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經過傳統體制培養、又在26歲的黃金年齡選擇「單飛」的李娜為國人爭得了榮譽,配得上獎金與鮮花(即便娜姐冷臉以對),那為中國奪得2塊奧運金牌、直到31歲才踏上個人理想之路(職業拳壇)的「未冕拳王」鄒市明無疑為國家付出了更多。
最新一期《人物雜誌》(4月號)採訪鄒市明,這位業餘拳賽公認的世界拳王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後宣布進入職業拳擊,希望實現兒時的夢想:贏得職業拳王金腰帶。按照與教練的約定,2008年北京奧運會奪冠後,鄒就可以同李娜一樣選擇「單飛」,結果領導提出倫敦奧運「再拿一塊」。當國家榮譽與個人理想激烈衝突時,鄒也曾彷徨,「我不想參加訓練了。」鄒從不否認被體制所培養,只是難以接受被一塊金牌決定的命運。但懂得感恩的他明白「中共黨員」的意義,最終衛冕倫敦。
如今的鄒市明已經33歲了,早已過了巔峰期,卻也可以更純粹、更坦然,他推掉了很多品牌代言:奧運會是為了去拿冠軍,但是職業(拳擊)是要超越自己。
2012年倫敦奧運奪冠後,鄒市明縱情高呼。
以下為《人物雜誌》文章《未冕拳王》:
文丨張卓
編輯丨林天宏
這是一場戰爭
這是2月底的一個周末,晚上10點,澳門金沙綜藝館現場先是播放了一段歷屆職業拳王KO(註:Knock Out的縮寫,指以壓倒性的優勢將對手擊倒或擊昏而非依靠點數取勝)集錦。片尾,拳王阿里注視著轟然倒地的對手。緊跟著一段嘻哈音樂響起,鄒市明先生披著金色外套,歡快地踩著鼓點,從入場通道走來。他向觀眾揮舞著拳頭,現場響起震耳欲聾的歡呼聲,舉著回合牌的比基尼金髮美女將拳臺讓出,五顏六色的鐳射燈聚焦成一束強光從天而降,鄒市明滿身肌肉清晰可見,猶如一副盔甲。
鄒拿過兩屆奧運會金牌,是業餘拳賽公認的世界拳王。兩年前倫敦奧運會結束後,他宣布進入職業拳擊,希望實現兒時的夢想:贏得職業拳王金腰帶。這是鄒市明轉戰職業拳壇後的第四場職業比賽,據主辦方統計,現場8000張門票全部售罄。
他的對手是一名泰國拳手。前六回合,鄒以一系列漂亮的組合拳佔據優勢,第七回合,他打出一記兇狠的勾拳,對手倒地後搖晃著站起來。直拳再次刺穿對手,年輕的泰國拳手倒在地上,滿臉是血,他的教練扔出了白毛巾,他們決定放棄比賽。這是鄒市明人生中第一次以KO的形式取得勝利,他披上五星紅旗,在全場觀眾的歡呼聲中,繞著拳臺興奮地奔跑。
33歲的鄒市明面容白淨,看上去瘦小斯文,在鄒市明的一些朋友眼中,他笑起來像臺灣歌星庾澄慶。妻子冉瑩穎第一次見到他時很吃驚,「拳擊運動員不是很高大威猛嗎?」但在紅毯歡迎式上,這個平日裡看上去待人溫和有禮的拳手,完全換了一副模樣。「(打職業拳賽)就是要擺一張臭臉,不光給媒體看的,更多給對手看的。這是一場戰爭,就是打架,沒有比賽了,你就想想對手馬上把手伸過來,準備把你的獎金拿走,那你就把他給幹倒吧!」
出去挨了一頓揍
在鄒市明之前,中國從來沒有拳擊選手可以贏得世界冠軍。「豈止沒前途,如果這個項目再不出成績的話,就會被刪掉了,就沒有了。」鄒市明記得以前很難申請出國比賽的機會,「體育總局的一個領導說:『花了一頓的錢,出去挨了一頓揍。』」
鄒自幼喜歡拳擊,動力來自於打敗對手找到自信。他回憶小時候一無是處,成績不好,唯有拳擊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快感。1996年,15歲的鄒市明進入貴州省隊,3年後走進國家隊,他更加刻苦地訓練,很快取得全國冠軍。張傳良是中國拳擊隊前任總教練,從省隊把鄒市明帶進國家隊。他向《人物》記者回憶,鄒市明不是他帶過的最有天賦的弟子,但是最用心的。「我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已經困得乏得不能再乏了,凌晨3點鐘我給他打電話:『鄒市明,起來訓練。』他從來不說:『老師,我今天有點不舒服。』沒有,從來都沒有過。」
