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野餐》劇照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路邊野餐》劇照

泰國導演阿彼察邦的電影,很多人看完後不知所謂,但坎城給了他一個金棕櫚。所以,當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被譽為「中國的阿彼察邦」的時候,獲得兩極分化的口碑也就不足為奇了。這部電影很難用文字描述,看懂與否已經不再重要,關鍵在於,主人公尋找的那些愛、離別、希望、遺憾,是否觸動了你的心弦。

時間和細節

《路邊野餐》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佳片,因為它的情節支離,這會讓那些習慣於從電影中獲取故事的觀眾,有強烈的不適感。故事從一間診所開始,用幾個小時的時間,讓觀眾和電影主角在黔東南一起遊蕩。坐在汽車或者摩託車上,醫生陳昇用旅程探索內心的國度。一路上,他的愛、他的遺憾、他的渴望、他的憤怒和喜悅,如同一顆洋蔥,在觀眾面前層層剝開,逐步湧現。

片中,那些過去和未來的人,居然可以拋卻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和現在的人呈現在同一緯度上。

靜謐的水澤泛起漣漪,路邊隨風俯仰的野草,慢慢灌滿的水壺,從拖車上開下來的挖掘機,直穿房間呼嘯而過的火車……導演安靜地記錄著現實裡易被人忽略的細節,給人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動。

詩歌和夢境

喜歡《路邊野餐》的人,用「有趣」來形容這部電影。男主角的名字叫陳昇,他是一個醫生,但實際也是一名詩人。他用貴州方言念的那些詩詞,用文字勾勒出意識的各個場域。詩句晦澀,也頗有嚼勁,和影像相互交融滲透,給人一種奇特的觀影體驗——用詩來講故事。

《路邊野餐》難懂嗎?難。如果你沒辦法跟上導演的心境、感悟、體會、經驗,它就像一道無法解釋的謎題,不知所云,無法令人心喜。《路邊野餐》難懂嗎?也不難。就好像詩歌,與其想從中找出故事,不如放任自己,用感覺去咂摸,它會比故事淺顯得多。因為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詩更接近生命本身。

有人說,導演在《路邊野餐》中給出的答案,就是告訴你如何在電影中結構夢境——跟隨詩歌那樣做,就可以了。

循環和暗示

《路邊野餐》是不是那種故弄玄虛、玩弄情緒的文藝片?不太像。它的情感並不疏離,反而令人感到親切;它的世界生機勃勃,所有角色的命運都有呼應。但導演端上來的,是一大片五顏六色、散落各處的「七巧板」,要觀眾耐心地,用自己的理解和方式,去把它們拼湊完整。

所以,一千個觀眾裡,就有對《路邊野餐》的一千種理解方式,就好像片中那段42分鐘的長鏡頭,喜歡的人覺得,這暗示了主人公想像與夢境,暗示了全片是一場內在世界的探索,好的電影,就是在最強的虛構中盡現真實。

也有不喜歡的觀眾,炫技、無聊、矯情、暈暈欲睡,是他們對這個長鏡頭的評價。而或許,導演想通過這個讓人有些暈眩的長鏡頭,表達一種生命的循環,當一切不可逆者皆可逆,就是電影最後說的那樣,「原來的歸原來,往後的歸往後」。

本報記者 張藝

故事梗概

在貴州黔東南的凱裡縣城診所裡,兩個醫生心事重重活得像幽靈。陳昇為了母親的遺願,踏上火車尋找弟弟拋棄的孩子;而另一位孤獨的老女人託他帶一張照片、一件襯衫、一盒磁帶給病重的舊情人。

