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直播活動接力:武漢→濟南→惠州→南寧→上海
警察博物館系列直播吸引超千萬網友在線打卡
為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通過展示公安歷史文化,弘揚新時代人民警察精神、增強公安民警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讓廣大網友了解人民公安的歷史和發展歷程,人民公安報社、中國警察網於1月4日至8日分別在湖北武漢警察博物館、山東濟南警察博物館、廣東惠州警察博物館、廣西南寧警察博物館和上海公安博物館舉行系列直播活動。直播期間,共有1000餘萬網友通過中國警察網網站和抖音、快手、微博、視頻號、B站等官方平臺在線圍觀。
時間:1月4日 地點:武漢警察博物館
★武漢警察博物館位於武漢市勝利街271號,這座建築建成於1909年,已有110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成為武漢市公安局的辦公地點,歷經百年風雨,建築外觀和內部結構都顯示出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揭秘武漢警察的前世今生
首場直播,主持人阿喆、李小雷和武漢民警盛麗、柳汝飛一起,以生動活潑的講解吸引了大批粉絲關注。
1902年,中國近現代第一個以警察命名的警察機構——武昌警察總局創辦;1903年,中國較早的警察學堂湖北(武昌)警察學堂開辦;1911年,湖北臨時警察籌辦處組建,被稱為「中華民國第一警局」;1949年,漢口市警察局是解放前最成功地成建制起義的警察局……在序廳內,講解員娓娓道來,向網友介紹了近代以來武漢警察制度的歷史發展沿革。
在不同時期的展廳,工作人員身著不同時期的警服,讓網友真切感受警服的變遷;不同時期的警用裝備,手銬、指銬、木質警棍、可伸縮警棍等被一一展出……網友紛紛稱讚,觀看直播堪比在現場參觀,意猶未盡。
館藏珍寶令網友大開眼界
「舒克同款嗎?」「好想試一下!」全國第一架警用直升機的出現,成為全場直播關注的焦點。
這架警用直升機是1993年武漢市公安局從美國購買的280FX型直升機,成功參與了1998年抗洪救災等多項任務。
展示櫥窗裡,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全的同一城市戶口簿,見證了戶籍制度的進步;民國時期的違章罰款收據、交通安全宣傳煙卡、50年代到90年代的全套自行車駕照,還有武漢解放後的第一本駕照,記錄了交通管理的變遷;電視劇《潛伏》中的同款秘拍相機、早期的通訊工作BB機、對講機……一件件珍貴老物件,記錄著沉澱多年的故事,訴說著歲月的變遷。
隨著科技的發展,指紋識別早已應用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指紋也是民警破案的一個重要線索。博物館裡展出的指紋卡,見證了我國指紋技術的飛躍。
總有一些記憶我們無法忘卻。英模展廳展示了10位一級英模的畫像,網友紛紛表示和平來之不易,並向人民英雄致敬。
時間:1月5日 地點:濟南警察博物館
★濟南警察博物館建成於2014年1月,陳列著自1902年濟南建立警察機構以來的警察史料,收藏的地契、槍枝等有關文物、藏品6000餘件,珍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檔案史料,銘記了濟南公安事業不斷發展的崢嶸歲月和光輝歷程。
1958年濟南市公安局大門、20世紀80年代市公安局辦公樓和大門、2013年建成啟用的反恐應急指揮中心……在博物館,網友通過觀看不同時期公安機關辦公場景復原,感受到濟南公安工作的巨變。
印章見證濟南公安的風雨徵程
「現在我們使用的印章有了統一標準,現場觀眾有沒有人知道印章直徑是多少?」
「現在這種橡膠印章直徑是44毫米。」
印章作為維護和體現社會誠信制度的一種手段和憑證,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濟南警察博物館收藏的人民公安系統及所轄各分局的行政公章、業務用章達1060枚。
1948年10月濟南特別市公安局成立,印章為方形棗木印章;1949年5月,改稱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印章為方形印章;1955年1月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印章改為圓形;1955年8月,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改稱濟南市公安局,印章為圓形……這些形狀不一、材質不同的印章,見證了濟南公安建立以來走過的風雨徵程。
濟南「燕子李三」背後的故事
「燕子李三」的故事大家並不陌生,故事原型是北京的李鴻,但濟南的「燕子李三」又是誰呢?
