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和阿里巴巴的故事:中國夢的追夢人

2020-12-26 人民網傳媒

  1999年秋天,18個年輕人湊了50萬元在杭州西子湖畔謀劃創業。瞧,這個演講的年輕人就是馬雲。
  資料圖片

  論知名度,馬雲堪稱世界名人。

  尤其是阿里巴巴創造美國股市首次公開募股「史上最大」紀錄之後,他的名字更是成為新聞收視率、閱讀量和點擊率的保證。

  不過,和馬雲面對面聊天,你會發現他的平實與隨和。他會直視你的眼睛,讓你感覺被尊重。如果是一圈人圍坐,他能夠照顧到每一個人的情緒。

  瘦瘦的馬雲,反應極快,他的夥伴們形容:「這個人的腦子和嘴巴是通著的。」一開口,那些沒有打過草稿的妙語會汩汩滔滔噴湧而出。這些話,充滿哲理,令人回味,卻絕無囂張的味道。

  從艱難困苦中打拼出來的他,深知一個道理:希望被人尊重,先要尊重別人;希望獲得成功,先要幫助別人成功。

  「阿里巴巴的中國夢,就是為全球服務」

  阿里巴巴夢的構築,是在一次次挫敗中漸漸清晰的。

  馬雲說,自己很平凡:大學考了3回;當年找工作被拒絕過30多次。去肯德基應聘,24個人收下了23個,他是唯一被刷下來的那一個。

  1995年,阿里巴巴成立4年前,杭州師範大學的英語教師馬雲去了一趟美國西雅圖,第一次接觸網際網路。而在國內,大眾對網際網路的了解還幾乎是空白。這個善抓機遇的年輕人,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來就做這個!

  回國後馬雲請了24個朋友到家裡,說自己準備從大學裡辭職,投身網際網路。他花了兩個小時來說服大家。隨後投票表決,23個人反對。可他並沒有放棄,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穿街過巷兜售自己的觀點,四處籌措起步資金。

  然而,他面對的是,四處貸款無果,赴國外20多次融資被拒。

  收穫還是有的,挫折把17位和他有著同樣創業激情的年輕人緊緊團結在了一起。1999年秋天,18個同道者聚在杭州城西馬雲的家中。「每個人有多少錢出多少錢,但要留10個月吃飯的錢。不許問父母借錢,問父母借錢的話,明天把老爸老媽的退休工資搞掉了,那也吃不消。」

  18個人湊了50萬元,平均每人2萬多元,當時35歲的馬雲算是積蓄多的,多掏了幾萬元。

  說起當時的捉襟見肘,馬雲講了這樣一件事。他們平時不打車,一次有東西要帶,於是馬雲和兩個同伴下決心打個的士。來了一輛車,以為是夏利,3個人招手,結果停下來是輛桑塔納,於是3個人齊刷刷地把頭轉了過去。「桑塔納的起步價要比夏利貴,當時我們沒錢,一分錢都得省。」

  儘管如此,阿里巴巴一開始就是家「放眼世界」的公司,開業時馬雲曾帶著團隊在獵獵秋風中宣誓:「我們一定要打造一家讓世界矚目、讓中國人驕傲的公司!」

  創業伊始,也曾有過分歧:為大企業服務,跑跑關係,來錢快;為小企業服務,到處吃閉門羹,似乎摸不到什麼商業模式。電子商務到底往哪個方向走,企業要怎樣活下去,創業幾年之後,馬雲站在了抉擇的十字路口。最後定位是:做小微企業的服務商。「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是幸運的。」馬雲說。

  從一開始,阿里巴巴幾乎所有重要會議,都留下錄像和錄音,以備將來查考。就好像當初創業者知道這家公司將會多麼成功,甚至會作為一個現象留給後來者研究。「全世界沒有一家公司這麼做的,很多人羨慕不已。」馬雲說。

  阿里巴巴取名的故事如今已是耳熟能詳。創業伊始,他就想給未來的公司取一個全球化的名字。在美國舊金山,馬雲在吃飯時問服務員,「你知不知道阿里巴巴?」女服務員說:當然知道,阿里巴巴芝麻開門。馬雲到新加坡,又跑到街上問人,看阿里巴巴是不是一個世界通行的名字。最後,有了今日的阿里巴巴。

