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9日訊,美國著名酒店品牌裡的中餐廳,反而更加重視彰顯中國元素。玄關是供奉福祿壽三星的條案,等位區擺的是四出頭仿古官帽椅,還有個風水魚缸。門口兩臺紗燈中間是一個百寶閣和茶臺。
風 味:粵菜
拿手好菜:燕窩酥皮蛋撻 金銀桂魚球 港式宮爆鵝肝蝦球
人均消費:300-400元左右,每周日至周五有238元/位的午市點心套餐
停 車:免費停車四小時
尋香路徑: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21號(原北京國際俱樂部飯店)
綜合評定:★★★★☆
美國著名酒店品牌裡的中餐廳,反而更加重視彰顯中國元素。玄關是供奉福祿壽三星的條案,等位區擺的是四出頭仿古官帽椅,還有個風水魚缸。門口兩臺紗燈中間是一個百寶閣和茶臺。天花板,金碧輝煌,用的是真正的金箔。唐、宋、元、明、清,五個大小包間,除了陶俑和木雕,還有一些字畫,不是中式掛軸而是西式鏡框,而且加了點現代藝術作品。玻璃很有意思,特別像小時候常見的花玻璃,但精美的多。
蜜汁叉燒酥,最傳統的豬油起酥,口感那叫一個棒!餡料鹹香回甜,肥瘦合適,贊。燕窩酥皮蛋撻,外皮酥脆,蛋漿甜嫩,撒上宛如晶凍的燕窩,回味無窮。大蝦春卷真材實料,蝦仁碩大,蟲草花蝦餃皇和松茸瑤柱蟹子燒麥,鮮。黑椒蒜片澳洲西冷牛肉,一口下去肉汁香氣四溢,過癮。港式宮爆鵝肝蝦球,鵝肝香而嫩糯蝦球鮮且Q彈,相得益彰。金銀桂魚球,一半拍粉一半不拍,口感略有不同,但都鮮嫩好吃。
天寶閣的餐具,款式似乎過於懷舊了,除了少數展示盤,基本是十年以上的老款,跟那麼漂亮的菜品不太搭。西冷牛肉味道不錯,但不知為什麼,每塊牛肉粒差不多比一般酒樓的個頭大一倍,難免有一塊半塊的火候不均。宮爆鵝肝蝦球,口感味道俱佳,要是配搭的腰果能更酥脆就好了。
天寶閣,瑞吉酒店自己的中餐廳。在鐵達尼號遇難的當時世界首富之一阿託斯上校,於1904年在紐約建成了第一家瑞吉酒店,是美國黃金時代的地標性建築。北京瑞吉酒店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國際俱樂部。在美國大使館遷到萊太新址之前,這裡一直是美國總統訪華唯一指定下榻酒店。
接待國際名人,工作量遠遠高於一般餐飲業態。就拿備料和出品來說吧,客人吃一份菜,廚師得多做三份,一份外方留樣、一份試吃、一份中方留樣。所以,重要的客人七點用早餐,按說不算特別早啊?可廚師凌晨兩點就得到崗,時間才將將好。
具備這種超強的接待能力的天寶閣,有一種京城極少見的特別服務,那就是只要客人提前預定,可以隨時開餐。這種深夜十二點甚至兩三點後廚忙得熱火朝天的場面還真不少。一來住店者大多是國際政務、商務客人,在京參加各種政商活動,所謂的午餐晚餐很多時候根本無法專心用餐,只好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後半夜三更再修五臟廟;二來是加上後面的公寓,絕大多數客人初到北京都有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小時的時差,只有深夜才有胃口。
有意思的是查一下瑞吉酒店的歷史,作為當年紐約社交勝地,開業之後的特色之一就是舉辦午夜晚宴。所以可以說天寶閣也延續了這一傳統,隨時開餐可不僅限於服務住店客人哦,只要提前預定,任何人都可以享受這種樂趣。
