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串起「雙城」

2020-09-04 武侯檢察

免費發放萬張門票,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暑假吸引近4萬重慶籍遊客到訪——

4萬人!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是中央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首個暑假,數以萬計的重慶人,來到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消暑度假,印證「雙城經濟圈」的融入深度。

作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成渝兩地唯一的「三遺」之城,成都市都江堰市如何不辜負雙城人的青睞,同時肩負起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攜手重慶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使命?

這是都江堰市正在探索的課題,也是必須持續實踐的課題。

「雙城」走起來1萬張門票面向重慶籍遊客免費發放

8月22日下午,都江堰市融創文旅城雪世界。來自重慶渝中區的王詩蘊一家七口,正在排隊領取雪具。

「沒想到人這麼多。」王詩蘊說,趁著放假,全家開車來都江堰市遊玩。除了遊覽幾個傳統知名景點外,還專門安排了半天滑雪時間。

因為要去的點位太多,之前計劃的3天時間完全不夠。老人想看的青城山康養基地,也沒來得及去。「下個月再來一趟,反正方便。」

群眾走動積極,官方也主動作為。5月28日上午,都江堰市—南川區雙城互動自駕遊活動在都江堰市南橋廣場、重慶南川區同時啟動。來自兩地的100餘輛小車載著近400名遊客,同時出發,相向而行,開始了為期兩天的嘗鮮自駕遊南川、都江堰旅程。

同日,都江堰市啟動「門票免費送」活動,拿出1萬張景區門票面向重慶籍遊客免費發放。

「通過景區官方微信公眾號提交本人身份證、健康碼等信息,就可以實名限量預約。」都江堰市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說,預約通道每晚8點開放,幾乎都是「秒光」。

此外,都江堰市還精心設計了6條成渝最美「串門」自由行路線,重慶南川區也面向都江堰市遊客推出金佛山—神龍峽精品旅遊線路。

「親戚來『串門』,我們當然要拿出最好的東西招待。」都江堰市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說,「門票免費送活動開展以來,青城山-都江堰景區已接待重慶遊客近4萬人。」

雙城互動、百車自駕遊活動,是都江堰市和重慶南川區繼5月8日籤訂《金佛山景區與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戰略合作協議》後的又一次緊密攜手。

愈加頻繁的走動,帶來更深更實的合作。目前兩個景區的旅遊商品銷售點,已上架對方的特色旅遊商品,未來還將在兩地文創商品研發、景區互宣進行深度合作。

「走廊」串起來在景區互聯、遊客互通、消費互動方面發力拓展

5月29日至6月1日,三場旅遊資源共享座談會接連在重慶市南川區、江北區、萬州區舉行。

都江堰市文體旅聯盟、都江堰市旅行社協會、都江堰市民宿協會等代表,與重慶市3個區的近百家旅遊企業達成了多項合作共享協議。

「我們和重慶市大足區也已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都江堰市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他們將繼續與重慶各區市縣圍繞傳承巴蜀歷史文脈、培育文旅消費市場等方面協同發力,共同建好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目前「雲上旅遊」「智慧景區」「雲博物館」等項目,都已納入規劃中。

和重慶區市縣合作,只是都江堰市主動走出去,以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為載體,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縮影。

「文化旅遊業不僅是我們持續深化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也肩負著提升本區域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任務。」都江堰市委書記李雲說,都江堰市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底蘊深厚的人文歷史,近年來不斷加快旅遊轉型升級步伐,效果明顯。

2019年,都江堰市成功創建成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都江堰市天府青城康養休閒旅遊度假區獲批全省第二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攜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東風堰成立大灌區聯盟,建設川渝灌溉工程的文旅融合示範區……

依託「天府旅遊名縣」品牌,都江堰市「請進來」「走出去」,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都江堰市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他們將繼續依託旅遊業引擎功能,重點在景區互聯、遊客互通、消費互動等方面拓展合作。通過項目引領,持續增強文旅產業能級,「正在編制《都江堰市加快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意見》,對新引進投資在10億元及以上特別重大文旅產業化項目、世界知名酒店品牌等企業給予一定獎勵。」

