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法師:16歲出家,星雲大師繼承其「人間佛教」,死後心臟不壞

2020-12-17 一行文化

太虛法師,民國四大高僧之一,1890年出生於浙江海寧一個木工家庭,法師還在襁褓之中,父親就撒手人寰了,5歲時,母親拋下兒子改嫁他鄉。一個孩子,從小就失去了世界上最溫暖的愛——父愛、母愛。後來,外祖母看其可憐,將他收留。

外祖母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經常帶法師去廟裡進香禮佛,每次離開寺廟,法師都依依不捨,他心想若能一輩子呆在這樣的地方該多好,每天燒香誦經,虔誠禮佛,忘記世界苦惱,人生豈不瀟灑自在。在外祖母經年累月的薰陶下,法師的心裡漸漸種下了一顆菩提的種子。

禮佛歸禮佛,但沒出家前,該幹什麼就得幹什麼,他跟隨舅舅在私塾開始讀書,但是由於身體的原因,法師幾乎是半輟半讀,到了13歲時,法師在一家百貨店當學徒,然而法師身體羸弱多病,曾兩次離開。父母的離去、疾病的折磨,讓法師早早就體悟到人生虛幻,世事無常,於是萌生了出家的念頭。

16歲時,法師準備去普陀山出家,因為之前經常和外祖母來此進香禮佛,但是由於因緣際會,最後他來到了蘇州小九華寺,在士達上人座下剃度出家,同年又在寧波天童寺寄禪法師座下受具足戒。此後兩年裡,法師曾參訪多位前輩高僧,請教其佛法妙義,自己又苦讀經書,廣涉大小乘經論,進步非常之大。

1908年,青年時代的法師,在維新革命浪潮的影響下,閱讀了康有為、梁啓超非常多革命著作,深受鼓舞,並開始接觸革命黨人。後來,法師來到了革命黨人聚集地廣州,在此一邊講經弘法,一邊和革命黨人密切來往,並參與秘密活動,期間還大量閱讀馬克思、託爾斯泰等著作,對革命非常嚮往。法師的革命理想裡,透露著對社會主義社會的渴望和嚮往。在後來的廣州起義失敗後,法師遭牽連,險遇不測。

在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下,寺廟也受到極大地影響,很多寺廟寺廟日趨沒落,僧人不守清規戒律,整天喝酒吃肉,為了貪求香火錢,還有很多寺廟由以前的大眾叢林直接變為了子孫廟,佛門清淨之地,瞬間變得烏煙瘴氣。太虛法師目睹佛門一片衰相,他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一場關於佛教的改革迫在眉睫。

1913年2月2日,在第一屆中國佛教總會會長寄禪法師的追思會上,24歲的太虛法師,勇敢地提出了佛教改革的三種革命論,這如同一顆炸彈,頓時在平靜的佛教江湖激起萬丈波濤,在場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太虛法師提出了哪三種革命論呢?

一者,組織革命。廢除剃度制度和傳法制度,要大量建立佛教大學,培育僧才,然後選拔品學兼優者,住持寺廟;

二者,財產革命。寺廟財產不再為寺廟所獨有,而應為整個佛教界共有,財產不應放在大規模興建寺廟上,而應該放在僧才的培育、孤兒的救助以及社會慈善事業上;

三者,教理革命。要剔除掉佛教思想上迷信、愚昧、神鬼、巫教等,提倡正信佛教和人間佛教。

我們都知道,星雲大師是臺灣一代高僧大德,他一直提倡建立人間佛教,源頭就來自於太虛法師。所謂人間佛教,就是摒除佛教的中的迷信成分,俗人不一定要出家才可修行,在人間俗世也可修行,要用佛教道理來感召人們善良、慈悲,從而使社會和諧、進步。

社會上一直對佛教有詬病,說亂世佛閉門,盛世下山來,太虛法師曾號召僧人,要發揚大乘佛教的菩提心,當社會有難,眾生有難時,出家人不應該選擇逃避,而應以大慈悲心悲憫眾生、拯救眾生於危難,不要眼不見為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顧敲缽盂,一定要積極入世,拯救眾生於水火,這才是人間佛教的核心。

誠然如此,法師是這樣提倡的,實際中也是這樣做的,他為了佛教能夠興盛不衰,為了佛教能夠契合和服務國家人民,他不怕得罪守舊勢力,悍然在佛教改革的道路上前行,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1947年3月17日,法師因腦溢血在上海玉佛寺圓寂,安詳舍報,時年57歲。法師作為近代佛教復興的重要推動者,在近代佛教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在從上海玉佛寺到杭州海潮寺的遺體運送途中,大量信眾自發而來,送大師最後一程,送行隊伍綿延一公裡之長。