行政總廚劉道明,是一位頗具匠人之心很老派的香港廚師。1990年亞運會那年參與籌備亞洲大酒店開張來到北京,一晃26年了。過去就在瑞吉對面的翠亨村(幾乎能與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赫赫有名的北京三刀一斧分庭抗禮),如今在瑞吉供職十年了,幾乎天天到崗。
除了督導後廚,每個包間的客人用餐完畢,他都會進屋行餐禮,並且詢問客人的意見。如果劉道明不在,就有當班大廚接替他的角色。客人注重隱私不願被人打擾,老劉就不進屋,守在門口,客人出門時行禮,只要有機會,還是會問一下意見。這幾年眼睛花了,劉廚臂插裡的嘗味勺換成了老花鏡,但依然堅持隨時抽查嘗菜的習慣,而且還多一個規矩,每桌客人如果有什麼菜剩的比較多,收桌後一定要給他端過來嘗一嘗。味道口感沒問題,應該就是客人心思不在菜上(商務客人這樣的還真挺多),發現什麼問題,他立刻就會進行相應的整改。
按說行政總廚不用天天上灶,手下可以有個頭鍋,但是天寶閣廚房的頭鍋永遠是留給劉道明的,任何人都不許動。遇到烹飪難度特別大或者比較特別的客人,老劉一定會自己上灶。
他剛接管天寶閣不久,同事們就見識了頭鍋的厲害。餐廳有位老客人,出了名的懂吃會吃能挑刺,不少廚師看見她就怵頭。劉道明不但不躲還主動上前打招呼。客人也不難為他——我就不點了,來道拿手菜嘗嘗吧。聽到這話,老劉二話不說就進了廚房,十幾分鐘後端出一盤炒雞片,鮮嫩多汁,吃得客人連聲稱讚,跟他從此成了好朋友,甚至只要生意上有所斬獲,都要來天寶閣大快朵頤,還讓他幫忙操持一些特別的外燴。
劉道明告訴筆者,那盤炒雞片還真是花了心思。雞肉是最易變質的食材,也特別容易過火變老,要想好吃一定要求鮮求嫩。客人讚不絕口的炒雞片,不是簡簡單單生炒出來的,而是抓粉後先下油鍋,低溫滑到五成熟,鎖住雞汁,再用雞湯煨到八成熟收汁,增鮮增味後,下鍋與蘆筍、白果和黑木耳爆炒,利用鍋氣增香,同時使其兼具健康元素,客人自然看著高興吃得開心。
天寶閣,粵菜的底子,魚自然蒸得出神入化,只是沒想到,這裡居然有「魚油」。可不是用魚煉油啊,而是一種專門用來蒸魚的油。粵菜傳統烹飪技法中有一個竅門,蒸魚的時候,放一片雞油,滋潤魚肉,使其更加滑嫩,並且消殺魚腥味。天寶閣則玩出了升級版,劉道明先用花生油和雞油混煉,再加入蔥薑絲爆香,熬成一碗黃亮的「魚油」,在清蒸魚出鍋的時候,一勺熱魚油澆上去,不但滋潤了魚肉使其色澤更加誘人,而且消殺殘留魚腥的效果更好,還會有淡淡的蔥姜香味,令人胃口大開。
蔥炒江蟹,粵菜酒樓的熱銷菜。酒樓後廚鍋大油寬火猛,做這道菜自然味道好。家裡鍋火油都不行,怎麼辦?有辦法,把蟹塊放到鍋裡煎,不翻動,煎熟一面換一面,煎透了之後晾涼,蔥姜下鍋爆香,加少量水,然後將蟹塊放進去燒,加佐料收汁,這樣蟹肉能像酒樓中大鍋猛火炸過的蟹塊一樣有彈性和鮮甜口感,蔥姜香味也很濃鬱。
家裡蒸淡水魚,一怕火候不好把握,二怕腥味不好清除,那就用浸煮法。蔥姜水開鍋,淨膛魚(一斤左右)直接放進去就關火,等水溫降到三四十度,開火加溫80度再關火,這麼一兩次下來,不到二十分鐘,魚就熟了。出鍋時先淋點熱油,再澆上豉油,又滑又嫩又鮮,腥味被蔥姜水化解的乾乾淨淨。當然,鍋大鍋小水多水少,都會影響烹飪時間。浸煮的火候如何,經驗豐富的專業廚師,一看一聞就能準確判斷。您要是業餘選手,還是上筷子吧,從肉最厚的魚背下手,輕鬆捅到主刺,火候正好,捅不動,說明肉還生。當然,如果您一下就捅個對穿,那恐怕就是做成酥魚了。哈哈,開玩笑,一般二十分鐘左右浸煮,不可能煮酥——瑞吉酒店中餐行政總廚劉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