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菜的精髓都在這!

2021-02-16 奧食卡愷賢廚道

點擊上方「奧食卡愷賢廚道」關注並置頂

從廚之路,

每天有 老朋友  陪伴,真好!

☆☆☆

依山傍海的福建

仰賴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物產資源

形成了山珍海味碰撞交融的獨特菜系——閩菜

閩菜將野性山珍與鮮活海味巧妙結合

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礎上

尤以「香」、「味」見長

具有清鮮而不淡、醇厚而不膩的風格特色

▲閩菜代表——佛跳牆

但近些年,閩菜受到其他外來菜色的衝擊嚴重,閩菜已經不再是福建地區年輕一代的首選美食了。人們提起閩菜時候,往往只能想得到荔枝肉、醉排骨之類的家常菜餚,而閩菜中「細刀工、精選料、準火候」的經典菜色,卻由於需要精湛的技藝而逐漸失傳。

若是要說清閩菜的精妙之處,大可從以下菜色窺見一二。

白炒龍蝦片,是閩菜中最為考驗鍋功的一道佳餚。新鮮龍蝦必須順著紋路切成薄片,上漿的手法也極為講究。油溫兩成熱時,龍蝦肉就要下鍋,翻炒的時間不能超過60秒。這樣精準到毫釐的極致苛求,才能使炒制出來的龍蝦肉雪白滑潤,細嫩鮮美。

閩菜選材尤其偏愛山珍海味,在品類眾多的山珍中,自然少不了能夠獨擋一面的特色食材——食用菌。

位於閩東的古田縣,素有 「 中國食用菌之鄉」的美稱 」,來自古田縣的野生鮮羊肚菌菇營養價值極高。

外表華麗的鮮羊肚菌螺片是閩菜山珍海味的完美組合,脆爽的口感飽吸山野氣息與海洋鮮甜,讓人賞心悅目之餘,也吃進了最頂級的味道。

唐代中原移民將紅曲烹飪技法帶入閩地。從那時起,紅色也就成為閩菜烹飪美學中的主要色調,有特殊香味的紅色酒糟也成了烹飪時常用的作料。紅糟魚、紅糟雞、紅糟肉等都是閩菜主要的菜餚。

紅糟入菜極為講究,不同質地的紅糟搭配不同類型的菜餚。

三絲拌糟雞選用兩斤多未生蛋的小母雞,雞肉切塊,紅糟剁泥。

將調味的紅糟塗在雞肉上,使得紅糟醇厚滋味滲入雞肉,白酒之味,紅糟之香,濃鬱逼人,雞肉質嫩爽口。

閩菜雖然受到了其他地方菜色的衝擊,但充滿智慧的福建人,融合西餐的食材與料理技藝,創造出中西合璧的新式閩菜,讓閩菜煥發新的生機。

運用閩菜中傳統的拍蝦技藝,一隻只形似蝴蝶翅膀的蝦片,從廚師的雙手中誕生。

香味獨特的黑松露醬搭配鮮嫩爽口的鮮蝦片,既有了西餐的口味,又賦予了傳統閩菜全新的味道。

山裡的珍味,海鮮的魅力,二者碰撞,就是閩菜最好的味道。

流傳千年的許多閩菜傳奇菜色,如今只能存在老一輩的記憶中了。繁瑣工序和高超技藝要求,或許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了。

但善於開拓創新的福建人民,卻通過吸收其他菜式的精髓,融匯新食材與新技藝,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新閩菜」。在許多熱愛閩菜的餐飲人士努力下,不斷突破發展的閩菜,又將以全新的姿態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本文來源:玩味

-END-

論食材萬變,皆調味靈魂不變。紅油,則就是做涼拌菜的重中之重。

普通的食物,加入了紅油如虎添翼一般,色、香、味就全都有亦成了一道備受喜歡的宴席前菜。

而涼菜紅油的製作方法,也並非傳言那般神秘且錯綜複雜。所謂的用於涼菜的紅油不需要添加任何香料進去佐味,紅油的關鍵:在於辣椒的選擇和油溫控制。

網傳的涼菜紅油做法的絕密配方,要加入幾十種香料入內,才會有添色添香的作用。然而並非如此!(那是煉製的老油,而並非用於涼菜的紅油哦~)

