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眼」遷徙候鳥北歸了,在這裡……

2020-12-21 呼和浩特晚報

隨著我市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每一年春天和秋天,

來到呼和浩特周邊河、湖、水庫等地

落腳的候鳥也越來越多,

有一些候鳥在休息一段時間後繼續向北飛去,

有一些則選擇在我市居住成為「常住居民」。

3月14日,託克託縣河口管委會樹爾圪梁村的黃河灘地上,天鵝、鴻雁、野鴨的數量達到兩萬多隻。當這些天空的精靈飛翔在蘆葦蕩裡,那靈動的身影掩映在藍天碧水之間,飛過鄉村一棟棟紅色屋頂的時候,展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當日上午,記者跟隨呼市森林公安局民警來到託克託縣河口管委會樹爾圪梁村黃河灘地邊,還沒有走近,就聽到一聲聲「昂,昂,昂」「嘎,嘎,嘎」的叫聲。森林公安民警告訴記者,那些白色的是大天鵝、小天鵝,還有數量不多的黑天鵝,那些紅白相間的是鴻雁,那些發黑色、個頭小一點的是野鴨。從3月7日開始,隨著這片黃河灘地的水面解凍,每一天都有不少候鳥飛到這裡,在水面上覓食、嬉戲、休息,從一開始的十多隻,到今天已經達到兩萬多隻。

天鵝展翅高飛 託克託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記者走近黃河灘地後看到,遠遠的天際有一條明亮的分界線,那就是黃河,黃河向北幾千畝的灘地,有蘆葦,有玉米秸稈,有些灘地的冰面還結冰沒有融化。在已經融化了的灘地水面上,密密麻麻的有一群候鳥在水面棲息。託克託縣森林公安局民警告訴記者,這一片黃河灘地每年11月以後會被黃河水淹沒,之後結冰,第二年4月中旬以後冰雪消融,水慢慢滲入地下,附近的村民就能在灘地上種地了。這一片灘地主要種植玉米,每年秋天收割玉米的時候,會有一些掉在地裡、泡在水中,這也是為什麼這裡會吸引大批候鳥來栖息的原因。據記者了解,託克託縣黃河沿線周邊有大大小小的水域數千個,有4個主要區域每年都會吸引數十萬候鳥來這裡落腳,從3月初到4月底兩個月的時間裡,這些候鳥來來去去,還有一些可能覺得這裡環境不錯,春天來了以後就不走了,生活在附近的溼地。為此託克託縣森林公安局在每一片出現候鳥的溼地周圍,都會安排專職民警值班,並向周邊農村的村民進行宣傳教育活動,如果發現有受傷的候鳥,一定要及報警。

呼市森林公安局高局長告訴記者,不僅託克託縣沿黃河溼地候鳥多,距離我市最近的海流水庫每年也會吸引數萬隻候鳥到來,而且很多候鳥已經成為那裡的「常住居民」。因為海流水庫有一部分水域冬季不結冰,周圍又都是農田,有吃有喝,又能玩水,還有森林公安民警常年在水庫周圍巡邏,候鳥不再遷徙,而是選擇定居。與此同時,細心的市民還會發現,在市區的扎達蓋河、金橋開發區、如意開發區等一些景觀河道,每年也有大量的野生鳥類來這裡避暑,最常見的是紅嘴鷗和野鴨,偶然還能見到天鵝和鴛鴦。野生鳥類的警惕性很高,它們之所以選擇在城市的景觀水系常駐,這說明我市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再加上市民的文明程度越來越高、野生動物保護意識越來越強,才讓一部分候鳥選擇做呼和浩特的「常住居民」。高局長表示,自每年的3月1日到4月30日,是呼市森林公安局開展候鳥保護集中行動的時間,要求市四區、五縣所有的森林公安部門,在出現候鳥的水域、林地安排專職民警執勤巡邏,向周邊居民宣傳保護候鳥的意義和重要性,發現有受傷的候鳥或野生鳥類,要及時撥打110報警,接警後森林公安民警要第一時間找到受傷的候鳥,將其送往大青山野生動物園的野生動物救助中心進行治療,對發現故意傷害、殺害野生鳥類及動物的違法人員,森林公安局將依法嚴厲打擊,追究其法律責任。

