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輕鬆的假期,帶上家人或約上朋友去看看我們的大好河山。
武夷山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自古就有「閩邦鄒魯」的盛名。
武夷山匯儒釋道於一山,千百年來,三教和睦相處,共生共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
這是座蜚聲海內外的文化風景名城,懷揣有眾多國家級和世界級的金質名片,這裡是世界茶葉的源頭,也是世界上兩大茶類的原產地,創造了底蘊深厚的茶文化,其茶道精神影響一方。
用心感受武夷山之行,有你想像之內的一切,也有你想像之外的一切!
1.尋茶之旅:巖骨花香漫遊道——牛欄坑——探訪馬頭巖——白雲寺茶路——下梅古民居——印象大紅袍
2.信仰路上:天心永樂禪寺——慧苑寺——天成禪院——桃源道觀——止止庵——妙蓮寺
3.漫漫考古文學路:武夷精舍——幼溪草廬遺址——千年古道疑無路——古崖居遺址——懸棺遺址——白雲古禪寺——遇林亭窯址——古漢城遺址——朱熹故裡五夫古鎮——扣冰古佛禪寺
4.浪漫約會漫步行:巖骨花香漫遊道——九曲溪漫步道——千年古道疑無路——萬春園——綠野仙蹤漫遊道
5.天然氧吧刺激遊:華東第一漂——青龍大瀑布——龍川大瀑布
6.攝影戶外發燒友定製路線:三姑石——升日峰——玉女峰——白雲寺——三才峰——齊雲峰(又名火焰山)——大王峰(大王峰僅推薦戶外發燒友去,有一定的危險性,沒有戶外基礎的朋友不推薦。)——天遊峰——蓮花峰
我個人是對上訴六種路線都感興趣,所以就各抽取一部分拼成了6日行路線,因為主景區的套票是三天的,所以確定好景區套票的時間後,先進主景區去玩,再去主景區以外的其他景點。
九曲溪
第一天九曲溪竹筏漂流(懸棺)——巖骨花香漫遊道(天心永樂闡寺、慧苑寺、古崖居)
竹筏的時間要根據季節來訂,正常是春秋訂早上九點半或者八點半的最好,景色最美;冬天訂下午十二點二十或者一點十分的最好,因為在太陽底下曬著,暖洋洋的,景色沒有早上好,但是很舒服;夏天訂早上六點四十或者七點半的最好,因為可以躲開太陽且景色超級美膩!!!
九曲溪
九曲溪
這個點拍的都是快要到終點的時候了,記住竹筏漂流的途中有兩個點是超級美膩的攝影點,一定要跟筏工說,讓他到這兩個點就劃慢一點,不然很容易錯過
曬布巖
一個是曬布巖,正常是在六曲到五曲的這段位置,很容易就給錯過掉。
玉女峰
還有一個點就是玉女峰了,在二曲的位置,錯過倒是不會,若是筏工劃得很快的話,就很難拍到。
武夷山懸棺
懸棺在坐竹筏的時候能看到,具體哪個位置我也不太清楚,要靠筏工提醒。
九曲溪
這是朋友早上七點半起來坐竹筏看到的景色,早起果然還是有好處的。
坐完竹筏,上岸就是武夷宮,武夷宮先不去玩,從武夷宮坐車去大紅袍,從大紅袍走到水簾洞,這條路就是巖骨花香漫遊道了,沿途會經過天心永樂禪寺和慧苑寺,走的人也不多,不過很美,很浪漫。
天心永樂禪寺
看到一個大笑的彌勒佛,就說明已經走了一半了,加油,繼續走走走!
天心永樂禪寺
到了到了!!!