  幾年後,走在美國紐約的街頭,很多人能夠認出這張標誌性的中國面孔。馬雲去餐廳吃飯,有人在他不知情時買了單;去酒吧,有人送他免費的雪茄。這些慷慨的人當中,有的會給他留下一張紙條說:「馬先生,謝謝你,我通過阿里巴巴這個平臺賺了很多錢,所以我請你。」

  有夢想,還要靠「專注」去實現。馬雲說,地上有9隻兔子,他只會死盯1隻兔子抓。「你盯牢9隻兔子都想抓,1隻也抓不住,死盯1隻就贏了。阿里巴巴一開始就是鎖住了電子商務、鎖住了小企業。」

  光陰荏苒,16年過去,超過900萬的創業者和超過3億的買家在阿里巴巴連接,每天有150萬快遞人員帶著3000萬個包裹送往世界各地,整個商業生態系統創造了1200萬個工作崗位。螞蟻金服服務了超過5億實名支付用戶,旗下的餘額寶服務用戶超過1.3億,累計為用戶帶來收益超過384億元。去年轟動全世界的上市,阿里巴巴融到250億美元,市值排在全球前列。

  今年的6月和7月,馬雲「馬不停蹄」地幾乎繞了地球半圈,一邊是給阿里巴巴3億多的買家全球掃貨,一邊推介更宏大的中國夢。

  6月9日馬雲應邀在紐約經濟俱樂部做主題演講。之前只有兩個中國人獲邀來此演講,一位是朱鎔基,一位是董建華。

  對著近千位商界領袖、投資界精英,馬雲說:「每天,阿里巴巴平臺都有上億『饑渴』的消費者來購物,這就是我們來到這裡的原因。阿里巴巴的中國夢,就是為全球服務。」阿里巴巴的願景是「全球買、全球賣」——未來10年到20年,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買到任何地方的產品,也可以把自己的產品賣到世界各地。

  馬雲的演講獲得了掌聲。「人類的夢想沒太多區別。巴菲特、比爾·蓋茨、孫正義,這些人我都很熟。我沒看出來他們和一般人有多大的區別。或許是我們都有一顆大心臟,希望完善這個社會。」馬雲說,今天阿里的全球化,不是代表中國企業去徵戰世界,而是給世界帶去更多的驚喜。

  「科技背後的夢想改變了世界」

  大浪淘沙,和馬雲同期創業並且當初活得很好的企業,許多已如泡沫崩散。「不懂技術」的馬雲,是怎麼帶領阿里巴巴幾乎每一步都踩在了中國乃至世界網際網路發展的鼓點上?

  他半調侃半當真地說:「正因為不懂技術,我們公司技術最好。如果我很懂技術,我們公司的技術人員就會很悲摧,我三天兩頭會告訴他們應該這樣、應該那樣……」

  也正因為不太執拗於技術的細節,馬雲對技術的理解超出了技術本身。他提出,網際網路技術必須變成一種普惠的技術從而來改變世界,雲計算應該變成水和電一樣的資源。他甚至大膽地說出,IT(信息技術)時代將被DT(數據技術)時代取代。

  2009年9月,阿里巴巴的第二個十年開始,馬雲拍板做「阿里雲」,想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的建設從一家電子商務公司轉型為數據公司。那時候雲計算還停留在實驗室,大數據在世界上幾乎沒什麼人提過。由於馬雲的固執——「我一定要這個,不管怎麼樣,你就給我堅持」,阿里雲做得「最傻」也最堅決——每年投入幾十億元,1000多名頂尖的工程師日夜研發自主可控的基礎性系統。當時國內別的大公司也想做,但技術出身的執行長一玩,就感覺這個東西玩不出來,難度太高,投入太大。而被馬雲逼著做的阿里雲,沒想到堅持了5年真給做出來了。

  5年後的11月11日,天貓的1.88億筆「天量」交易,依靠阿里雲的支撐,實現了零漏單、零故障。

  在今年3月的德國漢諾瓦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上,演示完支付寶「刷臉支付」的馬雲說了一段話:「我們還沒搞懂PC網際網路的時候,移動網際網路來了,我們還沒搞懂移動網際網路的時候,大數據來了。我相信,是科技背後的夢想改變了世界。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永立發展潮頭。」