來源:呼和浩特晚報 徐達明

校對:王文豔

審讀:志偉

編委:郝飛

相關焦點

  • 春回臥龍湖 候鳥已北歸
    臥龍湖的春天,天氣逐漸變得暖和,此時,北遷的候鳥與融化的湖水勾勒出了一副美麗的畫卷。天空猶如蔚藍色的大海,一碧千裡。候鳥在天空中和著雲朵,呈現出優美的姿態。 春已來,候鳥至。 翩躚天地間,嬉水,翱翔。
  • 春回臥龍湖 候鳥已北歸
    臥龍湖的春天,天氣逐漸變得暖和,此時,北遷的候鳥與融化的湖水勾勒出了一副美麗的畫卷。天空猶如蔚藍色的大海,一碧千裡。候鳥在天空中和著雲朵,呈現出優美的姿態。
  • ...正是候鳥北遷時――候鳥遷徙之路「危機四伏」,亟需大家一起...
    長城網3月16日訊(記者 馮立華)每年春季,成千上萬的候鳥有規律地沿著相對固定的路線按時從越冬地到繁殖地進行長距離遷徙,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生態畫卷。春來候鳥翩翩歸,會有大批候鳥遷徙途經我省。候鳥遷徙之路「危機四伏」「看見普通秋沙鴨在滹沱河景區棲息覓食,就到了欣賞候鳥的季節,我們這些愛鳥的人,最喜歡來這裡了。」近日,北遷候鳥飛到石家莊滹沱河景區棲息覓食,其中包括普通秋沙鴨、綠頭鴨、綠翅鴨、紅嘴鷗等野生鳥類,引來了很多市民駐足欣賞。
  •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
    這些隨著季節變化而南北遷移的鳥類稱之為候鳥。就特定觀察地點而言,這些南來北往的候鳥可依照它們出現時間的不同予以歸類,以臺灣為例,夏天由南方來到臺灣繁殖的候鳥稱之為「夏候鳥」,冬天由北方來到臺灣度冬的候鳥則稱為「冬候鳥」。
  • 秋高氣爽,候鳥南歸,東莞周邊觀鳥的好地方都在這裡了!
    秋風起,候鳥歸。  轉眼間,十一小長假已過,  秋高氣爽時,候鳥陸續南歸,  廣東地區又到了觀鳥的季節。  小科普  根據鳥類專家研究,全球候鳥遷徙一共有8條路線,其中有3條貫穿我國境內。這3條遷徙路線為西部遷徙路線、東部遷徙路線和中部遷徙路線,而廣東就位於東部線路的中段偏東地帶。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當黃葉開始紛落,丹桂金菊飄香,山果成熟墜落,候鳥們也已從更北的北方出發,填飽肚腹,扇動翅膀,向更南的南方飛翔。  這是它們一年內第二度的遷徙。廣漠的黃河溼地內,已經迎來了第一批候鳥的身影。鷹擊長空,鷂子翻身,白鷺鳴柳,灰鶴沖天,還有一些體型小的鳥類,它們作為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翩翩降落在河南,棲息在河上,休憩在河兩岸。
  • 【候鳥遷徙】萬裡長空結對行,青山綠水寄衷情
    【候鳥遷徙】萬裡長空結對行,青山綠水寄衷情 2020-06-02 04: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候鳥北歸 龍江觀鳥賞春就去這十大溼地
    每年春季,綠頭鴨、紅頭潛鴨、紅隼等候鳥北歸,回到太陽島的懷抱。當你在太陽島公園徜徉之時,可以留心觀察在水面、樹叢中棲息的鳥類,觀察它們飛翔的英姿,在水面划水的優雅,看看這群最熟悉的陌生「鄰居」是如何「與人共舞」。
  • 膠州灣溼地迎候鳥遷徙期 一天記錄下37種候鳥
    每到一處河口,薛琳都會停下車,用望遠鏡觀察一下候鳥的數量和種類。「只要有水、有吃的、有隱藏的地方,就會有水鳥。」薛琳告訴記者,膠州灣溼地正處在鳥類遷徙通道,每年3月至6月吸引著數百萬隻水鳥在這裡落腳,這些水鳥又以鷺類、鷸類等為主,其中不乏國家級珍稀水鳥。
  • 由於冬季過於乾燥、積雪大量融化,美洲知更鳥開始提前向北遷徙!
    ▲當天氣開始變暖和,候鳥便會開始向北遷徙。(示意圖)每逢春天,旅鶇(又名美洲知更鳥)都會從美國和墨西哥各地向北遷徙,根據最新研究指出,旅鶇平均每10年就會提前5天開始遷徙,在冬天開始轉為溫暖且乾燥之際,就會開始飛向北方,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很可能是因為天氣變熱、雪提早融化,才會出現「提前北遷」的情況。
  • 候鳥北歸報春來
    大雁北歸作詞:葛愛東 作曲:智 強演唱:孔 卓 編曲:王洋數碼音樂工作室候鳥北歸報春來這裡的人會驕傲的告訴你,這裡的自然環境改善有很大關係,也與大家愛鳥護鳥的行為密不可分,近年來佳木斯市水生態環境的日益改善。每年過境佳木斯市的候鳥有80餘萬隻,包括大雁、秋莎鴨、黑龍鷗、鸕鷀、鴛鴦等九十餘種類。
  • 你知道那些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嗎?知道它們的遷徙有什麼特點嗎?
