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刁鑽」公婆出現:年輕有退休,不帶娃不出錢,你能奈我何?

2020-12-23 騰訊網

養老和帶娃本來是兩個問題,但總是被捆綁在一起,就是中國家庭所特有的現象。

小兩口剛生了孩子,老人要怎麼辦?無非是三種結果:

第一,有錢出錢,拿出一些積蓄,填補到小家庭中,讓他們順利度過這個難關。他們自己帶娃也好,讓親家母帶也罷,或者是請保姆,都跟公婆無關。

第二,有力出力,如果公婆沒有錢,那麼就要付出相對應的勞動力,幫著年輕人帶娃看娃,讓他們好好工作,減輕他們的負擔。

第三種,出錢又出力,公婆既出錢又出力,可能是年輕人最滿意的一種做法了吧,既能在經濟上解決困難,又解決了孩子交給保姆的擔憂,年輕人既放心又舒心,這是最理想的境界。

為什麼養娃和養老要捆綁在一起?

老人的想法:雖然說養兒防老是天經地義,老人年輕的時候把全部積蓄都花在了兒子身上,為他組建新家庭提供了啟動資金,但這好像還不夠,兒子又有養育孩子的新困難,老人好像必須要把孫輩帶大,才更有籌碼要求兒子為他養老,老人不管年輕時多自信,老了也會有無助感,帶孩子就是他老年價值的體現。

年輕人的想法:年輕人有著「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的想法,對於兒媳婦而言,公婆沒有養他,但生完孩子的這段困難是實打實的,老人老年生活過得如何,兒媳婦兒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你幫我帶娃,我給你養老,這是公婆和兒媳之間心照不宣的約定,不管哪一方打破平衡,這種約定也會戛然而止。

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的出現了一種公婆,被兒媳婦稱為最「刁鑽」的公婆,他們既不帶娃也不出力,自己還很年輕,用不著下一代的幫助,最「可氣」的是他們有退休金,並且為自己買好了更多的養老保障,換言之,他們的老年不用和子女捆綁在一起,所以沒有帶娃等於養老的心理負擔,他們想帶娃就帶娃,不想帶娃,也沒有什麼短處捏在兒女的手上,徹底實現了不帶娃的自由。

對於老年人而言,這簡直就是一種最理想的養老狀態,沒有帶孩子的辛苦,還能享受老年的安靜與舒適,自己有養老退休金,老了也不用依賴兒女,不管去養老院還是最終跟兒子一起生活,他們有錢傍身,到哪裡都很硬氣,仔細一想,這不就是外國老人所過的生活嗎?

於年輕的寶媽來說,碰到這樣的公婆就像一腳踢在鐵板上,真的是無可奈何,人家公婆帶娃要看心情,高興了給你帶兩天,不高興了你也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們既不出錢又不出力,帶娃的重擔就落在了自己的身上。過程的辛苦自不必說,帶孩子的前三年是最苦最累的,很多人說遇到這樣的公婆真是倒黴,但任何事都有雙面性,反過來一想,這也未必是壞事。

減少了家庭矛盾

老人帶娃就意味著兩個家庭互相參與,接觸多了矛盾自然就來了,相處的習慣、教育理念都要受到考驗,老人覺得很累,年輕人你覺得很焦慮。

而老人不參與帶娃,這也可能是一件好事,年輕人不那麼著急結婚,結婚後也不那麼著急要孩子,所以他們的想法更成熟,在積累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做好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後再要孩子,家庭也會更加穩定,也更有信心把孩子養育好。

孩子跟父母更親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自己的孩子自己帶,尤其孩子在三歲前,誰帶跟誰親,這就是自己帶娃的優勢,年輕人自己帶娃,也避免了老人帶娃的一些短板,孩子在更科學的教育理念下成長,會更加聰明。

減少了焦慮

年輕人的壓力簡直太大了,用上有老下有小來形容再貼切不過,老人不帶娃確實讓年輕人很棘手,但同時養老的壓力也會驟減,老人有退休,身體還很棒,年輕人的顧慮也就隨之減少,至少在孩子長大成人前,老人是不會麻煩年輕人的,也給了自己喘息的機會。

老人的晚年,他自己說了算

但話又說回來,養老和帶娃本就是兩個獨立的問題,不管老人有沒有幫年輕人帶娃,老人實實在在地帶大了子女,這就叫養育之恩,子女都有義務去贍養父母,孝順父母,而不是覺得父母沒有幫著帶娃,就減少了孝順父母的心,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

老人有享受晚年生活的權利,他可以為子女發光發熱,把老年生活的一大部分拿出來帶娃,但這不意味著老人的晚年就只有帶娃這一件事可做,忙活了一大輩子,好好的享受晚年生活才是他們的重中之重。

您覺得不出錢不出力的老人「刁鑽」嗎?