  「阿里巴巴創於中國,為世界而生。現在正是我們進一步努力的大好時機,把西方的中小企業和東方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連接起來。」馬雲頻頻說起「一帶一路」,這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對時代和世界的擔當,將為沿線國家和全球中小企業帶去機會。他覺得,「一帶一路」離不開「一網」,通過網際網路,讓許多國家的中小企業和消費者富裕起來。

  阿里巴巴的「海外淘寶」——速賣通,短短幾年已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網際網路的神奇之處在於,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當地連一個阿里巴巴的人都沒有。

  北京雅寶路、義烏小商品、福建母嬰鞋服等借阿里巴巴平臺集體出海,讓國外消費者獲得跨境購物的別樣體驗。去年「雙11」,俄羅斯莫斯科一位婦女買了一件來自北京雅寶路商家的羽絨服,藉助莫斯科本地倉,速賣通配送到家只用了2小時24分鐘。

  在獅子山生活的英國人斯坦芬妮,在網上找到了速賣通,發現這些來自中國的貨物非常便宜。她先是自己買,很快又成為賣家。獅子山伊波拉疫情蔓延開後,更多居民不出門,在網上從中國訂購全家的日用品……

  從美國和歐洲買到生鮮食品、母嬰用品和化妝品,對我國消費者來說,早已不是夢想。通過阿里巴巴的「天貓國際」,他們從美國俄勒岡和巴爾的摩購買運動裝備,從法國購買紅酒和鵝肝,從加拿大買來龍蝦……2010年以來,我國消費者的跨境購物增長10倍,2014年達到200億美元。

  有一次,美國駐華大使找到馬雲,「馬先生,你能不能幫我們賣點櫻桃?」馬雲回答:「行啊,為啥不行?」但阿里巴巴平臺開始推銷美國櫻桃的時候,櫻桃還都在樹上呢。所以就開始推廣網上預訂,有8萬名中國消費者參與。櫻桃一成熟,48小時內美國櫻桃就運到了中國。2014年,美國櫻桃在阿里巴巴上的銷量達到600噸。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進入一個國家當老大。改變和幫助了別人,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馬雲說。

  「首富是首先要負起責任的那個人」

  在馬雲看來,「全世界把那麼多的錢給你,是要讓你做更好、更有效率的事情。有人稱我『首富』。我說首富是負責任的負,首富是首先要負起責任的那個人。」

  馬雲有個夢想,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去年,有個馬雲的視頻在網上火了。杭州某家電視臺一盤塵封10多年的錄像帶被發掘出來,裡面有段視頻:大雨天晚上,有小偷在偷馬路上的窨井蓋,一位年輕路人停下自行車,淋著大雨怒斥小偷。雖然光線昏暗,但依舊可以看清,那個長相特徵明顯的青年,正是馬雲。

  大眼睛、高顴骨、下巴突出,馬雲的長相十分具有標誌性。熟悉馬雲的人知道,小時候他雖然瘦小,卻以打架出名。不過,馬雲打架,一般都是打抱不平。有一次打完架,正好要評「三好學生」。坐在馬雲前排的一個女同學勇敢地舉手說:「我選馬雲。他打架是為了幫助弱小!」這麼多年過去了,談起這段往事,馬雲仍然感動得稀裡譁啦。

  「每次我看到小企業主,看到他們眼中的激情,他們的失敗,他們無時無刻都在呼喚『我們要生存下去』時,我都看到我自己,因為我有同樣的經歷。」愛讀武俠小說,仰慕俠肝義膽,願意扶弱濟貧,馬雲把「為小人物打拼」作為終生的理想。

  阿里巴巴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敲鐘這件事,更能說明馬雲的這種「平民情懷」:要選8名敲鐘人,馬雲對集團高管們說,我們這些人上去露臉,多一次少一次都沒有太大意義。應該選8位客戶上去。他們是我們的服務對象,也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所有人都同意,後面就是人們熟悉的故事:兩個網店店主、快遞員、淘寶用戶、電商創業者、網絡模特和阿里巴巴雲客服員工,加上來自美國的農場主皮特·維爾布魯格,8個人一起站到了全世界面前。

