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寫丨陳晶
編輯丨柳旭
攝影/視頻製作丨金永勝
排版丨羅恆強
9月17日,颱風山竹登陸廣東已經第二天。林時福和他的朋友們在深圳市福田區菩提路上已經忙碌了一整天,他扯著已經有些沙啞的嗓子指揮著朋友開著越野車將一棵一米多粗的大樹拖離主幹道,這是一條連接著多個幼兒園、小學和小區的道路,颱風過後已經被倒下的樹木堵住無法通行。
受今年22號強颱風「山竹」影響,廣東有三人因樹木傾倒死亡;深圳市城管局數據顯示,深圳市一共伏倒11680棵,濱河、深南、北環等主幹道通行受阻。截至17日早5時,深圳市降水量在珠三角地區排名最高,達到了218.6毫米,市內低洼地出現多處積水。
來深圳打拼已經十年的林時福從沒有見過這樣嚴重的颱風,一看到颱風預警之後他就意識到「這肯定會很嚴重」,於是和「鵬城馬幫」的一群朋友們一起提前準備好了車輛和油鋸,準備參與颱風後的救援工作。
「鵬城馬幫」是一個民間的公益救援組織,在颱風讓這座城市傾倒後,他們用行動幫助了在風雨中等待援助的人。不過,民間救援隊的身份也讓他們遭遇了不少尷尬和委屈,如何成為一支更專業的救援隊伍,他們仍在艱難探索中。
「這是一場硬仗」16日下午5時,颱風山竹在廣東江門臺山登陸,位於珠江口的香港、澳門、深圳多個自動氣象站出現了14級以上的陣風,深圳不少高層住戶都感到了明顯的晃動感,不少大樹也被吹得連根拔起,橫倒在路上。
山竹登陸時,深圳市民林煌和朋友正走在一棟有著玻璃幕牆的大廈下,「萬一有玻璃掉落下來,後果根本不敢想」。打了半個小時的車依然沒有打到,林煌正焦灼時,一臺越野車緩緩停在林煌身前,上面貼著「中國救援」的標識。
「你這樣走在路上太危險了,需要的話我送你回去吧。」車上的林時福搖下了車窗問林煌,林時福身材微胖,說話帶著濃濃的潮汕口音,自己經營著一家晶片公司,在接林煌之前他已經義務送路人送了一個多小時。林煌驚訝中又帶著感動,稱讚他「有中國脊梁之精神」。
這不是林時福第一次參加救援工作,在參加鵬城馬幫救援隊之前,他曾經在另一個民間救援組織「中國995救援中心」參加過志願救援。之所以參加馬幫,是因為林時福酷愛騎著他的「馬」——一種改裝越野車和馬幫裡的朋友們一起參加越野探險活動。
「鵬城」是深圳這座城市的別稱,這來源於當地居民對於此地古建築的稱呼,同時也意味著深圳這一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迅速,如大鵬展翅般令人驚嘆。深圳這座外來人口佔比近7成的城市,有著「來了就是深圳人」這樣的包容心態。
在鵬城馬幫內也是如此,八成以上的馬幫成員都是外地人,卻把深圳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們習慣稱彼此為馬友。從2012年開始,潮汕水災,深圳地區助學,汕頭水災等數十次救援活動中都有他們的身影,這些救援活動都是馬友們自願出錢出力,而這次對抗山竹則是他們打的「最硬的一場仗」。
林時福告訴谷河傳媒記者,「山竹」救援這場硬仗是鳥姐帶著馬友們一路打了下來。「鳥姐」是馬友們對吳女士的稱呼,作為鵬城馬幫的總負責人,鳥姐有著最高的指導權,從政府部門退休下來的她看起來依然幹練,在颱風到來的前三天她就和其他負責人們一起編好了參與救援的人員名單,將深圳全市一共分為八個片區,一共50餘輛越野車隨時待命,並且在朋友圈公布了所有負責人的聯繫方式。
在開始救援之前,「鳥姐」在馬幫內部組織了一次募捐,馬友們自願籌集了七萬元的活動資金用於購買救援所需的油鋸等工具,在救援中不少馬友的車都有不同程度的擦碰,還有些車的絞盤因為拖了太重的路面障礙物已經報廢,但救援群裡還是不斷有馬友說「剛才又把一輛車從積水中拖出來了,好開心!」