在杭州海潮寺的荼毗法會中,法師遺體燒出了300多顆舍利子,各種顏色都有,五彩斑斕,讓人最不可思議的是,法師的心臟在大火中竟然久焚不化,而是形成了一個黑褐色的巨大固體,周圍沾滿了大小不一的七彩舍利,由此可見大師一生的宏大願力,在此,頂禮一代高僧大德太虛法師。

相關焦點

  • 他是近代著名佛教思想家,解行並重的大修行僧,畢生推行人間佛教
    他畢生推行人間佛教,承繼於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主張而來。人間佛教重視「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主張「然佛法以人為本,也不應天化、神化。不是鬼教,不是(天)神教,非鬼化非神化的人間佛教,才能闡明佛法的真意義」。這種主張被視為「一種為了佛教適應近代社會的發展而探尋其理論和實踐的運動」。
  • 星雲大師的傳奇人生
    從棲霞律學院到寶華山學戒堂;從焦山佛學院到金山天寧寺的禪堂,經歷律門、教門、宗門的洗禮,體悟行解並重的大乘佛教精神。之後又帶著青年人的一腔熱血,踏進中國社會,開始了社會的歷練。完成焦山佛學院學業之後,弱冠之年的星雲至大覺寺任監院,不久出任白塔國民小學校長,進入社會的他,這時對於大時代的脈動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釋 行 願提要:印順法師是當代中國佛教著作等身的三藏法師,佛學泰鬥。印順法師倡導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思想是在太虛大師「人生佛教」思想的基礎上,經過再轉化更加的精純與豐富。他提出人間佛教「人菩薩行」的實踐者,一、具煩惱身;二、悲心殷切」,並以菩提心、大悲心、性空慧三心作為自己修持佛法的心要。
  • 怡藏法師:繼承太虛大師思想 弘揚彌勒大慈精神
    編者按:11月11日,2020雪竇山彌勒文化節在寧波奉化雪竇寺龍華廣場盛大開幕,這是雪竇山彌勒文化節連續第十三年舉辦,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雪竇寺方丈怡藏大和尚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本屆雪竇山彌勒文化節適逢太虛大師誕辰130周年,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與彌勒菩薩人間淨土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 茗山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
    這些更明確體現了茗山法師承繼了太虛的融通觀點。在交談中,兩位太虛徒裔還各訴在20世紀50、60年代,身處海峽兩岸的雙方所遭冤屈,結合80年代後,「人間佛教「在兩岸差不多同時崛起的史實,表明了海峽兩岸佛教同出一脈,佛教也與社會息息相關。二、繼承太虛理念,闡發趙樸初思想茗山法師對太虛大師始終懷有崇仰與感恩的意識。
  • 星雲法師簡介|鳳凰佛教|星雲法師_鳳凰佛教
    星雲法師(圖片來源:資料圖)星雲法師,俗名李國深,江蘇江都人,1927年生,十二歲於宜興大覺寺禮志開上人出家。 在出家一甲子以上的歲月裡,陸續於世界各地創建二百餘所道場,如西來、南天、南華等寺,分別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並創辦二十三所美術館、二十六所圖書館、四所出版社、十二所書局、五十餘所中華學校、十六所佛教叢林學院,暨智光商工、普門高中、均頭中小學等。此外,先後在美國洛杉磯、臺灣、澳洲創辦西來、佛光、南華及南天等四所大學。
  • 大覺寺舉行短期出家修道會 星雲大師解說戒語引掌聲如雷
    戒子專心聆聽大師開示(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周雲)「佛光祖庭大覺寺2016第三期短期出家修道會」7月6日恭請得戒和尚星雲大師與新戒接心,以佛門「打沙彌,跪比丘,火燒菩薩頭」三壇大戒的用語,形容其出家受戒的情況
  • 這6位大師影響深遠
    培養了大量佛教頂級人才,門下著名弟子包括:本煥、宣化、海燈法師、佛源等,其弟子一誠、傳印先後擔任中國佛教界最高領袖。星雲大師:現92歲星雲大師生於1927年,至今仍健在,是當代知名度和影響力極為卓著的高僧。星雲是禪宗重要門派臨濟宗的第48代傳人,早在半個世紀前,大師在臺灣創建佛光山,並出任第1-2任住持。
  • 星雲大師向左聖嚴法師向右_佛學書店_華人佛教_鳳凰網
    **作者簡介**星雲大師(1927年一),俗姓李,名國深,出生於江蘇省江都縣。12歲時,他在宜興大覺寺出家;1948年,出任南京華藏寺住持;1949年春,前往臺灣,初駐錫中壢圓光寺,並於次年開始主編《人生》雜誌月刊;1967年5月16日,他在高雄開創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
  • 星雲大師廈門演講 稱現代社會需要誠信、勤勞
    星雲大師(釋星雲1927-),俗名李國深,原籍江蘇揚州(江都),為臨濟正宗第48代傳人。  ■開山宗長  國際著名佛學大師,1967年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
