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修道,唐代很多大詩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修道和參禪似乎是唐代詩人們在面對不如意時候的退避之所,一如隱居終南山,今天看來,倒顯得格外有意思。不過,真正懂得佛道精髓的詩人,或許並不多,更多的時候,修道也好,參禪也罷,躲進山丘林間,無非是為了躲避一時失意,一旦有機會飛黃騰達,大部分人都會高調出仕,所以這些人多少顯得有些假。即便是孟浩然、王維這樣的大詩人也不例外。而譬如元稹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就更加顯得兒戲,不過是用修道來表達所謂兒女情長罷了。
但是有一個詩人,留存詩作不多,卻篇篇經典,如「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堪稱得自然字妙趣。而所謂「道法自然」,不懂自然,焉能悟道?這個詩人就是韋應物!韋應物的五言絕句寫的極好,其中有一首寫給故人的作品,短短20字,字字深情,最後一句寫出道之至高境界!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唐代: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詩的大意是:在這個秋意寒涼的夜晚,我多麼懷念你。我獨自散步,遙想空山之中的松子靜靜掉落,無聲無息。而幽居求道的老朋友,你一定心有所悟,為此仍未安眠吧。
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道法自然」,而作者的老朋友對待自然的萬物,皆有感悟,可謂已經開始悟道。而對作者而言,除了自然的萬物,內心的情感也是修道悟道所必須體會的。這首詩便是一首既言友情,又指修道的佳作。「中唐五言絕,蘇州最古,可繼王、孟。」這個「蘇州」正是韋應物,後來的王維,孟浩然,都算是繼承者,可見韋應物的非凡筆力。
韋應物這首懷人詩,淡淡著墨,語淺情深,言簡意長,韻味綿長。詩的前半部分寫懷念友人;後半部分寫正在臨平山學道的丘員外。首句「懷君屬秋夜」,點名時時間為秋夜,這是肅殺、蕭瑟、悲涼之時,最容易激起人的想念。在「秋夜」「懷君」,顯得真摯而真實,不突兀,很質樸。而次句「散步詠涼天」,化靜為動,因為思念,就無法靜坐,所以閒散步。然而陣陣秋意襲來,寒涼刺骨。這激起了作者的豐富的聯想,從而啟發下句。
「空山松子落」這是全詩最富有機趣和道之意境的詩眼。空山,極言山谷之空靈,寂靜,這正是感應自然,修道悟道的最佳場所。而已松子落去烘託山谷之靜,可謂以動寫靜,筆力老練。而空山松子落又暗含了「道法自然」中自然的規律,讓人有無限的遐想,心靈受到滌蕩而變得澄澈。
最後一句呼應開頭,遙想自己的老朋友的情況。之所以寫空山,乃是因為老友正是在山中修道。詩人想像自己的老朋友一定有所感悟。第一,能夠感悟到自然規律和「道法自然」的至高境界;第二,可以感悟到這個寒涼之秋夜,朋友之間的相思和情誼。可謂一語雙關,妙絕古今。作者還把友人的感悟具象化為行為,那就是「應未眠」,這未眠的狀態,恰是思念故人,潛心修道應有的狀態,或者說最佳態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