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文壇|記憶中那輛加重自行車 文/一杯清茶 誦/平凡

2020-12-15 渭南文壇

【作者簡介】筆名一杯清茶,渭南市華州區人,現就職於渭南交警支隊。閒暇之餘,愛好書法和文學,文筆流暢,樸實。曾在西部法制報、渭南日報、陽光報、渭南文壇等媒體、自媒體發表《送傘》《大貨車保險槓真的保險嗎》等作品。

記憶中的那輛加重自行車.mp3

11:43來自渭南文壇

二八加重自行車是老式自行車的一種叫法。因車輪直徑大小是二十八英寸而得名。不僅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是一個謀生的工具。當時自行車的品牌有上海產的永久牌、鳳凰牌,天津的飛鴿牌、紅旗牌。但隨著交通業的迅猛發展,二八加重自行車已被汽車、電動自行車和共享單車所逐漸取代,最終成為了一代人抹不去的記憶。

在我的老屋,也有一輛加重自行車,那是父親在世留下的唯一遺產。父親的教導是永久的,父親支撐家庭的生活是加重的。它承載著我兒時太多的回憶;承載著父親的言傳身教;承載著父輩間的誠摯友誼;更承載了我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記得一九八四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我從外面玩耍回到家中。見父母正在討論買自行車的事情……

「由於我工作優秀,單位給一輛自行車購買指標,買不買?」父親激動的問著母親。

「買!但是咱錢不夠!」母親回答的很乾脆,但之後又滿臉愁雲。

「買吧,買了我大(陝西方言:父親)來回上班方便,還可以方便給家裡幹些農活。」哥哥連忙說道。

見母親遲疑,我順便也插了一句:「媽,買吧,我也想學自行車,人家有些孩子都會騎自行車了,我們都不會。」

自行車當時一輛要賣150元,可父親的工資一個月只有30元左右。要買一輛自行車,相對還是困難。可父親見我們滿眼期盼,便堅定的說:「買,孩子他媽,買吧!勒緊褲腰帶,多餘的糧食賣一點,咱們少吃點菜, 省吃儉用!不夠,我借!」

後來我才知道,買這輛自行車,父親分別從五個同事和三個朋友處,總共八個人,你三十、他五十,才湊齊了那輛自行車的費用。最後,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才給還完。那輛自行車,後來成了我們家重要的交通工具,村裡許多人都投來羨慕的目光。

自行車當時不單能代步,還是田間的行家裡手。每年棉花收穫季節,我總會想起父親託運棉花的場景。記憶中的下午三點左右,太陽正火辣辣的時候,母親就領著我們兄弟姊妹們走進五公裡外的棉花地,開始摘棉花。拿著兩個麥籠,腰裡纏著包袱,左手撥開花枝,右手摘著棉花桃,一個一個的摘下來,放進胸前包袱裡,等胸前的包袱鼓鼓的時候,就會倒進麥籠裡面。等兩大籠棉花裝滿的時候,母親和我們就站在地頭,盼望著父親的到來。

父親下班後飛快的騎行在鄉間的小路上,一到地頭,就嫻熟地把車子靠在土堆旁。用繩子將兩個大籠綁起來,中間還要留15公分左右車後座的距離。父親扶著車子,我們將棉花籠抬到後座上,之後,父親抬起腳,直接坐在屁股座上,我坐在前面的橫梁上,哥哥姐姐也擠在了後座上。母親每次都是等我們坐好之後,跟在後面,助推自行車。

「好了沒有?」 「好了!」 「推!」母親用力一推,父親配合默契地蹬起腳踏就回家了。可停車也不那麼容易,到家門口之前,父親遠遠的查看周邊環境,必須找一個合適的臺階,找到合適位置之後,他就用右腳撐著臺階,然後讓車子靠穩,這時我們迅速下車,扶著棉花籠。每當這時,我總能看到父親滿頭大汗,氣喘籲籲的樣子。也許是收穫的喜悅,也許是我們天真,每次我看到父親總是滿臉笑容。

那時候,我總幻想著能和父親一樣,跨上那輛自行車,飛馳在村裡的大街小巷,甚至是騎車到外面的世界轉轉。這種幻想讓我還學會了一項本領,就是每次發現家門口有車印,就飛奔回家。大多時候,我一猜就是父親回家了。因為父親回家,能給我帶回好吃的東西。我一邊吃著好吃的,一邊還要鬧著父親,載我在村裡溜達。那是一種無比幸福和享受的事情。

那時候的自行車前面有一個橫槓,那是二八自行車特有的標配,後來那短短的橫槓成了我的專屬駕。每次父親帶我出門,就讓我坐在橫槓上面。前排位置視線極好,我雖然年齡小,但是在父親的臂彎裡,我能感受到安全感與溫暖。尤其在見到村裡小夥伴的時候,我那種自豪感會油然而生。一段時間裡,我們家的自行車,成了我在玩伴面前吹牛的資本。

