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寺廟臺階上的老人,運河兩岸的房屋

2020-12-12 騰訊網

晚清老照片:寺廟臺階上的老人,運河兩岸的房屋

圖為一組1904年晚清時期的蘇州老照片,彼年正是一位名叫何剛德的清廷大臣擔任蘇州知府。據歷史記載,何剛德在任期間,不但為官清廉努力興辦實事,而且鞠躬盡瘁為當地百姓造福。本組舊照中不但有晚清時期站在寺廟臺階上的老人留影舊照,而且亦是可以一窺百年前蘇州運河兩岸的古典房屋留影舊照。這張老照片站在寺廟臺階上的老人穿著素樸,眼神亦是十分哀傷,好像在訴說著那個時代的悲傷往事。

這是晚清時期蘇州郊外山上的竹竿買賣的留影舊照,眾所周知古代的竹竿乃是製作各種家用竹製品的原料。其竹竿的主要作用不但可以編制家常所用的竹籃或者竹椅,而且有時候百姓們居住的房屋,在搭建時期亦是常常能用到。

圖為一位晚清時期的蘇州男子正在從井裡打水的留影舊照,古代的人們所用的水源基本是水井而來。因為當時的河水比較髒,不太適合人們飲用。因此人們挖井取水,這水井乃是古代百姓生存的重要之一,平日裡維繫著百姓的生存。

這是晚清時期蘇州的報恩寺塔老照片,古代的報恩寺塔又被人們稱之為北寺塔。老照片中的報恩寺塔通體古典優雅,遠遠望去又極其氣勢軒昂。報恩寺塔傳承至今,雖然經歷了歷史的風吹雨打,但是依舊保存的安然無恙,是為大幸。

圖為晚清時期蘇州城牆水門及臨水建築物留影舊照,晚清時期的蘇州除了胥門外,其實當時的城門都均設有陸門和水門。水門乃是蘇州水鄉一帶的特色,因為這水門可以調節水流,因此可以妥善安好的減少當地水旱災害,實在是造福百姓之設計。

這是晚清時期蘇州運河及兩岸的房屋的留影舊照,本組舊照的攝影師乃是一位外國人。彼年他正任職清廷的海關一職,因此在上任期間拍攝了大量的晚清蘇州的影像,這些珍貴的舊照十分詳細的記錄百年前蘇州城及城郊的社會場景。