去鎮遠縣城的路上,陳昇來到一個叫蕩麥的地方,那裡的時間不是線性的,人們的生活相互補充和消解。他似乎經歷了過去、現在和未來,重新思索了自己的生活。

最終,陳昇到了鎮遠,用望遠鏡遠遠地看了孩子。把老女人的信物給了她舊情人的兒子。一個人再次踏上火車。他分不清這個世界是他的記憶,還是他是這世界的一個浮想……

相關焦點

  • 其實,《路邊野餐》也沒那麼難懂
    《路邊野餐》劇照對於我這個湖北人而言,貴州方言、「山路十八彎」、野人傳說、穿著微透內衣的廉價劣質緊身上衣的女人,這些都不陌生,看《路邊野餐》,我沒有絲毫獵奇心。
  • 這些低成本國產片,能否複製《路邊野餐》奇蹟?
    《路邊野餐》劇照根據訪談報導,《路邊野餐》前期拍攝成本為20萬人民幣,加上昂貴的音樂版權費及後期宣發費用,總成本100萬人民幣左右。其中40分鐘的長鏡頭尤其驚豔。在如夢如幻的氛圍中,主角陳昇來到一個叫蕩麥的地方,見到了去世的妻子、長大的侄子,似乎經歷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 魔性神片《路邊野餐》僅上映十天 欲看從速
    《路邊野餐》劇照《路邊野餐》劇照《路邊野餐》劇照  神片《路邊野餐》看了就會上癮  在暑期檔的激烈競爭中,文藝片《路邊野餐》無論從製作成本,演員陣容和導演名氣上都無法和眾多影片相抗衡。不過,憑藉著電影節寵兒的標籤和電影本身的頗多看點,讓《路邊野餐》在上映前後成為了矚目的焦點。影片中意象豐富,充滿詩意,相當考驗影迷智商。在暑期檔商業片擁擠的情況下更像是一部調味劑。
  • 在《路邊野餐》裡面,我看到了內地的「王家衛」
    《路邊野餐》是80後導演畢贛執導的第一部長片,影片獲得多個國際電影節的獎項,在內地上映也收到了很多的褒獎,不同於很多年輕導演一上來就弄個票房爆款,《路邊野餐》完全是靠口碑一步一步走進觀眾視野,雖然票房只有區區的六百多萬,甚至被很多人吐槽看不懂,但這不妨礙它的藝術地位,好的影片,它總是不容易懂吧
  • 《路邊野餐》曝終極海報 魔幻色彩暗喻時間線索
    《路邊野餐》終極海報  搜狐娛樂訊 新晉金馬獎導演畢贛執導、陳永忠、餘世學、郭月主演的《路邊野餐》上映在即,今日,片方發布超現實風格終極海報  《路邊野餐》講述,陳昇為了尋找侄子,來到陌生的小鎮蕩麥,在這個亦真亦幻的小鎮中,陳昇與他逝去的愛人在一個神秘時空獲得重逢,但他的心理狀態也悄然轉變。這部電影裡有現實、有追憶、有隱秘的情感。它隱喻了過去、當下和未來三段時空,其互文式獨特的電影結構,成為本片奇幻色彩的根基。
  • 別擔心看不懂,《路邊野餐》不套路
    作者:萬旭明  對於《路邊野餐》,有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洛迦諾電影節當代電影人單元最佳新導演等獎項加持,又有一批影評人「年度最佳」的熱捧,影片已然被推上了一個高臺。而對普通觀影者來說,「看不懂」會是最大的擔心。
  • 《路邊野餐》:42分鐘的長鏡頭貫穿現實與夢境
    《路邊野餐》的導演畢贛很年輕,1989年出生於貴州凱裡。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片項目,電影以勾連過去、當下與未來的三段式結構,講述了詩人陳昇(陳永忠飾)在尋找侄子的途中,與他逝去的愛人在一個神秘的時空獲得重逢的故事。
  • 不止《路邊野餐》,這些影片都有你要的"詩和遠方"
    《路邊野餐》海報    1905電影網專稿 「當我的光曝在你的身上這句話出現在7月15日上映的電影《路邊野餐》宣傳海報上,它來自導演畢贛的一首詩,同時也出現在影片《路邊野餐》中。    《路邊野餐》是畢贛導演的長片處女作,畢贛本身是一位詩人,寫過詩集《路邊野餐》,而影片《路邊野餐》則是他用夢境與現實打造的時空交錯的電影詩。
  • 畢贛與《路邊野餐》:27歲的貴州導演和他的大師雛形之作
    畢贛不是科班出身,他在本科的專業是電視編導,畢業後做過婚慶公司,考過爆破證,《路邊野餐》差點成為他的告別夢想之作。《路邊野餐》獲得了眾多榮譽和佳評。在他的第一部短片《老虎》裡,當他發現敘事滯澀的時候,偶然將自己的詩歌銜接在鏡頭與鏡頭之間,竟然有著出奇的好效果,因此他也將這種處理方式沿用到後來的短片《金剛經》和長片《路邊野餐》。《路邊野餐》劇照。
  • 《路邊野餐》傳奇
    畢贛是山西傳媒學院2008級學生,他執導的影片《路邊野餐》獲多項大獎。成功緣於自身天賦和不懈努力,也有學院、老師、同學和更多人的支持今年國慶節當天,第52屆臺灣金馬獎入圍名單揭曉,由山西傳媒學院編導系編導專業2008級學生畢贛編劇、導演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從427部影片中脫穎而出,獲最佳新導演提名。
  • 《路邊野餐》《三體》山西造
