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忽略的元曲經典,六個典故,英雄美女再風流又如何?

2020-12-21 福鼎妙逸茶者

唐詩宋詞元曲,在中國漫長詩詞史上,元曲佔有一席顯赫地位。

元曲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名作,如: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白樸的《天淨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而有一組元曲,雖然大家平時注意不多,但在元曲史上卻是與前面幾首同級別的名作,它就是張可久的《賣花聲·懷古》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這是兩組曲子。

第一首曲子,先列三個典故:秦始皇驪山建阿房宮行樂、西晉富豪石崇築金谷園行樂、隋煬帝沿運河南巡江都遊樂。都是窮奢極侈的例子。

可當年再繁華的盛事,如今皆成悽清景象。往事回首,只不過是夢一場而已!

第二首曲子,列出三個故事:霸王別姬、火燒赤壁、班超從戎。都是英雄美人或轟烈或哀豔的事跡。

可英雄美人感人事跡的背後,卻是大地生靈塗炭無人知曉,翻開那血跡斑斑的史冊,讀書之人唯有一聲長嘆啊!

繁華如夢,英雄美人也終成枯骨——世人都知此理,可有幾人能看透?

千年之前如此,千年之後依然如此!

相關焦點

  • 蛤蜊與元曲的不解之緣
    雙調·折桂令王舉之 贈胡存善問蛤蜊風致如何?這首曲的開頭一句問得很有「風致」,但蛤蜊跟元曲有什麼關係?原來這裡有個典故。《南史·王融傳》說王融自視甚高,有一次他在王僧祐家做客,恰逢沈昭略也去了。三人坐定,沈便向主人打聽:這小夥子是誰呀?
  •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出自元代女伶之口,唱出了人們的心聲
    據元代作家夏庭芝創作的古代戲曲藝人傳記《青樓集》記載,珠簾秀姿容姝麗,唱腔悅耳婉轉,深得江南一帶達官貴人和風流才子的賞識,常被這些人邀請去獻唱、助興。可以說,她是那個年代戲曲界的紅人,連關漢卿這樣的大才子都被她傾倒,常常給她寫詞曲,兩人之間建立了比較深厚的交情。
  • 別只看唐詩宋詞,元曲,也是被忽略的經典
    跳過元曲,我們再來說一說明清小說,明清小說是一種說書體小說,也就是小說家創作出來之後供說書人傳播與眾人的。所以說,這種藝術形式是面向平民百姓的,必須是通俗的! 在說元曲之前,先給大家舉個例子: 小令 趙炳文 【小石調】青杏兒 風雨替花愁,風雨過花也應休。
  • 六句經典詩詞,堪稱千古風流,美不勝收!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詩句出自宋代柳永的《鶴沖天·黃金榜上》,這幾句詩詞大意是:幸運的是那裡住著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細細地追求尋訪。與她們依偎,享受這風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歡樂。青春不過是片刻時間,我寧願把功名,換成手中淺淺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轉的歌唱。二、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 這兩首元曲中的10個典故,個個椎心泣血,震撼人心,不可不讀!
    古人行文善用典,在詩詞歌賦中多用前人典故來佐證自己今時的觀點,至元曲時已達登峰造極的境界,曲作家以直樸的語言、熾烈的情感,將無數前代名人典故羅列層疊於曲中,用以印證自己的觀點,闡述曲中的無盡之意,從而形成一股山呼海嘯、摧枯拉朽的氣勢,使讀者心神激蕩,為前人的際遇感慨萬千,為曲作者的通古博才和精巧論點所深深折服
  • 史上最經典的一首元散曲,6句話,3個典故,寫盡民生疾苦
    若是到了元代,別說路邊的孩童,就算是大學的學子也不一定能知道幾個有名的曲作家,除了課本裡出現的馬致遠、關漢卿和張養浩,恐怕絞盡腦汁也難再舉一二。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讀了前一句,才明白它被誤解有多深
    正因為唐詩宋詞的光芒太過耀眼,以致於我們往往黯淡了元曲的奪目光澤,忽略了它的無窮魅力。實際上,元曲之中亦有生活濃縮而成的語言精華,亦有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亦有流傳至今的名言名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就是一句家喻戶曉的千古名句,意為只要有美人帳下歌舞,即便死去也不留遺憾。聽雖然都聽過,但倘若問一句它的出處,能回答上來的人恐怕不多。
  • 經典元曲名句
    元曲名句(一)1、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馬致遠 《夜行船》2、【離亭宴帶歇指煞】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
  • 元曲描寫美人的經典,當屬楊果的《採蓮女》,可媲美曹植的美人篇
    唐詩、宋詞、元曲被稱為中國古典文學三劍客,它們的魅力光芒四射、膾炙人口,傾倒了無數喜愛它們的人們,而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元曲。元曲始於宋代,鼎盛於元。是繼唐詩、宋詞之後又一文學之盛,並具有獨特的文學魅力,它雖繼承了詩詞的婉轉清麗,但是描寫愛情的作品卻比詩詞來得潑辣、大膽。