  如今,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推進農村淘寶項目——「千縣萬村計劃」。計劃在3至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不僅要把農村有特色的東西賣出去,還要讓農村也能享受和城市一樣的消費選擇。

  馬雲曾經留心過某個村子小賣部的商品,康師傅是「康帥傅」,伊利是「伊莉」,幾乎看不到真東西。

  阿里巴巴打算從細節做起。在許多農村,青壯年大都去城裡打工,留守的人基本上不懂電腦。這次的計劃,將招募一批懂淘寶的人,長駐村裡。

  馬雲的想法是,寧願10年不掙錢,也要讓農民先賺足錢。「只有農民兜裡有了錢,我們最終才可能有錢賺。企業依託社會而存在。解決社會問題,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也就是說,你的責任多大,你的擔當多大,你的事業就能做多大。」

  「讓信用等於財富」

  每天,在阿里巴巴平臺上會達成數千萬筆交易,這意味著,數千萬次陌生人之間的信任由此產生。

  「社會最珍貴的是什麼?是信用!」在馬雲眼裡,阿里巴巴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建立了一套信用體系,使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信任關係。過去的10多年,阿里巴巴所有的技術和模式創新,都是圍繞著「信用」二字。

  馬雲太明白信用有多麼重要。阿里巴巴剛剛註冊,要從加拿大買「alibaba.com」這個域名。當時國內匯款手續複雜,馬雲就給一個只見過兩面的美國朋友打電話,請她幫忙給賣家匯幾千美元,而這相當於她當時一個月的薪水。

  「我在美國只跟她聊過兩次天,但她信任我。我後來當然把錢還給她了。」馬雲說,信任讓事情變得簡單。

  支付寶的使命是「讓誠信的人先富起來,讓信用等於財富」,這是讓馬雲和阿里巴巴最為驕傲的。做支付寶馬雲猶豫了很久,因為這一理念過於超前。如果不做,解決不了信用支付問題,電子商務就沒有前途。

  當時在瑞士達沃斯,馬雲在一場討論中聽到「領導力也意味著責任」時,激動得渾身如遭電擊,他立刻給在杭州的同事打電話,「現在就開始做,如果將來有任何問題,我馬雲願一力承擔。」

  「當時許多人並不看好,有人說支付寶是我有史以來『最愚蠢的想法』,當時我說,我並不在乎笨不笨,只要有人用就好,現在支付寶有超過5億活躍用戶。」馬雲坦言,阿里要建立的是一個信用的基礎架構。

  有人指責阿里巴巴上有假貨出售。馬雲很坦誠,網上售假問題是電子商務公司必須面臨的挑戰,阿里巴巴規模大,受關注程度更高,必須更加認真對待。但他也強調:創業至今,阿里巴巴一直在同假貨宣戰,須臾沒有放鬆。網際網路實際上是打假的最好手段。

  4月15日上午,「中國質造」首站在福建省莆田市舉行。阿里巴巴集團宣布,莆田當地17個自主鞋業品牌在集團旗下淘寶、聚划算平臺正式開賣。一旦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有任何不滿意,阿里旗下各零售平臺將聯動賣家對買家實行先行賠付。 莆田市政府與阿里巴巴的結緣來自於一場「與假貨你死我活的戰爭」。早在上世紀80年代,莆田就開始為耐克、阿迪達斯等世界知名運動鞋品牌做代加工。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機鋌而走險,國內的知名運動品牌鞋仿冒品90%在這裡生產,當地政府也十分尷尬,一直在尋找有效打擊假貨的途徑。

  其實,當地這些企業製造、設計能力也不差,只是覺得不貼一個名牌商標就不好賣。於是,阿里巴巴和莆田市政府一拍即合,依託阿里大數據開展了系列打擊線上線下假貨的行動,同時對商家開展幫扶,促使17個莆田鞋業自主品牌以「中國質造」之名在淘寶、聚划算等平臺銷售。17萬雙莆田鞋,4天時間通過阿里巴巴集團平臺售罄,相當於這些品牌過去4年在線上的所有銷量。

