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大人帶著3名兒童,只買了4張飛機票,居然一路暢通進了機艙,直到臨近起飛才被乘務人員發現異樣。近日,吉祥航空京滬航線上發生了一起「兒童無票乘機」事件引人關注,該事件導致所有乘客被迫下機重新檢查,航班延誤近5小時。
事件一出就引發熱議,孩子的家長是否有故意逃票的行為?航班延誤的這人又該由誰來負呢?相關方面在昨天分別做出了回應。
吉祥航空:補償工作已經啟動
關於航班延誤問題,民航局回應,因為當日天氣原因,該航班登機時間本身就有延誤,出現這起事件後,又按照安全程序進行清艙處理、重新登機等過程,最終航班延誤5小時,實際因逃票事件導致的延誤在1個半小時左右。
同時,吉祥航空取消了該名兒童及其同行人員共5人的乘機資格。不過,有人質疑取消乘機資格是否欠妥?對此,吉祥航空官方微博回應:取消乘機資格是為了配合機場公安調查,後續免費改籤。
吉祥航空表示,對於此次航班長時間延誤而耽誤旅客的形成深表歉意。同時,針對當日航班旅客的補償工作已經啟動。
民航局:不構成違法犯罪行為
7月18日,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公布調查結果:五名旅客系兩名成人和三名兒童,均是首次乘坐飛機,誤以為1.2米以下兒童不用購買機票,無故意逃票行為,不構成違法犯罪行為。
記者從旅客王先生處獲悉,吉祥航空表示將每人支付200元延誤賠償。針對民航局的回覆,中國政法大學航空與空間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航空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起淮認為,民航局回復內容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並不妥當,「對於這件事的回覆本該從民航局自己的責任、安全措施的落實、當事人的責任三個方面來說,但民航局只回復稱逃票兒童非故意、未違法,而選擇忽略了真正安檢過程中的漏洞。」
網友關注:無票兒童如何通過安檢?
事件一出大家關注的重點兒童是如何通過安檢?民航安檢是否嚴格?
從安檢口的檢查到登機口查票再到登機舷梯查票,兒童如何通過層層防線?怎麼就生生漏過去了呢?
評論
「飛機逃票門」被證明是一場烏龍,事情至此似乎歸於平靜。然而,思考絕不應停止。事件當中反映出的諸多問題尚未得到解答,折射出的管理漏洞也有待進一步查明。都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追問之下三個問題亟待解決。
問題一:還有多少「無知」在路上?
這次事件,「家長掩護孩子逃票登機」的指控並不成立,但肇事者一句「我以為……」就逃脫了責任,確實讓人感到些許不安。近一段時間,「無知」帶來的惡果頻頻出現,無論是打開航班上的逃生門還是釋放逃生滑梯,甚至向發動機中投擲硬幣,都可以冠以「無知」的名義而逃脫處罰。無論如何,「無知」不能成為肇事之後的「黃金降落傘」,但怎樣的處罰既能夠杜絕更多的「無知」,又能夠警示更多後來者,值得我們思考。
△資料圖自網絡
問題二:安檢等環節漏洞明顯,為何把隱患留到了最後環節?
坐飛機出行的人們都有感受,登機前的一系列標準化流程一個都不能少。從進入機場到領取登機牌,從仔細安檢到登機門前的審核,假若乘坐擺渡車登機還要在舷梯前最後檢查,如此眾多的環節怎會讓「飛機逃票門」上演?安檢環節難道沒有看到未成年人嗎?沒有登機牌的情況下,未成年人怎樣進入了候機大廳?無需再多發問,人們已經能夠看出其中的問題,安檢等環節留下的隱患不得不讓人擔憂。
△資料圖自網絡
問題三:有多少僥倖能避免下一次事故的發生?
在交通運輸行業,安全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航空業,任何一起重大事故都會造成巨大的悲劇。然而歷史告訴我們,任何重大的事故都始於微小的隱患。一段時間以來,扔硬幣、開滑梯等一系列事件引發人們的擔憂,幸運的是,這些隱患都因及時發現,未釀成悲劇。但我們不能總是懷揣僥倖,海恩法則警示我們隱患的累積必然造成事故的發生。只是在此之前,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
△資料圖自網絡
「飛機逃票門」雖已過去,但相關部門需拿起放大鏡審視整個事件。機場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追責,以此為契機規範機場安全管理。民航部門也需要進行系統「體檢」,並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機制以堵住管理漏洞。生命之重,不允許我們「大事化小」。為了生命安全和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我們也必須以此事件焦點,認真舉一反三,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最後小編提醒,根據規定,兒童和嬰兒乘坐飛機都是需要購票的,只是價格有一定優惠。
滿兩周歲不滿十二周歲的兒童,按國內航線成人普通票價的50%計價,國際航線根據航線不同而有差異。
未滿兩周歲的嬰兒,使用成人普通票價10%的客票乘機,不單獨提供座位;如需要單獨佔用座位,則應購買兒童票。每位成人旅客只能攜帶一名嬰兒,超過的人數請另行購買兒童票。
兒童、嬰兒乘坐國內航班,可以自願選擇購買航空運輸企業在政府規定政策範圍內確定並公布的其他種類票價,並執行相應的限制條件。但仍免收機場管理建設費。
編輯:卜勝男 責任編輯:肖瀟
來源:央視網綜合本臺視頻、央視新聞、航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