紅油的煉製,無疑是將辣椒麵、芝麻和菜籽油各自的香味最大融合的一個過程。遵循紅油口訣「一煳、二香、三辣」的原則,入口之後辣味才會層層疊疊。

大筷舌尖紅油

廚師的好幫手

大筷舌尖紅油購買,點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閩菜精髓,三牧坊中隱藏著8年的閩菜老店!
    匠心傳承 地道閩菜佛 跳 牆佛跳牆可以說是閩菜界的扛把子,外地遊客來到福州,想試一試閩菜的味兒,幾乎都從一盅佛跳牆開始玉 樹 黃 瓜 魚吃黃瓜魚,艾米一般都喜歡吃小的,因為我始終覺得小黃瓜魚肉質才更細嫩。
  • 閩菜大師強振濤:不能讓閩菜成絕唱
    提起閩菜,不得不提國寶級大師強木根,這位多次應召進京主理閩菜國宴的大廚,便是強振濤的父親。舉凡能成大師者,必身懷絕技。強木根、強曲曲「雙強」兄弟,前者刀工獨步天下,後者炒鍋無人能敵。十多年前,「雙強」相繼去世,強振濤便挑起了閩菜傳承的大梁。
  • 閩菜=福州菜?泉州人:閩南菜也是閩菜的一部分
    說到閩菜,似乎常人都將認知停留在閩東地區的福州菜上,殊不知閩南菜也是閩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實際上,閩菜系的形成是以閩東、閩南、閩西、閩北、閩中、莆仙地方風味菜為主而演變的。其中,則以閩東和閩南風味為代表。
  • 閩菜烹飪大師「過關斬將」奪大獎
    在專家評委們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判下,福清市名廚李勇松製作的閩菜·佛跳牆榮獲特金獎。苦學閩菜技藝李勇松是國家一級/高級烹調技師、中國烹飪大師、中國飯店協會名廚委執委、福建閩菜大師。眾多榮譽加身,是刻苦奮鬥的結果。俗話說,「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這句話用在李勇松身上最合適不過。
  • 新書《中國閩菜》出版 傳承閩菜烹飪技藝
    福建省閩菜技藝研究會會長強振濤(左),福建人民出版社副社長曹希莎(右)共同為《中國閩菜》正式出版「掀起蓋頭來」。 記者劉可耕 攝  該書主編、福建省閩菜技藝研究會會長強振濤致辭稱,閩菜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清末就躋身中華八大菜系的格局,成為中國菜中的一個重要流派。  「改革開放以後閩菜更是一鳴驚人。先是1980年閩廚首批出境赴港表演閩菜,引起極大轟動。
  • 郭可文欲建閩菜博物館:「閩菜奇人」越戰越勇
    福州晚報記者 雷巖平 見習記者 林雅/文 見習記者 林雙偉/攝在福州餐飲界提起郭可文,許多人會豎起大拇指說:「這是個人物!」初次見郭可文,是在幾天前的午後。在三坊七巷曲線山牆下,他背朝四角的天空,正在侍弄盆栽。
  • 八大菜系是一家——閩菜、浙菜
    大家好,小言接著給大家分享八大菜系,我們這次分享的是閩菜和浙菜。閩菜——風聞海味,一湯變十閩菜最早起源於福建福州,在後來發展中形成福州、閩南、閩西三種流派,但福州菜仍是閩菜主流。福州菜淡爽清鮮,重酸甜,講究湯提鮮,擅長各類山珍海味。講究作料調味,重鮮香,長於紅糟調味和制湯。
  • 走進閩菜的「高格調」內心,揭秘中國餐飲八大菜系「閩菜」絕密檔案
    在閩菜裡,湯是精髓、味是靈魂、刀工是鑄器,更有名菜「佛跳牆」等鎮場。因此,在潮思想上,主張「深邃/跳脫」是最合適閩菜的品牌基調,功夫深、驚喜感強,這兩者是閩菜最該發揚光大的特色。值得注意的是,閩菜的菜品本身就有許多文創感非常強的名稱,如「佛跳牆」、「靈芝戀玉蟬」等,結合菜品來開展一些互動感較強的創意活動,可幫助品牌發展「自來水」忠實用戶。在設計方面,我們主張以月白色為主打色,突出閩菜「既傲且柔」的一面,結合當代一些時興的漸變元素進行各種圖標暈染設計,奠定品牌格調。在空間裝飾上「風韻聯動」,可以在體驗和展示上都更能給用戶帶來驚喜感。
  • 坊巷之中的閩菜大拿,再創閩菜輝煌!
    正是這些口口相傳的坊巷故事交織出了這座城市的文化。文儒坊,以宋代監國祭酒鄭穆而得名,明抗倭名將張經、清代大將甘國寶、「民進士」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近代詩人陳衍皆出於此。在文儒坊靠近通湖路一側,連著的四座明代古民居便是書香文儒酒店的所在地。傳統的古老院落正好映襯著傳統閩菜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其旗下的九號文儒閩菜館,更是讓傳統閩菜煥發出了新的風採。
  • 「中國閩菜」香飄紙上 閩菜大師讀者會展絕活
    在這場別開生面的見面會上,旨在傳承、保護閩菜記憶的《中國閩菜》新書發布,多位閩菜大師與讀者互動並進行籤售,還有閩菜大師現場表演烹飪經典閩菜,讓人一飽「眼福」。   福建菜又稱閩菜,歷經數千年中原文化和古越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而成,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以擅制山珍海味著稱,具有濃厚的南國地方特色。
