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國慶黃金周出遊人數5.89億人次 旅遊收入4781.8億元

2020-12-24 閩南網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 題:長假休閒18年——盤點我們一起走過的黃金周

  新華社記者

  1999年9月,國務院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增加公眾法定休假日,形成了春節、「五一」「十一」3個連續7天的長假。黃金周就此誕生。

  18年來,黃金周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又如何「改變」黃金周?

  體量大跨越,長假旅遊常態化

  當第一個國慶黃金周到來時,席捲全國的假日旅遊熱潮令人始料不及。據統計,7天內全國出遊人數達到2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41億元。

  但當時7天累計的「天文數字」放在現在,不到半天就可突破。在體量上,黃金周已經翻越幾個數量級。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今年國慶黃金周國內旅遊市場將接待5.89億人次,旅遊收入4781.8億元。人次是18年前的20倍以上,收入則增長了30多倍。

  數字是枯燥的,記憶和感受更真切。

  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英子至今還清晰記得第一個國慶黃金周全家人爬泰山的情景。那是她全家第一次外出旅遊。儘管條件非常有限,但一家人出遊的幸福感和第一次長假的新鮮感一直停留在記憶中。

  「當時住宿非常難,排了好長的隊才最終搞定。出發前,家裡燉了一鍋雞肉當作『乾糧』。山頂的麵條20塊錢一碗,我們就只給孩子買了一碗。」英子的講述既有艱辛又透著甜蜜。

  從那時起,「旅遊」一詞從字典跳入生活。後來,英子每年都和全家一起出遊。退休後,她迷上了攝影、徒步……從最初的泰山之旅到現在,英子的足跡已遍布世界。

  「第一個黃金周我是通過電話預訂的酒店。18年後,我還是用電話訂的。不過現在叫手機App了。」談起18年黃金周的變與不變,剛剛退休的上海市民陶增瑞說。

  從18年前在賓館排隊或打電話預訂,到現在輕點手機實現預訂行程,旅遊實現了從忙亂到簡單。

  攜程旅遊從呼叫中心起家,那時還只是電話預訂和門店銷售。到新世紀的第一個10年,旅遊行業由線下轉向線上,人們預訂旅遊產品的方式從門店諮詢、預訂轉向了電腦上網、自主預訂。

  從2010年開始,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帶來了新變化,旅遊的實現途徑又經歷了一次革命。目前,攜程App累計下載量超過23億次,有七成左右交易額來自移動端。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分析,黃金周的火爆場景從第一天開始就沒有變過。隨著老百姓對生活品質的需求升級,旅遊已經變得很簡單。以黃金周為代表的旅遊業呈現出的高速增長是改革開放成就最直觀的表現。

  交通更便捷,出行變得輕鬆自如

  「真是越來越方便了,十幾年前我從這裡嫁出去的時候,翻過4座山才能看到公路。」國慶期間,在福州經商的劉虹組織全家人回老家龍巖上杭縣探親遊玩。

  18年前的黃金周,龍巖還只是鷹廈鐵路的延伸段,火車開到龍巖新羅區就到了終點。「那時候龍巖站每天才3對客車,現在開60趟動車都不夠。」老龍巖站站長邱平告訴記者。

  「有了高鐵,出去的人多,進來的人更多。」龍巖市旅遊局工作人員林煜說。

  18年前,「高鐵」還不為人所知。如今,高鐵已經延伸到2萬公裡。僅10月1日一天,鐵路發送旅客超過1440萬人次,創單日發送量歷史新高,甚至超過了春運最高峰。

  與此同時,中國人假期出行的「最大主力」——公路也不斷延伸。1999年,全國建成高速公路只有1萬公裡,到去年底已經躍升到9.6萬公裡,居世界第一。

  高速公路的迅速延伸,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汽車的普及。改革開放以來,汽車進入家庭步伐加快。數據顯示,中國汽車數量超過了1.84億輛,已經進入汽車社會。

  有了車,有了路,作為一種「自我設計的生活」——自駕遊迅速發展。2015年,國內約40億的旅遊人次中,自駕遊就佔到58.5%以上,達23.4億人次。國家旅遊局預計,「十三五」末,自駕遊人數將達到58億人次,佔國內旅遊人次70%以上。

  感嘆變化巨大的還有民航人。1999年10月1日,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開始試運行。首都機場運控中心高級業務經理郭文斌回憶,當年機場一天只有400多航班,旅客高峰期也就六七萬人次,絕大多數人還沒有長假乘飛機旅遊的意識。

