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聞上看到,疫情結束後江西武功山景區恢復正常開放,由於遊客爆滿,對遊客實行了限流,遊客需實名制網上購票,憑身份證進入景區,每日限流5000人,這讓我想起了2004年拍攝的武功山照片。圖為武功山夜幕降臨,攝影:陳俊林。
2003年左右,我迷上了戶外,買了帳篷背包等裝備,成了一名驢友。當時玩戶外的群體不是很大,相對來說更純粹,大家體能都還不錯,而且在途中彼此都會互相幫助和照應。
幾乎每個周末大夥都會結伴去爬山露營,也越走越遠。武功山綿延120餘公裡,總面積約970平方公裡,主峰金頂在江西萍鄉境內。
武功山主峰白鶴峰(金頂)海拔1918.3米,是湖南和江西境內最高的山,在驢友群中早已小有名氣,成為必遊之地。
那時山頂的只有一些簡易木棚供遊客住宿,風一吹發出譁啦啦的響聲。
那時沒有纜車,全程徒步,背負30公斤左右的裝備,需要非常好的體能。
武功山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自漢、晉起就被道佛兩家擇為修身養性之洞天福地。
宋、明時,武功山香火鼎盛,山南山北建有庵、堂、寺、觀達30多處,如今山頂還只留下一些少量建築遺蹟。金頂的"江南祭壇群",距今17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華夏一絕」。
武功山的高山草甸令人驚嘆,10萬畝高山草甸綿綿於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巔,"奇山伴草甸,天下一絕"。日出時陽光傾瀉在草甸上,猶如草甸在燃燒。
武功山雨量充沛,登山途中晴空萬裡,快到山頂時遇到傾盆大雨,將我們的隊伍隔離成兩段,一部分人住在山頂,一部分人退到了近頂的破廟裡紮營。
早上起來,衝刺最後一段山路。極目遠望,雲蒸霞蔚,氣勢恢宏。
山頂的風很大,睡袋變成了拍照的披風。
為了打造武功山的戶外聖山的稱號,2008年開始武功山創辦國際帳篷節,一年一度的武功山帳篷節成為了驢友們親近自然、相互交流的一個重大節日。
2009年,武功山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這已經是我們去過的5年之後了。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經登上武功山,在遊記裡寫下了:「薄海內外,無如贛之武功山。登武功山,江南無山,觀止矣!」
站在山頂,等待日出的瞬間,體會到「一覽眾山小」的雄偉氣勢,置身層層雲霧當中,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16年過去了,我常常會想起那時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