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記者探訪聊城市東昌府區多個重點項目建設現場。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項目建設進度產生的影響,多個項目建設正在加緊施工,項目建設平穩有序、進展順利。
在聊城國際醫療設備智能智造項目現場,工人正在忙碌施工。項目負責人介紹說,現在正在進行地下一層車庫頂板鋼筋綁紮,預計今年10月完成項目主體建設,明年10月投入運營。受疫情影響,現在正在作業的工人有二百多名,是年前的一半,為了降低疫情對施工進度的影響,工人們加班加點進行施工建設。據項目負責人楊子星介紹,目前已經與韓國、美國、法國、深圳等12家國內外知名醫療器械公司達成初步意向。
據了解,聊城國際醫療設備智能智造項目是今年省「雙招雙引」重點籤約項目,總投資5.5億元,項目達產後形成年裝配10萬臺(套)醫療設備,配套開發研製智能控制系統,應用於醫療設備,實現設備的高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
在東昌府區鳳凰工業園的明康機電產業園,記者看到幾處在建項目現場施工十分繁忙,嘈雜的聲音不絕於耳。其中一處屬於山東泰一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擴產項目。
在山東泰一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展廳,記者看到從較小的ETC鋰電池到電動牙刷、無人機及電動自行車等不同應用場景的鋰電池,各種規格的鋰電池讓人眼花繚亂。受疫情影響,出口美國、加拿大的感應燈鋰電池訂單全部暫停,但泰一新能源技術總監朱建兵說,他們的國內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6月。據朱建兵介紹,去年泰一新能源有30%的產品出口國外,復工以後,他們所有的訂單全部來自國內市場。在泰一新能源車間,記者看到工人正加緊在組裝鋰電池。「我們滿負荷生產能達到日產50萬隻鋰電池,目前日產10萬隻。」朱建兵說。
中通新能源汽車項目是2019年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是聊城市東昌府區發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的龍頭項目。項目由聊城市安泰城鄉投資開發公司投資建設廠房,實現企業「拎包入住」。
在中通新能源汽車項目現場,新裝配車間已經完成鋼結構建設,整個廠區大部分的基建建設已經完成、輕客版塊生產線的設備已進入加工、進廠安裝、調試階段。記者看到焊裝車間生產線全部建成,工作人員正在調試焊裝機器人。中通輕型客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項目推進辦主任劉存領介紹說,項目建成後,預計可達到的生產規模為:新能源輕型貨車1萬輛、新能源貨廂式物流車5千輛、新能源輕型客車5千輛、新能源中型客車1萬輛,年產量合計為3萬輛。項目投用後,還將採用新技術和新工藝生產,比如,輕量化全鋁車身的研發、全球領先的輪轂電機驅動的研發、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等。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高田 通訊員 王忠友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