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裡寧格勒建城於1255年,早期名為柯尼斯堡,1945年被蘇聯紅軍佔領,後根據《波茨坦協定》併入蘇聯並將10萬德國人是全部遷出。1946年,為紀念剛逝世的最高蘇維埃委員會主席、早期布爾什維克之一的米哈伊爾·加裡寧,柯尼斯堡更名為加裡寧格勒。
1991年蘇聯解體後,隨著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的獨立,加裡寧格勒成為與俄本土不相接壤的「飛地」也是反制北約的戰略要地。一直以來美國人提出了一個瘋狂甚至危險的問題:北約能否在兩周內佔領俄羅斯加裡寧格勒飛地?答案是肯定的。
隨著北約軍事基地在地理上向俄羅斯邊界發展,加裡寧格勒地區現完全被該集團的成員國包圍。其中波蘭早就「垂涎欲滴」想要俄羅斯這一塊「飛地」,並準備將它作為北約進攻俄羅斯的主要跳板。
根據西方專家和軍事將領的預測,可能的情況如下北約部隊從其北部邊界開始加裡寧格勒地區的進攻,同時從海上實施封鎖。俄羅斯軍隊立即會進攻立陶宛和其他波羅的海國家,以打破北約的封鎖。
北約戰鬥機數量是俄羅斯的七倍,北約海軍艦艇的數量是俄羅斯的四倍。北約坦克和大炮力量也是俄羅斯的三倍。西方稱在北約所有國家的全力以赴下,結果,加裡寧格勒地區將在兩周對抗後淪陷。
為幫助加裡寧格勒地區,普京將派出俄羅斯坦克集群掃蕩駐守在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3個北約營;與此同時,精銳空降兵會想方設法進入加裡寧格勒地區來幫助當地駐軍鞏固防線等待大部隊到來。
波蘭在戰爭中將動用10萬地面部隊,空軍和海軍也會出動,而駐波蘭的美軍將為他們提供幫助;但俄羅斯軍隊的裝備要好得多,地面部隊,海軍陸戰隊,沿海團,獨立飛彈團和海軍航空兵等都是精銳。
部署在加裡寧格勒地區的成百上千枚「「伊斯坎德爾-M」 飛彈和巡航飛彈能對波蘭的整個領土實施打擊。在數小時內,這些飛彈可以將變成敵人的波蘭所有主要城市,飛機場,軍事基地等打成廢墟。
此外,加裡寧格勒地區的兵力總動員儲備高達15萬人;預測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的國際專家得出一明確結論是,加裡寧格勒地區不僅可以堅持到俄羅斯主力部隊到來,而且還讓北約成員國造成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