  「現在一天近1700個航班,20多萬人次,北京3號航站樓已經不夠用,現在又開始建新機場了。」他說。

  旅遊的其他硬體設施迅速跟上。到去年底,全國星級飯店總數達1.5萬家,旅行社達2.7萬家,各類旅遊景區景點達2萬多處。

  交通的便捷、旅遊設施的逐漸完備讓人們可以走得更遠、玩得更久。上半年,國內遊人數達22.36億人次,同比增長10.47%;收入1.88萬億元,增長13.72%;出境遊人數達5903萬人次,相當於送出去一個義大利的總人口。

  政策助休閒,人們也越來越會「玩」

  如今,雖然還不到「走說就走」的程度,但黃金周有相當於一半人口數量的出行已經成為事實。

  長期研究假日經濟的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認為,黃金周作為中國一個成功的假日改革政策與制度創新,18年以來取得很大成就。前10年,黃金周對提振內需、促進消費起到巨大作用;近些年,在假日改革和國家一系列促進旅遊政策出臺背景下,旅遊的環境越來越規範,黃金周釋放出更大紅利。

  近些年,針對國民旅遊,國家採取一系列重要決策,發布了我國第一部《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2)》,確立旅遊業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繼第一部旅遊法正式施行後,2014年國務院下發《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2015年又通過《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將旅遊業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行業監管也在逐步更新完善。僅今年以來,修訂版旅行社條例開始實施,旅遊安全管理辦法也將於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為打擊行業久治不愈的低價遊、不文明旅遊等亂象,國家旅遊局近年出臺了關於打擊組織「不合理低價遊」的意見、關於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等,旅遊市場更加規範有序,遊客的文明程度也大為提高。

  魏翔認為,國家對旅遊事業發展的推動力度、深度、廣度前所未有。一系列法規政策為整頓旅遊亂象、營造良好旅遊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基礎。各地也積極創新,為旅遊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努力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峰休假,刺激旅遊消費需求。為高效化解旅遊糾紛,廣西、安徽、河南、雲南、海南等地建立旅遊警察或巡迴法庭。

  伴隨著旅遊環境的規範和旅遊產品的豐富,人們也越來越會「玩」了。定製遊、親子遊、鄉村遊、文化遊、甚至利用黃金周看房置業……人們黃金周出遊的選擇更加多元。

  途牛定製遊部負責人李勝文表示,當前旅遊市場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明顯,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利用大數據驅動,不斷研發新的個性化旅遊產品將是必然趨勢,這也是讓黃金周休閒旅遊更有序更多元的必然選擇。

  不變的是熱度,變化的是追求

  18年,儘管「逢節必堵」「人山人海」的「盛況」不變,但不斷增長的旅遊需求、日益完善的旅遊市場和四通八達的交通出行,讓人們對黃金周熱情不改。人們期盼黃金周、享受黃金周、也「吐槽」黃金周。站在正在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未來要增強百姓對黃金周的獲得感,無論是政府、旅遊業還是遊客,都需要做好準備。

  「隨著國人對旅遊休閒需求不斷升級,黃金周作為一種假日安排,亟待走出原有政策光環,通過假日調整,釋放更大時間紅利,迎來政策的第二個春天。」魏翔說。

  劉思敏表示,長假短缺正成為旅遊業發展的瓶頸。我們已經形成龐大出遊時間需求的「堰塞湖」,所以每到長假就要爆棚。

  「旅遊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錢二是有閒,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前一要件已經具備,現在的痛點主要是時間。」合肥市旅遊局監督管理處處長楊聖兵說,未來應該在推動保障年休假的同時,落實各項休假制度,並探索更加靈活的休假方式,化「扎堆」遊為「分散」遊,解決目前制約黃金周健康發展的頭號難題。

  人們的旅遊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過去靠旅行社和導遊包打天下、以旅遊景點為單一遊覽對象的局面,已經轉向自助旅遊、體驗遊、定製遊為主。同時,「消費升級」成為旅遊主旋律。攜程預測,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出境遊人均消費超過8000元,國內遊人均消費也在800元以上。

  然而,面對這些變化,理想中的「全域旅遊」格局尚未形成,一些地方旅遊景點各自為戰,交通、住宿、商業等整體配套服務滯後。

  中國旅遊研究院過去7年多的監測數據顯示,西安、桂林、黃山等地即便擁有「世界奇蹟」或者名甲天下的山水,但遊客到訪數、旅遊收入、旅遊投資、遊客滿意度等指標均低於並無太多奇秀景點的長三角城市群。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旅遊是異地的生活方式,在休閒和散客時代,旅遊目的地的市場主體和商業環境已經成為吸引遊客到訪的獨立因素,其重要性已經超越了傳統的自然和歷史人文資源。

