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投資是一種行為,其帶有豐富的哲學道理。在很多平常老百姓看來,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地方,就是銀行。銀行作為一個每個人存錢和取錢的金融機構,幾乎每一天銀行都會有大量的資金流轉。銀行的業務主要有存取和借貸業務,經營一個銀行,需要的資金投入必然十分巨大,高得令人難以想像。
此外,銀行的消費群體是面向全社會的公民,因此,其中賺錢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我國的銀行種類有很多種,既有國有銀行,主要由國家來經營,近年來又有私企銀行,由個人或者個人和當地的政府共同的建立的銀行。
所以,中國的銀行數量還是十分的龐大。銀行的作用,就是不斷地為社會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不斷滿足人民的需要。在很多人看來,銀行的發展永遠向好的。所以,很多人也理所當然的認為,把錢存在銀行,就一定是最安全的。其實這種情況是不一定的。銀行業也可以算作金融業,銀行的發展也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中國歷史上也是存在過倒閉的銀行---海南發展銀行。
國家幫助,繁榮發展
在中國眾多的銀行當中,國有銀行發家比較晚,風險也小。所以私人銀行風險率高於國有銀行。發生過第一個銀行倒閉的先例,就是海南市的本地私人銀行—海南發展銀行,改革開放後,海南省憑藉眾多的特權優惠政策,銀行業發展較快。海南發展銀行也隨之得以成立發展。當時,海南發展銀行啟動資金並不是很多,而且是屬於地方性的銀行,相對於本地的其他銀行來說,海南發展銀行的基礎比較的薄弱。
但是,海南發展銀行取得了國有企業的支持,其在海南地區的影響力也隨之不斷地提升,畢竟有著國有企業在做後盾,人們在當時很相信國有企業,所以,對海南發展銀行的信任度也不斷的增加。漸漸的,很多的海南市民開始吧自己的錢存在海南發展銀行,或者在海南發展銀行進行借貸等。由此,海南發展銀行的客戶資源不斷地增多,銀行也開始進入繁榮發展的階段,銀行賺的錢也不斷的增多。競爭加大,面臨破產
在銀行建立後的幾年時間,海南發展銀行確實是迎來自己的發展"春天",但是,銀行從本身的性質上來說只是一個企業,本身帶有商業的性質。作為正常的企業,虧本和盈利是一定會存在的。隨著我國的經濟在改革開放後不斷地增長,很多行業對銀行衝擊力度不斷地增大,其中,和銀行競爭最大的就是房地產行業。
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勢頭在改革開放後很猛烈,因此,也把社會上不少的資金吸引到自己的行業當中。很多人更多的選擇把錢投入到房地產,也不願意把錢放在銀行收取微薄的利潤,因此投資房子的收入可是比等待銀行利息的收入還多,還要划算。所以人們減少了在銀行的存款。當時,海南發展銀行就是面臨著這樣的情況—存款少,貸款多,銀行入不敷出,面臨嚴重的資金斷層。
不僅如此,海南發展銀行即使自己本身背靠國有企業這座大山,其借出去的貸款還是不能夠按時的收回,由於貸款的不斷積壓,給銀行形成很多的壞帳,大大加劇了銀行"貧困"的局面。在1997年,中央銀行在海南省調查的時候,發現海南省34家的信用社虧損嚴重,其所有的資金總和加起來也不能償還本身的債務,央行還把這些信用社給了海南發展銀行。央行做法,給海南發展銀行最致命的一擊,不久之後,因為資金短缺,海南發展銀行倒閉。
儲戶的存款和借款怎麼辦
海南發展銀行倒閉之後,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斷地增多。其中,最讓人關心的,就是那些收不回來的欠款怎樣處理,是否可以一筆勾銷?一筆勾銷的做法是否正確和公平。那些存款有怎麼辦?其實我們不用擔心,國家也有保障條例,保護公民的利益,即當我們面臨銀行倒閉時,能用擁有50萬元的保障賠償。對於那些銀行收不回來的欠款,也並不會是一筆勾銷,對於借款人來說,不論發生什麼情況,借款人還是必須履行自己的還款義務,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銀行破產後,還有相應的機構來接管銀行之前的業務,所以,那些以為銀行倒閉後就不用還款的老賴們還是逃不過還款的義務。雖然銀行存款不能夠保障百分之百的安全,我國的銀行種類的數量很多,出現想海南發展銀行的情況也是少數,從我國銀行業的整體情況來看,銀行大體經營情況還是很好地。而且我國還有實力雄厚的"中國四大銀行"作為支柱,大家也不用太擔心。
結語
不管怎麼說,銀行的發展不會永遠的一片光明,其中一定會有風險。畢竟銀行也是屬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要素,有市場就意味著有風險。風險是固然存在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正確的找到降級風險的最小方法,我們還是可以把自己的損失降到最小。我國第一個銀行的破產,是發生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距離今天已經非常遙遠,他給我們的啟示是:銀行也是有風險的,但並不代表風險不能夠降低。
如今,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家對銀行業也採取的有利的方式,不斷地促進銀行業的發展。國家也開始幫助一些小銀行,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降低其中存在的風險等等。未來,相信在國家的幫助和指導之下,銀行業的發展會越來越好,破產的現象也會越來越少,對社會大眾的服務質量也會不斷地提升。我們還是要對銀行未來保持足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