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世系 源遠流長 溯其本源 眾說不一

2020-12-25 騰訊網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陳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追溯其本源,眾說不一。有的說出自黃帝,有的說源於舜帝,有的說始於陳國胡公滿,有的說來自潁川(穎水)陳寔。然考諸歷史,則順序分明,昭穆清晰。

中華陳姓。追溯其本源,可追溯到四千七百多年前的初祖黃帝,黃帝是中華民族人文初祖,是中華民族姓氏的共祖,自然也是中華陳姓的初祖。舜帝是中國陳姓公認的血緣親祖、太始祖,世尊聖祖。周武王克商後,復求舜裔滿,封於陳國,以奉舜祀,於是陳國的舜帝的三十四世孫陳胡公滿既是陳國的開國始君,也是陳氏得姓的開山鼻祖。從此,在中華大地上開始有陳姓。後來陳國的陳完奔齊,改陳為田(古時陳田同音通用)。是為田齊之始祖。至齊王建之子軫,相於楚,封為潁川侯,因遷入潁川,又復為陳姓,是為去田復陳之始祖。漢太丘長陳寔(諡文範先生)為穎川(潁水)陳氏之始祖。晉永嘉二年(公元三〇八年),歷任南海郡、散騎常侍的陳潤,最早從河南光州固始縣渡江入閩,寓居福州烏石山,是為福建陳氏開山始祖。對陳姓的源流及遷徙繁衍世系,取以「直係為生,兼顧旁系,一脈相承,分段考證」的原則,現記述如下:

黃帝世系

——陳氏史前祖先

(公元前二七八零——公元前二三一六年)

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諱軒轅)——昌意——顓頊(橋玄)——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瞍(生子舜),自黃帝至瞽瞍歷時四百六十四年,凡八世。

舜帝世系

——陳氏血緣始祖

(公元前二三一六至前一一二三年)。

(1)虞舜(為五帝之一,陳氏血緣,太始祖、一世祖)——(2)商均(夏禹封於虞城,後封於商城)——(3)箕伯(襲侯爵)——(4)強餘(襲父爵)——(5)虞頡(襲父爵)——(6)虞思(封於虞,佐夏室,世稱虞賓)——(7)友龍(襲侯爵)——(8)壽許(襲父爵)——(9)叔儀(襲父爵)——(10)康仲(追諡虞侯)——(11)祖媯(追諡虞侯)——(12)發公(商湯封之為虞侯)——(13)媯方(襲父爵)——(14)振公(襲父爵)——(15)維公(襲父爵)——(16)壽固(襲父爵)——(17)敖公(襲父爵)——(18)勝公(襲父爵)——(19)元捷(襲父爵)——(20)偃公(襲父爵)——(21)姑猛(襲父爵)——(22)公允(襲父爵)——(23)藺公(襲父爵)——(24)填叔——(25)野公——(26)無斁——(27)菑公——(28)叔正——(29)獻子——(30)亞壽——(31)原壽——(32)夢延——(33)閼父(一曰遏父為周陶正,生子滿)。  自舜帝誕生之年至滿封陳受姓之前一年,共傳三十四世,歷時一一九三年,凡三十三世。

陳國世系

——封陳受姓

(公元前一一二二——公元前四七八年)

(34)滿(陳國開國君主,諡胡公,為陳氏得姓鼻祖。)——(35)申公,(諱犀侯)——(36)孝公,(諱突)——(37)慎公,(諱圍戎)——(38)幽公,(諱寧)——(39)釐公,(諱孝)——(40)武公,(諱靈)——(41)平公,(諱燮)——(42)文公,(諱圍)——(43)桓公,(諱鮑)——(44)厲公,(諱躍);莊公,(諱林);宣公(諱杵臼)——(45)穆公,(諱款,宣公子)——(46)共公,(諱朔,穆公子)——(47)靈公,(諱平國)——(48)成公,(諱平)——(49)哀公,(諱弱)——(50)偃師——(51)惠公,(諱吳)——(52)懷公,(諱柳)——(53)閔公(一曰泯公諱越,一曰周。為楚所滅)——(54)衍(又名劍,閔公長子居陽武戶牖,子璉仕於齊),全溫(閔公次子,奔晉)。

陳國自滿(胡公)立國之年至閔公卒年傳二十世,二十五君。歷時六百四十五年。

附:陳閔公所生二子陳衍、全溫世系:

(一)陳衍世系:閔公的長子,居陽武縣戶牖地方,是戶牖派之始祖。

(54)衍(閔公長子,遷居陽武戶牖地方)——(55)璉(仕於齊為大夫)——(56)履輝(齊大夫)——(57)周昌(齊大夫)——(58)裔——(59)仲丕(贈上大夫)——(60)全善(仕秦,拜上大夫)——(61)德紹(贈侯爵)——(62)述——(63)平(漢宰相,被封戶牖、曲逆侯)——(64)原仁(襲父職,曲逆侯,贈驃騎將軍)——(65)子遠(贈驃騎將軍)——(66)澄(贈驃騎將軍)——(67)輿京(漢員外郎)——(68)考(贈侯爵徙居山陽瑕丘)——(69)湯(漢封關內侯,追諡破壯侯)——(70)馮(封破胡侯,弟望封討狄侯)——(71)晟(官豫章太守)——(72)會可(官豫章太守)——(73)嗣——(74)翔(贈御史大夫)翔生三子:寔、 、邃——(75)實(出繼引奇公,為穎川始祖)

(二)全溫世系:閔公的次子,奔晉,後為魏國浚儀大夫。

(54)全溫(奔晉、魏浚儀大夫)——(55)文子——(56)憲公——(57)武(漢封棘津侯)——(58)仲成——(59)魚(為漢臨江王、太傅)——(60)公望(工書)——(61)道源(任漢司隸校尉)——(62)若海(贈驃騎將軍)——(63)頓昌(益州刺史)——(64)綬(漢尚書、丘部員外郎)——(65)見深(授太子司經)——(66)祁山(任高密太守)——(67)立賢(立為野王)——(68)希古(武威軍謀)——(69)孟璉(任固始侯相)——(70)宗堯(豫章太守)——(71)康晉(豫章太守)——(72)志珍(河南督郵)——(73)衝翹(冀州刺史)——(74)引奇——(75)實(嗣子、為潁川始祖)  註:以上二系記載陳實是陳國閔公長子陳衍和次子全溫二支衍派所傳的二十二世孫。另有的資料記載,陳實是齊國齊王建三子陳軫的十一世孫。到底陳實是閔公裔孫,還是完公裔孫,有待大家進一步考證。應指出的是,以上兩系把陳實當作陳衍的二十一代孫翔公之子過繼給陳全溫的二十一代孫引奇為嗣,確實令人難以置信。

田齊世系

齊國田氏世系

(公元前六七二年——公元前一〇四年)

(45)完(陳厲公子,字敬仲,於公元前672年奔齊,為工正,改陳為田(古時陳、田近音通用),是為田氏之始祖)——(46)孟夷,諱犀——(47)孟莊,(諱湣——(48)文子,(諱須無)——(49)桓子,(諱無宇)——(50)釐子,(諱乞)——(51)成子,(諱常)——(52)襄子,(諱盤)——(53)莊子,(諱白)——(54)太公,(諱和,公元前404年立為齊國君主)——(55)桓公,(諱午)——(56)威王,(諱因齊)——(57)宣王,(諱闢疆)——(58)閔王,(諱地)——(59)襄王——(諱法章)(60)齊王建,(公元前221年齊為秦所並)——(61)伯軫(齊王建之子,仕楚相,封為潁川侯,遷居潁川,複姓陳氏,是為去田復陳之始祖)——(62)嬰(秦東陽令)——(63)餘(成安君)——(64)軌(一曰範)——(65)審——(66)安(國侯使)——(67)恆——(68)願——(69)齊一(70)源——(71)實(字仲弓,東漢太丘長,諡文範先生,追封潁川侯,為潁川陳氏之始祖)

潁川世系

(公元一〇四年——公元 )

在陳實公以前,由於年代久遠,世系多錯綜混雜,模糊不清。到了陳實公,因其世居潁川,又被南朝陳文帝追封為康樂侯,再由陳宣帝追封為潁川侯。始有潁川郡之稱(約公元569年)。可見陳之有潁川郡,當由實公開始,故陳氏各屬各支的族譜,大都以陳實公為潁川一世祖(詳見附錄四)。

(1)陳實公(公元104—187年),字仲引,在東漢桓帝時任太丘長,他不求官,不欺世,為人以德為本,深受世人敬佩,生六子(名紀、憂、洽、湛、信、光),實公的後代先後多支遷入福建。

