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浙江省記協、嘉興市委宣傳部、嘉興市委網信辦主辦,嘉興日報報業傳媒集團承辦的「喜迎建黨百年,統籌城鄉發展看嘉興」全國知名網絡媒體總編嘉興行活動開啟了第一天的採風行程。當天下午,總編、記者們一起走訪了依傍美麗湘家蕩的七星街道。
七星街道,有45.25平方公裡的江南底色,這裡有江南水鄉的風韻,又融入田園景色和自然湖泊風光,依託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富的生態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七星街道積極統籌城鄉,打造環境美、生活美、產業美、人文美、治理美的美麗城鎮。
活動中,總編、記者們來到全市首個以四季元素為內涵的農業主題公園——湘家蕩農業公園。
該公園位於處於南湖農業經濟開發區的核心位置,是南湖區美麗鄉村精品線兩點一線中的其中一點,運營面積1000畝。走進田園景觀,盡攬四季美食、四季美景、四季遊樂。記者們目光所及,鄉村水上船遊環線與綠道環線構成「兩環」,藍莓園、菜鳥公社、萬木齊植物園、有機石斛園、農業數位化產業園、最美田園構成「六園」。
明代至今,湘家蕩逐漸成為嘉興近郊一個人文薈萃的旅遊勝地,「相湖南出綠蘿莊,古樹奇峰護草堂,一區七年神殿杳,幾回清夢度瀟湖。」美妙詩文流傳至今,相湖畔的古園林和瓊樓玉宇依稀可見。
放眼當下,以國家4A級旅遊景區——湘家蕩環湖景區為「核心」,該區域通過密集交織的河流、綠道,串點成璉,與森林公園、農業公園形成「一心兩翼」的旅遊新格局。「東翼」有湘家蕩農業公園,「西翼」還有全市最大的郊野森林公園——湘家蕩森林公園,森林氧吧、花海、疊溪和陽光草坪,成為市民度假的好去處,今年將創建2A級景區。
湘家蕩坐擁萬畝水域、萬畝森林、萬畝良田,放眼現代,更是把握特色,立足湖水、沙灘、相湖八景和溼地公園的相融分布,實現文旅融合發展。如今,湘家蕩更著力於南湖景區、鳳橋梅花洲景區合作,形成「兩湖一洲」的旅遊協同運營模式,結合「旅遊+網際網路」運用,開發了智慧旅遊程序。春季風箏節、夏季嬉水嘉年華、秋季稻田藝術節、冬季捕魚節、沙灘音樂節、……主題活動不斷,吸引了廣大市內外遊客。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七星街道不斷從完善公共服務資源、保障多樣民生需求入手,讓配套保障更全面,人居生活更舒心,並獲得了群眾的一致認可。
農民變市民,農房變公寓,2008年6月,七星開始推行統籌城鄉建設,大手筆投入人力物力,探索創新體制機制,確定農村居民向江南新家園、三家浜、湘南、湘城、湘都等六個社區集中布局,走出一條七星特色的集聚模式。目前,七星的城鎮化率達到98.6%,完成置換的農戶全部搬入六大公建社區,總面積超328萬平方米的2.6萬餘套安置房全部交付,七星街道成為全市獨一無二的統籌城鄉先行地。
立足建成區,七星街道積極引進第三方合作主體,投入1億元建設了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的匯眾廣場商業綜合體,引入農商銀行、尚城匯超市、七星壹號餐飲、美瑞奇影城、通信服務等多種業態,力求在最小範圍內給予居民最大的生活便利。居民實現了5分鐘社區生活圈、15分鐘建成區生活圈、30分鐘轄區生活圈和1小時滬杭同城圈。
生活便利之餘,老百姓也關心,能否享受到和城裡一樣的優質教育。
據介紹,七星街道擁有遠超同級別鄉鎮(街道)獨一無二的民生保障。醫療方面,嘉興市第一醫院以「大專科、小綜合」緊密型醫聯體模式在街道設立了嘉興市第一醫院湘家蕩分院,湘湖國醫館主攻特色中醫學科,在這裡調理身體的居民絡繹不絕,嘉興市第二醫院以打造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醫療典範體為定位,整體遷建至七星,即將開工建設;教育方面,學前、義務、高中各階段教育一應俱全,區域5個幼兒園均為省一、二級幼兒園,在全省首創「民(名)師公聘」模式,與嘉興南湖國際教育集團合作辦學,設立嘉興南湖國際七星學校,讓公辦七星中小學全面提升;康養方面,高端養老機構「逸和源頤養中心」與「大樹歡樂之家」提供住、護、食、娛、醫「五養一體」的全功能綜合性服務,成為養老領域的標杆企業。
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吸引「兩院一企」接連落戶,異軍突起的湘家蕩科創板塊吸引了全球目光。
總投資超百億元的敏華未來汽車智慧產業園落戶建設,將打造智能製造標杆;五星級的湘家蕩綠地鉑瑞酒店,提升住宿檔次;兩個國家級科研院所團隊匯聚,預計將引進眾多碩博以上人才……招商引資有流量更有質量,「科創區+風景區」的新思路,讓七星街道釋放出強大能量。
近年來,湘家蕩區域產業布局越來越美。按照「做好減法、騰出空間、集約發展」的思路,該區域大力開展「低散亂」企業(作坊)騰退整治,為一些極具發展潛力的「明日之星」建設了七星創新園和小微企業園,啟動老07省道至老滬杭鐵路萬畝以上淨地產業空間的整體謀劃,加快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打造科創積聚、產業升級的萬畝千億新平臺。