2005年世錦賽上,鄒市明擊敗了擋在面前的所有對手,成為中國第一位世界拳擊冠軍。北京一家報紙的報導標題是《我們用拳頭告訴世界,中國是強大的》。體育總局的領導表揚:「現在我們中國拳擊可以揍人了。」此後至今,鄒市明再沒輸過一場比賽。
奧運金牌一度是鄒市明人生的全部意義,北京奧運會前,他的手機號和車牌尾號全部換成2008。「連他的床單都是金色的。」鄒市明的朋友,澳門拳手胡智傑告訴記者。
「奧運會那個賽制非常痛苦,輸一場,這4年就和你沒關係了,單敗淘汰,你不可能還有輪迴賽,還有附加賽,沒有,就這麼殘酷。你要站到最高領獎臺你才是成功者,第二名很快就會被人忘掉。」鄒市明說,拳擊隊的隊訓:100-1=99;100-1=0。
那段時間,為了緩和鄒市明的嚴重失眠,隊醫不得不按摩他的頭皮或大聲讀小說給他聽。2008年北京奧運會八分之一比賽,鄒市明發揮失常。「把對方臉都打甩起來,都沒有分。」張傳良猜測可能要被裁判「做」了,他想起賽前去遵義找的一位算命先生,「他跟我講,鄒市明2008年是拿不到冠軍的。但是中國拳擊有冠軍。但我想,除了鄒市明不可能存在第二塊金牌點。怎麼可能呢?不可能有。」
「如果今天輸了,就是天意。」張傳良一下平靜了,他告訴鄒市明:「隨便打。」最終鄒市明依靠小分晉級。
直到站在北京奧運會的冠軍領獎臺,鄒市明「從腳尖到頭髮尖才完全放鬆」。國歌響起,「就像放電影一樣。可以感受到心酸、忍耐、對家人的思念。」清晰又模糊,「飛轉的那種」。
那一刻,張傳良抱著徒弟的運動包在運動員休息室睡著了。北京奧運會後,他的頭髮全白了。
不允許參加職業比賽
按照此前和張傳良的約定,鄒市明拿到金牌可以去打職業賽。張傳良理解弟子的想法:「一個是代表國家,一個是代表個人。另外一個呢,職業商業操作比較大,一場比賽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對不對?那麼奧林匹克這個比賽,沒有錢的。另外,職業關注度大。各種體育(項目),職業比賽都是世界最高水平。」
美國拳擊最知名的推廣人唐·金曾把一張100萬美元的支票遞到鄒市明面前,「只要你籤個字,我帶你進職業拳壇,這100萬就是你的了。」
但2009年3月,鄒市明接到國家的決定,不允許他參加職業比賽。「我想不通。」回憶那一刻,鄒市明形容像遭到一記重拳,「領導跟我說,市明啊,再拿一塊吧,再幹一屆,中國拳擊如果你走的話,就等於曇花一現了,我們不希望下一屆就沒有這樣金牌了。」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朋友告訴記者,那段時間,鄒市明常常喝醉,紅酒、白酒,喝到半夜,「我不想參加訓練了。」他拒絕戴上頭盔為一本體育雜誌拍照。「業餘拳手才戴頭盔。」他的床頭是一副比業餘拳套更薄的職業拳套。
「我沉迷了整整兩年。」和記者解釋最終留下的理由時,鄒市明提到他中共黨員的身份,以及由一塊金牌構成的從地方到省級的利益鏈,但只是點到為止,他顯得有些為難。正如他從不否認被體制培養,只是難以接受被一塊金牌決定的命運:「我只能說,姚明去NBA,全國人民都支持他,如果我走,只有我的家人支持我。」「鄒市明是一個比較知道感恩的孩子,他想活得坦蕩點。」張傳良評價弟子十分聽話。
「這種性格是否阻礙你成為一名偉大的拳手?」一次他和朋友的晚餐上,《人物》記者問道,「拳擊歸根結底是一項充滿暴力的運動,壞孩子也許更容易獲得成功?」