濟南警察博物館裡陳列了一把手槍,就是當時民警繳獲的濟南「燕子李三」使用過的手槍。濟南的「燕子李三」原名李聖武,化名李化天,綽號「李燕子」。他19歲起在哈爾濱當土匪行搶,1939年底被緝未遂進入濟南。國民黨統治時期,他多次被抓入獄,但都通過買通警察局被釋放。當時的警察局為掩飾受賄賣放的醜行,把李鴻的傳說安插在李聖武身上,謊稱其會飛,這也就是濟南「燕子李三」的由來。
1948年李聖武搶劫了濟南慶豐金店,槍殺經理之父,接著又搶劫了老鳳祥金店,殺害了一名商人。隨後李聖武逃往徐州,又連搶3家金店。1949年6月,濟南市公安局刑警隊根據線索,趕赴徐州設伏蹲守將其擒獲,當場搜出美式手槍1支、子彈24發。
不同時期的槍枝令網友大飽眼福
本場直播中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的當屬槍枝展廳了,該廳也是濟南警察博物館的一大特色。展廳共收藏並展示了316支國內外各式槍枝及部分槍枝部件,系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各類戰爭中使用過的部分名槍、濟南公安民警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工作中所使用的槍枝,以及近年來公安機關繳獲的民用槍枝,重點展現了警槍由雜牌到國產、由單一到齊全、由雜亂到規範的發展階段。
「這款槍的名字是莫辛納甘,現場的朋友有人知道它的別稱嗎?」主持人話音剛落,網友便紛紛留言,現場觀眾也踴躍回答。
主持人介紹,這是第一代使用無煙藥槍彈的步槍,其槍聲清脆、乾淨利落,猶如水珠濺落,故而得名「水連珠」,曾經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發揮過重要作用。
濟南警察博物館展出的不同時代的槍枝讓網友們目不暇接,直呼過癮。
時間:1月6日 地點:惠州警察博物館
惠州警察博物館直播現場。
★惠州警察博物館始建於2007年,是全國首家地級市的警察博物館。館內收藏著從明末清初至今與警察有關的逾1.3萬件藏品,2010年列入國家博物館名錄。原址位於惠州市公安局院內,2016年4月6日新館建成,共設古代警政展區、近現代警政展區、當代公安展區、專題展區。
「向英雄致敬!」
新中國成立後,惠州人民警察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經受了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奉獻了鮮血和生命。英烈紀念區展示了從1949年以來的部分公安英烈名單,中間兩個展櫃裡有彭寶林、溫鐸、姚志軍、陳光輝4名烈士的事跡和遺物展示。
電影《警魂》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原惠陽縣公安局淡水派出所民警彭寶林,展廳裡展示了彭寶林的獎章、警帽、筆記本等物品。1993年5月14日,彭寶林和戰友在清查一出租屋時,遇香港黑社會分子廖某持槍劫持人質負隅頑抗。彭寶林毫無畏懼,在兇犯扭頭的瞬間猛撲過去,不幸被廖某擊中倒地。在生命垂危之際,彭寶林以頑強的毅力,連開數槍,將廖某擊斃。因大動脈斷裂、腎臟破裂大出血,經搶救無效,彭寶林壯烈犧牲。
「向英雄致敬!」「向烈士敬禮!」「感謝人民衛士!」……網友紛紛留言向公安民警表達敬意。
令人心痛的展品
在解密檔案區,展出一張巨大的虎皮和一大一小兩張熊貓皮。
這張虎皮據專家鑑定為雄虎皮,老虎體重約200多公斤,約在上世紀60年代被獵殺。1997年4月初,惠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掌握到外地不法分子流竄至惠州以80萬元的價格販賣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北虎虎皮的重要線索,立即與惠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密切配合,組成專案組偵辦案件。期間,民警巧扮買家與犯罪嫌疑人周旋,成功誘使其落入警方設下的圈套。同月下旬,民警果斷出擊,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
