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作品《老屋》。)
(吳冠中生前在客廳中懸掛的唯一一件他本人的作品《眼》。浙江美術館前往吳宅拜訪時,吳冠中當即就將畫從牆上摘下並捐贈,並說道:「在這隻貓的眼睛裡,它已經看穿了一切。」資料圖)
(吳冠中彩墨作品《紫禁城》。除註明外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佳/攝)
(吳冠中創作於1978年的《雲南行》速寫,將雲南邊陲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用鮮活的筆觸記錄在畫紙上。資料圖)
星辰在線10月23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佳 通訊員 劉剛)10月23日上午,「風箏不斷線——走進吳冠中的繪畫世界」展在湖南省博物館特展2廳正式開展。湖南省文物局,浙江美術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美術出版社等國內相關機構領導嘉賓等近百人出席開幕式。開幕式上,浙江美術館副館長應金飛、湖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李建毛、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長江文輝先後發表講話。開幕式由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陳敘良主持。
星辰全媒體記者在湖南省博物館了解到,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1 月10日,由湖南省博物館與浙江美術館聯合主辦,共展出由浙江美術館珍藏的吳冠中繪畫作品80件。其中包括速寫《雲南行》等41件,油畫《羊圈》、《眼》、《江南舊夢》等10件,墨彩畫《紫禁城》、《竹林》、《老屋》等29件,均從吳冠中及其長子吳可雨先後兩次向浙江美術館捐贈的繪畫作品中精選。吳冠中始終強調藝術作品的社會普及性並身體力行,將自己的作品無償捐贈給了中國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浙江美術館、香港藝術館等機構收藏。
20世紀50~70年代以來,吳冠中致力於油畫風景創作,並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他把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因子植入到油畫創作之中,運用意象化的表達方式,把油畫的本土寫意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賦予油畫一種具有東方韻味的意境之美,使畫面產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
從20世紀70年代起,吳冠中致力於中國畫的創作探索,讓傳統與現代、西方與東方產生交匯與碰撞,中國傳統繪畫的材料與工具在他手中展現出了現當代的藝術精神,是中國畫的歷史革新。他的彩墨畫完美融合了中國繪畫的意境與西方繪畫的形式,以半抽象的藝術形態通過點、線、面的交織再現了大自然的生命律動,並對應了與此相關的心理感受。東方傳統意趣與時代精神相互融通,為觀眾提供了嶄新的審美視角。
本次展出的彩墨畫中,既有表現江南水鄉一角的《老屋》,也有著眼於廣大全局的《紫禁城》等作品。展出作品中最早的一件,是創作於1961年的《女藏民》,雖是服務於實用價值的人像作品,但依然融入了吳冠中個人的審美趣味。創作於2009年即吳冠中逝世前一年的《眼》,是他僅有的一件畫貓的作品,也是吳冠中生前在客廳中懸掛的唯一一件他本人的作品。浙江美術館派員前往吳宅拜訪時,吳冠中當即就將畫從牆上摘下並捐贈,並說道:「在這隻貓的眼睛裡,它已經看穿了一切。」
【吳冠中簡介】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散文家。他的實踐與理論成果為現代中國美術的發展打開了嶄新視角,產生了重要影響。1942年畢業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中國美術學院前身),1947年入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研習油畫。1950年回國並長期執教於高等美術院校,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91年,接受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法國文藝最高勳位」,2002年獲選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
吳冠中勤於著述,立論鮮辣,於上世紀80年代前後討論了關於抽象美、形式美、形式決定內容等一系列重大美學問題,提出了「風箏不斷線」、「文化戰爭」、「筆墨等於零」等一系列藝術主張,在引起廣泛關注、討論、爭議的同時,也激發了當代藝術從業者們的探索熱情。他一生在西方油畫與東方水墨畫這兩個領域內不斷探索融合,所作彩墨畫力圖用傳統水墨的繪畫工具展現時代風尚,構思新穎、章法別致、推陳出新,既有傳統韻味,又有當代精神,每一件作品都透露著他的藝術理想與人生體會,展現著他對藝術創作的執著追求。
吳冠中的作品不僅曾在國內多次展出,還遠赴新加坡、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和德國科隆等地進行展覽,具有相當的國際影響力。同時,吳冠中始終堅持強調藝術作品的社會普及性,並多次將自己的作品無償捐贈給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浙江美術館、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香港藝術館等機構收藏,充分體現了吳冠中回饋社會,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參觀小貼士】
成 人 票:20元/人
優惠票:10元/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在校學生、現役軍人、低保戶憑有效證件)
免票對象:65歲以上的老人、殘疾人憑有效證件,由家長陪同的1.3米以下的兒童
展出日期:2018年10月23日-2019年1月10日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 9:00——17:00 (16:00停止售票,每周一為閉館日,逢法定節假日順延)
展出地址:湖南省博物館一樓特展二廳
諮詢熱線:0731-84415833、84475933
更多資訊敬請訪問:http://www.hnmuseum.com或關注湖南省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