    目前,《路邊野餐》已經獲得第6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第37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等國內國際13個大獎。  《路邊野餐》中,男主人公陳昇因犯罪而入獄多年,出獄後為找回小侄子衛衛途經神秘村莊蕩麥,一路與過往的人事重逢。導演以勾連過去、當下與未來的三段式結構,通過空間轉移完成了對時間的調度,將其對「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的理解抽象在了影像中。
  • 《路邊野餐》孤獨的姿態
    《路邊野餐》太文藝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幾乎在腦子裡都閃過這種念頭。什麼是「文藝」?我們一般稱呼的「文藝片」事實上是「文學藝術電影」的簡稱,它區別於常規的商業片,也區別於純粹的藝術片:文學的藝術——要求它必須是以人為主題,表達和呼喚人類情感共鳴的電影。
  • 怎麼評價電影《路邊野餐》?
    《路邊野餐》在國內的第一次正式點映的時候,感覺驚豔不已,很難想像這是一部由出生於89年的導演拍出的電影,之後又在影院看了數次,沉醉其中。《路邊野餐》是中國導演畢贛的第一部長片,已經在國際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得到國內外電影界的廣泛關注。
  • 《路邊野餐》裡的時間與告別
    毫不意外,與大多數牆裡開花牆外香的文藝片一樣,這些榮譽也成了《路邊野餐》兩年後的今天,進入中國電影市場與觀眾見面的某種「通道」。       《路邊野餐》的故事有關時間。當年那個被侄子央求免費幫忙演戲,從短片到長片,成為「御用男主角」的小姑夫陳永忠,也在電影節的大銀幕上看到了自己在《路邊野餐》中的表演,「之前真的不明白在拍什麼,這次看了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他沒想到自己會哭。
  • 《路邊野餐》曝終極版海報
    新晉金馬獎導演畢贛執導、陳永忠、餘世學、郭月主演的《路邊野餐》上映在即,今日片方發布超現實風格終極海報。無論是水面上的陽光、還是火車頭上的狗、整張海報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這張終極版海報揭示了更多影片的重要線索。
  • 《路邊野餐》今日公映 四大看點一一揭曉
    vid=379873    由金馬新晉導演畢贛執導的《路邊野餐》今日正式公映。這部電影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各大國際影展上亮相後,斬獲多個獎項:包括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費比西影評人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名獎及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6年年度青年導演獎等。
  • 《路邊野餐》上映時間僅10天 被稱作是「神作」
    ­  雖然票房一般,但《路邊野餐》這部在海外收穫13座獎盃的國產文藝片,依然是最近不少文藝青年們的熱門話題。­  昨日記者意外得知,導演和發行商當初竟然定了《路邊野餐》的上映時間是「僅10天」。­  也就是說,《路邊野餐》只放到7月24日,25日就下檔了。
  • 揭秘年度文藝神作《路邊野餐》的「前世今生」
    揭秘年度文藝神作《路邊野餐》的「前世今生」 時間:2016.07.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良小涼(本文首發於「電影漲資勢」,歡迎微信搜索filmmore關注)     1905電影網獨家稿件 離上映還有幾天時間,《路邊野餐
  • 路邊野餐不是路邊的一次野餐活動哦,來看看吧,我們一探究竟!
    路邊野餐不是路邊的一次野餐活動哦,來看看吧,我們一探究竟!路邊野餐是一部文藝片,我是和我姐姐一起去看的,當時覺得看不懂,後來回家科普了一下發現原來大有深意,下面這些拍攝的細節你注意了嗎:1、道具師在製作影片中的道具時,使用了真實的電話號碼,錄音師梁凱因此意外地接到群眾電話。
  • 「路邊野餐」背後的「潛行者」
    2016年,27歲的中國獨立導演畢贛終於將他的第二部長片《路邊野餐》(22歲曾執導《老虎》)送上了大銀幕。影片原定名《惶然錄》,與葡萄牙詩人佩索阿之書同名,之後才改名《路邊野餐》,則與塔可夫斯基《潛行者》的原著小說同名。影片中那個長達42分鐘的長鏡頭,同樣貫穿了過去、現在和未來,就像畫了一個圓形的鐘,藉由兩男兩女的視角流轉,帶出整片地理空間,仿佛一場驚豔的亞熱帶桃源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