在父親眼裡,那輛自行車如獲珍寶。父親每次回家,總會把車子擦的又明又亮。也很少叫我們兄妹騎行外出,就是學著騎的時候,也不能離開他的視線。他總是跟著、跑著、扶著,生怕我們摔倒。

有一時期,說真的,我討厭這個「吝嗇鬼」。但是,之後有一件事情讓我改變了對父親的態度。

有一天,「哐、哐、哐」的敲門聲打破了深夜的寂靜,鄰居劉叔叔不停的敲著我家的房門。

「老周,老周 ,娃發燒了,能不能把自行車用一下讓我送娃去醫院。」鄰居劉叔叔焦急萬分。

緊張急促的敲門聲,將我也從睡夢中驚醒。我心想,父親不會同意借自行車的,但父親的舉動令我出乎意料。

「行,給鑰匙,錢夠不?」父親將自行車鑰匙連忙遞給劉叔叔,關心道。

「這是五塊錢,你拿著,快騎走,抓緊給娃看病,看需要幫忙不?還需要我去不?」父親顯得有些著急,滿眼的擔心。看到這裡,我心裡暗自敬佩。

後來,劉叔叔的孩子在鐵路醫院住了一周院。由於自行車暫時讓鄰家叔叔用了,父親在那七天時間裡,每天只能徒步二十公裡去上班。家裡的有些農活幫襯,也只能用架子車替代。

一周後,劉叔叔的孩子出院,劉叔叔送還自行車,並拿了一包點心,表示感謝。可父親說什麼也不收。「鄉裡鄉親的,誰家沒有個難,幫個忙是應該的。」父親急忙回絕。

「建娃你吃!」見父親回絕,劉叔叔走出門外,又悄悄將點心塞給我了我,便匆忙回家了。

我偷偷地吃著點心,甜在嘴裡,樂在心上。事後,父親狠狠的批評了我,讓我保證沒有下次。這件事,雖是小事,但對我來說,是一次人生的教育課。父親雖然是對我們很嚴,但是工作認真負責,家中勇挑重擔,善待鄰居…這些精神值得我學習。

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關於自行車的情感和記憶,或許只有那個時代的人才能體會。老式自行車記載了太多的故事,見證了被兩個輪子馱過的歲月!

寫到這裡,我的腦海裡突然閃出一個念頭,決定這個星期天一定要回老屋,擦洗一下那輛二八永久牌加重自行車……我要把它騎回現在的家。

【主播簡介】平凡,管理工作,喜歡朗誦,多家平臺金牌主播。《渭南文壇》特約作者。

【主編簡介】閔盼龍,中共黨員,從事媒體行業9年。2012年至2015年就職《渭南日報》,2016年至今就職《渭南青年網》,擔任內容總監、首席攝影。曾被共青團渭南市委、渭南市文明辦、渭南市青年聯合會評為渭南好青年。臨渭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理事,黃河文化傳承志願者。

