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開顱手術 10 小時植入 6 個電極,癱瘓人士用意念吃蛋糕

2021-01-08 雷鋒網

有這樣一位名為 Buz Chmielewski 的男子,曾在一次出海衝浪時不幸遭遇意外,四肢癱瘓。從正值十幾歲的大好年華到此後的 30 餘年裡,Buz Chmielewski 的手臂幾乎不能做出任何活動。

雖然再也無法回到少年時的那般健康有活力,但他還是鼓起勇氣接受了一組來自美國著名私立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應用物理實驗室研究團隊的實驗,挑戰常人眼中的不可能。

幸運的是,實驗很成功!

Buz Chmielewski 藉助科技的力量,用意識同時控制了兩條機械臂,這在醫學上還是首次。

首先,他控制左機械臂拿刀、右機械臂拿叉,切開盤子裡的蛋糕。

接著,其中一條機械臂緩慢移動,將蛋糕送到嘴中。

其實,研究團隊用在他身上的正是大眾既耳熟能詳又表示擔憂的一項技術——「侵入式腦機接口」。

10 小時手術植入 6 個電極

這項實驗被稱為「雙邊腦機接口植入實驗」。

早在 2006 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發起了與這一實驗相關的一個項目,希望研究團隊能夠儘快改進義肢(上肢)的技術,為患者操作義肢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其最初的設想是創造一個具有類似人類能力的神經集成義肢(上肢),隨後慢慢衍生出了模塊化假肢(MPL),集成了諸如應用於指尖的壓力和加速度傳感器。

2019 年 1 月,在長達 10 個小時的手術中,外科醫生將 6 個電極植入了 Buz Chmielewski 的大腦,旨在改善其雙手對外界的感知,實現傳說中的意念控制。

具體來講,Buz Chmielewski 的大腦兩側(控制運動和觸覺的區域)植入了皮質內微電極陣列傳感器。手術中團隊還用到了一種首創的方法,通過實時繪製大腦活動圖來確定放置電極的最佳位置。

手術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應用物理實驗室兩個團隊開始了近 2 年的聯合研究,終於達到了上述這一重要的裡程碑。

如下圖所示,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工程師 Francesco Tenore 博士站在 Buz Chmielewski 一側,密切關注著他對兩條機械臂的意識控制。

正如研究團隊成員、醫學博士、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理療與康復主任、教授 Pablo Celnik 所說:

這種類型的研究,我們常稱其為腦機接口(BCI),目前絕大多數嘗試都集中在通過控制大腦的一側實現單機械臂的控制。因此,通過植入電極從大腦兩側檢測信號,控制兩條機械臂執行基本的日常活動,可以說是實現更為複雜的任務的重要一步。

對此,研究團隊成員、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理療與康復助理教授、Gabriela Cantarero 博士補充道:

藉助腦機接口同時控制兩條機械臂是一項特別的挑戰,因為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求和,不是說只要在大腦中算出左臂的動作+右臂的動作就行。在這裡,可能 1+1 並不等於 2,1 + 1 = 3.8。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突破性實驗其實是腦機接口+機器人+人工智慧的共同成就——在患者體外的硬體部分,研究人員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實現了機械臂控制的部分自動化。如果說 Buz Chmielewski 的努力在於通過意識控制保證細節(如:蛋糕的準確位置、蛋糕切好後的具體大小),那麼機器人部分的工作則是為了讓這些基本動作更易達成。

實際上,研究團隊一直在探索利用神經信號實現系統的「實時」控制。為了檢測效果,還有三位參與者加入了神經控制研究,最終三位參與者都成功實現了單機械臂神經控制。

就未來而言,該團隊還在研究通過神經刺激同時為患者雙手提供感覺反饋的方法。Francesco Tenore 博士表示:

下一步的工作包括:增加患者日常活動的數量和類型,從而證明這種形式的人機合作是可靠的,從而為用戶提供額外的感官反饋任務。這也就意味著,患者不必完全依靠視覺來判斷是否成功,就像普通人繫鞋帶時不用看也能感覺到自己的動作,把鞋帶系好。

終於,利用大腦植入物,四肢癱瘓的患者能夠用意識同時控制兩條假肢了,這無疑對於脊髓高度損傷和神經肌肉疾病患者的能力恢復有著重要意義。

腦機革命:侵入 or 非侵入?