(2)紀公(實公長子),初做尚書令,後做太子大傅職,生一子,名群。湛公(實公四子)生一子,名忠。

(3)群公(紀公子)漢末時,初在劉備處當別駕官,後做曹操的侍中官,至曹丕(文帝)時,先後封為昌武亭侯、尚書令、潁川侯、至明帝(曹睿)時再封為潁陰侯,生一子,名泰。忠公(湛公子)初仕魏,為懷州官,再遷為青州刺史,後升為尚書令,生一子,名和。

(4)泰公(群公子)官為府尹,生一子名準準。和公(忠公子),為縣丞,生一子,名臺

(5)準公(泰公子),為西晉太尉,生二子,名津、準。臺公(和公子),生一子名潤。

(6)津公(準公長子),西晉末,正值五胡亂華,北方人民紛紛南遷,津公也隨元帝南遷,生二子,名顕現、顕達。準公(準公次子),生一子,名顕遜。潤公(臺公子)西晉末年,正值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遷入福建,為陳氏最早入閩者,生二子,長子名潭,次子名謹,後遷居武昌。

(7)顕逵公(津公長子),生二子,名椽、康。顕達公(津公次子),生二子,名休、尚。顕遜(準公子)生二子,名伯、慶。

(8)康公(顕逵公次子)生二子名霸始、霸先。尚公(顕達公次子),生三子,名圖、柄、隆。慶公(顕遜公次子)生三子,名商、周、漢。

(9)霸先公(康公次子),為南陳朝開國皇帝。霸圖公(尚公長子)生一子,名巖。霸漢公(慶公三子)生五子,名果仁、果義、果禮、果智、果信。

(10)巖公(霸圖公子)生二子,名高、亮。果仁公(霸漢公長子),生五子,名伯華、伯驪、克耕、克運、堯飛。

(11)亮公(巖公次子),生三子,名錡、銘、錦。克耕公(果仁公三子)生三子,名敏、敷、政。

(12)錡公(亮公長子)生一子,名範。政公(克耕公三子)生二子,元光、元勳。

(13)範公(錡公子)生一子,名忠。元光公(政公長子),隨父於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領兵入閩,平定閩南,後定居漳州一帶,生一子,名珦。

(14)忠公(範公子),任太子太傅,生一子,名邕。

(15)邕公(忠公子)任太子太傅,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與父一道從京兆萬年縣被謫入閩,始居興化,後遷惠安,再移居漳州南廂山,為南院派開基祖,生四子,名夷行、夷則、夷錫、夷實。

