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區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處武陵山脈中部,與湘、渝、鄂三省相鄰,古有「黔東各郡邑,獨美於銅仁」的讚譽,今有「黔東明珠」、「黔東門戶」之稱號,是銅仁市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和省列「經濟強縣」,同時也是武陵山扶貧規劃中6個重點建設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區國土總面積1012平方公裡,轄13個鄉(鎮、辦事處),總人口40萬。其中,城區建成面積30 平方公裡,城區人口30萬。區內聚居著漢、苗、土家、侗、仡佬等2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的73%。
碧江區地處黔東丘陵北部。河流屬長江水系,主要有錦江。年均溫16℃,年降水量1303毫米。礦藏有鉀、錳、汞、磷、鉛、鋅、釩、石英砂、重晶石、矽、玉石、白雲石、石灰石等。305省道、201省道過境,錦江可通行木船。旅遊景點有九龍洞風景區、東山風景區。紀念地有周逸群故居。文物古蹟有東山、朝陽洞、摩崖石刻、水晶閣、銅崖等。
碧江區是多民族聚居地區,這裡居住著苗、土家、侗、仡佬、滿等少數民族。每年春節期間,花燈、茶燈、龍燈以及打金錢杆、踩高蹺等民間舞蹈表演多姿多彩,是一塊美麗富饒的寶地。
碧江區基礎設施及交通條件現在逐步改善之中,渝懷鐵路銅仁站、銅仁東貨運站均位於碧江區,杭瑞高速、銅大高速過境碧江城區。未來規劃有銅玉快速鐵路、銅懷高速等交通幹線過境,交通條件將進一步改善。
碧江歷史悠久。溯其淵源,元時有漁者沒入水底,得銅人三尊,挽而出之,府之名以此。這裡設置縣已有1300多年。元代設置銅人大小江蠻夷軍民長官司,隸思州安撫使。明永樂十一年置銅仁府。古城遺址建於公元1451年。明萬曆二十六年置銅仁縣。1949年11月銅仁解放仍置縣。1958年10月銅仁、江口、玉屏三縣並為銅仁縣。1961年7月又按原建置三縣分開。1987年8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2011年10月22日,國務院下發國函〔2011〕131號文件,批覆同意撤銷銅仁地區,設立地級銅仁市。原縣級銅仁市更名為碧江區。在如今的中南門古城及錦江沿岸,依然保留著大量古建築,幽靜的巷道,斑駁的牆垣,走進它,就猶如走進了碧江的歷史。
碧江區美景甚多,山水如畫。發源於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梵淨山的大、小江和木沙河等多條江河匯聚於城內,把城區一分為四,匯合之後稱為錦江。
碧江區旅遊資源獨具特色,三江沿岸15座大小橋梁凌空兩岸,猶如15條彩虹。碧江老城一面倚山,三面臨水,發源於梵淨的兩條江自西自北而來,匯於碧江,稱錦江;錦江繞城半周,然後東去流入湖南沅水。錦江沿岸有壯觀雄奇的六龍山溶洞群和 九龍洞大峽谷。其中已開發的九龍洞為貴州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在市內西門碼頭乘船就可以遊覽九龍洞及錦江風景區,樓上古寨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碧江是傑出的紅軍將領周逸群烈士故鄉,闢有周逸群烈士故居一處,烈士塑像一座,往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碧江區主要旅遊景點:·六洞嵐光 ·周逸群故居 ··東山樓閣·東山寺 ·錦江公園 ·十裡錦江 ·長壽村 ·思南石。
來源: 銅仁在線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