  • 臺灣佛教四大山頭均秉持「人間佛教」理念
    解說:自《文化大觀園》2006年開播,其間共採訪過三次星雲大師,如今星雲大師已經是87歲高齡,半個多世紀來,他一直潛心推進佛教的現代化、科技化,不分地域、種族、廣建福田,1967年,他親手在臺灣南部高雄縣內開創了佛光山,時至今日在全球五大洲的七十多個國家都有佛光山的分會,擁有著幾百萬信眾,而在上世紀1990年代,星雲大師便發願重修江蘇宜興的大覺寺,2009年冬天,我們欄目組也正是藉此機緣採訪到了他
  • 臺灣佛教檔案:不得不服的人間奇蹟
    經過觀光旅遊專家推薦與網友票選,高雄市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新北市法鼓山佛教聖地雙雙入選。此外,佛教也以藝術、建築等多種形式出現在大眾的視線內。在2012臺灣建築獎評選中,臺灣法鼓山大溪齋明寺奪下「2012臺灣建築獎首獎」。臺灣的佛教景點不僅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也屢屢被列入到中國內地的佛教信眾的臺灣旅遊清單。
  • 臺灣佛教檔案 不得不服的人間奇蹟
    1930年誕生於江蘇一戶農家,俗姓張,14歲在狼山廣教寺出家,當時只有小學四年級的學歷;聖嚴法師自幼身體不好,1949年,他從軍入伍,由上海搭船來臺,1959年,30歲時,結束10年軍旅生涯,於東初老人座下再度出家。
  • 學誠法師:我眼中的星雲長老
    文/學誠法師編者按:2018年是星雲大師出家80周年,鳳凰網網佛教小編特意轉發學誠法師的紀念文章《我眼中的星雲長老》,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人間福報社」。
  • 弘法講座|慧寬法師主講《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附視頻)
    年12月16日,廣州市大佛寺禮請佛光山宗務委員、星雲大師弟子慧寬法師主講《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慧寬法師慈悲開示,首先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些中國佛教歷史的脈絡。向我們說明人間佛教是在踐行佛陀教育的本懷,行菩薩道,懷菩提心,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作為佛弟子,我們身上肩負著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責任。
  • 太虛大師圓寂70周年紀念會在寧波雪竇山舉行,學誠法師出席
    8月18日至19日,中國佛教協會在佛教名山彌勒道場寧波雪竇山舉辦系列紀念活動,緬懷太虛大師一生卓越功德,弘揚「人間佛教」思想。本文圖片均來自「中國佛學院」微信公眾號中國近代佛教改革先驅、「人間佛教」首倡者太虛大師圓寂70周年之際,中國佛教協會8月18日至19日在中國佛教名山彌勒道場寧波雪竇山舉辦系列紀念活動,緬懷太虛大師一生卓越功德,弘揚「人間佛教」思想。
  • 星雲大師:他12歲出家,創辦佛光山最大道場,弘法足跡遍布全球
    星雲大師,中國臺灣一代佛教高僧,臺灣佛光山道場的開創者,「人間佛教」的踐行者,1927年,他出生在江蘇揚州,自幼家境貧寒,12歲便在棲霞寺出家,一生宣揚佛法,弘法利生,在全球各地都留下弘法足跡,座下弟子一千餘人,全球信眾超過百萬,佛光山也是臺灣最大的佛教道場,正如星雲大師所說,這一切都是因緣和合
  • 太虛法師與民國時期的廟產興學運動
    生於1889年,並在15歲出家,圓寂於1947年的太虛法師可謂經歷了整個廟產興學的過程,其一生立志的辦僧教育、整理僧伽制度、組織各種佛教團體、興辦報紙、連通中西佛學研究等的事業,與廟產興學有多大的關聯,又是如何挽救佛教於遭淘汰的危難之中的,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 佛教的另一幅面孔——臺灣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是表明並非教人離開人類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裡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來改良社會把世界改善的佛教。……質言之,今此人間雖非良好莊嚴,然可憑各人一片清淨之心去修集許多淨善的因緣,逐步進行,久之久之,此濁惡之人間便可一變而為莊嚴之淨土,不必於人間之外另求淨土,故名為人間淨土。
  • 佛光山新任住持慧濟法師:集體創作 弘揚人間佛教
    佛光山今年開山第45年,透過宗委選舉,由現任美國西來寺住持慧濟法師出任宗委會主席暨第九任住持。長年在北美弘法的慧濟法師表示,星雲大師畢生提倡人間佛教,雖然國內外環境不同,但推動人間佛教的理念是一致的。未來將繼續帶領大眾,依著佛光山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透過集體創作,將人間佛教遍傳至五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