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挎包書記」「挎」出扶貧路上最美風景——三都縣中和鎮水維村第...

2021-01-11 天眼新聞

在三都縣中和鎮水維村,村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個人,總是挎著個為人民服務字樣的軍綠色小挎包,穿行在縱橫交錯的村頭巷尾。他是中和鎮水維村駐村第一書記唐德龍,有人曾形象的給他起了一個外號「挎包書記」。

(唐德龍深入田間地頭走訪)

今年5月,根據省委組織安排,唐德龍被調整到三都縣駐村扶貧,任三都縣中和鎮水維村第一書記兼任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初到村裡的他來不及片刻停歇,便立刻背著挎包深入農戶家裡走訪,每走一家,筆記本裡就會多出一頁內容。「9月25日入戶調查,該戶為四口之家,戶主從事人飲工程,年底外出務工砍甘蔗,兒子外出務工,推薦參加技能培訓……」這些點點滴滴的記錄,一筆一划的勾勒,記錄的是對貧困群眾的扶貧「戰略圖」,更是一名扶貧幹部向貧困群眾交出的「答卷」,在「挎包書記」的身上,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這個軍綠色的小挎包,是「挎包書記」入村的固定「裝備」,雖不華麗,卻見證了一名扶貧幹部走過的每寸土地。一個筆記本、一支筆,雖簡單,卻記錄了每一名貧困群眾脫貧的希望。

(唐德龍民情日記)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唐德龍將習近平論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中央和貴州省委脫貧攻堅政策、省內外案例選編等資料進行彙編,訂購了5000餘元脫貧攻堅、振興鄉村最新圖書和資料,加快掌握省內外動態。到地方工作後,又迅速跑遍水維村的22組24個寨,進組入戶走訪,調研發展需求,摸清脫貧底數,熟悉村情民情,分析優勢劣勢,撰寫調研報告,對接工作任務,制定幫扶計劃,迅速進入第一書記的角色。

(在田間與群眾交流)

再多的口號都不如點滴的實際行動。唐德龍先後3次向省地震局黨組匯報水維村扶貧工作情況,結合水維村實際制定幫扶計劃,先期投入資金15萬元用於脫貧攻堅工作,從建強堡壘、提升素質、發揮優勢、補齊短板和加強保障方面作出安排,聚焦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方面發力。當很多人還在睡夢中時,「挎包書記」已經早早出現在田間地頭開始了新的扶貧徵程,謀產業、改危房、解難題、助貧困。主動對接地方,在產業發展、任務落實、資源配置工作中主動作為,積極向省有關部門爭取刺梨、林下養雞和民族產業政策,向州縣有關部門匯報爭取到衛星地圖、規劃編制、食用菌種植、水族家庭博物館建設等資源,推進黨建扶貧、產業發展等工作。每一件小事都是為民情懷的「閃光」,每一滴汗水都是在給黨的事業增添民心基石。

(辣椒基地現場指導)

事實上,像「挎包書記」一樣奮戰在脫貧攻堅基層一線的黨員幹部還有很多,他們或許默默無聞,或許平凡無奇,但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有了他們,「貧困不除、愧對歷史,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莊嚴承諾才能如期兌現,因為有了他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作者 王傑霖

