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14字|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
閱讀導航
前 言
年入18萬,不算有錢人
2020年,有錢人的標誌是什麼?
通過加薪做有錢人,難!
有錢/沒錢差距只會擴大
前 言
在澳大利亞年入多少錢,才能算是真正的「有錢人」?
對於這個問題,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Scott Morrison)最近的回答惹來了多方爭議。
1
年入18萬,不算有錢人
在為高收入人群減稅立場進行辯護時,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Scott Morrison)表示,昆州年入18萬澳元的FIFO礦工並不能算「富人」。
據了解,在出席昆州新聞發布會時,有記者向年薪超過50萬澳幣的莫裡森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
「總理先生,您覺得多少錢才能稱得上富人。」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文中開口的一幕。
事實上,在此之前,工黨領袖安東尼奧·阿爾巴內塞(Anthony Albanese)暗示,如果自己贏得下屆大選,他會取消針對富人的減稅舉措。
這裡的「富人」指的是莫裡森想要推動第三階段減稅的人群,即年收入不超過20萬的人也將適用30%的稅率。
莫裡森說道:「我不知道工黨眼中所謂的高收入是多高。但是,我認為年入18萬澳幣的礦工不是,很多從事重工業領域的所謂高薪人士都不算」。
「你知道,在該國重工業領域工作的很多人做的都是非常艱苦的工作。不能陪伴家人,飛進飛出……」
「而且,我不認為應該像對待雪梨一些商人和銀行家那樣對待他們,向他們徵收懲罰性稅收。他們在一些充滿危險和困難的地區工作,我認為他們應該獲得減稅。」
對於年入18萬澳幣人群算不算富人的問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副教授本·菲利普斯(Ben Phillips)則表示,任何工薪階層,如果能夠年入18萬,都是屬於「幹得不是一般地好」。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菲利普斯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澳大利亞,工人平均年薪大約為8.5萬澳元,中位年薪則更低,在6萬澳元左右。
他說:「如果一年能夠掙18萬,那麼也算收入最高4%的人群之列。」
2
2020年,有錢人的標誌是什麼?
總理的這番言論一經報導,便在澳大利亞引來了廣泛討論。
於是,澳大利亞人開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他們認為2020年「有錢人」的標誌。
1
只搭澳航
排名第一的居然是只搭乘澳航。
根據媽媽咪呀(Mamamia)提供的數據,作為2020年澳大利亞「有錢人」最顯著的一大標誌,只座澳航,其他航空公司一概不考慮。
主持人Kee Reece說道:「談到有錢人,好像他們在訂購航班時,澳航是首選。」
留言區的很多澳大利亞觀眾也贊同這一點。一些網友表示,因為居住地區限制,所以有的時候別無選擇,不然澳航一定的不二之選。
2
買SIRENA金槍魚
Kee表示,那些「專門」購買SIRENA金槍魚的人,甚至不打折也買的人都是有錢人。
她說:「多貴啊!」
在Coles,一罐425克的SIRENA油浸金槍魚罐頭就要賣7澳元。
有人在臉書上分享,Aldi的金槍魚和SIRENA的味道一模一樣,但是價格明顯就差太遠了。
於是,一些網友表示,能夠經常購買這個「小資」品牌的人肯定是有錢人無疑了。
3
講究發音
在中世紀,發音曾經是一種區分貴族和底層階級的標誌——這一點貌似我們都知道。
但是,到了現代,這種情況同樣適用。
不少澳大利亞人認為,當地存在一種「有錢人的口音」,即有錢人往往會特別講究發音,並且口吻要足夠溫和。
如果說發音也是有錢人的一種標誌,從這個角度而言,也不無道理。
Kee說:「有點東區鼻音的意思,他們會故意講究發音,說話很慢很柔和,就像他們永遠不需要蓋過其他人的聲音一樣。」
4
製冰機冰箱
另一名主持人Holly Wainwright表示,帶製冰機的不鏽鋼冰箱是一個人有錢的標誌。
她說:「對我來說,有製冰機冰箱的人是很了不起的。」
「特別是冰箱門上一點指印都沒有。」
5
購物不看價格
臉書上不少人認為,如果在網購的時候不需要按照價格從低到高排序——這也是一個人有錢的標誌。
畢竟,普通人很少買東西不看價格吧。
有網友說:「就算我是個百萬富翁,我大概也還是會按照價格高低排排序。」
也有人說:「當你不需要查看銀行餘額,每天、每周、每月,永遠不需要在買東西的時候想自己卡內的錢夠不夠支付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個判斷有錢人最有說服力的標誌。」
6
帶孩子去高檔餐廳
主持人Jessie Stephens表示,在她看來,經常帶孩子去高檔餐廳的人一定是有錢人。
她說:「我時不時會去高檔餐廳,因為我愛吃。」
「但是,我發現當你去一個你知道很貴的餐廳,然後鄰座坐著一個看iPad的小孩。我就會想他們肯定很有錢。反正,我是不會把錢浪費在餵食小孩身上的那種人。」
7
虎爪浴缸
很多人表示,他們想要一個獨立的虎爪浴缸。但是,這種浴缸只會有錢人有。
畢竟大多數居住的是小房子,尤其是在雪梨市中心地段。
網友說道:「擁有一個獨立的虎爪浴缸是終極夢想。」
還有人表示,不管何時只要看見有人家裡有一個獨立浴缸,那就是有錢人。
3
通過加薪做有錢人,難!