「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剎坐落於武夷山方圓120裡的景區範圍中心,故名。 名剎的建築在明清之際就曾輝煌一時,當時寺廟的中軸線上建有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法堂、庫房、齋堂、禪堂、客堂、香客樓等,兩側建有三層重樓的鐘樓,鼓樓和偏殿。大構體則飛簷曲欄,壯麗雄偉;小雕件則巧奪天工,精美絕倫。大雄寶殿為重簷歇山式建築,仰之彌增佛界莊嚴之感。
根據《瑞巖實錄》等有關史料記載,唐末詩僧貫休禪月大師曾三次訪武夷,在天心寺掛單,並在那裡巧遇扣冰藻光禪師,二人把茶當酒,說禪論時務。「閒雲野鶴」的貫休,在茶單寧的作用下才思泉湧,口若懸河,參公案、把話頭、鬥禪機。藻光頻領要旨,大開眼界。天心禪茶不但承擔了社交中以茶為媒的功能,而且成為參禪悟佛之機,顯道表法之具。明代冰縣知縣徐柳不但崇佛而且嗜茶,遊覽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時,茶過七巡而意猶未盡,詩心大發,萬千感慨躍然紙上,以洋洋灑灑的《天心禪茶疏》盛讚天心扣冰古佛和禪月大師援禪如茶、融茶於禪的茶禪之緣。
風一樣的女子
在天心永樂禪寺可以吃午齋,功德隨心就好,吃飯時要保持安靜,吃完了自己洗一下碗筷。
吃完飯後回到大紅袍的停車區,從大紅袍走到水簾洞,開始慢慢悠悠地走啊走啊走啊走,這條路,我一直跟人戲稱:這是武夷山最貴的一條路了~整個武夷山核心的茶產區都在這條路上。(三坑兩澗說是都在這條路上,我在這條路上只找到一坑兩澗:慧苑坑、流香澗、悟源澗,牛欄坑從天心永樂禪寺那邊去,在佛塔附近有一條路,從那邊下去就到牛欄坑了,這次沒去走。)
巖骨花香漫遊道
因為下午觀光車五點左右就開始陸陸續續下班,巖骨花香漫遊道這條路正常大約需要3個小時,因為我是慧苑寺、古崖居都要去看看,所以比較耽誤時間,我花了四個小時左右,到了水簾洞,三賢祠去了一下之後,到水簾洞的乘車點就直接坐車回南門,然後回客棧了。
巖骨花香漫遊道
慧苑寺
古崖居
古崖居
武夷山三賢祠
印象大紅袍
《印象大紅袍》突出故事性和參與性,不僅展示了茶史、各個制茶工藝,還藉助流行的「偷菜、炒房、蝸居」等語彙,說大王與玉女的愛情故事,說大紅袍的來歷,說現代人所有的煩惱,說一杯茶所帶來的幸福和感悟。觀眾席360度旋轉,色彩很豔,表演確實很震撼,《印象大紅袍》是借茶說山、說文化、說生活。
第二天天遊峰(小一線天、幼溪草廬遺址、水雲寮水月亭、桃源道觀、千年古道疑無路、武夷精舍)——武夷宮(博物館、萬春園、止止庵)
天遊峰景區
往前走到檢票口,從檢票口進去之後走了一條路叫重洗仙顏,到的第一個小景點是雲窩(這個是小雲窩)。
天遊峰景區
這裡就是檢票口啦,要把門票給工作人員檢票的哦~
天遊峰景區
真是重洗仙顏,一到下雨這條路就溼漉漉的,運氣好的話碰上下雨,帶上洗髮水洗面奶,洗個頭洗個臉
天遊峰景區
這個是小雲窩~繼續往前走,穿過一個刻著「叔圭精舍」的石門,就到一個大廣場,長成下圖的醬紫——
天遊峰景區
走右手邊,有個小一線天,不要從伏虎旁邊的大路上去,有一個小的入口
天遊峰景區
直接從這邊的臺階小路上去,就到了水月亭和水雲寮兩個地方,水雲寮以前是朱熹的弟子講學的地方。
天遊峰景區
這個是水月亭,水月亭側手邊就是水雲寮。
與水雲寮相對的另一個方向就是大雲窩,「雲窩」兩個字刻在山壁上。
天遊峰景區
雲窩下就是幼溪草廬遺址。
天遊峰景區
隨便逛一逛,然後就開始爬山了。剩下的路線就很簡單了,大膽放心地往上走啊~~~~
天遊峰景區
天遊峰景區
天遊峰景區
到這裡就爬了一半了,848個臺階還有424個,這裡有一個觀景臺,是拍九曲灣的經典角度。Duang!Duang!Duang!繼續往上走,就一條路,不用擔憂會迷路哈~
天遊峰景區
到這裡就登頂啦~~這上面有一座樓閣,叫天遊閣,民國時期叫宋美齡舞廳,因某些原因宋美齡並沒能來武夷山,所以之後更名為天遊閣。講這個典故之前我就爬了天遊峰,還找了好久的宋美齡舞廳,想著民國時期的舞廳是長什麼樣,結果也沒找到。下山之後黎叔才跟我講天遊閣就是宋美齡舞廳
下山的路線並不是原路返回,從天遊閣旁邊的小路出去,繞過天遊閣,看到醬紫一個牌子,走出口方向
天遊峰景區
然後就到了第一山啦!
