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立體車庫,就必須談到立體車庫誕生之初的緣由。隨著60年代全球汽車工業迅速發展,私人汽車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地區先後得到普及並進入迅速推廣普及階段。在日本這樣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800萬輛。在我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但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迅速提升,居民生活收入穩步提高,私家車逐漸普及到了廣大群眾的生活中去,而其保有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億多之巨,隨之而來的泊車位矛盾亟待解決。
而與傳統停車場相比,立體車庫最大的優勢就是節省空間。一個車位的平均佔地面積為27.5平米到35平米,立體車位的平均佔地面積只有0.9平米到7.5平米。停放50輛車,傳統停車場需要1650平米,採用立體車庫只需要50平米,平均1平米就可以停放一輛車。在經常與我國發展做對比的日本,立體車庫已經達到70%的絕對佔比優勢。立體車庫在日本已經變成了司空見慣的停車設施,在小編看來,其中的緣由可以歸結為政策要求以及環境推動。
日本對待汽車問題的政策非常嚴厲,不僅涉及到買車之初必須需要一塊「駐車地」才能審批允許買車,而且對待路邊違停十分之嚴厲。同時,日本國土面積小,道路一般只有雙車道,連四車道都是十分少見的。綜合考慮到日本的國土面積以及其龐大的機動車保有量,大量的立體停車場被建造出來也就不足為奇了。(歡迎關注福星智能停車,了解智能立體車庫行業的相關資訊)
日本的發展經驗對我國的發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我國在對新建的商業中心或是綜合體的要求中新增了對於停車位的要求。但是這仍不夠,因為處於各方面的考慮,開發商更願意建一個地下車庫以滿足人防等要求,同時地下車庫的實際車位數量也勉強能滿足需求。同時處於經濟利益上的考慮,開發商在最需要停車位的地方往往不會建造專門的停車設施;而在不需要建造停車位的郊區,建造停車設施又顯得沒那麼所謂,只有一些高端項目中,一些開發商處於一些其他方面的考慮會選擇建造一個立體車庫設施來豐富整體設施的面貌。目前來看,立體車庫行業前景在我國的發展似乎蒙上了一層陰影。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立體車庫是近幾十年來解決停車位矛盾的最優解。目前我國行業發展不起來的原因仍是政策上的扶持力度不夠以及大環境不夠成熟。雖然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出臺了《關於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快城市停車場建設近期工作要點與任務分工》等對於引導城市停車設施發展,加強城市停車管理,規範停車收費等相關文件,但是在落實到顯示中立體車庫項目仍困難重重。
綜合來說,立體車庫行業的發展不能只靠著概念去發展,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方向,結合目前的新興技術;同時積極響應政策亦或是推動相關政策的落地實施。各位看官,不知您對立體車庫行業發展有什麼有趣的看法呢?(歡迎關注福星智能停車,了解智能立體車庫項目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