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農村裡面的朋友可能都有被大鵝追過的經歷,正所謂農村有「三大惡霸」,分別是:狗、公雞和鵝,尤其是鵝,被譽為家禽界的「扛把子」,大鵝極具攻擊性,基本上有人靠近,都會被它攻擊。
鵝的嘴巴邊緣布滿了鋸齒狀的「牙齒」,被它咬一口雖然不會致命,但撕心裂肺般的疼痛是少不了的,小時候被大鵝支配的恐懼,至今也忘不了。其實關於鵝的說法還是挺多的,比如家裡養鵝之後,就不會來蛇了,也不會出現黃鼠狼偷雞吃的現象,因為鵝很兇猛,能夠將這些野生動物給趕走。
鵝的嘴巴
為什麼鵝這麼兇?敢於攻擊絕大多數活物?有人說是因為鵝眼睛特殊的原因,導致它看什麼東西都顯得特別小,所以在鵝的認知裡面,不管是高大的人類,還是一般的狗狗,都要比自己小。
在動物世界裡面,體型往往跟實力掛鈎,動物衡量對手實力高低的最重要標準就是體型,體重差超過30千克,就被認為是有較大的優勢,而體重差超過50千克,則被認為是有絕對優勢。
大鵝
拿狗來說,之所以大多數流浪狗所攻擊的對象多為幼童,而較少成年人,是因為狗會用自己的視線高低來衡量對手的實力,當對手身高與狗的水平視線持平或者更低的時候,就會被它認為好欺負,當對手遠遠高於它的水平視線時,它就認為對手實力較強,自然不敢攻擊,當然這個水平視線標準並不是絕對的。鵝衡量對手的標準也是看體型,由於它看人顯小,所以就敢肆無忌憚地攻擊人類了。
狗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其實關於鵝眼睛看人顯小的出處來自於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牛和鵝》,大致意思就是講牛的眼睛看人,會覺得人比牛大,所以它怕人,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才敢主動攻擊人類。
類似的故事同樣出現在很多地方,但其實仔細觀察之後我們會發現,這些文章的題材基本上都是故事類,並非嚴謹的科普文,所以不能夠被當成是權威的論據來證明這一說法。
課文《牛與鵝》節選
鵝的超強視力
現實生活中的鵝的確有過人的視力,一般來說動物感知外界一共有四種方式,分別是:視覺、聽覺、嗅覺及觸覺,對於鵝來說,視覺是它最為主要的感覺,遠比聽覺和嗅覺發達,這對於它們的生存來說至關重要。
在人類的視覺裡面,可以感知到三種原色,鵝卻比我們多了一種,它能夠感知到四種原色,所以它們能夠比我們看到更加生動的紅、黃、藍、綠色,這種視覺能夠幫助它們更好的尋找食物,比如看一片草地的時候,我們的整體感覺都是綠色,但在鵝的眼中,即便離得很遠,卻能很容易地找出那些更嫩的草。
鵝的眼睛中有額外的視錐細胞,能夠看到人眼所看不見的、接近於紫外線光譜的顏色,所以在鵝的眼裡,世界比我們看到的更加豐富多彩,這對於它們尋找伴侶、尋找食物、發現天敵、識別健康後代等等都有極大的好處。
另外,關於夜視能力,鵝也比人類強十倍左右,也就是說在夜晚中,我們看起來可能是一片黑暗,但在鵝的眼中,卻依舊能夠看清各種物體。
大白鵝
由於鵝的眼睛長在腦袋的兩側,而不是頭頂上,所以它的兩隻眼睛的視線並不會重疊,這樣的構造有一個好處跟一個缺點,好處就是能夠看到更廣闊的範圍,加上它們的視線與地平線略有傾斜,所以在兩隻眼睛的作用下,鵝幾乎能夠獲得全景視野,這樣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哪個方向有風吹草動,基本上都會被它看在眼裡。
關於這點,想必很多人都有深刻的印象,比如小時候我們經常從後面偷偷接近雞、鴨、鵝,但每次幾乎都會被它們發現,原因就是因為它們的視野遠比人類看得廣。
這是它們求生的本事,在自然界中,水禽在面對捕食者時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所以只能依靠敏銳的視覺能力提前發現危險,然後快速反應過來。
飛奔的大鵝
然而缺點就是它們看前方的時候視力不是那麼好,鵝有很強的單眼視力,但看前方的時候由於不像我們一樣雙眼視線能夠重疊,所以在鵝在看前方的時候深度知覺會差一些,簡單來說就是無法分辨出三維空間和距離感。
我們嘗試著閉上一隻眼睛,然後看東西,會發現對距離的判斷要差了那麼一點,換另一隻眼看的時候會發現立體感也差了一些,這就是單眼的深度知覺遠遠不及雙眼的緣故。
深度知覺
或許人們說鵝的眼睛看東西都會顯小,正是來源於此,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這一缺點早就被大鵝輕鬆化解掉了, 它們通過頻繁擺動腦袋來獲得雙眼視覺,從而彌補無法看清前方的區域,所以因此我們並不能就判斷鵝看人顯得很小,目前學術界還無相關的定論。
事實上鵝不僅比我們看的更生動、看得更廣,也比我們看得更遠,鵝視力極限是人類的三倍多,可以說我們看遠處的物體十分模糊,甚至連輪廓都無法分辨,但在鵝的眼中,可能還看得見物體上的細節。
另外,我再多說一句,即便是在鵝的眼睛中,看物體都顯小,但是比例是不變的,即它看人會很小,同樣的,它看自己或者看同伴也一樣顯得小,那麼在同比例下對比,鵝不也一樣比人類小很多嗎?所以從邏輯上面這也無法說通。
另外,動物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所以衡量對手實力高低至關重要,在野生環境下,如果鵝無法正確判斷對手的實力,遇上豹子等動物時,還主動衝上去,那不是「送餐」嗎?