相關焦點

  • 渭南文壇|早餐憶事 作者/一杯清茶
    比如東府渭南的時辰包子、豆腐泡、水盆羊肉等等。參加工作二十多年,吃了很多早餐,唯獨對學生時代的早餐特別留戀,一直刻印在記憶深處。八十年初我上小學,經常六點左右在煤油燈的照亮下起床,鼻子都是黑。村道沒有路燈,娃娃們都是摸黑上學,每遇到愛搗蛋的娃調皮地喊一聲「狼來了」,嚇得同學們撒腿就跑,有時還把書包裡裝的饃都跑丟了。
  • 渭南文壇 | ​人到中年,會變得圓滑 文/史曉紅 誦/谷之家
    《渭南文壇》特約作者。所以,歲月流淌過他們心底的,是一種斑斑駁駁的滄桑的記憶。而對於有些人而言,在他們的眼裡,世界是光芒萬丈的,是燦爛無比的。因為這個世界待他們不薄,給了他們太多想要的東西。如一杯酒,醇厚濃鬱;如一本書,讀著有味道。其實,中年的我們,還是能拼搏一把的,精力還有,不旺盛也不枯萎。如果學會睿智、樂觀,那麼,中年的你還是可以被時光善待。人至中年,無論是感覺世界是蒼涼的,還是覺得世界是霞光萬丈的,生命對於每一個中年人來說,都是一種豐盈的成熟。這種豐盈的成熟裡,即使有遺憾和不完美,那也是中年的獨特風景。
  • 王滿庫作品:我遇上了《渭南文壇》
    然而,生活的距離把我帶到了煤礦這個行業,一幹就是數十個春秋,由於自己對於文學愛好情有獨鍾,日常生活中的閒餘時間就是看看文章,讀讀佳作美文,搜索搜索關於唐詩宋詞的賞析與評價。記得那是在2015年的冬天。煤礦工人日常要學習安全知識,於是我就添加了黑龍溝礦業資訊平臺。每次下班後最先看的就是關於本單位的生活狀況,模範事跡,公司內部文章,以及黑龍溝的發展歷程。
  • 泡一杯清茶,拜白衣卿相
    這個午後,我像往常一樣,泡一杯清茶,坐在電腦前寫著文字。習慣性的念著您的詞,思想在快樂和憂傷中糾結,我知道我註定是過客,我願意把自己作為賭注,擺在桌面上,任時間和他人篩選。因為,我相信文學不死。,一紙殘文懷念您,人生如此,浮生如斯,情生情死,乃情之至。
  • 一杯清茶,砥礪前行
    黨員幹部的早上,應該為自己沏一杯清茶,認真安排好自己的「行程」。  一杯清茶,醍醐灌頂  清晨剛剛踏入辦公室,或許身上還拖著昨天的疲憊,或許還有些許朦膿的睡意,這個時候黨員幹部應該為自己沏上一壺清茶,讓自己的思維和身體迅速的回到今天的工作當中。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黨員幹部要善謀善作,就需要用心去為民出謀劃策,用心去幹事創業。
  • 渭南文壇|價殤(詩歌)作者/史仙亞 主播/陳東
    陳東《價殤》史仙亞.mp302:32來自陝西法治網寒夜無聊在一網站無意而遇一聖人從春秋到當下厚重的長卷承載著家國民族圖騰對長風笛也悠悠千杯醉飲空對月儒冠古多卑微清貧,渭南明代歷史瀑園自然遺址挖掘第一人 ,渭南紅色文化研究員,曾經榮獲「渭南市集體標杆」榮譽稱號,編著有《渭南南氏八百年》、《渭南往事》,著有《渭南南氏八百年通略》、主編渭南首部抗疫專著《渭南戰疫2020》、創作歌曲《我的東塬你的西塬》、在《中國好詩》、《傳世經典詩詞》、《陝西廣播電視報》、《華山文學》、《三賢文苑》及各電子平臺、報刊、雜誌、發表作品幾百餘篇。
  • 靜下來︱享清茶一杯 好書一本
    可是,我為什麼有時會有一絲惆悵呢?曾經知足的我記得很小的時候,我會為在路邊發現一朵蒲公英而興奮不已,小心翼翼地採摘下來,深吸一口氣,「撲」,無數朵小降落傘隨風而去,心裡無比滿足。記得那時的夜晚,無邊無際的天空中點綴著無數的星星,寧靜的村莊,清風徐徐,送來一陣陣清爽和涼意,不知名的蛙蟲聲,此起彼伏。現在想來,夜色真的很美,它一直在我的記憶的某個角落,不曾離去。後來,父親攢了好幾個月的錢,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
  • 清茶一杯,心情幾許,心是一杯茶
    清茶一杯,心情幾許,心是一杯茶喝茶品茗是不是為了去想像幽幽思古之情「一杯永日醒雙眼」>「香飄屋內外,味醇一杯中」透過玻璃凝望水中那些綠色芽尖茶中的那綠色和香氣,是一杯好茶「美酒千杯難知已,清茶一盞也醉人」這是他所鍾愛的那一杯茶
  • 一杯濁酒一壺清茶
    一杯濁酒一壺清茶文/秋聲馬蹄起假如有一天,豪格來看我,我要給他看看我的楊桃樹和蘋果樹,給他念一首我寫的詩,我們坐在楊桃樹下,喝一杯蘋果釀的酒。我這裡總是飛龍在天,留下嗆鼻的空氣和濃煙。當大家更加珍惜眼前生活的時候,我仍然深觸見一面少一面的道理,於是我越加靜靜地喝茶,讀一些還未讀過的書,或帶上一雙兒女去一趟雙親的家。我已經記不起什麼時候開始喝的茶,什麼時候栽下的花,什麼時候獨飲一杯濁酒……。今年的角梅沒有趕在過年時開花,就這樣光禿禿在風雨裡……。
  • 只要,一杯清茶的愛情