因為市內出現大量積水,不少車輛因為涉水熄火被困在水中,救援涉水車輛也成為馬幫救援的重要任務。馬幫理事會的張銳自家的果園泡在積水中,家裡也開始倒灌進水,但他來不及收拾家裡,17日清早就和馬友開著車開始救援。妻子有些不解,張銳只能解釋「我是這個片區的領隊,別人都去救援了,我當然要衝在最前面。」這兩天,張銳只睡了幾個小時,身上也因拖樹拖車有多處擦傷。
在颱風山竹襲擊深圳的48小時內,鳥姐帶著馬友們疏通了深圳寶安、羅湖、福田等片區幾十條道路,從積水中拖出的車輛更是來不及統計。目前馬幫正在準備內部籌集更多的資金,為後期的救援工作添置更多專業工具。
「有誰會拿命去表演嗎」在鵬城馬幫開展民間救援的同時,質疑聲也從沒停過。
「有時候一些話真的讓人覺得寒心。」受颱風影響,航班停飛才有時間參加救援的空姐楊紫密說起救援中受到的質疑,覺得有些委屈。她從佛山機場趕回深圳的路上看到高速路上擋道的樹木就開始清理起來。「一個小姑娘拖著那麼大的樹,我看著都覺得不容易。」林時福說道。
16日白天,張紫密和馬友們在市區內進行了一整天的清理路障和拖車工作, 「看著環衛工人們還在忙,我想了想還是留了下來。」張紫密覺得,自己做的事其實這是順手幫忙,相比起來通宵清理路障的環衛工人更加辛苦。那一晚,她和路政工人們一起工作到4點半,第二天8點又準時到達了福田區菩提路開始清理。
外界的質疑還針對他們改裝車輛的合法性。《機動車管理辦法》規定,對於車輛輪轂、懸掛、排氣等的改裝,都屬於非法改裝。但是對於愛好越野的馬友們來說,這些改裝是越野探險同時也是開展救援中必不可少的。
林時福就曾經因為非法改裝車輛被舉報並扣押車輛過,但是負責審查的執法負責人曾和馬幫開展過救援合作,因此對於林的改裝只做了拆除大燈的處罰。「他們也算人性化了,我們也在努力用我們的救援活動為越野車改裝正名。」林時福告訴谷河傳媒記者,在此次救援中,交警執法部門特地通知他們在救援過程中的違停、逆行等情況不會受到處罰。
「我們的身份沒得到認可,但初心不變」在福田保稅區執法隊副隊長鄭奇武看來,鵬城馬幫這一次的救援的確緩解了政府部門人手不足的境況。
「在馬友的幫助下,原本需要一天才能清理完的菩提路,兩三個小時就基本清理出了主要路段,的確方便了大家的出行。」鄭奇武告訴谷河傳媒記者,政府越來越重視和規範和民間救援隊的合作,在後續的救援活動中也會更多地引入民間救援的力量。「在一些救援場景中民間救援的確會更有優勢反應更快。」
18日,谷河傳媒記者在福田保稅區菩提路看到,主要道路路面已經基本通暢,但是道路兩旁仍然堆積著大量切割下來的樹木和雜物,現場仍有環衛工人在做收尾的拖拉清理樹木工作。颱風過後,市區城管部門近3萬人參與值班與應急搶險,目前城管部門救援工作仍在繼續。
實際上,政府曾多次和民間救援隊開展過合作。如2017年8月,廣州市白雲區一名男子涉嫌殺害一名女子後藏匿於白雲山,當時廣州市政府就號召民間有戶外搜尋和探險經驗的民間力量參與搜查。鵬城馬幫的不少越野發燒友們都參與到了運送警力進山的工作中,廣州藍天救援隊也參與到了此次搜救活動中,並發現了關鍵線索,最終警方在距離線索不到20米的小竹林裡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嫌疑犯。
谷河傳媒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民間救援力量在近兩年發展迅速,光是在廣東就有廣州藍天救援隊、廣州紅十字會水上救援隊、鵬城馬幫救援隊、廣東救援輔助隊等多個民間救援組織。而民間救援力量不夠專業導致存在安全隱患是不少民間救援組織的共同困境。
