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聽到的最多的是英雄,看到的最多的也是英雄,不經意間就會被這些英雄所感動。其實,在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有太多的英雄出現。其中許多的英雄,不僅留下了生動傳奇的英雄事跡,還留下了盪氣迴腸的英雄詩歌。這些事跡和詩歌,至今讀來還是那麼震撼人心。而當我們看到個別精緻利己主義者的言行時,這些詩歌和事跡又讓我們深思和警醒。
1、
公元227年,一位勇士在易水河畔,高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辭別送行的人群,奔赴強大的敵國,試圖以一人之力救弱燕於危亡。這個人便是荊軻,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他依然是燕國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的這首《易水歌》也成為了千古絕唱。
許多年後,南宋朱熹在評價荊軻及其《易水歌》時說:「軻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特其詞悲壯有足關者」。
朱子對荊軻的評價實在是令人難以苟同。荊軻的所作所為確實是匹夫之勇,但是就真的不足道嗎?面對強大的秦國,多少人退縮不前,又有多少人屈膝投降?但是荊軻,明知會「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卻依然義無反顧,慨然赴死。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乃大丈夫也!他的行為看似匹夫之勇,但其氣概卻頂天立地。
回顧近代歷史,多少仁人志士面對危難前僕後繼、奮不顧身,這不也是匹夫之勇嗎?但正是他們的匹夫之勇,才成就了今日的盛世之國。
2、
八百多年前,一代抗金名將嶽飛,寫下了一首慷慨激越的《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通過這首《滿江紅》,我們看到了嶽武穆誓要收復山河的壯志豪情和一心殺敵報國的赤膽忠心。他率領嶽家軍收復建康、克復襄漢、數度北伐,威震敵膽。但就是這樣一位忠肝義膽的英雄,卻被奸佞小人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所毒害,堪稱千古奇冤。
和嶽飛有著類似遭遇的還有另一位英雄于謙。他廉潔奉公、才能卓著,土木堡之變後,在皇帝被俘、精銳盡失的情況下,力排眾議,堅守京師,挽狂瀾於既倒,幾乎以一己之力保住了大明江山,但最後卻慘遭冤殺。
歷史是無情的,但歷史又是公道的。嶽飛、于謙雖然遭受冤屈,但最終都沉冤得雪。正義可能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他們憂國忘家、丹心炳日,因此被萬世景仰。
3、
1928年,率軍抗元的文天祥兵敗五坡嶺,被敵所俘。第二年,在途經零丁洋時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過零丁洋》,正是他平生經歷的真實寫照。20歲時考中狀元,入朝為官。39歲時起兵抗元,四年後兵敗被俘。他在零丁洋上,想起了自己這一生的起起伏伏,想起了惶恐灘的慘敗,如今身陷囹圄,心中不禁充滿無限感慨。此時,他已做好了捨身取義的準備,最後的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以死明志的誓言。
自1278年被俘,至1283年被殺,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元軍對他各種威逼利誘,但是他一直大義凜然、堅貞不屈,最後從容就義。
他的一片丹心不僅照耀了史冊,更照耀了世人,一代又一代人被他的精神所激勵。時至今日,他的凜然正氣依然讓我們感動至深。
4、
今天,這些英雄們早已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詩歌、他們的精神卻代代流傳、生生不息。雖然我們生在了太平盛世,雖然我們已不再受人欺凌,但他們的義無反顧、他們的忠心義烈、他們的大義凜然,依然需要我們學習和傳承。
因為,有太多的人忘記了歷史的教訓,忘記了先輩的付出。他們只顧享受和索取,不知犧牲和奉獻,只顧一己私利,不知家國大義。祖國需要他時,不見他蹤影,他需要祖國時,卻那麼天經地義。其實,不管什麼人,不管你走到哪裡,都不能忘了來時的路,更不能忘了養育你的土地。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
我們紀念英雄、學習英雄,也正是為了不忘根、不忘本。要知道,我們的歲月靜好,是來自於英雄的負重前行。
以英雄的詩歌向英雄致敬,英雄不朽,浩氣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