  • 福州閩菜大師紛紛成立工作室 首批閩菜名店名廚年內評出
    《福州市閩菜技藝文化保護規定》已實施近3個月,記者昨天採訪獲悉,我市保護閩菜的各項工作已經展開,有越來越多的閩菜大師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部分大師還帶徒傳承部分閩菜製作技藝。福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福州首批閩菜名店名廚有望年內評出。
  • 《守藝第三期:揭秘閩菜狀元佛跳牆》
    佛跳牆——福建人的味覺「基因庫」閩菜有什麼代表?相信多數人張嘴說出佛跳牆三個字後,就無法接下去了。 這閩菜之魁,名聲早已播出福建省,乘著閩浙粵等海邊先民出洋的客船,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 萬象歸宗,要說起這一切的起點,當回到福州的百年老號,聚春園。
  • 保護閩菜技藝文化 福州舉行第二屆閩菜烹飪職業技能大賽
    馬祖名廚林中超製作經典閩菜。葉秋雲 攝中新網福州3月31日電 (葉秋雲)為加強閩菜技藝文化的保護,弘揚優秀傳統飲食文化,「福州市第二屆閩菜烹飪職業技能大賽」31日在福州旅遊職業中專學校舉行,共有150多名選手參加。
  • 這一桌閩菜,讓大家吃的紛紛豎起大拇指
    一切都要以實力說話,文字再繁華也只是修飾,再加上許多馬友不停的推薦,這次,我又組織一桌的馬友,由我開菜單,劉大師親自操作,怎麼做我不幹涉,儘量採用傳統做法就好,我想試試他的閩菜功夫是否如同大家形容的那麼精湛,如果真是如此,那我希望能夠集合大家的力量,尋找更好的平臺,把劉大師推上閩菜的大舞臺,振興發揚閩菜。
  • 757萬福州人、15個珍稀席位,17位閩菜大師邀你尋味閩菜千歲宴
    ,一提起這些菜品,味蕾的第一觸動便是福州這座城。閩菜作為福州的記憶名片,其味道早已深入人心了。》尋味消失的閩菜 可如今老字號的閩菜館少之又少,新開張的閩菜餐飲店卻少了傳統閩菜的那股風味。不得不承認,記憶中閩菜的味道在逐漸消失了。對於我們這些老福州胃的人來說,舊時那一口經典的閩菜味,要到哪才能品嘗到呢?
  • 6位閩菜國宴大師做了這幾道菜
    姚建明、林水俤、楊伯欽、陳松俤、陳輝、陳偉傑等六位國宴閩菜大師應邀來到現場,展示他們的拿手好菜,並與大家分享這些經典名菜背後的故事與傳承。這六位閩菜大師都師出名門,都是國宴級名廚,在國內國際獲獎無數。他們悉數登臺,與大家分享自己職業生涯中難忘的故事以及對閩菜技藝傳承與發展的思考,並與到場的幾十位美食達人、媒體記者進行交流互動。陳松俤師傅的美食雕刻作品——「福」字盛世果蔬組寓意「全福遊 有全福 」,這道作品他和徒弟協力費時一天半時間才能完成,生動活潑、栩栩如生、趣味盎然。
  • 閩菜不止有佛跳牆,這幾道菜也很有名,你都吃過哪幾道?
    對於中國的八大菜系來說,很多人對於川菜、蘇菜、粵菜等菜系都非常的熟悉,而對於閩菜,難免有一點陌生了,閩菜就是福州菜,發源地在福建的福州,後來發展成福州、閩南、閩西三種流派,所以又被稱為閩菜。閩菜我們最熟悉的一道菜就是佛跳牆了,這道菜用料多,製作工藝比較複雜,既有共同的葷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濃鬱葷香,營養價值極高。福建人因為喜歡在上海和福建之間來回走動,所以,閩菜也逐漸的融合了一些上海菜的味道。閩菜最講究的就是湯汁的提鮮了,而且還擅長製作多種多樣的海鮮,我們從佛跳牆這道菜就可以看出來了。
  • 閩菜烹飪大師「過關斬將」奪大獎
    在專家評委們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判下,福清市名廚李勇松製作的閩菜·佛跳牆榮獲特金獎。  苦學閩菜技藝  李勇松是國家一級/高級烹調技師、中國烹飪大師、中國飯店協會名廚委執委、福建閩菜大師。眾多榮譽加身,是刻苦奮鬥的結果。俗話說,「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這句話用在李勇松身上最合適不過。
  • 八大菜系之「淘老爸沉迷閩菜」,喜歡閩菜的趕緊收了吧!
    閩菜發源於福州,以福州菜為基礎,融合了閔地其它地方風味菜而形成的菜系。
  • 福州首批閩菜名店名廚年內評出
    據了解,姚建明1958年入行,14歲進福州大酒家學藝,師從閩菜大師、閩菜「雙強」之一的強曲曲。姚建明還是佛跳牆第三代傳承人、首批註冊中國烹飪大師的元老級閩菜大師,被福州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授予「閩菜技藝終身成就獎」。  此外,閩菜大師林榕飛曾被授予「閩菜技藝重大貢獻獎」;林水俤則多次為國家領導人準備閩菜,1996年成為首個獲得法國藍帶勳章的閩菜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