相關焦點

  • 晚清福建老照片:閩江漁民「駕鸕鷀」捕魚,水中寺廟很罕見
    老照片就是時光機,能帶我們穿越歷史,回到無法再現的過去。我們今天通過一組老照片,感受一下晚清福建的人物和社會。這些老照片由在福州做生意的英國人約翰·格林尼·弗萊收藏,主要是阿芳照相館和約翰·湯姆遜的作品。
  • 王振忠︱哈佛大學收藏的晚清老照片
    在浙東運河中,人工河段與自然河流平交處,因水量、水位、水流之變化不定,為了保持相對穩定的水運條件,人們通常要興建堰壩等加以調節,於是,翻壩過閘便成為運河上一道獨特的風景。早在明代,朝鮮人崔溥就在其《漂海錄》中,記錄了寧波附近的水閘:「壩之兩岸,築堤以石,斷流為堰,使與外江不得相通。兩傍設機械,以竹綯為纜,挽舟而過。」
  • 老年人上下臺階不方便,滄州運河景觀帶臺階能否裝扶手
    本報記者 李玲讀者求助:運河景觀帶臺階上沒有扶手日前,家住市區彩虹橋附近的齊先生向記者反映,他今年80多歲了,退休之後,每天閒來無事喜歡去運河景觀帶附近遛彎。運河邊的景色很美,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去遊玩。可是,通往運河邊觀景平臺的臺階卻沒有扶手,老年人上下臺階很不方便。「去運河邊遊玩的人以老年人居多。我覺得應該在臺階邊安裝扶手,方便老年人和一些腿腳不利索的市民。」齊先生說。現場調查:老年人希望觀景更方便接到齊先生反映的問題後,記者前往運河景觀帶採訪。
  • 晚清老照片:珠圓玉潤的正室夫人,眉目清冷的衙門捕快!
    圖為晚清時期一位富家正室夫人的留影老照片,老照片中的夫人珠圓玉潤,十分的美麗貴氣。 這是晚清時期京城裡的一位旗人婦女,老照片中的旗人女子穿著晚清時期滿族婦女常見的寬袖便服。這款旗人女子便服非常的華貴好看,其圓領口更顯女子的相貌貴氣圓潤。
  • 晚清罕見老照片:大戶人家妻妾成群、官員威風凜凜、皇宮嬪妃醜陋
    晚清罕見老照片:圖為晚清一個大戶人家的全家福,一家四口,老爺和夫人坐在中間,最旁邊的是他們的兩個兒子。 晚清罕見老照片:圖為晚清的幾個地主聚在一起,可能在商量著收租的事情。
  • 老照片上的「霞川橋」找到了 亭子原是燈塔航標
    霞川橋俗稱鵝頭橋憑著第一眼印象,今年已83歲的趙炳炎老人就判斷出,老照片上的橋型應是越城區靈芝村內的霞川橋。趙炳炎早年在東浦鎮工作,每天都要坐埠船經過此橋,因此對其印象深刻。他說,霞川橋地處東西向浙東運河與南北向直塘江交叉的十字水路口,往西是鍾家灣,往東是瀾灣地,經橋洞往北是大樹江、東浦一帶。
  • 老照片:晚清衣不遮體的婦女,新中國素顏女性!
    老照片:晚清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慈禧的統治下,國力越來越衰敗,百姓越來越貧窮;圖為裹著小腳的婦女們,個個衣不遮體的佇立在鏡頭前! 老照片:民國時期長相美麗的女教師正在批評一位學生,不知道是否批評過度,導致這名女學生傷心的哭了起來;看著圖中教師帶有愧疚和自責的表情,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老師,因此,許多網友也評論道
  • 晚清老照片:抬轎子的兩位老人,跪在地上不敢抬頭的犯人!
    圖為一個年邁的老人坐在地上,滿臉憂愁的看著前方,老人身上穿的衣服破爛不堪,生活非常的艱難。    圖為晚清幾名男子聚在一起吸食鴉片,有躺著、有坐著、也有站著,還帶著一個小孩子。    圖為一位晚清老太太,拿著一根拐仗和煙鍋坐在椅子上,下半身的衣服打滿了補丁。
  • 晚清真實老照片:慈禧起轎出宮場面壯觀,太監為婉容撐傘!
    晚清真實老照片:慈禧起嬌出宮場面壯觀,太監為婉容撐傘!隨著大清的滅亡,那個年代的太監也滅亡了,圖上這位太監好像外星人啊。晚清真實老照片:慈禧起嬌出宮場面壯觀,太監為婉容撐傘!圖為清朝最底層的百姓,老爺爺帶著孫子正在乞討!
  • 晚清罕見老照片:犯人可憐的站在籠子裡,圖4宮女看著好滲人!
    晚清罕見老照片:晚清時期的犯人,站在籠子裡看起很可憐! 晚清罕見老照片:晚清時期拿著旗令的士兵,頭上戴的那個帽子有點像是用荷葉做成的!
  • 老照片:晚清社會百態,三代同堂大家庭合影
    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朝代,拜攝影技術所賜,我們可以通過老照片直觀感受100多年前的社會狀態。今天我們從一位英國在華傳教士的相冊中挑選了一組老照片,看看晚清時期的世態人情。歷史上,孔子與關羽一文一武,地位相當。
  • 晚清老照片:錦衣裙襖的貴婦人,原配和小妾同坐獨輪車!
    圖為一組由外國攝影師桑德斯在1860年拍攝的人物老照片,彼時的桑德斯正在晚清出任工程師。平日裡閒暇無事的時候,桑德斯四處週遊,拍攝了大量的晚清百姓生活日常舊照。
  • 運河兩岸風光秀(三)江南運河杭州段
    200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大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對運河水質、景觀、橋梁、道路、古街、古建築等進行全面提升改造。京杭大運河(杭州段)兩岸已形成了一條以自然生態景觀為核心主軸,以歷史街區、文化園區、博物館群、寺廟庵堂、遺產遺蹟為重點的文化休閒體驗長廊和水上旅遊黃金線。
  • 晚清真實老照片:兩個工人砍伐巨樹,一桿獵槍兩個人使用
    晚清真實老照片:兩個工人砍伐巨樹,一桿獵槍兩個人使用 圖為晚清時期老照片,兩名光著膀子的伐木工人,正在奮力的砍伐一顆參天大樹,十分的不容易,他們的工錢也高不到那裡去。
  • 百年臺灣博物館見證 一張老照片串起一段68年兩岸奇緣
    中新網8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一張老照片、一封來自浙江的越洋信,牽起李眉君、李世駿相隔兩岸68年前的記憶。這張黑白照片,昨日獲臺灣博物館「影像徵選計劃」銀獎,照片主人、82歲的李眉君,將照片捐給臺博館收藏。
  • 老照片直擊晚清官員妻妾:王爺福晉貴氣十足,李鴻章小妾美麗驚豔
    今天我們就通過一組老照片來看看那些晚清官員妻妾。 這是晚清末年一位手持摺扇拍照的貴婦留影舊照,老照片中的貴婦穿著晚清時期的典型漢族貴婦的服飾,頭戴華麗的錦繡抹額,身穿寬袖襖子和滿是精美刺繡的馬面裙,一雙如同三寸金蓮的小腳穿著綢面弓鞋
  • 不忍直視的百年前晚清老照片,百姓眼神呆滯木訥,不堪回首的歷史
    英國攝影師湯普遜在晚清末年拍攝了大量的老照片,照片涉及晚清的高官以及底層老百姓,再現了百年前真實的民生百態。圖為:晚清的兩名官員,一位還戴著眼鏡。 晚清官員,抽著旱菸,拿著扇子,一派官態。
  • 晚清老照片,原來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是這樣的
    賣小吃的流動攤販。這一組老照片帶我們穿越100多年的時空,直觀地審視百姓的日常生活片段和人物狀態,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這些場景比我們從影視劇裡看到的更糟糕、更有衝擊力。
  • 晚清真實老照片,第五張慈禧光緒兩宮迴鑾,第七張袁世凱的五姨太
    晚清真實老照片,第五張慈禧光緒兩宮迴鑾,第七張袁世凱的五姨太晚清吸旱菸的老者,從老照片可看出,老者的指甲很有特色,只因他是一個老中醫,長指甲說明他無需參加體力勞作,生活過得很是恣意,也是當時的一個現象所在。
  • 晚清寧波老照片:金峨寺氣勢雄偉,石橋旁古木成蔭
    晚清時期,愛德華.邦斯德魯受清朝海關總稅務司羅伯特.赫德之邀,於1868年至1908年在中國工作,曾出任福州和寧波海關關長。愛德華·邦斯德魯在華期間收集和拍攝了大量照片,今天這組老照片展示了清朝末年寧波的風貌。1870年代寧波孝文巷·英聖公會教堂,寧波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活,創造了著名的「河姆渡文化」。明朝初年,施行禁海政策,唯獨開放寧波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