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區正式成立,轄101個村。它被譽為中國的能源之都,中國的長壽之鄉,中國著名的石化城市,中國的北關古樂之鄉,中國的閩南戲曲之鄉。
泉港是個神奇的地方,風景優美,人傑地靈。家家有故事,家家有人才,處處有美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這些村莊,我們將正式推出「統贊泉港」系列百村贊。這是屬於泉港區101個村的故事,屬於泉港區101個村的故事很長。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土嶺鎮小壩村,有全省最大的出氏蒙古族,總人口約3000人,其中蒙古族人口佔古村落的近90%。這是福建省唯一一個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村落,宋元時期的蒙古皇室遺骨就生活在這裡,也是世界上奇姓的發源地!被譽為「海邊的蒙古人」的閩南這個客居地,歷史悠久,至今還保留著蒙古族的建築、人文、習俗和美食。
小壩村沿線路標的標誌與村外明顯不同。標誌上的字都是蒙漢雙語。路邊的「馬頭琴」景觀燈和零散的蒙古包富有蒙古風情! 這裡四面環山,風景宜人。楚家廟、漢林地、古民居、小坎瀑布、坎農吉、燕山寺等成為體驗蒙古文化的「聖地」。
小壩村有一個燕山部落,名字叫燕山。歷史上原來是出氏蒙古族。為了永遠記住祖先,現在成了燕山蒙古人。燕山部落也是小壩民族村蒙古族民俗的一個縮影!
族內人士隱居土靈山數百年,世代與漢人通婚,以達到民族融合、包容、共生、共榮。他們隨風而動,與漢族人沒有什麼不同,但他們從不慶祝元宵節,因為元宵節與「元消」諧音,這很容易讓他們想起遙遠的悲傷往事。紅厝坑後裔中不乏「回祖」現象。有的人有蒜頭鼻,額頭低而寬,顴骨突出,臉暗紅,嗜酒,性格直爽,是北方蒙古族的典型。
小壩村入口不遠處有一片綠色的草原,草原上建有一座蒙古敖包,維繫著出氏蒙古族的記憶和對草原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