相關焦點

  • 福建省仙遊陳氏遷入世系
    仙遊陳氏遷入世系 歷朝歷代的陳氏各屬、各支相繼遷入福建各縣、市的過程,絕不是一個縣裡,只有一個支系的陳氏遷入,而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出於不同的原因,從各個不同的地方從而構成每一個縣、市內的陳氏支系錯綜繁雜、相互交叉的陳氏源流,並形成互不相同的陳氏世系。如仙遊縣的陳氏世系就是如此:  (一)從時間順序上,早在唐朝時入仙的先祖有:  1.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六六九年)嶺南行軍總管陳政、陳元光父子領兵入閩,始居興化仙遊縣楓亭陳廬園八年,後屯兵雲霄、漳浦,是最早入仙始祖。
  • 安徽箭樓柏氏世系本源
    安徽箭樓柏氏世系本源正二公子年公復回建德為建邑始祖延及忠公,生二子,長本一居豸嶺,次本二公任三韓,雖南北分遷,實屬巢山支脈也,歷敘本源以示後昆雲。其苗裔繁代遠恐輩分有混亂,而派行若起字就能世系有序,永遠清楚。值此,自第十三世起我支脈開始啟用派行字。然桐與我地派行起字不知啥原因卻不一樣。桐譜派行字是:錫奏宏昌,聞孫必達;於家有光,國事多泰;建功立業,----。四字一句,共32個字。我地支脈從第十三世始起十個字:世永添成之,文孫大佑啟。
  • 湛江地區不明世系來源村莊
    良垌鎮 大垌村委會大垌村:大垌村陳氏徐定公明嘉靖五年從惠州博羅遷居於此,現有300多人,其世系有待考究。坡尾村委會裡塘村:松石陳氏雪松公房分居於此。另支李塘村陳氏其世系有待考究。現有220人。港門鎮 新港村委會新港村:文才公遷居於邊溝,其後邊溝村因建靶場,全村遷居於此,現有100多人。世系待考。(2)雙村陳氏廷秀系次派後裔遷居於此,現有34人。
  • 江州義門陳氏魁公後裔河源衡公世系源流
    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陳氏天下是一家」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陳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親交流。義門陳氏魁公後裔衡公派世系源流(來源網絡僅供參考,如有出入,以衡公族譜記載為準)伯宣公名潤字敬號禎隱,官拜耆作郎,後隱居廬山。伯宣妣洪氏生檀,旺公字天相號勝臨,於公元832年開基九江府德安縣太平鄉常樂裡艾草坪。
  • 數字圖書館上存放的陳氏家譜世系
    陳姓世系第一部:舜帝世系 陳姓世系第二部:陳國世系 前1世:閼父,即遏父,舜帝32世孫,周文王時陶正。 第1世:陳胡公滿,字少湯,本媯姓,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孫,娶周武王之女太姬,於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封於陳,以取代商朝所封的虞遂後裔之陳國國君,侯爵,為周朝陳國首封國君,可看是第一個姓陳的人。
  • 潁川堂陳氏----你是啥姓氏?有堂號嗎?
    「潁川陳氏始祖」又一說潁川陳氏始祖陳寔。陳寔是陳軫十一世孫。生於東漢和帝永元十六年(公元一〇四年)、卒於靈帝中平四年(一八八年)。生於潁川(今長葛市古橋鄉)陳故村。陳寔四為軍功曹,五闢豫州,六闢三府,再闢大將軍,宰聞喜半歲、太丘一年,德務中庸,教敦不肅,政以禮成,化行大謐…德高望重而名傾天下。史書記載,豫州百城戶戶掛其像,以其為榜。
  • 崑山這個長長長長長的家譜世系圖!
    跨越300多年的時間,共十六世,其中還不乏歷史名人,這是潁川陳氏錦溪支世系圖所呈現出的別樣精彩。這個長卷總長4.5米、寬0.4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崑山最長的家譜世系圖。日前第一版正式完成。展開這幅錦綾裝裱、宣紙彩印的家譜世系圖長卷,濃厚的歷史感撲面而來,卷首人物為東漢名士陳寔,後續配有大有裡支、敦和裡支、長埭廊支、同昌裡支錦溪陳氏後人四個主要支系。清順治初年,陳元瑛從松江府青浦朱街閣鎮遷居至錦溪鎮,成為了遷陳一世祖,現錦溪陳氏共有十六世。
  • 陳氏家族興建的昌文塔,見證陳氏400多年的歷史!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崢嶸頓覺諸天近,律誶還警眾岫低。遠勢回看凌獨秀,高標遙挫繞雙溪。地靈應自繞人傑,青天紫浮榮莫漫提。」 「除了陸遊,還有屠隆。」金華地方文化研究者、浙江省百姓家譜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詹宣武對《安文陳氏家譜》深入研究後發現,這位明代著名文學家也是這個大家族的老朋友。公元1600年,受到陳氏家族的邀請,屠隆到安文幫陳氏修宗譜。
  • 義門陳汀州莊福建武平縣陳氏後裔居住地分布