天遊峰景區
看到第一山的摩崖石刻繼續往前,就是中正公園了
天遊峰景區
聽名字就知道是給蔣委員長建的啦,休息一下,繼續出發。然後就走到最重點的地方了!!!
天遊峰景區
到達這個路口,這個時候!!!一定不要走出口方向要走桃源洞方向哦!!!(當然你特別累的話就直接走出口,只是很可惜要錯過一方世外桃源了),去桃源洞要多花40~60分鐘的時間。往前走,在路邊都有指示,或是路邊的石頭,或是指示木牌,都有標明桃源洞的方向。
天遊峰景區
很多朋友反應根據阿西的拍拍拍之旅http://www.mafengwo.cn/i/5465811.html會在某個路口走錯,我這次去的時候特別注意了這個路口
天遊峰景區
不要走進茶園!!不要走非遊覽路線!!!按著指示牌上【桃源洞】的方向繼續往前走,很多朋友表示總是找不到桃源洞,其實一路都有指示牌或者小石頭指路,沿著標識不要瞎走,正常不會走錯。
天遊峰景區
天遊峰景區
我們大約走了40分鐘,就到了!!!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老子像,據說是中國最大的老君像之一。
天遊峰景區
然後就是世外桃源:桃源洞!
天遊峰景區
天遊峰景區
這就是桃源洞了,世外有仙境的一個地方,如果運氣好,碰到師傅,可詢問齋飯之事,正常是中午十一點有齋飯吃的,功德隨心,香火自拿。
天遊峰景區
出去的路線:看到這樣一個石頭路標,走出口方向,看到透天關
天遊峰景區
透天關出去之後走3~5米,也就是十步不到的距離,是這樣的一條路
天遊峰景區
往前走,看到這個牌子,走我手指的方向,即非遊覽路線
天遊峰景區
哎~這照片光線不忍直視,黎叔拍照水平簡直心累。
天遊峰景區
走這條路,類似石板路,走上去,穿過一個山縫
天遊峰景區
從這個山縫過去,就開始走千年古道疑無路了。
天遊峰景區
天遊峰景區
這裡的樹藤是可以坐的~~~承重力很大!!!連我都能承受。
天遊峰景區
這個石刻上是整首《桃花源記》,從那條山縫鑽出來,就能看見,在石壁上刻好。
拍夠照片就開始下山了!下山了!下山了!從千年古道疑無路下山~
天遊峰景區
天遊峰景區
天遊峰景區
天遊峰景區
天遊峰景區
一直走啊走,從臺階走出來(臺階較陡,注意安全)就到九曲溪沿岸了~~~
天遊峰景區
從這條路往前走,就到天遊峰的大廣場了。
天遊峰景區
這個時候就往出口方向走,走出檢票口,又會到武夷精舍,這個時候基本就沒人了。
天遊峰景區
從天遊峰乘車點坐觀光車去武夷宮,武夷宮裡面有四個地方是值得去走一走的:博物館、柳永紀念館、萬春園、止止庵(牆裂推薦止止庵)。
武夷山博物館
武夷山博物館在宋街盡頭,是一個地方性綜合類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尤以青銅時代的船棺、西漢時期閩越王城出土的陶器、宋代遇林亭窯址出土的黑釉金彩碗和唐宋時期墓葬出土的隨葬品最具特色。也有船棺、虹橋板、石器、青銅器、古陶瓷、書畫等藏品。
柳永紀念館
柳永紀念館位於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武夷宮古街中段,一曲溪北岸,是一 座三層樓閣式仿宋民間建築,佔地300米,坐南朝北,有展廳及辦公室、儲藏室、茶室等設施。風格樸實素雅,極富鄉土氣息。
萬春園
萬春園走到盡頭便是止止庵了。
止止庵
止止庵
止止庵
止止庵
止止庵
止止有庵的歷史很長。
止止無庵的時間不短。
1700年的興興廢廢,止止行行,遺址復遺址,重重疊疊。
夫止止者,止其所止也。
白雲寺——遇林亭(永生泉)——虎嘯巖(天成禪院、語兒泉)
白雲寺
白雲寺
白雲寺
白雲寺
白雲寺
永生泉
