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以來,黃河下遊的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小,氣溫也是一天比一天低。12月5日,黃河鄭州段花園口水文站的水流量為640立方米每秒,水位88.48米,比去年同期還要低20公分左右,創今年入冬以來新低。氣溫也降至零度以下,寒冬已經來臨。
但這似乎仍擋不住熱情似火的釣魚人!
在鄭州花園口鎮東側不遠的一處回水灣,隨著水位的下降,裸露的河床將黃河分割成一條條「毛細支流」,這裡風平浪靜,也成了很多釣魚人青睞的釣場。一大早,就有釣友來這裡搶佔有利地形。
鄭州北郊的黃河灘,儼然已成為釣友們的打卡勝地!
但氣溫這麼低,能釣到魚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也詢問了不少釣友。
「除了鯉魚外,很少有其它魚開口覓食了!」一位支著兩根手竿的釣友說:「在這種天氣下出來釣魚,純屬愛好,釣不釣到魚,沒那麼重要……」
而附近的眾多釣友中,魚護下水的也不多。偶爾有釣友釣到幾尾鯉魚,或者是金燦燦的「黃辣丁」,顯得格外興奮。
看來,冬季的黃河,魚情並不是不好!但對於真正愛好這項運動的人來說,一切都不重要,在「浮漂舞動」中尋找中魚那一瞬間的快樂,甚至比中了大獎還高興。有時候就算釣不到魚,也很開心。
氣溫降低之後,很多魚都藏到深水區越冬了,對於玩手竿的釣友們來說,並不是好消息。因此,有的釣魚人已經改變釣法,玩起了路亞!
沒錯!在黃河裡玩路亞,算是比較少見的。但黃河鄭州段的路亞釣友們,顯然已經摸清了這個季節釣魚的門道:天氣越冷,越容易釣到大貨!
「米級」、「亞米級」的翹嘴魚,在黃河裡不算少。不過,想要在黃河中釣獲這些大傢伙,除了路亞之外,別的方法似乎都不太湊效。黃河的翹嘴魚,都喜歡藏匿在遠離岸邊的深水區,這對於玩手竿的釣友來說,似乎是有些鞭長莫及。
因此,黃河鄭州段的路亞「尋翹人」,也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他們手持長長的魚竿,背著行囊,在黃河河道的一些回水灣尋找「米翹」的蹤跡。
這顯然並非易事!
翹嘴魚的覓食窗口期很短,機會稍縱即逝。有時候一天下來,也碰不上幾個魚口,但總是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吸引著岸邊的釣魚人。
每當遇到翹嘴魚「要線」的時候,所有人的心好像提到了嗓子眼!在黃河裡發現最大的翹嘴魚,體長1米多,體重達到29.7斤!但這樣的巨物,似乎總是可遇不可求,每年都會跑掉幾條,不是把魚鉤拉彎,就是切線跑魚。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還是黃河的水流太急,大魚一旦在水底打樁,就變得很難控制。
每年總有幾條拉不出水面的大魚,這對於黃河的路亞「尋翹人」來說,也算是一種殘缺的美!一天下來,雖然很可能會「空軍」而歸,但如果能夠偶遇黃河的「米翹」,再怎麼寒冷也值了!
雖然天氣寒冷,甚至是「人比魚多」,但黃河邊卻從不缺乏激情的釣魚人,這就是北方男人所特有的一種氣概,簡單、真實、執著!
這也正是釣魚人的一種精神,在寒風中守候希望,在等待中體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