相關焦點

  • 最「刁鑽」公婆出現:年輕有退休,不帶娃不出錢,你能奈我何?
    第三種,出錢又出力,公婆既出錢又出力,可能是年輕人最滿意的一種做法了吧,既能在經濟上解決困難,又解決了孩子交給保姆的擔憂,年輕人既放心又舒心,這是最理想的境界。 為什麼養娃和養老要捆綁在一起?
  • 「你不帶娃,我不養老」,「捆綁式養老」悄然興起,老人有苦難言
    不幫忙帶娃就不給養老容阿姨退休前一年就在計劃自己的養老生活,結果幾個月後,兒媳婦卻突然懷孕了。容阿姨驚訝地問兒子:「你們不是計劃等幾年後收入穩定再生孩子嗎?」兒子卻說:「幾年後我們收入穩定了,事業也處於上升期,那時候生孩子兩頭都不顧過來,現在您退休了我們也還年輕,可以一起養孩子,等孩子上學的時候也能忙得了工作了。」容阿姨聽後有點不高興,但想著退休之後帶孩子的生活也不錯就忍下來了。於是容阿姨剛剛退休就接手了帶孩子的事宜,一刻沒有休息。
  • 「你不出錢不帶娃,憑什麼要我孝順?」兒媳一番話,刷爆朋友圈
    一、「你不出錢不帶娃,憑什麼要我孝順」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規。作為家庭成員之一,我們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義務和擔當,但如果只想承受家庭給自己的榮耀和利益,卻不想付出一絲一毫,那麼最後很可能被家人「捨棄」。
  • 以下現象出現,提示老人帶娃「不合格」,年輕父母要及早接手
    文|文兒 現在每個家庭裡,都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年輕人時一邊需要老人幫襯,一邊又嫌棄老人這不行那不好。就比如在帶娃問題上,很多年輕人都是每天非常矛盾。 我一個朋友,在鐵道部門工作,平時好幾天都在車上,經常忙得腳不沾地,根本就沒辦法帶孩子。
  • 公婆住院了,已經出嫁多年的大姑姐該不該出錢?
    公婆住院了,已經出嫁多年的大姑姐該不該出錢?從法律、道德層面來說,大姑姐應給你的公婆住院出點錢,因為住院的人是她的親生父母,子女有義務,有責任,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有全力就要盡義務。
  • 「憑啥你媽帶娃給錢,我媽帶娃就應該?」,老人帶娃有利也有弊
    可是很多事情都有利也有弊,老人帶娃雖然有不少的好處,可是也有矛盾。憑啥你媽帶娃要給錢,我媽帶娃就是應該的?李先生和妻子戀愛兩年後選擇結婚,婚後的小日子一直都過得非常不錯,本來妻子還在擔心婆媳關係不好相處,畢竟不光是網絡上還是現實中都有鮮活的例子。
  • 帶娃旅遊最好也帶上公婆,三大好處不能錯過,兒媳婦看完偷著樂
    帶孩子遊玩出走,你們的觀點是怎麼樣的呢?不少寶媽會認為孩子太小沒必要,也有寶媽認為有這份心,可沒這份力,抱怨經濟實力不允許等等。這些都是說得過去的講法,但我們換個角度想想:孩子什麼時候才算是大了?什麼時候才算經濟允許?遠的路程開銷太大,短途的選擇也是很不錯的。想那麼多幹什麼呢?活在當下才最重要!最起碼有一份回憶在那,畢竟時間是無法重返的。
  • 「不公平帶娃」悄然來襲,姥姥帶娃要付工資,奶奶帶娃倒貼退休金
    老人對於孫輩的態度是一樣的,但作為兒女,受一些傳統觀念影響,他們對各自老人的態度卻大有不同。如今很多家庭出現了一種老人帶娃的「怪象」,即姥姥、姥爺來帶孩子,兒女會主動給一些生活費,而奶奶爺爺帶娃,不僅一分錢回報沒有,反倒要倒貼兒女 。
  • 「孫子跟你家姓,你不帶誰帶」婆婆一開口,讓兒媳變成茶餘笑柄
    「我家婆,真的特別自私,特別不負責任。每周只給七百,對孫子不聞不問,攤上沒責任心婆婆,真心無語,你們都有婆婆幫忙帶娃,要麼乾脆就是婆婆幫忙帶,我得天天帶,天天帶啊,孩子有多鬧騰,你們又不是不知道,我一個人又怎麼能忙得過來。
  • 「生雙胞胎兒子,公婆攆我回娘家坐月子」寶媽悶聲反擊讓全家後悔
    但是,如果家裡添了男孩,夫妻倆會高興,家裡老人更會笑得合不攏嘴。畢竟,在傳統觀念裡,男孩是家裡邊的後人,也是家族姓氏的傳承人。但是,我身邊卻有一個家庭,家裡一下子添了倆兒子,老人卻不高興。鄰居寶媽前段時間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當大家都去給她道喜的時候,她卻一臉不高興。我平時跟她關係還不錯,就悄悄問她怎麼了,她說:「生雙胞胎兒子,公婆卻攆我回娘家坐月子。
  • 母親生病後我想回娘家照顧,我讓小姑子幫忙帶娃,她要我給三千
    對於大部分出嫁的女人來說,倘若將來娘家有事了,她們往往會出錢出力。我是一個遠嫁女,和丈夫結婚三年,生活很美滿。有了孩子後,我回娘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我覺得愧對父母,不能陪伴在他們身邊,所以更多時候,我只能在金錢上去彌補,希望父母過得舒服點。前陣子父親打來電話,說母親生病住院了。
