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1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連日來
涇陽村全體工作人員和志願者
挺身而出、衝鋒在前
夜以繼日奮戰在
人員排查、道口值守等防疫戰線上
確保疫情防控有序有效開展
外來人員嚴管理
各司其職在行動
涇陽村共有村民2900餘戶、近7000人,其中外省市來滬人員就有2400餘戶、4500餘人。來滬人員多、流動性大,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為進一步加強來滬人員管理,涇陽村想辦法、動腦筋,築牢疫情防控基層防線。
村委會工作人員、志願者每天逐戶排查、逐一登記,摸清來滬人員底數,確保核查不漏一戶、應查盡查。同時,進一步強化對出租房的管理,在出租房醒目位置張貼「出租房告示牌」,每戶租客人數、現住人數等相關信息一目了然,便於跟蹤管理。
為切實保障人員排查無遺漏,涇陽村構建由村兩委班子、村民組長、房東擔任「戶長」的三級包幹責任體系,對各項防控工作進行包幹,確保層層壓實責任。利用微信群每天上報新增返青人員情況,再由專人對數據進行匯總,每天進行更新公示。
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管控工作,是「管住人口、守住防線」的關鍵。為及時掌握他們的健康狀況,村委會工作人員顧曉銘每天都要和醫務人員一起,到居家隔離人員家中測量體溫。由於居家隔離人員數量較多、分布較散,一圈測溫工作下來,顧曉銘早已是滿頭大汗,但他從未叫苦叫累。為了服務保障好居家隔離人員的日常生活,顧曉銘還當起了「快遞小哥」,為他們送菜、送快遞、代購生活物品,讓他們能夠安心在家隔離。
封閉道口防輸入
一測二問三核查
涇陽村面積較大,外青松公路穿村而過,轄區共有17個道口。開放式的環境,給防控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為切實築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涇陽村對道口實行封閉式管理,關閉其中11個道口,其餘6個道口設置檢查門崗,進行全天候值守,人員進出「必測溫、必記錄」。
「白天防控很重要,但晚上更關鍵。有些人知道白天進不來,就想晚上偷偷溜進來。」為織密防控網絡,村裡在每個道口安排16名志願者,分4組24小時輪崗值守。「只有守住了這道門,才能守住全村老百姓的健康。」涇陽村黨支部書記徐佩芳說道。
道口管理嚴格執行「一測二問三核查」制度,牢牢守住平安家門。「一測」即:人人測體溫,不漏一人;「二問」即:問清來源去向、問清健康狀況;「三查」即:核查身份信息、核查居住地址、核查同住人員。
四支隊伍齊上陣
疫情防控合力強
為了將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落實落細,涇陽村廣泛動員各方力量,組成「宣傳隊、服務隊、守護隊、情報隊」四支隊伍,形成防疫「合力」。
兩委班子成員組成「宣傳隊」。他們拿著小喇叭和告知書走村入戶,深入開展疫情防控宣傳。「防疫宣傳必須做到全覆蓋、無死角,這樣才能動員全村力量參與防疫,才能守好我們的平安家園。」涇陽村黨支部副書記孫斌這樣說道。
「雙守雙共」志願者組成「服務隊」。區、街道「雙守雙共」志願者下沉一線,在臨時搭建的簡易棚內辦理出入證、健康證,為村民提供政策諮詢、口罩預約等服務。來自街道信訪辦的許雯怡一直堅守在防疫一線,她說:「每天前來辦證、諮詢、預約的村民絡繹不絕,我們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更有效率、更有溫度的服務。」
黨員志願者組成「守護隊」。他們不分晝夜輪崗值守道口,對所有進出人員進行問詢登記、體溫檢測。餓了就吃上一碗泡麵;冷了就跺跺腳暖暖身子;夜間值守困了,就相互聊聊天、打消睡意。他們任勞任怨、日夜堅守,全心全意當好平安守護人。
群眾志願者、綜合協管員組成「情報隊」。準確的人員信息,是做好防控工作的基礎。他們每天上門排查、登記、匯總來滬人員信息,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資料:香花橋
原標題:《香花橋涇陽村:我們的責任就是守好門、管好人、盡好責》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