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業態經營比例:購物、餐飲、休閒1:1:1

2020-12-18 贏商網

  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的改變,令購物中心業態經營的「黃金比例」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休閒的1:1:1消費模式。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購物中心不是賣出來的,而是吃出來的。

  近年來,大型綜合商業體內的美食廣場普遍呈現火爆局面,商業綜合體內的各式特色餐飲深受百姓歡迎,一些地方經常出現拿號排隊的現象。在毛利逐年下降的情況下,搭配高比例的餐飲業態成為商業地產突破利潤局限的新舉措。購物、餐飲、娛樂「52:18:30」的購物中心業態經營「黃金比例」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休閒「1:1:1」的消費模式。業內人士表示,餐飲業已成為商業綜合體的招商重點。

  調查:餐飲區成人氣聚集地

  走訪本市大型商場綜合體了解到,不管是銀河國際購物中心還是大悅城以及水遊城等商業綜合體,現場人氣最旺的不是奢侈品牌、服飾品牌等購物片區,而是餐飲主力店。大約80%以上的商場主要依靠餐飲增加人氣,不僅新的商業體選擇餐飲拉動人氣,不少老的大型商場也藉助餐飲突破發展瓶頸。

  銀河國際購物中心經營管理處副總裁路賢說:「如今商場消費需求正在發生變化,不僅為了購物,在大型商場和購物中心,人們會更加注重對餐飲、休閒娛樂等多方面的需求,這也是商業綜合體的發展趨勢。比如以前的商業街內,幾乎沒有餐飲業,後來發展到佔商業綜合體的10%,如今由於餐飲業的重要性已經發展到40%。」

  餐飲對大型商場的拉動,主要體現在人流方面,無論是客流帶動型的星巴克,還是體驗型的特色美食,或是直接需求型的快餐,甚至本市的高端飲食等,都呈現出非常明顯的聚客效應,而且餐飲業態往往可以消化大型商場裡的高層空間,並向上承接更高樓層的娛樂體驗業態,成為上下互動式的客流發動機。

  商家:餐飲區能撐起半邊天

  縱觀本市商場業態配比,都有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餐飲主力店在商場業態中都佔有著相當大的比重。在以前的傳統商場中,餐飲業所佔比重約為20%至25%,在現在的商業體中的餐飲業態甚至超過了30%達到40%。餐飲業態為何會受到大型商場和購物中心如此高的重視?

  業內人士分析,餐飲業在整個商業體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在於餐飲業態對於普通的消費人群具有很強的號召力。每次到商場和購物中心,目前對於很多人而言,最大的興趣在於發現美食,接下來才會考慮去購物消費。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商場之所以更青睞餐飲,是因為餐飲業態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其他商場業態相比,風險降低而且收益更快。可以說,體驗式商業的最典型代表就是餐飲,「購物中心不是賣出來的,而是吃出來的」觀點正逐漸體現出來。

  餐飲:進入綜合體營業額攀升

  業內人士稱,以前商業綜合體是主動求著餐飲加盟,而現在都主動招商找上門,這說明餐飲在商場所佔的比重逐步增大。餐飲本身應該作為大型綜合性百貨配套設施的一部分,商場要給消費者提供一個購物之餘休閒就餐的環境和服務。

  某餐飲業老總說:「在選擇商鋪時,最看重商業體量、運營團隊、地段三大要素,當然還要看租金。一旦看準了該地的商業氛圍濃厚,人氣很旺,運營管理也很規範,租金又很實惠,由於選址正確,生意往往都會異常火爆,這地方的商鋪租金也翻倍漲。」

  某連鎖餐飲業主管說:「我們的火鍋經營已有10多年時間。以前,都是選擇一些沿街商鋪來開店,生意也不錯。近幾年,城市綜合體發展很快。慢慢發現,城市綜合體更能夠凝聚人氣,有更好、更規範的管理。相比之下,城市綜合體也能幫投資人降低很多風險。比如,現在在馬路旁邊開一家餐飲店,下雨或者寒冷的冬天,人就會少一些。一旦修路、修地鐵,對臨街商鋪的餐飲生意也會有很大影響。而開在商業綜合體,人氣永遠不用擔心,這樣營業額自然會高。