  • 爸媽退休金月月光,一分保命錢不留,我該怎麼辦?
    他家住的是80多平方的小房子,又是一樓,說話大聲一點,馬路上都能聽到。我慌忙進去勸阻,正趕上他老婆揚言要離婚,我說怎麼回事啊,都鬧到要離婚了?他媳婦把我拉過去評理:說她公婆住著100多平方的房子,吃好的用好的,一分錢不留,以後萬一有個老人病倒了,難道就靠老公那點死工資?
  • 三代同住有多累?「上班式帶娃」誕生,婆媳矛盾減少、娃還有人帶
    1、吃力不討好,自己費心費力地帶娃,年輕人不懂得感恩就算了,還落下不少埋怨。 2、我公婆的控制欲非常強,大事小事都要管,完全不給年輕人私人的空間。 3、住在公婆家,感覺沒有歸屬感,做事情不能隨心所欲,總感覺有人監視著你的一舉一動,睡個懶覺都怕被翻白眼,尤其是老公不在家時,總感覺彆扭。
  • 不給我帶娃,還想我給你養老?看似不孝,實際上卻滿是心酸
    老人家在孩子到了適婚年齡就會想方設法催婚,孩子結婚後事情還沒做完,就繼續對孩子進行催育,其實父母也想早抱孫子,這也是人之常情,父母也會有一天老了,身體不如以前,希望自己能多看看孫輩。不要幫我帶娃,還要我照顧你,話雖無情,卻贏得了鄰居們的同情。
  • 老人帶娃的家庭和自己帶娃的家庭,有何不同?這些優缺點你要知道
    當今社會,很多人的生活壓力很大,所以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結婚有孩子之後依然還得工作賺錢,所以不能在家全職帶娃的人有很多。為了減輕家裡負擔,把帶娃這個重任交給家裡老人的也不少。很多老人看見孩子就很開心,心想孩子在自己身邊熱鬧,也可以緩解下一代的經濟壓力,所以便很爽快答應幫兒女帶娃。但是只有當雙方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才發現家庭矛盾有多麼的大。那麼,有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和寶爸寶媽自己帶娃的家庭將會出現哪些不同呢?
  • 「你不幫我帶娃,我不給你養老」,中國式「新不孝」,已悄然形成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中國人傳統意義上的不孝。如今一種中國式「新型不孝」已經悄然形成。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已經有孩子了?有孩子的爸媽們是把孩子給老人帶還是自己帶?不幫帶娃不幫養老?「你不幫我帶娃,我不給你養老」,兒媳小蘭對著陳阿姨說出這句話之後,就徑直離開了。回想起自己兒媳的話,陳阿姨現在都還有點生氣。據陳阿姨介紹,她的兒子和兒媳在城裡工作,今年剛生了二胎,因為忙著工作照顧不了兩個孩子,他們打算把最小的孩子交給老人帶。
  • 婆家催我趕緊生二胎,反正你娘家會帶:我用三招讓婆家苦不堪言
    收到一個讀者提問:我自幼體弱,不想要二胎,可公婆卻總想強迫我要,我老公也想要。我們夫妻倆都是體制內普通的職工,公婆是個體戶在做事,我爸媽目前退休幫忙帶孩子,但是他們年紀大了,無精力再去帶第二個孩子。一部分原因受他父母的遊說,他父母態度是二胎還是要我生的,他們是沒有時間幫忙帶的,出點小錢給孫子可以,出錢請月嫂或育嬰師那是不可能的。(其實他們也沒有那麼大的經濟實力,我也不指望)我公婆弱化甚至虛化了自己兒子的責任。現在和老公因為這個已經很僵了。
  • 公婆幫忙帶孩子,春節回家有必要給紅包嗎?這位老人的說法很在理
    文兒昨天,朋友在微信裡問道:過年用不用給公婆錢呀?以前是因為我自己全職,孩子也都是我自己帶,所以過年也沒給過錢。但是現在我和老公都在外地工作,平時都是公婆幫忙照顧和接送孩子上學。我想著到時候回家了,帶著公婆去商場逛逛,買幾件衣服就行了。
  • 老人不幫忙帶孩子,90後夫妻一氣之下拒絕給老人「養老送終」
    老人不幫忙帶孩子,夫妻兩一氣之下拒絕給老人養老歡歡最近給寶寶斷奶成功了,想趁著寶寶沒那麼黏自己,外出上班,兩個人賺錢,經濟上也會寬裕很多,歡歡跟老公商量,老公很支持,然後歡歡和老公像公婆求助,幫忙帶娃,公婆居然直接拒絕了。
  • 不願給兒媳帶娃的婆婆,是啥邏輯思維?婆媳矛盾深就不認自家孫?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目前的帶娃市場上存在的普遍現象,那就是「老人帶娃」,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畢竟年輕父母上有老,下有小,要承擔起生活的重擔,為了生計奔波,而老人幾乎都已經到了退休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