近年來,腦機接口領域的重大突破逐漸多了起來。

2020 年 1 月 16 日,浙江大學正式宣布了「雙腦計劃」的科研成果,植入電極的志願者可利用大腦運動皮層信號精準控制外部機械臂,實現三維空間的運動。

2020 年 4 月 23 日,《細胞》(Cell)雜誌刊登了一篇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的重磅研究論文,介紹了一個通過腦機接口系統來恢復嚴重脊髓損傷的患者手部觸覺和運動能力的案例,該案例中觸覺準確率已達到了 90%。

在腦機接口領域,最出圈的公司莫過於矽谷鋼鐵俠馬斯克的 Neuralink。

北京時間 2020 年 8 月 29 日上午 6:40,Neuralink 舉行發布會,展示了最新的可穿戴設備 LINK V0.9 和手術機器人,並通過現場的三隻小豬和實時神經元活動演示,展示了 Neuralink 腦機接口技術的實際應用過程。

即便馬斯克在電動車、腦機接口、上火星等領域都十分激進,但在萬眾期待的 Neuralink 發布會上,馬斯克請來現場展示的仍然不是人類,腦機接口技術的難度由此可見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例均屬於「侵入式腦機接口」,即必須將電極植入到人腦中,而與之對應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則是僅將電極放置在人的頭皮上,進行信號採集。

談起後者,繞不開一位中國企業家——盛大集團創始人陳天橋。

在腦機接口方面,陳天橋更為注重的是「非侵入式腦機接口」。2020 年 10 月,TCCI(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的首個「腦科學前沿實驗室」在上海落成,中美腦科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也一併展示,其中諸如用嗅覺控制夢境的腦科學領域研究令眾人眼前一亮。

實際上,目前國內外已有眾多企業也開始了非侵入式的探索,利用人工智慧算法、體外電極貼、手機 APP 檢測睡眠質量、解決睡眠問題的嘗試已然存在。

不論哪種方式會更先被大眾認可,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腦機接口技術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引用來源: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2-quadriplegic-patient-brain-advanced-prosthetic.html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相關焦點