    另七坊村金雞寨還有一部分陳氏為梅佐公第3子十三郎公後裔,現有人口50人左右,其世係為:98梅佐-90十三郎-91六世郎-92念四郎-93百二郎-94千五郎-95萬四郎-96大三郎-97德二郎-98清湖(諱沂)-99敬湖-100早一-101永和-102廷光-103宏英-104殿貴。
  • 尋根問祖查淵源——福建省南安市霞美畲陳氏(貴卿公)淵源探究
    關於我祖貴卿公遷居南安之前的先祖世系,長期以來都沒有明確的定論,也沒有原始的族譜記載,溯其根源,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認為入閩始祖為陳泰(光)公,有民國年間的舊譜記載,但史料不全。而且陳泰(光)公之說多有錯漏,時間順序無一體現,朝代、官位、妣氏等稱號大多缺失,很難採信。二是入閩始祖是唐太子太傅陳邕公,入閩時間是唐朝,入泉南時間是元朝,這一說法的年代世系比較接近。
  • 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陳氏族譜
    >漳州方志辦漳方86漳州陳陳氏族譜11漳州龍海臺辦漳龍海21漳州陳陳氏霞寮世系淵源11漳州龍海臺辦>漳龍海22漳州陳俊美陳氏族譜11漳州龍海臺辦漳龍海23漳州陳陳氏霞寮世系淵源11漳州龍海臺辦漳龍海10
  • 潁川陳氏福建五大主系脈派
    陳氏先祖入閩的主要幹、支世系有150多支,其中從河南入閩的陳氏有54支,其中從固始入閩的有40支;從江西入閩的有33支,其中義門陳氏有20多支;從北方遷入的有18支;從浙江遷入的有16支,從江蘇入閩的有8支,從陝西、安徽、貴州、湖南、山東、廣東入閩的各一支。       這些支脈繁衍後裔430多萬人,約佔全省總人口的11、63%,為福建首姓望族。
  • 宋代以上的浙江陳氏始遷祖結集地(1)
    ----[浙江義烏]義烏識裡陳氏    始祖涇,行壽一,北宋時,其子宏才由東陽遷義烏上清。始遷祖正一,又名俊卿,號彥夫,行添五,涇九世孫復由上清遷本邑色裡分水塘。惟稱其於南宋時移居浦江縣白石村,復遷本邑關嚴村。始遷祖松,南宋德祐元年再徙蘭溪縣厚嶺村(今下陳鄉下陳村)。世系載至第二十世"繼"字輩。----[浙江蘭溪]    潁川陳氏    始祖平,漢代人。始遷祖希明,由永康遷蘭溪純孝鄉。
  • 潁川陳氏福建五大主系脈派,你是哪一脈派?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陳氏先祖入閩的主要幹、支世系有150多支,其中從河南入閩的陳氏有54支,其中從固始入閩的有40支;從江西入閩的有33支,其中義門陳氏有20多支;從北方遷入的有18支;從浙江遷入的有16支,從江蘇入閩的有
  • 荊門鍾祥陳氏思亮公考辨
    在以上三譜之中,經查問九江祿原坂繼瑋公譜,發現南京溧水興旺譜及興海譜至「仲華」這段世系與其完全吻合,依據《敕賜陳氏旌表門閭》,可知以上兩譜(興海譜、興旺譜)至「仲華」這段世系基本無問題,另可斷定雙陂莊是抄襲火巷莊,故而不予考慮。同樣興海譜也存在抄襲情況,如譜中「隆顯」至「叔祥」即抄至湖北陽新果石莊譜,故此段可以直接拿掉。
  • 家丨南方第一大姓陳氏起源
    中華每一個姓氏都源遠流長,有著一番意味深長的來歷,蘊含著一段生動有趣的故事。超越時空,追根溯源,今天與您一起尋「陳」之旅。陳,左阜右東而組成。東為日在木中,觀察太陽活動的神木稱扶木或扶桑,阜為土山,扶木所在的地方稱為陳,是古代帝王諸侯觀察天文氣象之地。
  • 陳氏太極拳嫡宗傳人陳瑜率眾弟子尋根陳家溝
    嘉賓合影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嫡宗傳人陳小旺及夫人孫冬俠,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嫡宗傳人陳小星,陳家溝陳氏第二十世嫡宗傳人陳自強、陳世武,陳家溝村委會主任陳景元,陳家溝陳氏家族族長陳景安、理事會會長陳一華、理事會秘長陳石巖等嘉賓出席見證。
  • 安溪陳氏族譜源流
    昭穆:      世系:良祖祥光鸞朝鳳,肯斯伯元亨克貞。望庭日添俊秀士,榮昌家乘世有聲。         啟瑞陽和呈福景,華貴文雅慶衍銘。      字行:振宗憲祖惟明德,泰運時鐘本豐功。仁敏智聰紹繼美,禮崇義正永傳長。
  • 廣東省廉江陳氏源流簡略
    3、江背族(世系待考)4、義門陳:大垌族5、天台妙山陳氏6、化州徑口陳氏7、雷州雷祖陳8、安苗陳氏9、楊梅根(世系待考)10、松石族(世系待考)11、橫山黃盤山陳氏(世系待考據說由化州遷來)
  • 江山代有才人出,海南陳氏出英豪!
    海南的陳氏,除少數民族的陳氏外,多數是宋朝以後從福建、廣東等地遷入海南的。 那麼海南陳氏的源在哪裡呢?一般了解陳姓氏歷史的人都說,海南的陳氏,源出潁川,潁川是陳姓氏望出所在。在陳姓氏世系中,各地陳姓氏譜均記最高祖先是少典。少典是什麼人?據載是黃帝的父親,少典的名字人們不太熟悉,黃帝的名字卻是如雷貫耳,所以陳姓氏把祖先追溯到少典。少典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