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下5:1「所羅門作完了耶和華殿的一切工,就把他父大衛分別為聖的金銀和器皿都帶來,放在神殿的府庫裡。」 聖殿的歷史沿革
1.聖殿的前身是會幕,就是以色列人在曠野的西乃山安營時照著神的指示建造的帳幕(出25-27,30,36-38章;39:32-40:33)。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應許之地以後,仍保留了這個可移動的聖所,一直到所羅門衛年代。所羅門執政伊始,他就著手選派成千上萬的工人建造神的聖殿(參王上5:13-18)。他在位第四年,立了殿的根基;七年後,聖殿完工(王上6:37-38)。從此,人們就在耶路撒冷城中敬拜神,特別是向神獻祭,就有了一個固定的地方(參基督教刊| 耶路撒冷城對以色列人及基督教會有什麼重要意義?)。 2.王國時代,聖殿曾幾經被毀和重建。羅波安作王期間,聖殿被埃及王示撒洗劫一空(代下12:9),後來經亞撒王重新修造(代下15:8,18)。經過一段偶像崇拜和靈性墮落時期,約阿施王再度重修神的殿(代下24:4-14)。後來亞哈斯作王,他卻把聖殿中的一些財寶當作求和的禮物獻給亞述王,甚至封鎖了耶和華殿的門(代下28:21,24)。他的兒子希西家登基後,重開了聖殿的門,修整、潔淨聖殿(代下29:1-9),哪知希西家的兒子瑪拿西卻使這殿再度蒙受玷汙(代下33:1-7)。瑪拿西的孫子約西亞是最後一位修理耶和華殿的猶大王(代下34:1,8-13)。他之後的王都不離棄拜偶像的惡行,以致最終神不得不任憑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於主前586年徹底焚毀聖殿(王下25:13-17;代下36:18-19)。 3.五十年後,波斯王古列準許猶太人離開巴比倫,回到巴勒斯坦重建聖殿(拉1:1-4)。所羅巴伯率領眾人興工建造(拉3:8),但是經常受到住在那地之民的擾亂(拉4:1-4)。他們被迫停工十年左右,才又獲準重建(拉4:24-5:2)。主前516年,聖殿建造完畢,並行了奉獻聖殿的禮(拉6:14-18)。在歷史即將跨入新約時代之際,希律王又不惜用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修整裝飾了這重建的聖殿(約2:20);耶穌兩次潔淨的就是這殿(參太21:12-13;約2:13-21)。然而在主後70年,因著猶太人多次反抗羅馬政權,聖殿連同整座耶路撒冷城又一併被毀,淪為荒場。 聖殿對於以色列人的意義
在許多方面,聖殿對以色列人的意義,如同耶路撒冷城一樣重要。
1.它象徵著耶和華神住在他百姓中間,作他們的保護(比較出25:8;29:43-46)。當聖殿被奉獻分別為聖時,神從天上降臨,以他的榮光充滿了聖殿(代下7:1-2;出40:34-38),並且應許立這殿為他名的居所(代下6:20,33)。所以,若神的子民想求告他,他們就可以向著這殿禱告(代下6:24,26,29,32),神就必「從殿中」垂聽他們的禱告(詩18:6)。 2.聖殿還象徵著神對他子民的救贖。兩大重要儀式均在此舉行:一是每天要在銅壇上獻的贖罪祭;二是贖罪日的獻祭,在這一天大祭司要進入至聖所,把血彈在約櫃的施恩座上,為以色列的百姓贖罪(比較利16章;王上8:6-9)。藉著這些聖殿禮儀,以色列人得以認識到他們蒙救贖得與神和好必須付上昂貴的代價。 3.神在他子民當中從未有一個以上的居所或聖殿;這表示只有一位神——就是主耶和華,以色列的立約之神。 4.然而,聖殿並不是神同在的絕對保障;只有當神的百姓棄絕假神、謹守和遵行神聖潔的律法時,聖殿才代表神的同在。例如,先知彌迦曾責備以色列的首領,因為他們施行強暴、貪愛錢財,還自以為因有象徵神同在的聖殿在他們中間,災禍就必不臨到他們(彌3:9-11);他預言說神必教訓他們,將耶路撒冷和聖殿都毀滅殆盡。後來耶利米也嚴厲責備猶大那些拜偶像的人,因他們倚靠不斷重複的虛謊言語而自慰,他們說:「這些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耶7:2-4,8-12)。他們生活不虔不義,以至神要拆毀與他們同在的記號——聖殿(耶7:14-15);神甚至告訴耶利米,為猶大百姓禱告也無濟於事,因為他不會聽允(耶7:16),除非百姓改邪歸正,否則沒有別的出路(耶7:5-7)。 聖殿對於基督教會的意義
我們對聖殿在新約中地位的認識必須基於它在舊約中的象徵意義。 1.正如舊約先知一樣,主耶穌曾親自斥責人們對聖殿的濫用。他第一次(約2:13-17)以及最後一次(太21:12-13)公開的作為都是潔淨聖殿,趕出那些敗壞聖殿的真正屬靈目的的人(參路19:45注),他也預言這聖殿有一天將被徹底拆毀(太24:1-2;可13:1-2;路21:5-6)。 2.初期耶路撒冷教會常常在禱告的時候進入聖殿(徒2:46;3:1;5:21,24)。他們如此行只是出於傳統,但他們也明白聖殿並不是唯一可禱告的地方(參徒4:23-31)。司提反以及後來的保羅都見證說神並不住人手所造的殿(徒7:48-50;17:24)。 3,基督徒敬拜的中心已從聖殿轉移到耶穌基督身上。不是聖殿,是耶穌才真實代表了神與他百姓的同在。主耶穌是神道成肉身(約1:14),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他裡面(西2:9)。事實上,耶穌甚至說他自己就是殿(約2:19-22);他在十字架上一次獻祭,就成全了所有聖殿的獻祭(比較來9:1-10:18)。當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談話時也明確地說,時候將到,人們不需再到什麼特定的地方敬拜神,而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他,也就是說,無論在哪裡,只要人們誠實信靠神的話語並且領受神藉著基督所賜的靈,就是在敬拜他(參約4:23)。 4,因為聖殿的意義在耶穌基督身上有形有體地彰顯出來,又因為教會是他的身體(羅12:5;林前12:12-27;弗1:22-23;西1:18),教會就被稱為「神的殿」,有基督和他的靈住在裡面(林前3:16;林後6:16;比較弗2:21-22)。藉著他的靈,基督活在教會中,並吩咐教會務要聖潔。正如在舊約中神絕不容忍他的殿遭到任何玷汙一樣,他也警告說凡毀壞他教會的人必遭毀壞(林前3:16-17;參3:17注,有關毀壞教會之例的注釋)。 5.聖靈不僅住在教會中,也住在信徒個人裡面,因為信徒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林前6:19)。所以保羅強烈警誡信徒切勿因道德敗壞和不聖潔而玷汙自己的身體(參林前6:18-19注)。 6.最後請注意,在新耶路撒冷不必再有聖殿(啟21:22)。原因很清楚:聖殿只是神住在他百姓中間的一個象徵,並不是全部實體。當神和羔羊親自與他們同住時,就再也不需要聖殿了,「主神,全能者和羔羊為神的殿」(啟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