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文化的古老國家,從古至今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寶貴財富,地大物廣也使得我們擁有著很多的城市。而正是這一些城市也都是擁有著自己獨特的風土民俗和人文風情的,獨特的風土人情所打造出來的城市自然是不一般的,而且也都是各有特色、各有所長的。今天我們所要介紹的就是位於江蘇南京的這一個民俗博物館,一起來看一看金陵城內的舊時回憶,重新體會一下當年的文化習俗。
南京市民俗博物館本質上就是甘家大院,和南京明城牆以及明孝陵一起被人稱作是南京的三大景觀。甘家大院也被稱為是甘熙宅邸,也就是我國清朝的著名文人、方志學家甘熙的故居,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山南路,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也是俗稱的「九十九間半」。距離現在也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我國少數幾個位於中大型城市中還現存的規模大且保存完好完整的大型清朝民居建築群了。
甘家大院是由多個且比鄰的四組多進穿堂式古建築群體而構成的,是南京市區內面積最大的一個私人府邸了,總佔地面積達到了95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更是達到了5400平方米。整個大院的朝向自然是古往今來都奉行的一個亙古不變的定律——坐南朝北。整個大院的整體建築風格和特色其實是不好準確說明的,因為它融合了我國北方的建築特色以及南方的建築風格,二者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感。
甘家大院不僅有著「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江南水鄉傳統民居的典雅精緻,同時還有著北方典型「跑馬樓」的雄渾大氣和磅礴的感覺。不僅本身的歷史意義重大,而且還有著超高的旅遊觀賞價值。正是因為甘家大院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都能在我國諸多民宿風格代表中獨樹一幟,因而也成為了南京市的民俗博物館,古往今來它見證了南京的變遷發展和歷史風貌。
嚴鳳英是我國的著名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據說它就是甘家的媳婦,因此在這裡面也自然是保留著嚴鳳英的故居的。她的小院就靜靜地屹立在那裡,不冷清卻也不熱鬧。不僅是清朝典型的封建式建築設計,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而且灰瓦白牆高樓雕窗,更是給人一種奇妙的感覺。如果說喜歡南京風土人情的話,這裡是一個最好不過的去處了。
走進甘熙宅邸,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平整且光滑的牆面,磚塊和磚塊中間沒有任何縫隙,足以體現當時修建者的用心程度。低調而又不張揚,四周的展廳裡面也都詳細羅列了甘氏家族的全部歷史過往,既是名門望族也是書香世家。穿過展廳進去的就是門房和帳房了,接著再往裡面走就是一個橋廳,所謂橋廳就是當時那個年代,大戶人家出門都是坐轎子的,那麼這個轎廳就是給他們用來下轎的地方。不得不說,大戶人家想的果然比我們還多,還要全面。
主院的主廳也是很大的,是整個甘家大院的主體部分,也就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客廳和宴會廳一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大片由木材搭建而成的古典建築,再加上入口處的長落地門和各種石雕、木雕擺設工藝品,每一樣都使得這個主廳更加彭蓽生輝且光彩熠熠,華麗程度只有親眼見到才能想像。還有牆上所懸掛的字畫和牌匾,每一樣都是精美秀麗的。
室內看完以後便是室外庭院了,庭院的美也是難以言喻的。不僅有著極為生動形象的假山和綠植鮮花,再加上採用了圍廊這一古典建築,使得擁有了良好的採光效果。也因此令整個庭院更加富有生機和活力。並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海清不僅僅只是我們所知道的國民媳婦那麼簡單而已,她更是甘氏家族的後人。所以這也就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即使是國民媳婦海清想要回老宅看一看的時候,也是需要親自購買門票才能入內的,畢竟誰讓甘家大院已經歸國家所有了呢。
但不管怎麼說,甘家大院所體現出來的文化底蘊是很多文字無法表述的,唯有親眼一見才能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