永生泉是武夷山最知名的泉水,沒有之一。位於高星公路遇林亭窯址附近的坡頂旁,離聞名遠近的遇林窯址、蓮花鋒不遠。汲泉者絡繹不絕,泉水甘洌清甜,泡武夷茶絕佳,且久存不敗
聽說喝了可得永生,不曉得我喝了這麼久會不會比常人要多活幾年。
遇林亭一進去還有一個建盞小博物館,周末不開放,運氣好會開,我去的時候是周末,但是它開了……可能是因為聽說我來~~~~忘了拍照
遇林亭窯是目前發掘出的,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窯址之一。
遇林亭窯址
遇林亭窯址
宋代,武夷山東麓的瓷器生產創造了新工藝,燒制出醬黑釉瓷器,名為「黑建」。
「黑建」以獨到的工藝,精良的製作風靡朝野,權貴、文人爭相羅致,寵愛有加,一度列為宋廷貢品。
「黑建」中以碗盞等茶具最得上流名仕與僧侶百姓的鐘愛,稱為「建盞」。
遇林亭窯址
殿前小橋流水,殿側的兩座爐窯的護棚宛若兩條依山騰起的遊龍,又如兩條登山幽遊用的迴廊。
館區的林木、草坪、小塘、古井、宋橋、曲徑與殿堂、長廊構成一座古典的園林。
遇林亭窯址
遇林亭窯址
遇林亭窯址
遇林亭窯址
遇林亭窯址
遇林亭窯址
從遇林亭回來去到南門,然後坐觀光車去虎嘯巖。
虎嘯巖
虎嘯巖
虎嘯巖
虎嘯巖
虎嘯巖的路線就比較簡單,直接從好漢坡上山,到定命橋之後,再往天成禪院方向下山即可。
虎嘯巖
虎嘯巖
語兒泉是武夷山著名的一個泉源,在虎嘯巖天成禪院後石壁下。泉水由石隙中透出,循崖而流,因水與石相激有聲,如小兒伢伢學語,故名語兒泉。泉水甘甜凜冽,泡武夷巖茶其味更加醇香。明代文士吳木式曾為此泉題詠道:"濃若停膏,瀉林中鑑毛髮,味甘而博,啜之有軟順意。"沈宗敬有詩云:「夜半聽泉鳴,如與小兒語。語兒兒不知,滴滴皆成雨。」
虎嘯巖
這是天成禪院的觀音像。
第三天因為早起從遇林亭回來之後比較累,所以是睡了一覺,睡到下午一兩點吃完飯之後再進景區去玩虎嘯巖的。
朱熹故裡五夫古鎮——三才峰——齊雲峰
五夫鎮地處武夷山市東南部,原名五夫裡,始於晉代中期,迄今1700餘年。這裡不僅是「白蓮之鄉」,還有「鄒魯淵源」之稱,是理學宗師朱熹的故鄉,朱子理學的形成地,朱熹在此從師就學長達40餘年,留下了興賢書院、朱子巷、紫陽樓等歷史遺蹟。
五夫鎮
五夫鎮裡最能集中體現朱熹功業的地方是興賢古街。
這條古街,早在中晚唐自劉氏家族遷居五夫裡時,即具雛形。到了宋代開始興旺,特別在南宋後期,胡家、劉家諸賢以及朱熹相繼成名之後,更趨於鼎盛。當時已是店鋪商肆密布,名人學者雲集。
這條古街,雖經1000餘年的世故滄桑,至今尚保留著許多古代特別是宋代時期的建築,並遺下極古樸淳厚的民風習俗。
五夫鎮
五夫鎮
五夫鎮
五夫鎮
五夫鎮
五夫鎮
五夫鎮
夏天七八月份這邊有荷花節,五夫鎮這邊曾盛產貢蓮,所以這邊的特產蓮子很好吃,有萬畝荷塘。
五夫鎮
五夫鎮
五夫鎮
五夫鎮
五夫鎮
五夫鎮
三才峰是一個婚紗攝影基地,布局和背景很美,不過色調得靠一下後期。
這裡看日落也很美。
看月亮也很美。
齊雲峰是看日落日出看星空都很美的一個地方。
第五天三姑石——升日峰——馬頭巖——古漢城遺址
上升日峰的路有好幾個方向,我、黎叔和司機江師傅跟著一位攝影愛好者從蘭湯的三姑巖上山,三姑巖位於幔亭峰北,在度假區抬頭便可見的三塊大石,蛾眉鳳目,蟬鬢迭雲,形似三位婷婷玉立的美女。
三姑石
在武夷山幔亭峰北有三塊石頭,蛾眉鳳目,蟬鬢迭雲,形似三位婷婷玉立的少女。她們的右側便是換骨巖,據說,得道成仙的人需在此脫胎換骨才能飛上天去。
在換骨巖的東、南兩壁各有一洞,名喚靈雲洞,相傳張果老曾在此洞住過。
三姑石
相傳唐天寶年間,有孔、莊、葉三女子,從家鄉會稽到武夷山訪仙學道,棲居大王峰下。一日,皇太姥降臨武夷山,授給她們九轉丹訣,指點她們到幔亭峰北尋覓修煉之地。後在換骨巖靈雲洞修煉,扶助鄉民渡瘟疫、躲天災、除惡獸,得道成仙,稱為三皇元君。