編輯 李銀燕

編審 張發揚 蒙家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即故鄉 群眾是親人|三都縣中和鎮水維村第一...
    我叫唐德龍,是貴州省地震局駐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縣中和鎮水維村的第一書記,雖然大家都叫我唐書記,但我覺得自己更像是倒插門「女婿」,將水鄉當故鄉,將群眾當親人,用心用情駐村幫扶。唐德龍在日常工作中從農村走出來的我,對農村有著特殊的感情,時刻期盼著能衝到第一線參加脫貧攻堅戰,將所學所思回饋農村,所以先後兩年主動向組織申請駐村扶貧。2019年3月,我被安排到榕江縣古州鎮高武村扶貧,同年6月轉戰三都縣中和鎮水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
  • 我的扶貧故事|「挎包書記」唐德龍:走到哪兒包到哪兒,責任便追隨到...
    在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水維村,村民們總能看到一位肩上挎著「為人民服務」字樣挎包的人穿梭在田野裡、馬路上,大伙兒都親切地叫他「挎包書記」,他就是貴州省地震局派駐中和鎮水維村的第一書記唐德龍。貴州省地震局派駐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水維村的第一書記唐德龍(左)唐德龍的家在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從農村走出來的他,渴望將自己的所學所思回饋農村。在連續兩年申請駐村幫扶後,2019年3月,唐德龍被安排到榕江縣古州鎮高武村駐村幫扶。
  • 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到三都縣開展幫扶調研
    5月12日,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高層率隊到三都縣中和鎮、普安鎮開展結對幫扶調研,縣委常委、副縣長姚銳淇陪同。當天,調研組一行先後到中和鎮龍角村、普安鎮陽基村召開座談會,聽取前期幫扶成效匯報、脫貧摘帽短板及下步幫扶需求,並舉行了「助力復學、關愛行動」--王老吉「三公仔」200個愛心小藥箱捐贈活動,實地查看龍角刺梨加工廠、陽樂一號橋項目、茭白種植基地基礎設施、 陽基路燈、串戶路等幫扶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樊敏: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
    2019年6月,在脫貧攻堅進入衝刺期階段的關鍵時刻,受組織選派,我匆匆忙忙來到三都縣中和鎮紅星村,該村是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務局的幫扶村,同時也是一個水族聚居村,作為布依族幹部的我穿著水族的馬尾繡服飾接過了第一書記接力棒,我的微信、QQ頭像立刻換成了「水家婦女」。然後馬不停蹄的開展「一宣六幫」。
  • 【講述】一位「第一書記」的三十而立:精準扶貧路上的無悔青春
    【講述】一位「第一書記」的三十而立:精準扶貧路上的無悔青春 2020-12-16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獲嘉縣中和鎮:小香菇錦上添花 壯大產業扶貧新引擎
    獲嘉縣中和鎮黨委政府為更好凸顯脫貧成效,緊扣中央精神和鎮村實際,站位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全局,借力「溫泉+」資源優勢,規劃建設溫泉香菇果蔬基地,以「香菇基地+扶貧車間」為載體,全力實施「金手指」香菇行動,走出一條高效農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引領群眾共奔小康的溫泉產業特色小鎮發展新路!
  • 中國佛教協會參與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定點扶貧側記
    三都縣拉攬村高寨竹林資源豐富,有天然的竹製品生產條件,但由於缺乏深加工,只能出售原材料,經濟效益低。中國佛教協會籌資60萬元,幫助當地發展竹製品加工,村民利用中國佛教協會的幫扶資金,建起了「眾緣竹木工藝製品有限公司」,讓當地因家中病人牽絆無法遠行的村民,不出村子就能賺錢,改善了村民們的生活水平。
  • 常見男士挎包正確挎法圖解 選擇對了才是王道
    常見男士挎包正確挎法圖解 選擇對了才是王道各種各樣的挎包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實用物品。但是挎包涉及到一個嚴肅的問題,那就是怎麼挎才是正確的並且可以體現出自己的風格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一、個性時挎法一款簡單的挎包如何能夠凸顯出你的魅力與個性呢?那就要看看你選擇的是什麼樣的挎法了。上圖所示的這兩種簡單而個性的挎法是現在很多年輕小男生願意選擇的。左邊這種是斜跨法的一種,將背包掛在背後,顯得更加輕便。
  • 開州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到中和鎮開展脫貧攻堅走訪慰問工作
    開州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到中和鎮開展脫貧攻堅走訪慰問工作 2020-11-11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州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赴中和鎮永農村督促脫貧攻堅、基層...
    開州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赴中和鎮永農村督促脫貧攻堅、基層黨組織集中整頓暨開展民法典普法宣講活動 2020-09-27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都水族端節系列報導(四)——原生態水歌對唱感恩國家扶貧好政策
    水族端節慶祝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還有水歌對唱,水族人民在歡慶的日子裡,身著盛裝,用曲調悠揚的水歌表達對節日的祝福,對親朋好友的歡迎,感恩黨和國家的扶貧好政策。在中和鎮雪花湖社區,水歌對唱現場人山人海,舞臺上,參賽的群眾用水語編撰的歌曲,表達對黨的感恩之情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現場觀眾不時用手機錄像,為參賽選手鼓掌加油,現場氣氛熱烈...
  • 搬遷入住「旅遊景區」——中和鎮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見聞
    這響亮的話語並不是某地產開發商的廣告,而是三都縣中和鎮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的真實寫照。為打好易地扶貧搬遷這場硬仗,三都縣中和鎮黨委政府首先在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選址上就「別有心思」,因地制宜的選用雪花洞周圍原本貧瘠荒蕪、凹低不平的荒地,藉助其地處S206省道一旁的地理位置優勢開發利用,通過統一設計和規劃,讓劣勢資源變活
  • 開州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到中和鎮開展脫貧攻堅走訪慰問工作
    開州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到中和鎮開展脫貧攻堅走訪慰問工作 2020-11-11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韋大永——駐村一年 收穫一生
    我叫韋大永,2019年3月開始,我下沉駐三都縣三合街道苗龍村扶貧。鬥轉星移,瞬間即逝,至今已有近兩個年頭,回想期間種種仿佛就在眼前。當時,已離異一年多的我,一邊工作一邊帶娃,重組家庭不見曙光,但「寧願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的座右銘深深影響著我,催我奮進!
  • 隴南宕昌縣兩河口鎮山背村第一書記何旭:扶貧路上奔波忙
    原標題:何旭:扶貧路上奔波忙  記者 馬海濤  冬日的宕昌縣,天氣異常寒冷,遠處的山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凜冽的寒風吹在臉上,如刀割一般的疼。
  • 開州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赴中和鎮永農村督促脫貧攻堅、基層...
    9月24日下午,開州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彭貴赴扶貧幫扶聯繫村開州區中和鎮永農村開展2020年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集中整頓暨督促指導脫貧攻堅工作,並進行了民法典宣講。開州區法院審委會專委譚宏偉、機關黨委副書記程永軍,中和鎮部分黨員幹部,永農村村委、永農村部分村民等參加活動。
  • 三都縣九阡鎮月亮山村:扶貧「飛」出致富路
    三都縣九阡鎮月亮山村地處月亮山腹地,山高路遠,群眾發展致富因此受到制約,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落後發展村。近年來,在國家扶貧政策幫助下,該村列為整村移民搬遷對象,居住環境變遷、產業發展、勞動力就業等逐漸轉移,群眾發展致富動力進一步增強。
  • 江西「最美扶貧幹部」名單發布,九江6個村的第一書記上榜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字「九江發布」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或收藏本頁精彩內容【公眾號】微信名稱:九江發布 微信ID:jjfb201410月14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近日,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扶貧辦聯合開展江西「最美扶貧幹部
  • 最美電網人故事會|「挎包」挎出來的「電力工匠」
    南方電網貴州晴隆供電局派駐晴隆縣茶馬鎮馬場社區駐村幹部付昌華正在前往村民家裡的路上,一到現場,已經年逾半百的他立刻和工作人員開始商討工作事項。四年前,付昌華從舒適的辦公室來到條件艱苦的晴隆縣茶馬鎮馬場社區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