  遊客在遊覽景點的同時,往往熱衷體驗異地生活方式,更加傾向於使用那些原本面向本地人生活和當地玩樂的公共設施和商業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力推進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以旅遊為導向整合資源、形成產業,實現從單一景點的小旅遊向區域品牌大旅遊的轉變,將是黃金周休閒旅遊面臨的新課題。

  劉思敏認為,旅遊業若要健康發展,需要三管齊下:政府要做好監管;企業要順應市場做好產品結構升級,遊客需要轉變消費觀念,不僅僅比價格更要比質量,從需求端倒逼、促進旅遊市場健康競爭與良性發展。(記者:齊中熙、張紫贇、楊玉華、樊曦、趙文君、劉慧,肖思思;參與:孟含琪、李亞光、葉含勇、吳濤、程迪、魯暢)

相關焦點

  • 十一長假預計5.89億人次外出旅遊 有史以來最多
    京華時報訊(記者田虎)昨天,中國旅遊研究院聯合攜程旅行網發布了《2016十一旅遊報告與人氣排行榜》,其中預測2016年十一旅遊市場預計接待5.89億人次,出境遊人次預計將接近600萬,創歷史新高。報告認為,旅遊已經成為十一最主要的消費項目。
  • 超6億人出遊!2020年「國慶&中秋」黃金周旅遊數據速覽
    據媒體報導,作為受疫情影響後的首個超長8天假期,國內消費者出遊熱情高漲。10月1日,國慶中秋假期首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0.9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3.8%;實現旅遊收入766.5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8.9%。和端午假期首日的1727.6萬出遊人次相比,國慶中秋假期首日出遊人次增長461.47%。
  • 國慶假期7.82億人次出遊 「人從眾」背後是什麼?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0月8日電(記者 李金磊)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多達7.82億人次出遊,花了6497.1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擁擠的人潮中,景區開啟「人從眾」模式,讓人感嘆到底是景區不夠用還是假期不夠用?「打卡式旅遊」登上微博熱搜,也引發人們的深思:旅遊的意義就是為了拍照發朋友圈?
  • 2017國慶中秋主要省市旅遊收入及旅遊人次排行榜
    中商情報網訊:2017國慶、中秋假日疊加,構成長達八天的「超級假期」,國人出遊熱情高漲,據國家旅遊局數據,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0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836億元,按可比口徑前7天與2016年同比計算,分別增長11.9%和13.9%。
  • 「超級黃金周」全國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836億元
    斯 諾攝  今年國慶、中秋相逢拼出的8天「超級黃金周」中,旅遊市場保持高位運行。據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本次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0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836億元,按可比口徑前7天與2016年同比計算,分別增長11.9%和13.9%,人們的出遊有了更多元的選擇和更豐富的體驗。
  • 國慶返程高峰是幾號?7.82億人次出遊 「人從眾」背後是什麼?
    國慶返程期間,高速公路車流量大,且客貨、大小車型混合,交通複雜,建議大家返程前檢查好車況,出行時切勿急躁,避免交通事故發生。相關閱讀:國慶假期7.82億人次出遊 「人從眾」背後是什麼?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多達7.82億人次出遊,花了6497.1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擁擠的人潮中,景區開啟「人從眾」模式,讓人感嘆到底是景區不夠用還是假期不夠用?「打卡式旅遊」登上微博熱搜,也引發人們的深思:旅遊的意義就是為了拍照發朋友圈?
  • 4000億旅遊收入,超6億人出遊,最特殊的國慶黃金周完美落幕
    8天超長假期收官10月1日至8日,江西省共接待遊客6809.75萬人次,旅遊收入398.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全國超6億人次出遊,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
  • 2017國慶假期全國接待遊客7.05億人次 旅遊收入5836億元
    人民網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劉佳)據國家旅遊局消息,2017年國慶中秋假日旅遊市場供給充足、需求旺盛、運行平穩、安全有序,全國未發生重大旅遊安全事故,無重大旅遊投訴,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0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836億元。
  • 超6億人出遊!2020年「國慶&中秋」黃金周旅遊數據速覽
    據媒體報導,作為受疫情影響後的首個超長8天假期,國內消費者出遊熱情高漲。10月1日,國慶中秋假期首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0.9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3.8%;實現旅遊收入766.5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8.9%。和端午假期首日的1727.6萬出遊人次相比,國慶中秋假期首日出遊人次增長461.47%。
