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發射管脫險訓練
一名新兵,從踏上告別家鄉的列車,到走上部隊的戰鬥崗位,需要經歷什麼?最容易得到的答案是:2~3個月的新兵訓練。
然而,當2011年底入伍的新兵早已結束新訓、在部隊的各個崗位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在海軍潛艇學院,卻仍有一批新兵在接受集中訓練。他們是去年年底入伍的潛艇新兵,對於他們而言,「新訓」時間長達7個月。
潛艇兵為何如此特殊?又有何特殊?筆者帶您走進中國潛艇兵的搖籃——海軍潛艇學院,去揭開潛艇兵的神秘面紗。
學院直接參與潛艇兵的徵兵把關
整齊別致的樓房,滿院的鳥語花香,在正課時間裡,海軍潛艇學院和普通高校幾乎一樣,安靜,祥和。下課之後,校園裡口號聲四起,水兵們列陣而行,軍營的氛圍立即熱烈起來。
「他們都是去年年底入伍的潛艇新兵,全海軍三個艦隊的潛艇新兵都集中在這裡。」負責兵員徵集的參謀錢進介紹說。
海軍潛艇學院的前身為海軍潛水艇學校,自1953年成立以來,為海軍潛艇部隊輸送了數萬名軍事指揮和專業技術人才。我國海軍潛艇兵都是從這裡走向基層戰鬥崗位的。
「由於潛艇作戰模式的特殊性,對兵員素質有特殊的要求。」每年到了徵兵時間,根據海軍的統一計劃,潛艇學院都會派出由軍官、軍醫和士官組成的接兵團赴全國各地,為潛艇兵的徵兵工作把關。
潛艇裝備技術含量高,新兵如果沒有較好的文化基礎,就很難掌握專業知識和裝備操作技能,不能勝任潛艇工作崗位。「經過地方武裝部組織的政審、體檢和心理測驗之後,我們會對照檔案,一個一個地把關。」連任多年接兵團長的李亞林介紹說。「前些年,其他軍兵種對應徵新兵文化程度要求初中以上,潛艇兵的應徵標準就是高中。這幾年,我們的新兵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一年比一年多。」
牙、眼、耳……檢測項目又多又嚴
潛艇兵的身體、心理素質到底有些什麼要求?
潛艇兵在水下需出艇工作或者遇險時,需要依靠潛水呼吸器,這就決定了艇員必須具有整齊的牙齒以便咬住呼吸器的咬嘴。因此,潛艇兵要求內牙咬合之後上下尖牙相距不得超過0.3釐米。
筆者看到,在一份徵兵體檢標準的文件上,關於潛艇兵的視力標準有這樣的文字規定:「……經準分子雷射手術或其他手術治療,不合格。」
「最近幾年來,有不少家長在送孩子當兵前,如果視力不達標,都會選擇準分子雷射手術。但這對潛艇兵來說是不符合要求的。」海軍潛艇學院門診部主任魏東風介紹說,「體格複查時發現問題最多的是耳氣壓功能不良。這也是潛艇兵的特殊要求之一。」
每一名應徵入伍的潛艇兵,來到潛艇學院之後,都需要通過一項獨特的測試——「氧過敏測試」。所謂氧過敏測試,即在一個密封的艙室內,將空氣壓力漸增到相當於水面以下18米處所受的壓力大小。接受測試人員在加壓艙內帶上呼吸面罩吸氧,一方面測試暴露在高壓中的身體是否對肺部吸入的高濃度氧氣過敏,另一方面測試身體內外的空氣壓力差是否能夠通過耳膜調節平衡。如果耳氣壓功能不良,在氣壓升高的時候,接受測試人員就會因耳朵鼓膜「調不開壓」而被淘汰。
這樣的測試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潛藏著危險。
在今年2月組織的氧過敏測試中,就有一名安徽籍新兵「調不開壓」,但因為不願被淘汰,他拋開醫務人員「調不開壓就馬上舉手示意」的警告於不顧,想堅持「撐過去」。結果要不是陪同測試的工作人員及時發現他面紅耳赤而及時中斷了加壓過程,這名新兵將面臨給身體帶來不可修復損傷的危險。
隨著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日益深入,戰場對軍人心理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潛艇兵,潛艇內部的工作和生活空間狹小,且與外界完全隔絕,長時間出海執行任務時連陽光都見不到,這就要求潛艇兵必須具有超常的心理承壓能力。
因此,潛艇兵應徵入伍時,先由地方武裝部組織心理測試。來到海軍潛艇學院之後,還需要經過具有潛艇兵種特色的心理複試。
「幾乎每年心理複試的時候,都有個別新兵因達不到指標而被淘汰。」潛艇學院心理諮詢室教授陳國民介紹說,「雖然每年測試不合格的人極少,但我們決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對於潛艇兵而言,『心理關』必須要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