  今年,阿里巴巴將挑選全國有代表性的產業帶,與各地政府和產業協會聯動,為當地的好品牌、好賣家「背書」,推動一批高質量的自主品牌快速成長,讓消費者以高性價比享受到媲美世界一流工藝的國貨。

  現在,阿里巴巴有2000多名員工全職打假,5000多名志願者參與打假。「我們今天擁有的打假手段,利用數據技術的手段,追蹤技術的手段,可能是當今世界最強大的。」馬雲說。

  「我是百分之百純『中國製造』」

  經常有海外媒體問馬雲:「能有今天,你靠的是什麼?」「是高速發展的中國造就了我和阿里巴巴!」馬雲的回答斬釘截鐵。

  中國出生,沒有海外留學經歷,至今拿著杭州戶口,馬雲說:「我是百分之百純『中國製造』。」

  馬雲說:「沒有中國文化,阿里巴巴真不知道在幹什麼;沒有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積累,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沒有中國對網際網路開放,我們還是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他進一步解釋,是浙江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和創業的風氣造就了自己。「2003年,『八八戰略』成為浙江發展的總綱領。第一條就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大力推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看來,這個戰略的核心,就是徹底鬆綁了浙江的民營經濟。有了這個綱,歷屆政府都把『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省份』作為施政目標,我們受到的掣肘最少,得到的幫助最多,所以這片土壤上才會長出我們這樣的『奇葩』。」

  6月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的演講,馬雲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大家都講中國是網際網路管得最厲害的國家,但是全世界市值前十大網際網路公司中,4個是中國的,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二是「你們都認為中國是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那麼這30多年中國經濟到底怎麼發展起來的,有沒有去想過這個問題?」

  馬雲在演講中說,51歲的他一直生活在中國,還不敢說是中國問題專家。他覺得,沒有哪個人、哪家企業、哪個國家會沒有問題。遇到問題是抱怨還是去完善,透露出一家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眼光。

  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巨大市場和創新能力,也說明解決問題就是最大的機遇。

  馬雲說,20年前見到比爾·蓋茨頭都大了,「第一我崇拜他,第二有了他以後,軟體沒有辦法做了,他把好東西都做光了。」

  但馬雲後來發現,哪裡有抱怨,哪裡就有機會。「我們參與社會的完善,我們不抱怨,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加入到改革過程中,加入到完善社會過程中,加入到中國對世界的貢獻之中,也加入到世界對中國社會的了解過程中。」

  創業初始,馬雲說過一句話:如果我們這些人能夠成功,中國80%的年輕人都能夠成功。

  他說,現在,他更相信這句話!