「對我們來說,最大的壓力來自能否保證隊員的安全。」林時福和隊員們17日,在菩提路清理路障時親眼見證了一場意外,一位五十多歲的環衛工人拿著電鋸站在樹上切斷擋路的樹幹的時候,因為樹皮溼滑摔落,但手上仍攥著電鋸,以至於一側大腿隔出半米左右的傷口,傷口之深可見骨頭。好在馬友隊伍中當天跟著一名醫務人員,及時對傷口進行了消炎包紮,接著馬友用越野車開路送至醫院。
這次意外讓林時福壓力更大,在和鳥姐談及電鋸使用培訓的時候,他的表情嚴肅又認真。事實上馬幫救援隊內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使用電鋸,此前他們在線上進行過簡單的使用培訓,但部分馬友用過之後還是覺得用力不對渾身酸痛。「後面再救援一定要繼續帶著醫務人員以防萬一」,在總結會上有馬友這樣提出,因為目前大部分馬友都還缺乏基本的急救常識。
「面對本次來勢洶洶的颱風,馬友們的準備還是比較匆忙。」說到這點,鳥姐顯得有一絲遺憾,因為沒有統一的信息調度平臺,本次主要公布的還是領隊們的私人號碼,後面考慮申請一個統一的急救電話。另外因為很多馬友都是第一次拖車,所以在積水中往往要找被拖車掛拖車繩的地方找很久,部分淋了雨的馬友回去也有不同程度地發燒感冒。
「我們明白自己有不專業的地方,所以目前只能做清理路障、拖車等力所能及的救援工作。」鳥姐介紹,在本次救援以後,會為隊員安排更多定期的救援知識培訓,讓隊伍更加規範化發展。
鳥姐和其他的民間救援負責人共同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則是身份上的尷尬,目前國內不少救援隊都還是屬於沒有「合法身份」的草根民間組織,即沒有在民政部備案。民政部2016年公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 指出,「社會團體需有規範的名稱和相應的組織機構」,這也意味著「馬幫」這一頗有社會風氣的名字不會被通過。
「我們不想丟了『馬幫』這個名稱,這代表了我們的初心和堅持。鳥姐告訴谷河傳媒記者,除了不願意更改名稱之外,目前馬幫也還達不到「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以及「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等要求,目前馬幫內人員大多還是兼職人員,並且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掛靠單位。
得不到政府許可也就意味著隊員們的安全權益沒有法律保障,在資金上也只能靠隊伍內部募捐籌得。「我們目前都是靠大家自願捐款,後期如果有企業願意資助,我們也會爭取。」鳥姐在自己的手機上記下了每位馬友的捐款,「雖然身份沒得到認可,但初心不變,盡力讓周圍變得更好,這就是馬幫的精神!」
馬幫的緊急救援工作在颱風登錄的48小時後已基本完成。18日,深圳街頭仍隨處可見傾倒的樹木和被吹翻的交通指示牌,主幹道部分路段雖仍有些擁堵,但和17日被網友們調侃如同「侏羅紀公園」相比已經基本通暢。
楊紫密和公司請了一天假,她準備做一些最後的救援收尾工作;張銳則在清理完小區門口的路障之後終於有空回去看看自家已經面目全非的果園;林時福也已經回到自己幾天沒管的公司,開始處理堆了一桌子的文件。
他們又回到了日常的生活中,同時也在為下一次救援做著準備。
本文原載於中山大學學生媒體「布穀島」,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