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第三天
四川文旅市場持續升溫
因疫情限制的文旅消費正在加速釋放
樂山大佛景區供圖。
截至10月3日16時,全省649家恢復開放景區共接待遊客339.12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5151.74萬元。與今年「五一」勞動節假日第三天相比,接待遊客人數增長115%,門票收入增長123%。
13個5A級重點景區接待遊客40.07萬人次,比昨日增長60.99%。其中,九寨溝、樂山大佛、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劍門關、達古冰川、黃龍、朱德故裡等景區都達到或接近景區單日接待遊客最大限量,實行限流。
與10月2日相比,3日景區接待遊客人數增長17.06%,門票收入增長38.22%。其中,13個5A級重點景區門票收入2011.17萬元,比前一日增長47.23%。全省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共接待群眾19.35萬人次。
此外,省文旅廳召開國慶中秋假日旅遊安全工作緊急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全省文旅行政主管部門深刻汲取山西火災事故教訓,真正將隱患排查與問題整改做實做細,將監管職責壓實壓細。派出11個督導組分別深入全省旅遊景區進行現場重點督導。
玩要開心
接待遊客14000+!
稻城亞丁迎來首個遊客高峰
碧綠的海子、潔白的雪山、五彩斑斕的草甸……十月,稻城亞丁景區正式進入最美季。記者從稻城亞丁景區獲悉,截至10月3日下午16時30分,亞丁景區當日接待遊客1.431萬人,迎來今年黃金周以來首個遊客高峰。截至目前,長假前三天,景區已累計接待遊客2.795萬人。
「因為看了《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看到稻城的景色很美,一直都很嚮往,來了這裡以後感覺挺不錯的。」來自雲南的遊客楊女士對記者說。當前,為滿足大客流疫情防控需要,景區嚴格執行實名制入園、紅外線體溫篩查、健康掃碼、消殺消毒、間距排隊等工作,並對易形成人員聚集的場所和設施強化局部防控和衛生管理。同時,景區內設置1個急救中心、3個醫療站和3臺救護車,增配醫護力量,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
此外,為應對新一波客流高峰,稻城亞丁景區已全員出動,在各個遊客集散點維護秩序,保證遊客遊覽安全,成立多個「遊客親情服務小組」,深入一線為遊客提供諮詢、引導、巡邏等志願服務。針對景區高海拔氣溫低天氣變化大的特點,在景區多個轉乘站、亞丁驛站、氧吧、以及捨身崖、牛奶海等高海拔遊客打卡點免費提供薑湯、紅糖水等,為遊客營造放心、安心的遊覽環境。
吃要節約
四川掀起旅遊餐飲節約「新食尚」
個別自助餐點仍存在浪費現象
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全國各地都在倡導「光碟行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節假日期間,四川旅遊業落實情況如何?近日,記者兵分多路,走訪部分景區、酒店、旅遊團進行調查。
旅行社、景區餐飲店倡導」光碟"行動
節約用餐成大多遊客「新食尚」
10月1日下午3時,記者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看到,儘管午餐尖峰時段已過,遊客中心的眾多餐飲店鋪裡仍然有不少遊客正在就餐。該遊客中心的餐飲店鋪以經營快餐、小吃為主,其中一家中式快餐店的店員告訴記者,相比上半年的五一小長假,國慶首日前往店內就餐的遊客數量有一定的增長,但絕大多數就餐遊客都是按需購買,浪費的情況很少。
10月2日中午,記者又來到位於成都市區的武侯祠博物館。正值午餐時段,武侯祠外的一眾川菜和四川小吃店鋪生意火爆。一家餐飲店店員告訴記者,為鼓勵遊客節約用餐,餐館在點菜環節做了一些新變化。「我們會在點菜的時候給顧客提一些菜式搭配的建議。當他們點的菜明顯過多時,也會提醒顧客可能吃不完,建議不要浪費。」該店員表示,「昨天一天下來,後廚倒掉的剩菜比往年同期有明顯下降。」
10月2日晚上,來自北京等地的8人團從成都到達九寨溝遊玩。縱覽工作室的地接導遊朱松將晚餐安排在當地的一家特色藏餐餐廳——扎西藏餐。犛牛肉、青稞餅、酥油茶……菜單上,琳琅滿目的菜品看起來十分誘人。李琳(化名)8人一行只點了3個犛牛肉小湯鍋。「不夠可以再點,浪費就不好了。」隨後,她們又加了2份青稞餅、3份青菜,離開餐館時,餐盤裡一片菜葉子都沒剩,真正做到了「光碟」。
朱松說,「以往,像這樣經濟條件較好、自主點菜的遊客很容易點多,造成浪費。如今,隨著遊客的節約意識提升,已經很少看到浪費的現象。」縱覽工作室前不久也已經將提醒遊客理性消費、合理用餐納入導遊的職責範疇。
10月3日,國慶長假第三天,成都寬窄巷子迎來客流高峰。記者走訪發現,諸多餐飲點位已經貼出「我是光碟族,對浪費說不」的提示海報,不少遊客也能自覺將購買到手的事物吃光、吃淨。記者隨機查看了數個餐飲點位旁的垃圾箱,各式各樣的快餐盒內,僅剩餘少量食物殘渣。蜀信物業寬窄巷子項目環境維護主管廖體特介紹,今年節假日餐飲浪費的情況較去年同期有大幅好轉。「現在街區每天起碼少了一噸的生活垃圾,食物殘渣也大規模減少了。」
個別自助餐仍有浪費現象
業內人士:可實行押金制、稱重製
長假期間,不少遊客外出旅行時會選擇免費提供自助早餐的酒店,由於餐食免費,也很容易造成浪費。
「我們會建議顧客取多少用多少,現在不少顧客都會一個盤子用到底,浪費食物的情況在我們酒店比較少發生了。「成都釣魚臺精品酒店生活館副經理程權告訴記者,為倡導遊客節約用餐,酒店餐廳加強了這方面的宣傳。同時,「我們會從顧客的體驗出發,告訴他們如果早餐一次性拿太多容易涼,建議顧客少量多次取餐。」
不過,個別酒店自助餐浪費的現象仍有發生,遊客習慣還有待進一步養成。
10月1日上午,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一度假酒店,不少遊客完成就餐後,餐盤內仍剩餘大量食物:只咬了一口的香腸、尚未剝殼的大蝦……有些菜品甚至連嘗都沒嘗,便被「遺棄」在了餐桌上。酒店餐飲部服務員告訴記者,國慶假期以來,入住遊客在早餐、中餐吃自助時,仍會一次取較多食物。為了能夠讓剩下的食物派上用場,酒店會把殘渣收集起來餵犛牛。
業內人士建議,酒店自助餐廳可實行押金制、稱重製等方式,可一定程度上減少浪費情況。
1日下午,記者行經成雅高速公路蒲江服務區,幾處售賣小吃零食、簡餐的點位處,未發現有關於「厲行節約,拒絕浪費」等提示性宣傳標語。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大家都是點多少,吃多少,浪費的情況較少。」儘管如此,專家仍建議,應當對相關的標識標牌予以完善,「形成處處都倡導節約用餐的良好氛圍,加快遊客習慣養成。」
省文旅廳也向遊客發出溫馨提示,在旅遊途中,理性消費,按需取餐文明就餐,拒食野味,落實「光碟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靳曉沛 成博 川觀新聞記者 郭靜雯 楊藝茂
編輯 牛霄
校對 王詩俠
審核 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