  《 人民日報 》( 2015年08月11日 12 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馬雲的公司要叫做阿里巴巴?馬雲親自解釋了
    大家都知道馬雲是中國的商業傳奇人物,在1999年的時候創立了阿里巴巴,很多人都佩服他的遠見,在當時大家都不了解網際網路的時候就堅定地去做網際網路平臺,剛開始的時候特別多的人去質疑,去否定都不能改變馬雲堅定的信念,後來經歷多番波折,馬雲不僅僅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成為中國的首富,並且幫助許多人開網絡上開網店獲得成功。
  • 馬云為什麼起名叫阿里巴巴,原來背後是這樣的故事……
    馬雲,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阿里巴巴集團創立於1999年,是一間提供電子商務在線交易平臺的公司。馬雲在籌備創立公司的時候,為了取一個完美的名字,馬雲思考的很長的時間,有一次在舊金山飯店吃飯的時候,馬雲突然想到這個名字,就問旁邊的服務員說你知道阿里巴巴這個名字嗎,服務員說知道,而且提到阿里巴巴就會想到芝麻開門,之後馬雲又詢問了很多人,發現阿里巴巴的故事背景,全世界的人基本都熟知,而且語種、發音也特別相近,而且阿里巴巴下一句就是芝麻開門,也就寓意著阿里巴巴一直開門
  • 馬云為何建立公司名叫「阿里巴巴?」背後的故事你想知道嗎?
    馬雲作為當前知名企業家,在創建阿里巴巴以來,為社會做出的貢獻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這次疫情中,馬雲和阿里巴巴更是走在了前沿,表面上捐款10億,背後還有各種的物流以及技術支持,比如用最短的時間上線了健康碼等等。那麼,關於馬雲和阿里巴巴背後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
  • 星盤上的馬雲和阿里巴巴-星盤,馬雲,阿里巴巴 ——快科技(驅動之家...
    今天是馬雲的生日,一位研究星相學的英語老師——每個英語老師都是潛力股!馬雲和俞敏洪也曾經是英語老師——給中企哥發來一篇妙文,試圖從星相學的角度解析馬雲和阿里巴巴今年的走勢運程。說的有沒有道理呢,見仁見智,反正中企哥是被英(xing)語(xiang)老(da)師(shi)侃暈啦。奇文共賞之,千萬別當真。
  • 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集團,名字原來是這樣來的啊!
    而馬雲的「阿里巴巴」就單純的名字上是個故事裡的「阿里巴巴」同名的,而兩者的關係也非常具有關聯性,可以說毫不誇張的說,相比馬雲一定是看了這則故事才特地取「阿里巴巴」這個名字的。《一千零一夜》源自古阿拉伯,裡面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而在國外,「阿里巴巴」的讀音與「Alibaba」是一樣的,如此一來馬雲當初用這個名字也是覺得大家了解故事中的角色Alibaba,那麼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認識到他們的企業「阿里巴巴」,可謂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 為何馬雲要用阿里巴巴做公司名?知道真相後,真的太佩服馬雲
    準確的說阿里巴巴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但人們對它的印象或者更熟悉的是其電子商務渠道,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使用過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和天貓網進行購物吧,然後還有支付寶進行理財等包括了一系列服務和產品。在馬雲創立阿里巴巴之初,還是僅有十八人的小團隊,俗稱「十八羅漢」 。大家知道,前段時間,馬雲已經從阿里巴巴退休了。
  • 馬雲和貴人莫利的故事,他資助馬雲買了湖畔花園,阿里的誕生地
    馬雲說自己能取得一點成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比大多數人早幾年想明白很多事情。這和他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當然更離不開幫助他的貴人。特別是一個澳大利亞人,不但資助他買了第一套房湖畔花園(阿里巴巴就是在這套房子裡創辦的),還邀請年少的馬雲出國到澳大利亞,讓他開闊了眼界,有了比同齡人更多的見識。
  • 談談馬雲和阿里巴巴的崛起之路
    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在我國實現經濟自由的人群有很多,那麼最吸睛的也就那麼幾個,而馬雲就是其中一個,馬雲可以說是富豪榜上的常駐人員,我們經常能夠在富豪榜上看到馬雲的身影,那是因為馬雲創辦了一個偉大的帝國,就是阿里巴巴,如今阿里巴巴所涉及的領域非常的廣,並且都位於領先的地位。
  • 馬雲正式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
    馬雲辭職了,在9月10日馬雲提交了退休書,馬雲將會辭去阿里巴巴董事長這一職務。前不久支付寶剛剛把法人 代表更換了,由馬雲變更為葉鬱青,馬雲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自己會用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來做慈善,馬雲主要是想改善中國的教育體系 ,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的教育情況。
  • 川普稱馬雲是「高人雅士」,阿里巴巴要和美國談合作?