  • 首個雙手控制腦機接口:開顱手術 10 小時植入 6 個電極,癱瘓人士用...
    Buz Chmielewski 藉助科技的力量,用意識同時控制了兩條機械臂,這在醫學上還是首次。首先,他控制左機械臂拿刀、右機械臂拿叉,切開盤子裡的蛋糕。接著,其中一條機械臂緩慢移動,將蛋糕送到嘴中。其實,研究團隊用在他身上的正是大眾既耳熟能詳又表示擔憂的一項技術——「侵入式腦機接口」。
  • ...個「雙邊植入」腦機接口!癱瘓人士用「意念」操控雙機械臂吃蛋糕
    「大腦意念」同時控制兩支機械臂,在無需他人的幫助下吃下蛋糕。  世界首個雙邊植入腦機接口實驗  智能軟體將四肢癱瘓的人的餐具放在正確的位置,然後檢測他大腦兩側的信號並開始切割食物,完成後,將食物帶到嘴附近,他再次使用大腦信號將食物放到離嘴最近的位置,一口吃下去。
  • 世界首個雙邊植入腦機接口!四肢癱瘓者用意念吃蛋糕
    他們將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在一位四肢癱瘓的人身上,讓他能夠用自己的「大腦意念」同時控制兩支機械臂,拿起餐刀、餐叉切下一塊蛋糕,然後把蛋糕送到自己的口中。什麼是腦機接口?所謂腦機接口,就是在大腦和假肢等外部設備之間建立一條直接傳輸大腦指令的通道,實現在脊髓及運動神經通路損壞但大腦皮層功能尚健全的情況下,腦部的信號也能通過計算機解讀,直接控制外部設備。
  • 無需開顱手術的腦機接口出現了
    研究團隊事先通過手術在受試胸口植入了一個紅外發射器,當受試的大腦發送信號傳遞運動意圖時,電極就開始接收這些信號並將它們以無線的方式傳送給計算機。但上述初期結果表明,這是一項頗有成效的腦機接口技術。儘管電極支架只接收了一部分大腦信號:「點擊」還是「不點擊」光標。但對於某些應用而言,這也許已經足夠了。「大家總是討論數據和通道,但我認為真正重要的問題是,你的技術能改變患者的生活嗎?」Oxley 說,「只需要採集患者少量的輸出數據(信號),我們就可以幫助患者用意念來控制 Windows 10。」
  • 無需開顱手術的腦機接口出現了
    研究團隊事先通過手術在受試胸口植入了一個紅外發射器,當受試的大腦發送信號傳遞運動意圖時,電極就開始接收這些信號並將它們以無線的方式傳送給計算機。但上述初期結果表明,這是一項頗有成效的腦機接口技術。儘管電極支架只接收了一部分大腦信號:「點擊」還是「不點擊」光標。但對於某些應用而言,這也許已經足夠了。「大家總是討論數據和通道,但我認為真正重要的問題是,你的技術能改變患者的生活嗎?」Oxley 說,「只需要採集患者少量的輸出數據(信號),我們就可以幫助患者用意念來控制 Windows 10。」
  • 四肢癱瘓患者用「大腦意念」操控機械臂
    文 | 學術頭條如果說,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在豬腦中植入晶片,可以讀取豬活動時的大腦信號波動已讓你震驚不已,那現在是時候刷新下認知了。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JHM)和該校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的研究人員已把更強力的腦機接口技術用在了人身上。
  • 浙大「黑科技」讓七旬高位癱瘓患者用意念喝飲料
    張先生今年72歲,兩年前因為車禍造成第四頸髓層面損傷,四肢完全癱瘓。經過系統訓練,現在他不僅可以握手,還能拿飲料、吃油條、玩麻將,只不過這些動作不是用他自己的手來做的,而是他用「意念」控制外部機械臂及機械手來完成。
  • 「 腦機接口 」 是啥,馬斯克用「三隻豬」告訴全世界
    前段時間搞出了私企火箭 SpaceX 的馬斯克,今天在他的 Neuralink 新設備發布會上,又放了個大招。這一次,他把一個硬幣大小的晶片作為 「 腦機接口 」 植入了豬的腦子裡,是為了實現傳說中用意念控制機器的 「 人機一體 」。
  • 馬斯克用活豬演示腦機技術:意念控制特斯拉或成真
    未來特斯拉不僅可以具備真正的自動駕駛功能,而且還可能會實現人類的意念控制,而這以前都將通過腦機技術得以實現。今日,馬斯克在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總部用活豬演示腦機技術,展示了硬幣大小的Neuralink植入物和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
  • 剛剛,馬斯克與三隻小豬發布最新腦機接口設備,1小時植入
    一上來,馬斯克就先遲到了半個小時。科學家利用侵入式腦機接口重建病人的特殊感覺,恢復癱瘓病人的運動功能。歷史上主要的成功案例來自一名叫做威廉多貝爾(William Dobelle)的科學家。1978 年,多貝爾在一名盲人的腦內植入了 68 個電極組成的陣列,這一嘗試使得盲人產生了光幻視(又稱眼內閃光,是視網膜受到刺激時產生的感覺)。
  • 被馬斯克吹上風口的腦機接口:「人機共存」是在玩火?
