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由上海市罕見病防治基金會主辦、諾華腫瘤(中國)支持的重型β-地中海貧血多學科專家研討會在上海召開。罕見病學術組織的負責人及市內外臨床醫學、藥學、臨床流行病學、衛生經濟學及法學等領域專家出席了會議,共同探討了重型β-地中海貧血疾病診療、管理辦法。
中國地貧患者逐年增多 提高認知度是關鍵
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是影響人血中紅細胞的一種遺傳病,據《中國地貧藍皮書報告》統計,我國地貧現有患者為30萬,主要集中在兩廣地區,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隱性基因攜帶者甚至高達3000萬。地貧分為多種類型,其中β-地中海貧血是指血紅蛋白中β鏈的合成受部分或完全抑制而引發的地貧。重型β-地中海貧血常於3—12月齡開始發病,會導致患兒免疫功能低下、生長發育遲緩、骨質疏鬆以及心力衰竭,其中心力衰竭是導致患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地貧患者人數每年不斷增加,但我國人口基數較大,地貧仍屬罕見病範疇,公眾對地貧的了解並不充分,很可能會造成部分患者發現病情不及時或誤診,耽擱治療時間。
南方春富(兒童)血液病研究院院長李春富介紹,地貧臨床表現極具多樣化,輕者不易察覺。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時無症狀,於嬰兒期發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多在5歲前死亡。通過婚前或孕早期地貧篩查,了解自身地貧基因攜帶情況,進而有效預防重型地貧患兒出生。
治療地中海貧血 切記要「祛鐵」
目前,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唯一能根治地貧的方法,但配型的成功率極低,且移植排隊等待時間較長。因此患者在等待移植的時間裡只能依靠輸血治療來維持生命,但在長期的輸血過程中會導致過多的鐵沉積在心臟、肝臟等體內器官,造成併發症,所以為了避免鐵過載帶來的危害,患者需要進行祛鐵治療。
李春富院長解釋,祛鐵治療是指通過注射或口服排鐵藥物,將體內多餘的鐵質自胃腸道,從尿液或糞便中排出。同時,祛鐵治療還能降低患者對治療藥物的反應性,減少輸血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並降低其對輸血的需求,最終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預後。祛鐵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確保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是得到良好療效的重要因素。口服祛鐵藥物使用方式較為便捷,能夠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以口服藥物地拉羅司為例,它是一種具有良好安全性及耐受性的祛鐵藥物,注重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和遠期療效。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罕見病藥物的醫保政策,但部分省份所涵蓋的罕見病醫保藥物種類較少,對應患者人群也比較有限。李春富院長表示,重型β-地貧患者如果得到規範的輸血、祛鐵治療,以及進行幹細胞移植,疾病是可以達到臨床。
上海市罕見病防治基金會理事長、國家衛健委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定國教授表示,我國罕見病患者的醫療保障正在逐漸完善,但仍有部分罕見病患者在用藥問題上面臨著巨大困難。希望伴隨著罕見病事業的發展,患者醫療保障制度的逐漸健全,能夠推動更多藥物納入醫保,幫助患者減輕壓力與負擔,減少因病致貧的現象,讓他們能夠擁有同常人一樣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