後鄉人為紀念這三位仙姑,便將換巖骨巔的這三塊巨石取名為"三姑石",其分別為:太素孔元君、太微莊元君、太妙葉元君。
三姑石
一棵巨大的香樟古樹就是路標,登上一段接近垂直的石階,一路跋山不涉水,終於登頂。
三姑石
升日峰一直不為人所熟知,不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偏僻,它其實處於景區核心,在武夷山景區70平方公裡的中心位置,位於九曲溪三曲溪北,洛伽巖之東。舊志稱其「晨旭初升,霞光先射」,說此峰因山勢高峻,超出三曲北岸群峰,旭日初升時,先得霞光,故山民稱其為升日峰。有天遊峰、大王峰、玉女峰環繞左右,但正是因為大王玉女們太吸引眼球,人們反把裹藏在山腹之中的升日峰忽略了。然而,這個遠看相貌平平的一座山頭,如果走近,會有出其不意的驚喜。
升日峰
升日峰
升日峰
升日峰
升日峰
升日峰
升日峰
下山往馬頭巖方向和原路下山都可以,我們是馬頭巖方向下山的,第一次去的朋友們建議從原路下山,三姑石那裡不是白天拍不出我上圖顯示的效果的,那個圖是我朋友拍的,我們要順路去看茶山,所以是走的馬頭巖。
升日峰
馬頭巖
馬頭巖下有一處道觀,道長十分仙風道骨,積極宣揚著道家文化,於此地修行良久,道長與黎叔倒是很有緣一般,大概是黎叔能坐得住肯聽他講話吧。
從馬頭巖回到蘭湯橋,駕車回到客棧休息,午飯後,休息一陣,驅車前往古漢城遺址。
傳言,古漢城遺址是當年武夷山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重點項目,我想去走走。黎叔回覆說:這個遺址是真正的遺址,也就只是遺址了……不明其意,到了才知道,他所言非虛。不過也算有幸,千年的古越王城,終得一見。
古漢城遺址
古漢城遺址
博物館並未對外開放,聽人說:博物館裡放著當年考古時發掘的古越人生活的器具,價值極高,暫時武夷山還沒有能力來運營好這樣的文化遺產項目,於是一直就擱置。
古漢城遺址
未能進去看看當年的那些文物,有點遺憾,只得繼續向前,往王城遺址去。遺址距離村莊不遠,沒走多少路程,轉個彎,就到了目的地。
古漢城遺址
登上山崗頂的宮殿遺址,幾十萬平方米的古城遺址,湮沒在荒草荊莽間、丘陵黃土下,遊人可沿臺階而上,厚實的城牆,蔚為壯觀。
古漢城遺址
公元前一世紀的漢城遺址,是西漢閩越國時期的一座王城。
遺址橫跨三座山丘,全城南北長約860米,東西寬約550米,面積相當於北京故宮的三分之二。它是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被列入第四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漢城遺址
古漢城遺址
古漢城遺址
殿北側後院處,有一口漢代水井,上建有四方亭子。
據說是福建目前最古老的一口水井,井壁用陶圈重疊豎立。水井地勢和海拔遠高於村莊,但遊人稍微探頭,就能看到清澈的井水。而且,這麼多年過去了,井水至今常年不枯,叫人不理解,無法想像。同來的黎叔說:這水可是當年皇帝貴妃生活用的井水!並親自做一番品嘗,果真清甜可口。我半信半疑也未敢一試,也不知真口感如何,但武夷山人傑地靈的山水好地,想來不會差……
古漢城遺址
古漢城遺址
離開宮殿,沿著鵝卵石小道而下,離去。
古漢城遺址
如此美侖美奐美侖美奐的宏構,恍惚就在一眨眼間灰飛煙滅,讓人不禁黯然神傷。
第六天華東第一漂——青龍大瀑布
華東第一漂在天氣熱的時候開放,比較刺激,會溼身。
青龍大瀑布還好,吸氧聖地,超級美。
本文轉自網絡,略有刪減!若有侵權,可聯繫本號刪除!
歡迎關注我們公眾號,分享經典,感受傳統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