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以下簡稱「蠟梅節")新聞發布會在北碚區靜觀鎮召開。在會上,北碚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趙祺介紹了蠟梅節的相關情況。從開幕式至2021年1月26日,整個蠟梅節期間,還有賞蠟梅·泡溫泉蠟梅之鄉體驗活動和蠟香集市消費扶貧展銷活動。除主會場臺灣農民創業園外,還在渝廣高速靜觀服務區、靜觀鎮素心村、北碚城南嘉陵風情步行街、重慶新光天地廣場設置了分會場。
  • ...文化藝術節期間活動精彩連連,雲賞蠟梅、雲購蠟梅、雲享蠟梅...
    自行車賽等你來挑戰 美麗北碚,香約靜觀——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暨第三屆CITY-HONOR北碚靜觀公路自行車賽將積極響應國家「全民健身、全民健康」號召,由中共北碚區委(往屆活動現場情景資料圖片)北碚靜觀國際自行車邀請賽作為北碚蠟梅文化藝術節的「開場秀」,風格上講究輕鬆有趣,以欣賞美池良田、林野清風,釋放都市人壓力的負重,讓選手在參賽的同時充分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 香約一場冬日芬芳之旅 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開幕
    12月26日,「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以下簡稱「蠟梅節」)在北碚區靜觀鎮開幕。現場有蠟梅展銷、溫泉足浴、文創集市、插花大賽……一個深度融合北碚農旅文商的「蠟梅IP」吸引了眾多遊客的關注。
  • 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本周六開幕
    本報訊(記者 田濟申 實習記者 劉黎)以花之香領略北碚之美。12月21日,記者從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新聞發布會獲悉,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以下簡稱蠟梅節)將於2020年12月26日至2021年1月26日在靜觀鎮舉行。副區長趙祺出席發布會。
  • 怎得蠟梅撲鼻香?北碚靜觀「花二代」教你get養護蠟梅小竅門
    古人云「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又有「等是美名無玷染,臘梅何事色如金」,無不可見蠟梅作為一種精神圖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日子,北碚靜觀第十六屆蠟梅文化節暨花木交易博覽會將重磅開幕,市民、遊客可再度沉醉在蠟梅的那一縷傲骨清香中。不少網友反映,枝上或含苞或怒放的蠟梅,拿回家要怎麼養才能保有那一份清香?
  • 一枝蠟梅帶動文旅農融合,北碚通過花木產業實現鄉村產業振興
    美麗北碚,香約靜觀。12月28日,伴隨著自行車邀請賽、花田音樂節等活動的歡呼吶喊,人潮湧動,「第十七屆北碚蠟梅文化藝術節」在靜觀鎮臺農園隆重開幕。聞著沁人心脾的蠟梅花香,享受這精彩紛呈的文化藝術體育活動,再冷的冬天,也擋不住人們前來感受著「蠟梅文化」的熱情。
  • 一支蠟梅引路 鄉村振興加速跑
    在全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召開後的第二天,伴隨著自行車邀請賽、花田音樂節等文體旅融合活動的熱鬧舉行,第十七屆北碚蠟梅文化藝術節在靜觀鎮臺農園隆重開幕。    依託生態景觀優勢,積極推動鄉村旅遊,把發展旅遊與振興鄉村結合起來,北碚這一枝蠟梅花,已直接和間接創造6億元的產值,趟出了一條特色文旅農融合發展之路。
  • 蠟梅產品走進生活 看北碚用一朵蠟梅玩出的致富「魔術」
    蠟梅在寒冬中傲然獨立、高潔清香,古往今來,儼然已經成為一種不屈於困境、潔身自好的精神圖騰,為世間的文人墨客所稱道。2019年1月5日至1月27日,北碚靜觀第十六屆蠟梅文化節暨花木交易博覽會將重磅開幕。漫山遍野金黃的蠟梅,浸潤遊客的眼睛,沁人心脾,更是滿足大家對於「中華精神」的那一份追求。
  • 2020CITY-HONOR北碚靜觀蠟梅節公路自行車賽等你來...
    自行車賽等你來挑戰 美麗北碚,香約靜觀——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暨第三屆CITY-HONOR北碚靜觀公路自行車賽將積極響應國家「全民健身、全民健康」號召,由中共北碚區委(往屆活動現場情景資料圖片)北碚靜觀國際自行車邀請賽作為北碚蠟梅文化藝術節的「開場秀」,風格上講究輕鬆有趣,以欣賞美池良田、林野清風,釋放都市人壓力的負重,讓選手在參賽的同時充分領略當地的風土人情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 礦區變景區 既白民宿書寫北碚民營資本生態修復的樣本
    12月26日上午,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在重慶北碚區靜觀鎮啟幕。住在既白民宿的遊客,走進廢棄礦區的蠟梅林,不停拍照打卡、賞花觀景,留下周末的愉快時光。
  • 去哪裡看蠟梅?花期有多長?成都今冬賞蠟梅地圖來了!
    聞香、買花、拍照 …… 成都人又開始扎堆 賞!梅!了! (先來吸一波梅花香) 作為「季節限定款」的蠟梅賞花期持續多長時間?
  • 蠟梅清香賀新年——2019無錫蠟梅展漸入佳境
    蠟●梅 古人稱蠟梅為「黃梅(花)」 相傳蘇東坡始名黃梅為「蠟梅」 因「黃梅」顏色質地均與蜂蠟近似 故而名之曰「蠟梅」 蠟梅,常常又被稱為臘梅 意指其花臘月開放 而蠟梅之名最初是喻其花如蠟 所以蠟梅才是
  • 今年的蠟梅開得很特別,滿樹葉子遲遲不掉
    百花凋零的隆冬,看到傲霜傲雪開放的蠟梅,總會讓人精神一振。可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今年蠟梅樹的枝頭,葉子遲遲不掉落。要知道,通常而言,蠟梅是先葉後花的植物,花葉同期過去被認為是很罕見的現象呢。蠟梅枝頭,葉子「不肯」落上周,中心城區唯一一個蠟梅主題公園——真如公園內,新春蠟梅展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