你瞅啥「鵝」?
鵝攻擊人的原因
既然還不能證明鵝看人會顯得比實際小,那麼為什麼鵝會比其他家禽更勇於攻擊人類呢?這其實與鵝的性格有關,鵝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尤其是在雌鵝育幼期間,更是如此。
農村裡雌鵝育幼時,公鵝往往守衛在籠舍周邊,它警戒著一切活物,只要有其他動物靠近,基本上都會被公鵝攻擊,所以在公鵝的守護下,老鼠、貓、狗等動物都不敢輕易靠近。繁殖本能是動物最強烈的推動力之一,幼鵝邊上的大鵝、雌鵝邊上的公鵝,攻擊性往往更高。
大鵝咬人
這種現象在狗的身上也能得到很好地體現,農村的朋友可能深有體會,平日裡的狗狗幾乎很溫順,對人沒有攻擊性,但是當它成為母親,帶仔時,就會變得敏感起來,同時攻擊性也強了不少,即便是同村的人,此時也不敢貿然靠近了。
這在自然界裡面幾乎是共性的問題,在絕大多數的野生動物身上都能夠看見,比如納利波基森林裡面的歐亞猞猁,在雌猞猁育幼期間,雄猞猁會積極捕殺生境中的狼,以達到清除幼崽潛在威脅的目的,當然啦,即便是大猞猁,也不會去招惹狼群,它最主要的攻擊目標是孤狼。
猞猁與孤狼對峙
如何避免被鵝攻擊?
既然鵝的攻擊性這麼強,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被大鵝攻擊呢?最有效的做法就是不要貿然靠近它們,即便是要從它的周圍走過時,動作也儘量輕緩,不要做大喊大叫、揮舞手臂等在它看起來充滿挑釁的動作,這樣就能大大降低被鵝攻擊的概率。
當然這種做法比較適合剛來到鄉下,或者不常經過有鵝地方的人們,如果你本身就生活在農村裡面,且每天要經過有鵝的地方,還不想此次都提心弔膽經過的話,不妨嘗試下另一種方法,但這種方法有一定的風險哦,女孩不要輕易嘗試。
從鵝群旁邊經過
荷蘭生態研究所的託馬斯·拉梅裡斯博士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在接近鵝巢穴的時候就經常被攻擊,後來他每次被攻擊的時候都將鵝抓了起來,次數多了之後,託馬斯再靠近鵝巢穴的時候,這些被他抓過的鵝就不敢再攻擊他了,而是選擇逃離,表明鵝會識別特定的人群,此時的託馬斯在它的眼中,是一個不好惹的人。
抓住大鵝
遭遇鵝襲擊時怎麼辦?
當然,現實中就算你千防萬防,也總有意外的時候,如果你此時正在遭遇鵝的攻擊,又沒有足夠的能力制服鵝的話,應該怎麼辦呢?記住兩個步驟:
首先要保持冷靜,眼睛盯著鵝的眼睛,保持眼神接觸的同時,要站直正面對著大鵝;其次行動要要自然緩慢,不要大喊大叫,更不要揮舞手臂進一步刺激它,接著慢慢後退,直至遠離鵝所在的區域。
當然,如果你對自己的速度有自信,也可以完全迅速跑開,畢竟鵝的靈活性不及人類,速度也不及人類,最重要的是只要人類離它的地盤較遠,它是不會繼續追趕或者攻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