  • 博雅研究 | 國慶黃金周旅遊的文化釋義和經濟分析(上篇)
    全國景區共接待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旅遊投訴數量同比下降9.25%。2018年,國內遊人次和收入「雙增長」,「一帶一路」沿線熱度提升,都市休閒、紅色旅遊、鄉村旅遊、自駕遊、觀光遊覽等旅遊消費活動高漲。
  • 超6億人次出遊,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黃金周透露出哪些信號?
    8天超長假期收官。寒露不寒——超6億人次出遊,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全國零售和餐飲重點監測企業銷售額約1.6萬億元……當國慶遇上中秋,黃金周一個個數據盡顯經濟暖意。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10月1日至8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日均發送旅客6211.5萬人次,預計道路發送旅客3.79億人次。
  • 2018國慶黃金周國內旅遊收入突破5990億元 10大熱門城市上榜
    中國日報網10月8日電 熱鬧的國慶小長假結束了,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綜合各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據攜程大數據統計,國內10大熱門城市中京滬兩地熱度不減,日本仍居出境遊城市榜首。
  • 國慶5.5億人次出遊
    由於今年的中秋節恰逢國慶節當天,使得整個國慶節假期有了8天時間。在經歷了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後,得益於國內的出色防疫工作,宅家已久的國人都希望利用下半年的這個「黃金周」好好出去走一走。從官方和旅遊機構所預計的數字來看,今年的國慶節假期期間,國內旅遊人數預計將達到5.5億至6億人次,這讓國內旅遊呈現出了明顯的復甦趨勢。
  • 國慶黃金周:600萬人選擇出境遊 創歷史新高
    23億下載量的APP用戶數據,並對國慶200多萬攜程旅遊度假產品的實際出行客戶進行研究,發布《2016十一旅遊報告與人氣排行榜》,包括今年旅遊人次、消費規模、熱門出發城市、目的地、前十大出境遊國家和地區等。
  • 2016年國慶假日旅遊市場信息
    2016年國慶假期過半,前四天全國大部分地區天氣條件良好,除部分地區有降雨、霧霾或者降溫天氣外,適宜遊客出行。民眾出遊熱情持續高漲,鄉村旅遊、休閒旅遊、生態旅遊、紅色旅遊成為旅遊市場亮點,家庭式、親朋結伴式短線遊和自駕旅遊等成為主要出行方式。各地舉辦的豐富多彩民俗節慶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
  • 支付寶發布國慶中秋黃金周報告:出行人次、購買力...
    來源:TechWeb作者:老喵 8天長假已過,2020年的全部假期就此結束。這個國慶中秋雙節,你過得怎麼樣?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統計,國慶中秋8天長假,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10月1日至8日,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日均發送旅客6211.5萬人次。全國鐵路客流連續8天保持在千萬人次以上,日均客運量約為去年同期的近90%。
  • 國慶「5.5億人次出遊」,外媒羨慕了
    由於今年的中秋節恰逢國慶節當天,使得整個國慶節假期有了8天時間。在經歷了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後,得益於國內的出色防疫工作,宅家已久的國人都希望利用下半年的這個「黃金周」好好出去走一走。從官方和旅遊機構所預計的數字來看,今年的國慶節假期期間,國內旅遊人數預計將達到5.5億至6億人次,這讓國內旅遊呈現出了明顯的復甦趨勢。
  • 國慶「超級黃金周」來了! 預計7.1億人出行 出境遊超600萬
    央廣網北京9月25日消息(記者王晶)被網友調侃成「超級黃金周」的十一8天長假,讓旅遊市場異常火爆。記者今日獲悉,預計今年國慶將有7.1億人出行,出境遊超600萬。但每年黃金周都會被「人看人」的網友吐槽刷屏,要如何繞離部分跟團遊的「坑」?如何減少出行的「堵」?
  • 2017年國慶旅遊趨勢報告:一半中國人將出遊
    9月28日,第三屆財經中國V論壇在北京舉辦,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中新經緯研究院聯合發布了《2017國慶旅遊趨勢報告:誰在支撐全球最大規模旅遊黃金周》。報告預計,一半中國人將以旅行的方式度過長假。一半中國人將出遊 居民消費十分之一花在旅行上從近十年的數據看,國慶黃金周旅遊人次持續快速增長,在旅遊業中的佔比很大。2017年國慶中秋長假,預計旅遊市場將接待7.1億人次,同比增長10%;旅遊收入將達到5900億元,同比增長12.2%。從人次看,一半中國人將以旅行的方式度過長假。
  • 國慶黃金周旅遊需求爆發 三大板塊宜持股過節
    今年中秋節,出遊人次量是去年同期的3.25倍,國慶大假接踵而至,或將再掀一波旅遊高潮。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國慶旅遊市場預測,國慶7天長假期間旅遊市場預計接待5.89億人次,同比增長12%;旅遊收入4781.8億元,同比增長13.5%。隨著旅遊需求的爆發,哪些板塊將最為受益?《金融投資報》記者就此採訪市場人士對國慶黃金周帶來的機會進行了梳理,供投資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