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預科」這個辦學概念在中國也有近十年的歷史了,對於中國自費留學市場的推動作用和促進「理智留學」是有其積極作用的。但是,有關教育界人士認為,「留學預科」並不能稱作貨真價實的「中外合作辦學」,「留學預科」是屬於學歷教育前的一種「留學預備培訓課程」,而中外合作辦學是完全的「學歷教育」。
據了解,江蘇省內很多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中,有1+3預科班項目,這種項目是讓學生在國內讀一年語言和部分專業課程,以幫助學生出國後更好地適應國外的教學。有教育人士認為,高校承辦「留學預科」項目只是一個幌子或者只投入了極為有限的資源,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披著合法外衣的「院校留學中介」。儘管「留學預科」不失為留學之前的有一定價值的準備,但是選擇「留學預科」時不可輕信所謂的「留學直通車」、「留學綠色通道」,學完「留學預科」也不能確保學生接受「學歷教育」並獲得學位的目標能夠達成。
同時,教育部提醒學生,如果在國內大學進行類似預科性質的學習,還要注意,和該院校合作的國外院校是否已經過教育部涉外監管網的認證,否則,即便順利進入國外院校就讀,拿到的國外本科文憑也不會被教育部承認。
學歷能否獲認證是重點
據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招生有「計劃內」和「計劃外」之分,「計劃內」是指高考成績必須達到該大學錄取線;而「計劃外」是指沒考上該大學而上中外合作辦學。記者在南大外語部了解到,目前,中外合作辦學計劃內招生早已結束,現在招生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都是計劃外的。據了解,被計劃外招生的學生通常是高考分數比較低,又十分想出國的。
那這些計劃外招生拿到的國外文憑能獲得教育部認證嗎?記者致電教育部政策規劃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教育部網站上通過審批的項目所拿到的文憑是肯定可以得到認證的,不在這些名單中的「中外合作辦學」是沒有通過審批的,是有很大的風險的。
政策規劃司這位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有些學生回國後想參加公務員考試,或者事業單位考試,有些國外的文憑是不可以參加的,但是通過審批的項目拿到的文憑是肯定可以參加的。因為這是計劃內招生,納入高等教育範疇的。「千萬不要抱有僥倖心理,萬一你拿到的證書不能認證,那你後悔都來不及了。」這位工作人員說。
注意:7種學歷不能認證
記者還了解到,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已公布國外學歷學位認證範圍,有七種證書不能認證:一、參加外語培訓或攻讀其他非正規課程(如短期進修)所獲得的結業證書;二、進修人員、訪問學者的研究經歷證明和博士後研究證明;三、國(境)外高等院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機構頒發的預科證明;四、國(境)外非高等教育文憑、榮譽稱號和無相應學習或研究經歷的榮譽學位證書;五、未經中國政府相關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的辦學機構(項目)頒發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或高等教育文憑;六、通過函授、遠程教育及網絡教育等非面授學習方式獲得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或高等教育文憑;七、國(境)外各類職業技能或職業資格證書。(見習記者: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