    這些隨著季節變化而南北遷移的鳥類稱之為候鳥。就特定觀察地點而言,這些南來北往的候鳥可依照它們出現時間的不同予以歸類,以臺灣為例,夏天由南方來到臺灣繁殖的候鳥稱之為「夏候鳥」,冬天由北方來到臺灣度冬的候鳥則稱為「冬候鳥」。
  • 首批北遷候鳥已到北京延慶野鴨湖
    3個月前過境南下的越冬候鳥們又開啟了「北上」的回歸之路。目前,大天鵝、灰鶴、白秋沙鴨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預計2月底3月初,野鴨湖將迎來候鳥過境高峰期。「2月13日,野鴨湖飛來了第一隻大天鵝。」野鴨湖野生鳥類監測站點工作人員方春說。他從2005年起,一直在監測野鴨湖野生鳥類的遷徙情況。「一般來說,春節過後就會有候鳥陸續往回飛。」
  • 生態美麗霍山,候鳥遷徙的驛站
    也許是上蒼的眷顧,也許是大自然的恩惠,野生動物是這條大河的最早居民,這裡是鳥類的天堂,是魚兒的福地。每年最早抵達這裡的有大雁、白琵鷺、鸕鷀、紅嘴鷗和鷸科等鳥類,成了山城第一批遠道的「客人」。,打破了山城往日的寧靜,來這裡觀鳥的人絡繹不絕,外地的、本縣的,將近持續2個月時間,大河兩岸匯聚成百上千的觀鳥人、拍鳥客,他們用眼、用心、用鏡頭記錄眼前難得一見的美麗瞬間,飽覽大自然的視角盛宴。
  • 山東青島進入候鳥遷徙季 群鳥練飛欲北遷
    而在膠州灣畔,數以千計的礪鷸、濱鷸、杓鷸在陽光下飛翔。遷徙過境青島的黃腳銀鷗(上)與蒙古銀鷗(中)在紅嘴鷗群中棲息。(王海濱/攝)  據了解,青島市目前記錄的鳥種近400種,每年從沿海過境的候鳥數量多達數百萬隻。
  • 又到候鳥南歸時
    □卓晉萍 / 文 黃國清 / 圖  正是候鳥南歸時節。  12月27日上午9點多,吳世普帶著500毫米長焦鏡頭驅車出發了。每年一到候鳥越冬時節,他總要到興化灣尋找、觀察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一般棲息於北方的湖泊、水塘、河口、沼澤,冬季則遷徙到南方沿海島嶼、海濱灘涂等溼地環境。黑臉琵鷺喜歡群居,它們本性機警,人類很難靠近它們。」吳世普一邊開車,一邊給我普及黑臉琵鷺知識。
  • 福建迎來冬候鳥遷徙先頭部隊 國慶賞鳥正當時
    北紅尾鴝央廣網福州9月29日消息(記者張子亞)「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上重要節點的福建,此時已迎來了一批南飛候鳥的先頭部隊。另據福建省觀鳥協會秘書長「北紅」介紹,九月份,協會的會員們已經在福州市的金牛山、金雞山、森林公園等地紀錄到紅尾伯勞、極北柳鶯、黃眉柳鶯、北灰鶲、灰山椒鳥等屬於「林鳥」的冬候鳥。在閩江河口溼地,目前已到冬候鳥包括大杓鷸、中杓鷸、白腰杓鷸等水鳥。而灰紋鶲、白腹姬鶲、鴝姬鶲、北紅尾鴝等也即將陸續飛抵福建。尤其「北紅尾鴝」,它是福建冬候鳥中的標杆性鳥種。
  • 我省遷徙候鳥約350種,佔全國候鳥種類的一半以上丨東方白鸛開始北遷
    隨著北方大地回春,東方白鸛等鳥類已開始北遷。記者從省林草局獲悉,我省遷徙候鳥約350種,佔全國候鳥種類的一半以上,隨著東方白鸛的「回歸」,候鳥們便開始陸續北遷之路。我省現在已能觀測到北遷的東方白鸛,它們已陸續回到繁殖地三江平原,開始配對、營巢、孵化、育雛的生命歷程。
  • 牡丹江畔迎上萬隻大雁北歸
    東北網3月18日訊(記者付巍)近日,隨著天氣轉暖,牡丹江寧安市渤海鎮拐灣子村迎來大批遠道而來的「美麗客人」——大雁,上萬隻豆雁為主的候鳥將在此停留半個月左右,然後繼續往北遷徙。北歸大雁。北歸大雁。北歸大雁。作為野生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牡丹江畔每年春季都會吸引大量的候鳥在這裡停留。大雁又稱豆雁,大型候鳥,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據了解,今年大雁比往年來的要早半個月。近年來,由於自然環境的改善,途徑寧安做短暫停留的候鳥逐年多了起來。
  • 蘿北縣嘟嚕河溼地生態功能提升 每年遷徙駐腳候鳥達25萬隻
    胡振輝 邵國良 攝黑龍江日報4月26日訊 春歸候鳥回。近日,記者在蘿北縣嘟嚕河溼地看到,歸來的東方白鸛又開始佔巢孵卵。通過給幼鳥安裝的GPS全球跟蹤儀觀測軌跡得知,去年在嘟嚕河溼地孵化的幼鳥,也陸續飛回出生地。生態修復工程實施以來,候鳥在嘟嚕河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駐腳的丹頂鶴、東方白鸛、白枕鶴、蓑羽鶴、白頭鶴等珍稀鳥類逐漸增多,每年遷徙駐腳的候鳥達25萬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