鄒市明笑了,他大口大口地吃著擺在面前的一盤牛肉,沒有應和。一周後,當再次被問及時,他不得不嚴肅地思考了一陣,他談到自己秉持的中庸之道符合東方人的價值觀,「它會讓你更柔軟、有韌勁,不容易被堅硬的東西折斷。」「以柔克剛。」他總結說,「這會讓我在拳擊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2012年倫敦奧運會結束,鄒市明衛冕奧運金牌,省裡領導留他再打一屆全運會。他立刻寫了一份退役報告,一份辭職報告。如果不允許退役就辭去貴州省體工大隊副大隊長。「一個破釜沉舟的決定。」他形容,「首先是我的人生夢沒有去完成的話,我覺得有遺憾;第二,我的性格坐在那兒10分鐘我就會動,坐了辦公室以後,我可能走的就是什麼局長,那也是可以幫助貴州,但是太拘泥在一個省市了。我覺得我還有能力站得更高,像姚明這樣,站到世界上這麼高的舞臺,可以影響這麼多人。」
「一件非常恐慌的事情」
鄒市明兩屆奧運冠軍頭銜和其身後正在崛起的經濟大國,將他和世界最著名的拳擊推廣公司TOPRANK聯在一起。81歲的阿魯姆是這家公司的主席,一位真正的生意人。「在這個國家裡,人們剛剛開始有機會體驗西方一直在做的事情,比如職業拳擊。」阿魯姆和媒體談到。
去年4月,鄒市明的第一場新人職業賽,就是當晚8場拳賽的壓軸場,這在職業拳擊歷史上絕無僅有。最終,他眾望所歸贏了比賽。據法新社報導,當晚他拿到30萬美元的獎金。
但比賽並沒有讓觀眾滿意。面對職業排名402名的墨西哥菜鳥,他僅憑點數獲勝。多數意見認為,鄒還在使用業餘拳法。
過往令鄒市明揚名的,是一種依靠靈活步伐不斷閃躲,伺機擊中對手的拳法。 「打中就跑。」一位不願具名的拳擊圈內人總結。西方人又稱「海盜式打法」,比喻他打出拳頭如海盜般快捷迅猛,然後一擊遁開。
《紐約客》記者歐逸文看過2007年芝加哥世錦賽鄒市明的比賽後:寫道「整個三個回合,羅馬尼亞拳手在和空氣激戰」。那場比賽,鄒以大比分取勝。
「只要贏得比賽就行了,不需要擊倒他。」鄒談到這個風格適應奧運會「打點計分」制,它既來自中國武術,又借鑑毛澤東「敵進我退、敵駐我擾」的軍事戰略。
「海盜式打法」贏得榮譽的同時,也引發爭議。支持者聲稱,在奧運規則允許下,這是一種中國人將聰明智慧發揮到極致的玩法。反對者認為,它偏離拳擊的格鬥本質。「電子只能夠知道你這個手到這裡吧,不能測出來你打多少重量,對不對?一摸1分,再摸2分。而鄒市明又很靈,你摸我,我不讓你摸,我閃開,我又摸到你,電子計分就猛計,2分—3分—4分。」澳門拳擊教練陳玉聲說,「一些西方朋友問,你們中國拳擊是拿來擊的還是拿來摸的?」
比鄒市明更有資格回應質疑的是張傳良。他是中國第一代拳擊教練,之前從事武術,在毫無經驗可鑑的拳擊土壤,他花費12年時間幫助弟子確立了風格。他堅持認為,人體差異決定中國拳手不能硬碰硬。「我舉個例子,太平天國,頭上畫一道符,背著個大板刀,去打洋鬼子,一排一排上去,人家一槍一個。上,指揮官還往上上,他就不知道臥倒、迂迴,想辦法,夜襲這些東西嗎?他不懂,所以就是送死。」
他聊起鄒市明第一場職業賽,「那個教練喊他,進攻!進攻!我能聽嗎?進什麼攻?能進攻嗎?你的特點就是鄒市明,如果這樣打拳的話,參加世界錦標賽你十六都進不去。」
鄒市明的優勢變成現在的掣肘。職業拳賽不但要贏,還要贏得漂亮。考慮到他曾5次被業餘拳擊組織選為最佳技術運動員,轉變更像一場煎熬。
手這些皮全部跳爛了
鄒的計劃是在兩年內拿下金腰帶——大部分奧運拳手轉型需要3到4年的時間——如今一年過去,33歲的他時常有刻不容緩的焦慮感。
2013年7月,鄒第二場職業賽回合延到6回合(拳手歷經4—6—8回合的比賽才能獲得挑戰金腰帶的資格),鄒市明體力不支,最後兩個回合,顯得搖搖晃晃。他通過點數獲勝,贏得並不輕鬆。