兩張熊貓皮則為惠州民警於1996年繳獲。1996年5月6日,惠東縣稔山鎮有人非法倒賣熊貓皮,惠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獲悉後立即深入調查,於5月9日將正在非法交易的犯罪嫌疑人抓獲,當場繳獲熊貓皮2張。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首起走私販賣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製品熊貓皮的案件。
一場特殊的體驗
「這個眼鏡有點像潛水鏡,戴上後眼前的事物開始變得扭曲。」在醉酒體驗區,主持人戴上特製的眼鏡,真切地體驗到不同程度醉酒的狀態。
「這個眼鏡戴上後,有點不太敢往前邁步,感覺很不真實,有重影,分不清方向、遠近。」主持人戴上眼鏡後,走路搖晃,身體失控,多次碰撞障礙物。
民警講解道,這是真實模擬酒後的一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開車是非常危險的,提醒廣大網友牢記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太棒了!」「講解得很細緻!學到很多知識!」網友紛紛留言點讚。一個半小時的惠州警察博物館直播,讓網友仿佛置身於惠州公安歷史發展長河裡,看到了無數珍貴的實物以及文獻資料。
時間:1月7日 地點:南寧警察博物館
南寧警察博物館直播現場。
★南寧警察博物館是南寧市公安局主辦的主題教育展館,包含有警察歷史陳列館、公安廉政教育館、公共安全教育館、警察職業體驗館、警察文化中心和安防學堂、警察書屋等主題展廳、功能廳。南寧警察博物館還是南寧公民警校、少年警校所在地,已累計接待觀眾近20萬人。
清代巡捕馬鞍、民國巡警自行車、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警察的各型摩託車……展廳裡不同歷史時期警察交通工具,讓廣大網友真切地感受到警營歲月變遷。
一根扁擔、兩枚核桃見證警民魚水情
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引起了網友們的好奇——照片中的女警面帶微笑,用扁擔挑著水迎面走來。
照片的主人公是如今已80多歲的顏宇群。1958年的一天,臨江婦女派出所(今南寧市公安局中山派出所前身)民警顏宇群來到居民李奶奶家中,和往常一樣拿起扁擔為老人挑水,這一幕恰巧被拍攝下來。
直播現場,網友們還看到了南寧公安民警使用過的「愛民扁擔」和水桶。愛民為民是公安隊伍的優秀傳統,多年來,南寧公安提煉並發展了「忠誠擔當、愛民為民、守護平安」的「扁擔精神」,將把這種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時代在變,不變的是人民公安為民服務的宗旨。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強烈地震,按照公安部命令,南寧市公安局派出400餘名民警趕赴汶川、北川等重災區執行救災任務。6月4日,一位羌族大姐親手埋葬了遇難的親人後,從廢墟裡挖出小包核桃。當晚,這位大姐來到災民救助站便一頭栽倒下去。南寧民警發現後,馬上端來糖水餵她喝下,大姐甦醒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僅有的核桃送給幫助她的警察。民警含淚保存了這兩枚「金不換」的北川核桃。
開啟安防體驗之旅
在網友最感興趣的公共安全教育館,講解員詳細介紹了居家、消防、禁毒、防騙、交通等安防知識。通過多種模擬場景和互動體驗,讓網友在沉浸式教學體驗中切實增強安全防範意識、提高自我防護本領。
在居家安全展區,講解員介紹了防範小妙招;出行安全展區,展示了安全背包方式和手機防丟、防扒竊神器;識騙防騙展區,展示了各式賭博的出千工具及手法;在消防安全展區,民警向網友現場演示了火場如何逃生……
「這位朋友請站在屏幕前方,在屏幕裡看到他正常變老時候的模樣,而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他吸毒後變老的樣子。」在毒品防範展區,現場觀眾還體驗了「吸毒變臉」,直觀地了解到毒品危害。
