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歌舞劇《那山那水那鄉愁》劇照。
紅網時刻 記者 劉志雄 通訊員 周志武 莫瓊 益陽報導
秋風陣陣,丹桂飄香。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益陽市城區變景區,23萬餘盆花卉點「靚」「銀城」,市中心的奧體公園遊人如織,益陽首部大型跨界融合情景歌舞劇《那山那水那鄉愁》吸引萬人觀看。
這個8天小長假,益陽市共接待遊客430.75萬人次,同比增長0.84%;實現旅遊收入28.53億元,同比增長23.98%。兩項指標增長速度均居全省第一。
小學生與國旗合影。
國慶中秋氛圍濃,紅色旅遊成新寵
10月1日,益陽各地舉行了隆重的升旗儀式,以喜迎新中國成立71周年,益陽市城區主幹道、廣場、公園等地均懸掛國旗,擺放花卉,營造喜慶節日氛圍,為城市添彩。
此前習近平總書記來湖南尋訪「半床被子」的故事帶動了紅色旅遊新高潮。這個小長假,愛國主義深入人心,紅色旅遊成為研學旅遊、休閒旅遊的新寵。眾多市民參與了國慶紀念活動,獲遊覽紅色景區景點,或參觀紅色紀念館等。南縣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累計接待遊客位列全市景區景點接待人次數第二。
假期「韶山-益陽紅色旅遊」國際旅遊精品線路、「紅色記憶之旅」益陽特色主題旅遊線路迎來遊覽高峰。
遊客觀看「多彩非遺 魅力益陽」攝影大賽優秀作品展。
文旅融合出新,擊中遊客內心情緒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益陽市文旅系統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利用國慶假期這一重要契機,深入推動文旅融合,主動講好益陽故事。
在山鄉巨變第一村清溪劇院上演的《那山那水那鄉愁》,座無虛席,反響熱烈,好評如潮。該劇原計劃演出7場,後應觀眾要求,加演兩場,吸引萬餘名市民遊客前往觀看。
國慶中秋小長假期間,益陽市各文化場館推出展覽、講座25場次,市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還推出親子閱讀節、月餅製作、手工燈籠DIY等各類親子文旅體驗活動,吸引了大量市民和遊客參觀參與。其中市博物館「多彩非遺 魅力益陽」益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展持續到10月底,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領略家鄉益陽人文風物之美的好去處。
以鄉愁為題的演出、系列親子民俗活動等,給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的家庭團聚和節假旅遊增添了絲絲溫情,也為益陽文旅市場復甦帶來了濃濃暖意。
遊客帶著孩子們一起模仿根雕形象。
鄉村遊、自駕遊仍是益陽小長假主力
近期益陽市繼續推動開展「長沙人遊益陽」「益陽人遊益陽」等活動,鄉村近郊度假出遊佔主體,舉家出行感受鄉村慢生活的旅遊方式盛行。長益高速複線開通以來,「益山益水益美益陽」的美名進一步擴大,吸引大批的自駕遊遊客來到益陽。
在山鄉巨變第一村、黃家湖旅遊度假區等旅遊熱點目的地,到處擠滿了外地自駕遊車輛。自駕車遊客以廣東、廣西、貴州、江西、福建等地遊客居多。
小長假期間,天意木國「擁抱一帶一路、為祖國點讚」活動百餘件國際木雕作品驚豔亮相,赫山區現代農業示範園系列親子互動活動歡聲笑語不斷。安化的雲臺山風景區不僅是全國各地團體旅遊目的地,也是闔家出行兩到三日遊的絕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