「他的黃金期已經過去了。」張傳良說。經紀人李勝也說:「如果市明2009年能夠去職業,我相信不是說兩年拿到金腰帶,而是說他能夠成為一代傳奇拳王。」他有些遺憾,「少這4年,他不如李娜幸運。」
準備第三場職業賽前,鄒市明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這一拳打出去是職業的?還是業餘的?為了加強力量,他每隔一天沿海灘跑10公裡,跳繩換成3公斤重。「手這些皮全部跳爛了。」與之伴隨的還有失眠,他半夜對著鏡子練習揮拳。
「你馬上回家吧。」一堂訓練課後,鄒的美國教練羅奇生氣地說。「已經快崩潰了,他就是抓不到那個點。」羅奇是拳擊名人堂的金牌教練,培養過泰森等27位世界職業拳王,因為飽受帕金森症的困擾,羅奇每說一句話身體總在不受控制地晃動。前兩場比賽後,他對鄒市明很失望。
2013年11月24日,第三場職業比賽,鄒市明不再步步後退,以連續的進攻贏得了比賽。「忽然之間開竅了。」羅奇說,「作為教練來說不能教他,距離到底應該保持多少?現在要退後一步還是前進一步?只能自己去悟,那麼市明可能最後自己悟出來,所有的一切都迎刃而解。」
「這當然……拳擊」
職業拳賽更像一個舞臺,一年產生78條金腰帶。拳手和推廣公司的關係恰如演員和經紀公司。每一場比賽前,推廣公司為了拳手的勝率,精心選擇對手,同時這構成這了一個名利場,明星職業拳手像金子般珍貴:菲律賓拳王帕奎奧每場比賽收入1.7億人民幣、「漂亮男孩」梅威瑟巔峰時期單場進帳1.95億人民幣。
但現在討論鄒市明的錢景有些為時過早。一場賽事的收入依靠門票、轉播權、廣告贊助和授權產品,但在中國,根據經紀人李勝的經驗,除了廣告贊助外其他基本可忽略不計。「沒讓你給錢播比賽已經是一件很好的事了。」另一方面,圍繞奧運形成的中國特色的體育市場,導致職業拳擊比賽很難得到審批。
為了專心準備金腰帶,鄒推掉了很多品牌代言。他現在不太看重錢,即便每年要負擔200萬-300萬人民幣在美國的訓練費用。
「我告訴他,來美國就要enjoy,他什麼時候不想打了,我們就回家,不見得一定要拿金腰帶啊。」為了照顧丈夫,妻子冉瑩穎辭去工作,在美國學會了做飯,還擔任翻譯和司機。談丈夫這兩年的變化,冉瑩穎說:「他變得有個性了,敢表達了。」她回憶起一件事,羅奇第一次訓練前幫鄒市明纏手帶,鄒顯得很不好意思。羅奇說:「你是我的客戶,我為你服務。」「我告訴市明,原來你被組織安排好,要艱苦奮鬥。現在自己在訓練,不舒服和教練談,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他的按摩身體費用每月就是3000美元,很多時候就我上,省錢還準時。」冉說。
教練張傳良曾接到冉瑩穎的電話:「她說張爸爸(鄒市明夫妻一直喊張傳良『張爸爸』),市明有一天睡覺睡得哭了,問哭什麼東西?他說:『我做夢夢見張老師。』」和記者講到此,張傳良臉上出現了片刻溫情,隨即又恢復威嚴,「原來什麼事情都是我做主,現在你們這麼大了,不要問我,你自己感覺對,就是對的。」
3月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北京一家拳館,鄒市明為《人物》拍照。拍攝視頻時,他幾次感謝妻子的支持,回顧一年的職業經歷,他的眼眶有些溼潤。「這當然是快樂的拳擊。」家庭生活讓他體會到另外的樂趣,勝負和金牌不再重要了,「你的精神如果留在這裡的話,會被所有人記住。」他告訴記者。在成為真正拳王的道路上,自己想過也許有一天會被擊倒,但他不再感到恐懼,他決定迎著暴風雨般的拳頭,繼續走下去。
本文系節選,全文請見4月號《人物》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