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臺灣的人,都知道野柳、阿里山、日月潭,去過墾丁的人都知道鵝鑾鼻、貓鼻頭、佳樂水。這些地方都是遊人眾多之處。所以,有隨團去臺灣的人回來都說:沒什麼好玩的,人太多。其實,那是你沒有走到真正美而清幽之處。在墾丁,這樣的清幽、美好的地方並不少見,比如哭泣湖,比如南仁山。哭泣湖位於屏東縣牡丹鄉東源村,這是一處既美麗又清幽的私家景點。那為什麼取名「哭泣」呢?這湖與哭泣有關係嗎?這與我們理解的哭泣沒有關係。當地人說,「kutj」是排灣族語,意思是水流匯集之地。據說這個小湖是日本統治時期人工挖成的,目的是聚水,以澆灌周圍的稻田。現在,這裡仍然住著一家土著人。
從公路邊的鐵棚欄門進去,沿著石階向下走,你會看到一幢石頭房子,兩層的,上邊一層是住屋、嚓啡廳,下邊一層有廚房、洗手間,自來水管是直通到屋裡的。沿著坡路繼續下行,小徑兩側有藤本的花木,也有高大的喬木、低矮的花草,品種很多,幾乎都叫不上名字來。到了湖邊,是一塊面積較大的開闊地,地上植有高高矮矮的許多鮮花,還有高大的棕櫚、芭蕉、桃花心木。有一棵大樹,分叉處垂下一大叢雪白的蝴蝶蘭——這一切竟是這樣的渾然天成,毫無做作之嫌。漫步在簡潔的環湖步道上,你會看到湖中有各色的睡蓮花,大朵的,小朵的,還有含苞欲放的。睡蓮的花與葉盈盈地浮在水面上,點綴著碧水,格外清雅動人。遠處青山環抱,太陽西斜,拉長了樹木和人的影子……哭泣湖沒有喧囂,沒有躁動,有的是清幽,有的是靜美。
湖邊有一處小卵石砌成的房子,牆壁上是小石子拼成的類似圖騰的圖案。木格玻璃窗,窗臺上滿植著盛開著粉紅花朵的玻璃翠。窗玻璃上映著遠山、近樹,而最分明的則是欣賞者的身影……當你走累了,想坐在石桌前的長凳上歇歇時,也許會有兩隻貓擦著你的腳邊走來走去,它們並不怕生人。如果你友好地撫摸它們,它們也會報以親暱的回應;如果你拿出自己的吃食,它們也願意同你分享……
美麗的哭泣湖沒有哭泣,有的是清幽,是靜美,同時給人以舒適的親切感。這裡的花草、樹木、藤蘿和石屋,以及那一白一灰兩隻貓,都使人感到愜意,使人流連忘返。南仁山是一個自然生態保護區,無需買票,但要預約。每天只預約400人,且每周二關閉,每年的5、6月份封山。即使你約到進入的資格,進入保護區前,也要進行20分鐘的行前教育,使你對保護區內的動植物有個了解,以及進入保護區應注意什麼。那麼南仁山是怎樣的樣貌呢?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海拔最高不過526米,卻是臺灣少數僅存的熱帶原始季風雨林區。本地區由於受特殊季風及雨量季節性分布的影響,有著非常豐富的生態景觀。無論是動植物,還是昆蟲類,都堪稱是自然寶庫。又由於此地地形複雜,丘陵、山谷、溪流、草原、湖泊俱全,加上落山風特殊的氣候,林相紛呈,具備暖溫帶、亞熱帶、與熱帶雨林共存的特殊景觀。因此被學術界稱為「植被壓縮效應」。進入保護區,你會看到,這裡沒有複雜的人工設施,沒有餐飲屋或攤位,沒有洗手間,沒有人工鋪就的路,只有一條人們用腳走出的土路。路的一側是山崖及草木,路的另一側是山潤及草木。這是通往南仁湖唯一的路,往返8.6公裡,大約走4小時左右。雖是土路,卻比較平坦。所以,即使不常爬山的人,一路走下來也不成問題。
一路走,一路上你會看到許多別處沒有的植物,如棋盤角、鏽葉野牡丹、月桃等。有一種蕨類植物,高如粗大的椰樹,中間有對稱的、如捲曲的羊角一般的、毛蓉蓉的、粗壯的須。這種蕨類植物實在令人嘆為觀止。除了多樣的植物、花果令人驚嘆外,你還會看到不同顏色、不同花紋的大小蝴蝶,如青斑蝶、黃碟等,翩翩飛舞。也許還會有一隻小鳥,在你眼前的路邊與你同行。它是那樣的從容自在,時而蹦跳幾下,時而在草叢中啄兩下。它在你的眼前時隱時現,如同你的引路者一般,很是自然有趣。
南仁湖坐落在群山之間,原本是水稻田,由於稻田東邊出水口被堵塞,水量累積逐日增多,形成寬廣湖泊,在這一片廣大水域之前有一個小水潭,才是真正的「南仁古湖」。在湖中碧綠的水草間,有幾隻白鷺佇立在水中凝望,偶爾轉動一下長長的脖頸,動一動那細細的長腿……這時,你若站在山頂,仰望藍天白雲,俯瞰碧水青山,身臨如此清幽、靜美之境,心中定會纖塵不染,樂而忘憂。南仁山,南仁湖,仿佛人間仙境,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