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閱讀》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吻》
穆然,1969年10月26 日
布面油畫 97×130 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女子頭像》
坎城,1957年
彩繪切割木料
78.5×34×36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自畫像》
巴黎,1901年末
布面油畫
81×60 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古代石膏像素描習作》
拉科魯尼亞,1893年-1894年
紙上炭筆和黑色蠟筆畫
49×31.5 cm
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展覽現場
「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展覽現場
畢卡索是在中國知名度較高的外國藝術家。他的作品《格爾尼卡》被收錄在初中美術與高中歷史教材中,令人困惑的畫面內容,多變的藝術風格,使他成為繪畫天才的代名詞。每一次畢卡索的原作大規模來到中國,總會引起大家的熱情期待與關注。
1983年,在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的推動下,畢卡索的原作第一次來到了中國。當年5月,包含33幅作品的「畢卡索原作展」在中國美術館進行了為期20天的展出。因為法國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1985年才成立,所以北京觀眾其實是早於巴黎觀眾欣賞了這一批畢卡索原作。2011年,上海世博會期間,62幅來自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作品在世博園中國館展出。2014年,100幅畢卡索版畫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這一次,「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 則是歷次展覽中作品最為豐富、策劃最為專業精心的一次,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與法國國立巴黎畢卡索博物館合作舉辦。據巴黎畢卡索博物館藏品總監艾米莉亞·菲利普透露,這一次有4件作品是在1983年之後,時隔36年「故地重遊」。
清晰展示畢卡索風格轉變全過程
「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 是畢卡索原作來華數量與種類最豐富,也是最具有策劃性的一次展覽。巴黎畢卡索博物館藏品總監艾米莉亞·菲利普擔任了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她說,藝術界一直在思索一個簡單而又深奧的問題:畢卡索為什麼能成為畢卡索?我們一直期待著做這樣一個展覽,這一次在中國成為了現實。她透露,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雙方的博物館團隊從學術研究、作品挑選、展覽設計到呈現方式,都進行了專業而深入的努力,這在巴黎畢卡索博物館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展覽聚焦於畢卡索藝術生涯的前30年,通過精心挑選的作品、睿智的展覽空間設計和恰到好處的文字說明引導觀眾思考這個問題,並清晰地展示出畢卡索風格逐漸轉變的全過程。展覽分為「早期畢卡索」「藍色和粉色畢卡索」「驅魔人畢卡索:《阿維尼翁的少女》的革命」「立體主義者畢卡索」「多變畢卡索」5個主要部分與晚期的一系列傑出繪畫及雕塑作品。首次來華展出的有畢卡索12歲時創作的《古典雕塑石膏像寫生習作》、14歲時創作的《戴帽子的男人》以及他青少年時期的手稿,這些作品展示出畢卡索在青少年時期就具有了卓越的古典主義造型能力與技巧。他並非是一開始就進行了令人困惑的抽象風格創作,而是建立在深厚的古典主義基礎之上。《瘋子》(1905年)和《兄弟倆》(1906年)揭示了畢卡索為何要進行繪畫新形式的探索,而《阿維尼翁的少女》則宣告了他現代主義革命的開始。前30年的藝術探索對畢卡索一生漫長的藝術生涯奠定了基礎和方向。
回看整個展覽,「多變」是畢卡索最重要的標籤,而「多變」的深層內核則是對創造力的追求。畢卡索曾說:「從根本上看,我也許是一個沒有風格的畫家……你看到的是此刻的我,而這個我已經改變了,去到別的地方。」 畢卡索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創造了人類視覺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圖像,改變了人類的觀看方式。他不僅有著卓越的藝術天賦,他的創造更與20世紀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變革有著密切的聯繫。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說,展覽雖然名為「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卻不是對天才的讚頌,而是對天才這個概念的解構,對畢卡索源源不斷的創造力來源的剖析。這個夏天,「畢卡索——一位天才的誕生」不僅讓中國觀眾大飽眼福,對熱切需要創造力、激發自身創新力的中國,也將帶來思考與啟發。
(本文圖片均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提供)(許柏成)
[ 責編:龐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