相關焦點

  • 打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助力雙城經濟圈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長江上遊的綠色生態屏障,具有世界級的旅遊資源稟賦,長期以來互為文化發揚地、旅遊集散地和重要客源地,在文化旅遊方面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礎和先天的合作優勢。  推動四川省和重慶市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是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重要載體。如何打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
  • 大足:爭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引領者和推動者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背景下,川渝兩地各區市縣仿佛卯足了一股勁,要在建好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方面大幹一番。當前,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重大機遇下,攜手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顯得尤為重要。
  • 金佛山獲評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本報訊(記者 羅苑瑜)11月18日,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頒獎典禮暨成渝文旅發展交流活動在成都市雙流區舉行,其中,我區金佛山景區獲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 巴蜀文化的秘密,隱藏在七條旅遊走廊中
    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時代背景下,四川和重慶將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建立健全川渝兩地聯動機制,協同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四川師範大學旅遊與城鄉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兼總規劃師李小波,根據多年的研究,首次提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絕不僅僅是成渝古驛道的東西往復,而是古今一體的七大走廊」這一理念。 《四川畫報》2020年8期獨家策劃推出「七大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專題,展現巴蜀文化的互動、擁抱和交融,展望川渝之間合作共贏的更美好未來。
  • 建設世界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川渝兩地如何協同唱好「交響樂」?
    釋放文旅新動能,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助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渝兩地如何協同發力?又有哪些重要抓手?下一步具體舉措是什麼?打造世界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要做到『五同』、推進『三唱』、堅持『三變』。」論壇上,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成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李後強發表主題演講稱。
  • 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內江「三借」
    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內江怎麼辦?……9月23日下午,市直機關幹部大講堂如約開講。本次幹部大講堂聚焦主題為「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5名年輕幹部走上幹部大講堂,立足各自崗位實際,分享了他們對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感悟。
  • 攜手助推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川渝八市區政協聚大足首次開展...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的全面實施,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深化四川重慶合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方案》響亮提出,共同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把成渝兩地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範、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為共謀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12月初,在重慶市大足區政協的倡議下,成渝市區級政協之間進行了開先河的一次跨區域協商。
  • 點亮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
    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提出,要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攜手重慶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川渝約定,「以城市歷史文化、巴蜀文化、革命文化、抗戰文化、三峽文化、移民文化、長江生態文化等為重點,創新打造一批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精品線路。」在此契機下,「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大型評選活動應運而生,不僅是「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標」的全新升級,更是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推動四川和重慶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題中要義。
  • 重慶金佛山景區上榜「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封面新聞記者 楊金祝金佛山又名金山,位於重慶市南川區境內,擁有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生物多樣性、佛教文化三大奇怪。憑藉豐富的文旅資源,景區先後被評為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科普教育基地、國家5A級景區等稱號。
  • 免費發放萬張門票,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暑假吸引近4萬重慶籍遊客到訪——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串起「雙城」
    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是中央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首個暑假,數以萬計的重慶人,來到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消暑度假,印證「雙城經濟圈」的融入深度。作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成渝兩地唯一的「三遺」之城,成都市都江堰市如何不辜負雙城人的青睞,同時肩負起打造世界旅遊目的地,攜手重慶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使命?這是都江堰市正在探索的課題,也是必須持續實踐的課題。
  • 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正式成立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9月24日,巴蜀石窟文化旅遊走廊聯盟在峨眉山宣布成立。成渝地區石窟建造,萌芽於漢代,興起於南北朝,至唐宋達到鼎盛,明清乃至民國時期仍有發展,前後長達兩千年,是中國石窟造像延續時間最長的地區。
  • 「唱好雙城記 建好經濟圈」2020年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八項重大...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15日訊(記者 戴璐嶺)日前召開的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指出,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持續加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斷提高便民利民惠民水平。7月15日,在恢復跨省團隊旅遊暨夏季文旅產品發布新聞通氣會上,四川省文旅廳發布了2020年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八項重大活動情況。
  • 安嶽「紫竹觀音」獲評「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巴蜀千載情,川渝一家親。11月18日上午,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頒獎典禮暨成渝文旅發展交流活動在成都市雙流區舉行,隆重發布「成渝文旅新地標」五大榜單。其中,安嶽石刻的代表,有「東方維納斯」美譽的毗盧洞(紫竹觀音),榮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編制啟動
    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聯合主辦的《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編制研究工作會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正式啟動規劃編制工作。  會議提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是推動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重要載體。
  • 建設世界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川渝兩地如何協同發力?
    釋放文旅新動能,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打造世界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要做到『五同』、推進『三唱』、堅持『三變』。」論壇上,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成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李後強發表主題演講稱。
  • 推動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成渝共奏巴蜀融合「交響曲」
    7月24日晚,重慶國泰藝術中心,由男高音吟誦的這首《峨眉山月歌》,拉開了《巴音蜀韻——成渝雙城國樂嘉年華》民族管弦樂音樂會的大幕。這場由重慶民樂團與成都民樂團共同演出的音樂會,奏響了雙城藝術聯動的「第一聲」。那一刻,成都民樂團團長肖鷹心潮澎湃。重慶和成都曾孕育出彼此相通又各自璀璨的巴文化和蜀文化。隨著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巴山蜀水又開啟了融合共進的新畫卷。
  • 建設世界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川渝兩地如何協同奏響「交響樂」
    釋放文旅新動能,打造世界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助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川渝兩地如何協同發力?論壇上,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成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李後強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打造世界級巴蜀文化旅遊走廊,要做到「五同」、推進「三唱」。  首先,要做到巴蜀「五同」。
  • 西南商報:《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將於明年上半年完成編制
    □本報記者 趙蝶按照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根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相關要求,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社會發展司決定聯合編制《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
  • 攜手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 「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五大榜單重磅發布
    據了解,主榜單「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主要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入選地標需要兼具自然與人文相融共生,推動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體現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 同時揭曉的還有四個子榜單:「成渝十大文旅領軍人物」、「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成渝潮流新地標」、「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 《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啟動
    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聯合主辦的《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編制研究工作會在成都舉辦,正式啟動規劃編制工作。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是推動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重要載體。規劃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突出文化引領、產業增效,著力體現巴蜀地域文化資源的特色性、文化旅遊產業的融合性、輻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性、規劃項目落地的實操性,增強區域文化和旅遊發展的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