    現實生活中,愛情就像幻影一樣,看不見摸不著見怪不怪,思前想後,還是腳踏實地一些,與其渴望著遙不可及的渴望,不如只要一杯清茶的愛情,就好。想像的翅膀飛過無邊無際的晝夜,等待一個如約而至的午後,進行一場只有兩個人的凝望,一杯清茶氤氳,笑容無需刻意,不知不覺就滲透了彼此。
  • 清茶一杯,心情幾許,心是一杯茶
    清茶一杯,心情幾許,心是一杯茶喝茶品茗是不是為了去想像幽幽思古之情「一杯永日醒雙眼」>「香飄屋內外,味醇一杯中」透過玻璃凝望水中那些綠色芽尖茶中的那綠色和香氣,是一杯好茶「美酒千杯難知已,清茶一盞也醉人」這是他所鍾愛的那一杯茶
  • 渭南文壇|爺爺,我又夢見了您 作者/賀金花 主播/語汐
    我笑著說好,可轉身後卻是兩行熱淚,我多希望他就是爺爺,如果爺爺還在該有多好,可是人終逃不過生老病死這一關,然而逝者已矣,終是我執念太深放不下。本來明天是父親的生日,應該是要給父親慶生的,可我卻只想把這些心中的記憶寫下來。我想父親也一定和我一樣思念爺爺吧。我很怕,怕時間飛逝,怕我會忘記,怕爺爺終有一天不會出現在我的夢裡。
  • 渭南文壇|馬詠:寂靜的秋日下午
    上班的人早已上班去了放在以往這個時候我也在上班我腦子裡裝著計算器並滿臉堆笑地迎合著不同的人群透過窗玻璃看著散落一地的現為《渭南文壇》特約作者。
  • 清茶一杯,慢煮時光
    一碟小菜,幾份點心,與家人共享,和親友小聚,是疲憊中的緩解,是枯燥中的柔軟;一杯清茶,一本閒書,隨意的翻看著,漫不經心的品茗著,心隨茶動,思隨文湧;一段音樂,一點文字,讓浮躁的心緒在茶香中緩緩的淡去,在書香裡慢慢的平靜。  明媚的日子,忙碌之餘喜歡沏一壺茶,放著舒緩的音樂把時光消磨。
  • 渭南文壇|師哥 作者/李曉靜
    之所以稱作為師哥,那是因為寧靜跟師哥學會的東西不止一兩種,並且種種都受益匪淺。在無數次的拜服之下,寧靜決定,向人家學習。所以就提議拜師,不想人家嗤之以鼻的白眼發過來,說道:我有你師傅那麼老嗎?寧靜頓時啞然失笑,結果就是稱為師哥。從此,師哥就成了寧靜的百味老師。
  • 劉老師和他那輛叮叮噹噹的自行車
    學校門口,五十多米以外的區域,停滿了各種型號的小車,開車門,走下來的是背著書包的學生……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之餘,卻不由得想起劉老師和他那輛叮叮噹噹響個不停的二八自行車來!三十年前的家鄉,遙遠又清晰!
  • 渭南文壇|王璽軫:難忘的一件事
    作者簡介王璽軫,渭南華州區人,四年級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平時喜歡玩魔方並熱衷於摺紙,在家活潑可愛。《渭南文壇》特約小作者。2019年7月12日面向全國文學愛好者徵文●李曉珍:默默成長,最後便是高大模樣●渭南文壇 | 付軍鵬:張老漢進城●王滿庫:在磚瓦廠的那段日子●渭南文壇 | 張會養
  • 渭南文壇|楊雪榮:秋葉之靜美
    每當深秋季節,一陣風颳過,葉子「簌簌」地落滿一地。遍地的葉子將大地變幻了顏色,乾涸的大地也有暖色的溫度。深秋之際金黃的銀杏葉子,將大地覆蓋上了金色,仿佛步入了金子般的童話世界。仰頭是明黃的扇形的葉子招手示意,赴一場約會,有溫度有情懷,有愛和美好的約會。
  • 渭南文壇|爺爺,我又夢見了您 作者/賀金花
    我笑著說好,可轉身後卻是兩行熱淚,我多希望他就是爺爺,如果爺爺還在該有多好,可是人終逃不過生老病死這一關,然而逝者已矣,終是我執念太深放不下。本來明天是父親的生日,應該是要給父親慶生的,可我卻只想把這些心中的記憶寫下來。我想父親也一定和我一樣思念爺爺吧。我很怕,怕時間飛逝,怕我會忘記,怕爺爺終有一天不會出現在我的夢裡。
  • 一杯清茶
    唐代陸羽《茶經》中寫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今天,茶葉的種植範圍早已跨越中國,茶以它極具包容性的特質,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印度,肯亞,斯裡蘭卡也都成為茶葉的重要產區,為他們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一片茶葉歷經磨難,一次次死去,一次次重生,水的呼喚,幫助茶完成了最後一次涅槃,而這段不平凡的旅程,在喝茶人端起茶杯的那一刻,得以圓滿。一片樹葉,落入水中,改變了水的味道,初時浮於水面,而後沉入水底,做人亦如是。茶道源於中國,在日本得到進一步發展。種茶,做茶,喝茶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修行。歲月釀成茶的味道,而茶散發著靈魂的清香,每一個茶人都在修行屬於自己的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