談了這麼多有錢人的標誌,但是回歸普通人的現實,貌似有錢人的生活和自己並無太大關係。
尤其是對於普通工薪一族,想要通過加薪來提高收入,結果可能只有一個字,難!
根據德勤(Deloitte Access Economics)發布的最新經濟預測,疫情導致經濟崩潰的影響長達數年。在這段時期,工人不太可能獲得像樣的加薪。
據期預測,2021年,工資增速將低於通脹,2024年之前的失業率均超過6%。
德勤的建模顯示,失業率在今年晚些時候達到8.4%的峰值後,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回到疫情爆發之前的水平。
報告作者Chris Richardson 指出:「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工資增速和失業率都表現慘澹。一方面,工資增長的確會明顯放慢。另一方面,失業率會因淨失業人口增加而上升。」
高失業率將拖累工資增長,德勤預計2021日曆年的平均周薪僅增長0.5%。未來幾年內的年均增長率僅為1.7%,然後在2024年達到2%的年增長率,遠低於3-4%的歷史平均水平。
並且,報告基於的假設條件還是沒有爆發重大的二次疫情,並且疫苗將在2021年成功上市。
Richardson說道:「工資增長無望看上去是共同的痛苦,但是落到個人頭上,這可能是一場災難。」
當然,工資有的漲總比好過沒得漲。
根據政府的計劃,在JobKeeper到期後,取而代之的將是規模更小的年輕人和學徒工資補貼計劃,價值僅52億澳元,遠低於此前號稱1300億之稱的JobKeeper。
同時,根據德勤的預計,2019年GDP增長率僅為1.9%,2021年預計回升至3%,2022年和2023年升至3.9%,然後在2024年回落至3.2%。
4
有錢/沒錢差距只會擴大
為了推動就業,除了聯邦政府下猛藥,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財政支出外,澳大利亞央行,澳儲行(RBA)也被迫釋放了更多的流動性信號。
今年9月,受維州第四階段防疫限制的影響,當地新增失去了36,000個工作崗位,推動自7月以來損失崗位數達到72,000個。
就業市場復甦的步履蹣跚也推動澳儲行的重心開始轉移至就業危機,而不是通脹預期。
在最新的一次會議上,澳儲行行長菲利普•羅伊(Philip Lowe)說:「購買更多的長期債券有好處嗎?如果有,好處是什麼?如果我們購買5至10年期的債券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嗎?這就是我們在會議上討論的問題。」
目前,四大銀行的經濟學家均預計,在澳儲行11月(墨爾本杯日)利率會議上,現金利率將降至0.10%。
同時,伴隨而來的還有其他貨幣政策,例如,購買更多政府債券等等。
不過,畢馬威(KPMG)首席經濟學家布倫丹•林恩(Brendan Rynne)表示,進一步降息將進一步拉大有資產者和無資產者之間的差距。
他說:「這很可能為股票、房屋和債券等資產所有者帶來積極的財富效應。」
「隨著時間的流逝,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考慮這類政策的分配後果。這一點很重要。隨著資產價格上漲,我們社會中『有資產人士』和『無資產人士』之間的差距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參考來源:
https://www.news.com.au/finance/work/at-work/prime-minister-scott-morrison-says-people-who-earn-180000-arent-rich/news-story/f1bb278c69626777cd16ff48c321751f
https://thenewdaily.com.au/finance/work/2020/10/19/economy-shattered-deloi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