    但是實現這個的前提是:你需要在沒有任何問題的大腦上開顱並且植入電極。這就是我們下面要說的腦機接口。腦機接口,字面意義其實很簡單,它是連接「大腦」和「機器「之間的一套媒介系統。那大腦指的是什麼呢?漸漸地,猴子越來越擅長去玩遊戲,學會了如何用意念來控制腦機接口系統吐出香蕉丸。如今馬斯克是如何實現這套腦機接口系統的呢?是否真如大眾媒體所說的那樣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呢?
  • 浙大成功讓高位截癱患者「用意念」吃東西
    浙大成功讓高位截癱患者「用意念」吃東西  黃琨 • 2020-01-17 10:45:39 來源:前瞻網 E2067
  • 意念控制特斯拉有希望?馬斯克用活豬演示腦機接口技術 A股概念股一覽
    據CNBC當地時間8月28日報導,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當日通過直播展示了關於腦機接口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腦機交互設備,以及三隻植入腦機晶片的小豬。活動現場展示了豬腦活動的無線傳輸——當工作人員摸豬鼻子時,可以從顯示屏上看到豬的神經元開始興奮。馬斯克表示,Neuralink的潛力很大,比如可以在未來用心靈感應召喚一輛自動駕駛中的特斯拉。
  • ...步植入人腦!|人工智慧|腦機接口|馬斯克|neuralink|晶片|gertrude
    8月29日,北京時間6點40,馬斯克開了一場發布會。這次,他代表的不是SpaceX,也不是特斯拉,而是Neuralink——自己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向大家展示了腦機接口晶片。Neuralink?啥公司,怎麼沒聽過?我怎麼記得科技君跟你提過,是不是忘掉了?
  • 國內首例,高位截癱患者用意念喝上可樂,網友:科技改變生活
    而此次在高齡患者腦內植入電極並實現意念操控機械臂實現三維空間運動,浙大團隊又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挑戰從如何在儘量減少損傷的情況下將電極準確無誤地植入患者大腦開始。大腦皮層神經元共分為6層,電極要植入到第5層。張建民說:「植入的位置太淺了達不到效果,太深了又會損傷其他神經,難度非常大。這對我們來說是全新的手術。」
  • 馬斯克在三隻小豬頭頂打洞植入晶片,說可以存儲並下載記憶,網友稱...
    去年,這家公司終於揭開神秘面紗,首次舉行公開發布會,並展示所取得的三項成就——比頭髮絲還細的新型「線式」電極,長得像縫紉機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以及可植入腦機接口的晶片。去年展示的植入設備位於耳後。而今年的新設備簡化成了一個圓圓的「硬幣」,且位於頭頂。這枚名為「Link」的設備植入大腦後能夠讀取大腦活動。
  • 中國科技界評論馬斯克腦機接口秀:魔幻、科幻還是科學|補遺
    昨日,DeepTech 發表《中國科技界評論馬斯克腦機接口秀:魔幻、科幻還是科學》一文,邀請腦機接口領域的多位專家評價 Neuralink 的腦機接口發布會,限於篇幅,有些同樣重要的分析並未放出,今天三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放出此篇補遺。
  • 馬斯克帶「豬隊友」演示腦機接口突破:一小時植入,當天出院,獲批...
    「當然可以直接用大腦召喚特斯拉。」 「你可以在腦子裡直接表達文字,同樣可以控制計算機。」 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剛剛結束的馬斯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發布會現場的對話。
  • 意念打字?腦電波開車?心靈感應?酷,但不真實的腦機接口
    這就是最尖端腦機接口技術了2017年,清華大學的一支團隊就通過腦機接口,幫助癲癇患者以打字的方式,重獲了與外界溝通的能力,這項成果當時在全世界範圍內,都被認為是重大突破。僅僅是切開患者的頭蓋骨,冒著損傷大腦的風險將一根電極插入腦部,癲癇患者就能獲取打字能力,速度高達每分鐘14個字母[5],仔細想想,問一句 「您好請問洗手間在哪?」
  • 硬幣大小晶片植入腦中,實時讀取信息……
    該設備配備1024個頻道,能夠感應溫度和氣壓,讀取腦電波、脈搏等信號,支持遠程數據無線傳輸。在尺寸方面,這款設備直徑23mm,厚度8mm,可置於顱頂位置,開顱部分為一個硬幣大小。安裝設備的新款手術機器人可以自動完成所有手術工作,先開顱,取下一小塊頭骨,再植入電極和電線,最後安裝Neuralink設備填補頭骨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