同時,七星街道推進「三農」事業,打造智慧農業項目。活動中,走進2019年獲評的省級星創天地——喜悅星創天地,高規模、高標準的連棟大棚、玻璃溫室大棚,及完善的農創中心,就讓記者們連連稱讚。聚集名優特色農業項目,集良種繁育、智慧農業示範、文化創意、新零售、自然教育、鄉村旅遊、健康養生等產業於一體,該星創天地為入駐企業和創業者提供技術諮詢、檢驗檢測、研發設計、小試中試、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等專業化、社會化技術、信貸融資服務,讓有創客可享「拎包入住」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務。
轄區西南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雀墓橋遺址,沉積著馬家浜、崧澤、良渚三個文化時期的堆層, 「龍抬頭」千年古蹟為人神往,古剎精嚴寺、《嘉興藏》、馮氏老宅等文化遺產令人回味。承續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髓上下功夫。
200多年歷史的七星舞龍目前已在青少年群體中傳承發展,七夕非遺廟會、踏白船、修船技藝展示等民俗文化展演流傳至今,陸續舉辦中國·嘉興湘家蕩旅遊文化節、環湖自行車賽、魚樂美市、稻田藝術節、全民運動會等賽事活動。2019年11月,圓滿承辦國際馬拉松嘉興站賽事,超50%的路程在湘家蕩區域經過,湘家蕩區域也成為這項國際A級賽事的永久承辦地之一。
歷史文化是城鎮的靈魂,是生生不息的根脈,七星街道也著力打造鎮村居民精神家園。
活動中,總編、記者們來到湘家蕩區域(七星街道)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整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分三層,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智慧書房、文化客廳、圖書館、小劇場、樂器室、「民情樞紐室」……記者看到,廣大居民穿梭其中,享受著豐富多彩的服務活動,三層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展陳及活動區,體現區域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特色亮點,觀看湘家蕩宣傳片,環繞式的大屏幕同步播放。
湘家蕩區域黨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基層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平臺,我們文化中心以志願服務為載體,為街道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樞紐站』,上與南湖區中心聯通,下與社區6個實踐站18個實踐點對接,構建街道所、社區站、實踐點三級聯動網絡,打造「所—站—點」三級服務陣地,突出新思想傳播、踐行、服務三大功能,致力於打造一個傳播思想、實踐文明、成就夢想的百姓之家。」
社區平安穩定怎麼維護?居民幸福感、滿意度怎麼提升?記者們在湘家蕩省級旅遊度假區東側的三家浜社區,得到了一個高分的答案。
在社區大門口,記者們看到,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建設智能安防社區,三家浜社區在湘家蕩區域率先運用「刷臉」技術,為每一棟樓安裝了攝像頭,實現了對人流、車流、貨物流的監管和關係網搭建,為平安社區建設加了一把「智能鎖」。
以科技手段保家護院的同時,三家浜社區圍繞自治、法治、德治的社區「三治」,建設「四美社區」,充分發揮黨組織及各類社會組織作用,創新採用『黨員聯戶』的辦法,以『黨員+網格員』組隊的形式上門走訪,三家浜社區已經建立了12支志願服務隊,引入20個社會服務組織,創建「湘幫你」「公益星浜客」等志願服務品牌;與社會組織合作開展「嘉愛有你」「公益巴士」「七彩少年」「愛心午餐」等項目,錘鍊了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 組團式服務」樣板。
作為嘉興率先探索開展「網格連心、組團服務」之地,七星街道以黨建為引領,七星街道在市委張兵書記的直接關心和推動下,首創新時代「1355」「網格連心、組團服務」工作模式,按照「群眾需單—接單—派單—評單」的模式,街道加強服務管理滿足群眾多樣化生活需求,49個網格和303個微網格如蜂巢一樣契合,1363名黨員全面認聯所有居民戶,實現黨員「一編三定」入社區,踐行「走親式」群眾工作新機制。
在此基礎上,七星街道打造以「城市大腦」理念建設的智慧湘家蕩綜合信息平臺,所有社區均建立智安小區管理系統,一批批「雪亮」工程讓管理一點即達,打通壁壘,數據連通,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手段,讓七星越來越「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