「好有教育意義!」……通過一個半小時的直播,網友們不僅了解到南寧警察的歷史,還學習到不少安全防範知識。
時間:1月8日 地點:上海公安博物館
上海公安博物館直播現場。
歌曲中的警察故事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這首膾炙人口的兒歌《一分錢》,是由我國著名兒童音樂作曲家潘振聲先生創作的,上海公安博物館收藏了這首兒歌手稿。這首兒歌不僅有教育小朋友拾金不昧、積極向上的教育意義,更體現出了孩子對民警的敬愛和警民情深的和諧關係。
說到上海,《夜上海》這首歌許多人都不陌生,歌曲的演唱者周璇在當時非常有名氣。在上海公安博物館,觀眾有幸看到了周璇的人口卡片。
上海市人口卡片管理始於1946年,國民黨上海市警察局在頒發國民身份證的同時建立了人口信息底卡。上海解放後,這些人口信息底卡歸上海市公安局統一管理。杜月笙、周璇、戚雅仙、周信芳這些如今只能在歷史文化類節目中才能看到的人物,他們的「上海身份證」被上海公安博物館收藏。
博物館裡的微話劇
「沒想到在博物館裡還能看話劇」……當在直播中看到情景微話劇《初心》時,網友紛紛點讚。這部微話劇講述的是上海民警馬人俊服務轄區百姓的故事。
上世紀50年代末,一部反映公安民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電影《今天我休息》,使主角馬天民成為家喻戶曉、人人稱道的人物,馬天民的原型就是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模馬人俊,博物館裡展出了馬人俊的工作照。
馬人俊曾任上海市公安局閘北分局芷江廟路派出所戶籍警,他所管轄的戶口段是大統路淡家灣。這一帶都是棚戶區,毗鄰舊貨市場,環境複雜,人員流動性大,治安問題也多。為了跟群眾真正交上心,馬人俊和居民們一起拉煤渣,一起疏通下水道。道路鋪好了,下水道也疏通了,居民們對馬人俊的稱呼也從「警察先生」變成了「馬同志」「小馬」。
「鎮館之寶」不可不看
在裝備館展櫃最醒目位置,擺放著一把編號為464550的白朗寧手槍,這是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曾經用過的,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上海公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895年反清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先生脫險赴港,並取道美國檀香山抵達英國倫敦。在那裡,孫中山先生遭到清政府駐英大使館逮捕,後經孫先生學醫時的老師康德黎鼎力相助而獲救。為防再生意外,康德黎遂贈孫中山白朗寧手槍一把。1956年2月8日,前國民黨元老級人物蕭萱的子女,將這把由他們父親珍藏多年的手槍,上繳給了上海市公安局盧灣分局。蕭萱的子女上繳這支槍的同時,還附上了蕭萱的親筆說明,以證明這把白朗寧手槍曾為孫中山先生使用。
中國人民警察節是哪天?警旗中有哪幾種顏色?馬天民人物原型叫什麼名字?……在直播中的有獎問答環節,網友們積極留言應答。而上海公安博物館給大家準備的小禮物,也讓網友驚嘆:「太有紀念意義了!」「好可愛!」……
網友們隨著現場直播鏡頭,探索上海公安發展歷程,聆聽英雄事跡,沉浸感受著公安民警的光榮風採。
★上海公安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也是全國首家以公安為題材的行業博物館,收藏了晚清至今中外藏品近2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9件。1999年9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展館設有公安史館、交通管理館、警用裝備館等11個分館,記錄了自1854年上海建立警察機構以來的歷史沿革。
(中國警察網記者徐立民、翟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