    馬雲和川普談合作 不難發現,這次的會面大有深意。就在川普當選後不久的12月2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等10家中國市場列入所謂的「惡名市場」後。之後,阿里巴巴曾公開回應,認為美方或是「被當前的政治氛圍所影響,無視阿里巴巴在打假方面做出的努力」。
  • 這是一個關於夢想的故事,因為在這更好的時代!
    是背上行囊,追逐詩和遠方。……這個時代因為有夢想,而變得更加美好!這些追夢人,你都了解嗎?馬雲:永遠追夢的少年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的掌舵人馬雲,去年辭任董事局主席,開始追尋少年時的教師夢。曾經兩次高考失利,也當過英語老師,從1995年創辦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商業信息發布網站起,馬雲一路進軍網際網路,造就了阿里巴巴的傳奇。「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追夢之路一直在路上。
  • 55歲馬雲正式退休:我最大的錯誤,是創立了阿里巴巴
    不甘放棄的馬雲後來又報名參加了高考,在第三次終於考上了,以專科的成績進入了本科學校杭州師範學校的英語專業。1988年,馬雲大學畢業。因為出色的成績和大學時優異的表現,他成為全校500人中,唯一一位被分配到大學教書的人。或許是命中注定,馬雲跟老師這一職業有避不開的緣分。
  • 馬雲已經退休:阿里巴巴十八羅漢發展現狀如何?
    在馬雲高調退休的背後,蔡崇信也早已淡出阿里巴巴具體業務職責,如今蔡崇信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體育上。去年以來,蔡崇信接連收購了NBA的布魯克林籃網隊和WNBA的紐約自由隊。其中收購布魯克林籃網隊花費了23.5億美元,創下了美國體育上的記錄。在十八羅漢裡,馬雲和蔡崇信的地位要遠高於其他人,他們倆是阿里巴巴的永久合伙人。
  • 阿里巴巴的第一、第二股東分別是誰,馬雲對阿里巴巴有控制權嗎?
    眾所周知,阿里巴巴已成為全球市值前二十的科技公司。而關於阿里巴巴的股東問題,一直受到網友們的關注,而今天我們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阿里巴巴的第一、第二股東到底是誰?馬雲和他的創始團隊,在阿里巴巴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馬云為什麼把網站取名為「阿里巴巴」的原因,馬雲親自解釋了!
    簡單、熱情、睿智,但卻偏執、不按常理出牌,這些看來無法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性格,也許正是馬雲被許多人稱作「異類」的原因吧。然而正是這個有些「異類」的馬雲,而被世人譽為最早在中國開拓電子商務應用,並堅守在網際網路領域的理想家和實幹家。
  • 馬雲明天退休 阿里巴巴離開「爸爸」還行嗎?
    來源:英為財情作者: 李英維 2018年的9月10日,中國網際網路當之無愧的巨頭阿里巴巴 (NYSE:BABA)創始人,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宣布將於2019年的9月10日正式退休,也就是明天。關於馬雲的退休,一年前剛剛宣布的時候,媒體人之間已經多有討論,有很多人將其解讀為是阿里巴巴的負面消息,也有很多人看到了阿里巴巴集團內部成功的人才養成計劃,對其大加讚賞。關於馬雲創立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很多人寫成了傳奇,坊間多有流傳。
  • 馬雲在聯合國談政商關係:這是阿里巴巴跟中國政府最好的時期
    「中國政府給了阿里巴巴發展空間,這就是我們跟政府最好的時期。」當地時間4月25日,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馬雲在與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交流中,以阿里巴巴自身發展歷程為例,用「三個階段」闡釋了新型政商關係。當天,除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還以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特別顧問的身份來到日內瓦,與包括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基圖伊在內的兩百多位同事們分享自去年9月受邀任職以來,在全球各地奔走、幫助年輕人和小企業發展的工作情況。
  • 馬雲:阿里巴巴遵守臺灣法規 保留分公司
    馬雲:阿里巴巴遵守臺灣法規 保留分公司(圖片來自Yahoo)    臺灣相關部門認為,阿里巴巴曾試圖隱瞞自己的中國大陸企業身份。對此,馬雲稱自己第一次聽到有「陸資」這種說法,作為國際化企業,阿里巴巴會遵守臺灣的法規,繼續保留分公司。    馬雲表示,企業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會面臨不同的挑戰,「政府不關心,你痛苦;太關心你,你也痛苦;別人不肯跟你做生意痛苦,誰都想來跟你做生意,也痛苦。」
  • 南非總統送馬雲特色禮物 馬雲:不如在阿里巴巴賣它
    正在南非參加活動的馬雲,獲得了一件來自南非總統贈送的特色禮物,結果機智的馬老師笑著表示,我們不如把這個禮物拿到阿里巴巴上賣掉(更多引申義是在阿里巴巴平臺上賣這種禮物)。
  • 馬雲的雲谷學校浮出水面,馬雲的教育夢,全新的十五年制國際學校
    眾所周知,馬雲最開始是從杭州師範大學畢業的,畢業後也當了一段時間的英語老師。可以說,馬雲最開始也是屬於教育界的人,他當初應該也有一個當好老師,搞好教育的夢想。但可惜,後來馬雲離開了崗位,去創辦了阿里巴巴,並且由此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了今天的「馬爸爸」,成為了中國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