  • 《禪林寶訓》,一本常被忽略的禪宗經典,告訴我們真實的禪宗
    提到禪宗經典,我們直接想到的是六祖慧能的《六祖壇經》,此書流傳最廣、影響範圍也最廣。由於六祖慧能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於是,我們常常會產生一個錯覺,認為禪宗不讀書。而歷史上真實的禪宗高僧大德,卻是通達孔孟之道和道家的博學大家。尤其在讀《禪林寶訓》時,這種體會更加深刻。
  • 10首經典的元曲小令,融大俗大雅自然隨意
    元曲,又稱長短句,因盛行於元代而得名,是繼唐詩、宋詞之後出現的一種文藝形式。王國維曾評價說:元曲之佳處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學,無不以自然勝,而莫著與元曲。10首經典元曲,請君欣賞。馬致遠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這首元曲小令應該是大家最熟知的了。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的一生幾乎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鬱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這首小令便是在旅途中所作的。全曲無一秋字,卻描繪出一幅悽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
  •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出自元代女伶之口,唱出了人們的心聲
    據元代作家夏庭芝創作的古代戲曲藝人傳記《青樓集》記載,珠簾秀姿容姝麗,唱腔悅耳婉轉,深得江南一帶達官貴人和風流才子的賞識,常被這些人邀請去獻唱、助興。可以說,她是那個年代戲曲界的紅人,連關漢卿這樣的大才子都被她傾倒,常常給她寫詞曲,兩人之間建立了比較深厚的交情。
  • 元曲裡的那些男女愛情,從不輸唐詩宋詞
    世人多愛唐詩宋詞,卻總是容易忽略元曲的魅力。如果說宋詞兼顧音律的美妙,元曲則在此基礎之上,額外還增加了故事可讀性。將文辭、音律、故事情節幾者融於一體,精妙絕倫。唯一使其不流行於當今的緣故,大概就是因為,內含眾多使今人不甚明了的語氣詞吧,例如常見的「也麼哥」。
  • 九首美到極致的經典元曲!九種人生哲學!
    如果說唐詩像一個丰神高爽的男子,宋詞就像個風姿綽約的姑娘,而元曲則像是活潑可愛的鄰家女孩。前人說詩莊詞媚曲俗,鮮明地體現了元曲的特點。相比於唐詩和宋詞,元曲更適合傳播,更適合抒情,更貼近生活,更深刻地體現了對人生的體悟。一句話,在某種意義上,元曲其實更迷人。好玩的國學精選元曲歷史上最經典的九首曲子,剖析蘊含於其中的人生感悟,奉獻給讀者朋友們。
  • 練瑜伽常被忽略的8個手印,原來有這麼神奇的功效!
    練瑜伽常被忽略的8個手印,原來有這麼神奇的功效!
  • 32句經典元曲,驚豔時代的美
    其實元曲裡也有許多讓人驚豔的名句,美醉了那個時代。廣義的曲泛指秦漢以來各種可入樂的樂曲,如漢大曲、唐宋大曲、民間小曲等。通常則多指宋朝以來的南曲和北曲,同詞的體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數定格外可加襯字,較為自由,並多使用口語。
  • 《禪林寶訓》,一本常被忽略的禪宗經典,告訴我們真實的禪宗
    提到禪宗經典,我們直接想到的是六祖慧能的《六祖壇經》,此書流傳最廣、影響範圍也最廣。由於六祖慧能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於是,我們常常會產生一個錯覺,認為禪宗不讀書。而歷史上真實的禪宗高僧大德,卻是通達孔孟之道和道家的博學大家。尤其在讀《禪林寶訓》時,這種體會更加深刻。
  • 這首元曲很有特點,開篇劈頭就問「問從來誰是英雄?」
    比如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一首流傳度談不上多高的元曲。開篇劈頭就問問從來誰是英雄。一下子就把我們的思緒拉伸到遙遠的時代,吸引我們在這首元曲當中尋找詩人對於英雄的定義。且看;問從來誰是英雄?一個農夫,一個漁翁。晦跡南陽,棲身東海,一舉成功。八陣圖名成臥龍,六韜書功在飛熊。霸業成空,遺恨無窮。
  • 六句經典詩詞,堪稱千古風流,美不勝收!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詩句出自宋代柳永的《鶴沖天·黃金榜上》,這幾句詩詞大意是:幸運的是那裡住著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細細地追求尋訪。與她們依偎,享受這風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歡樂。青春不過是片刻時間,我寧願把功名,換成手中淺淺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轉的歌唱。二、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 論三國時期的英雄誰最風流?當屬曹操!
    論三國時期的英雄誰最風流?當屬曹操!都說亂世出英雄,而英雄配美人。三國時期可不謂稱為亂世,而三國時期的美女有何嘗不多呢?各位英雄身旁又怎會缺少美女的陪伴,不得不說,三國時期的美人特別的多,而英雄風流人士又何嘗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