本文轉載來自:今晚經濟周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案例研究:香港各大購物中心是如何把業態規劃做到極致?
    1、競爭業態機會挖掘   通過詳細的市場調研,了解區域商業環境情況(人均商業面積、商業發展階段等)、了解商業建築形態分布比例(獨體、街鋪)、商業業態業種比例、各商戶經營狀況等。   業態比重分配規律:目前常用的規劃黃金比例,即一個購物中心大型的商業成功的規劃經驗中購物、餐飲、娛樂的面積比為52:18:30。
  • 購物中心追過的特色業態:科技館、海洋館、醫院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年購物中心追過的「進駐者」。   一、生態農場   1.上海K11購物中心   K11最大的亮點就是抓住了都市人對田園生活的渴望。在K11三樓的都市農莊一角,將「開心農場」進行了實體化,把300平方米空間打造成室內生態互動體驗種植區,養起了香豬,還採用多種高科技種植技術,模擬蔬菜的室外生長環境。
  • 購物中心經營法則大變,再不懂就晚了!
    過去十年,購物中心高速增長、市場漸趨飽和、競爭異常激烈,且消費者行為變化周期加快,共同導致了購物中心業態、品牌高頻更迭。今年疊加疫情因素,不少品牌方縮減門店求生,預計2020全年購物中心業態、品牌更迭將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頻率。
  • 財經- 購物中心餐飲比重已超40%商場借特色餐飲突圍
    購物中心餐飲比重已超40%、北京便利店經營簡餐條件獲政策放寬、傳統家居賣場也在增加餐飲業態,增加餐飲業態已經成為實體商業在消費升級和電商衝擊雙重環境下爭取消費者的調整共識。購物中心餐飲餐飲業態本身的聚客能力已然成為引流利器之一,但業內人士指出,餐飲業態並非救命稻草,根據區域特點選擇和恰當的組合才能實現與餐飲業態的雙贏。
  • 大Mall盛宴:購物中心餐飲(1)
    今天,介紹《大MALL盛宴——購物中心餐飲》的第一篇:上海市區購物中心的餐飲。同期,上海餐飲企業自身也在發生變化,上海城市發展的同時,房價上升了,人力成本上升了,餐飲企業怎麼辦?80年代末肯德基帶來的連鎖經營形式、中央廚房工廠化加工技術的成熟,為餐飲企業的連鎖發展提供了基礎。當然,千禧年開始,購物中心這個城市巨無霸也開始出現且遍布整個城市。兩者的完美結合,餐飲蓬勃發展的時代終於在此找到了一個噴薄欲出的交匯點。
  • 操盤秘訣:香港購物中心從開發到經營5大策略
    2)不同區域的商品組合要適合不同消費水平和不同消費年齡層次的消費者需求,這些都涉及到購物中心內商業區域的劃分和商品組合技術。  3)購物中心的商業經營區域的劃分,一般應遵循一個基本的原則:任何一個購物中心的業態都是非常豐富的,任何一個購物中心都不應該片面地適應某一類消費者,而應該儘量適應更大範圍之內的消費者。
  • 餐飲比例提升 昆明多個購物中心打造「美食聯盟」
    曾經,在商業地產的運營招商裡,一直有這樣的「黃金比例」,即購物、餐飲、娛樂休閒的業態分布比為「52:18:30」,但這一黃金法則似乎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娛樂休閒「1:1:1」的消費模式,其中,不少的購物中心的餐飲比例正在由35%提升至40%、50%,乃至高達60%的比例。不僅如此,餐飲品牌的高聚集率,也往往成為購物中心的營銷重磅!
  • 極致體驗:北京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的商業經營邏輯
    探討他以什麼樣的經營理念,何種經營策略,以一個從未經營過購物中心的跨界經營者的角色,使「僑福芳草地」顛覆了傳統購物中心的激烈競爭格局,在中國超級大城市北京獲得了冠軍,成為全行業最為關注的焦點項目?這也是我們打造購物中心的一個重要競爭力。有了這麼好的空間感,就特別適合做休閒體驗類的商業業態。
  • 聚焦五星:恭賀合肥之心城購物中心榮獲「五星購物中心」稱號!
    2012年10月1日開業以來,之心城受到省內眾多消費者親睞,日均客流超6萬人次。之心城目前已成為安徽時尚綜合性購物中心成功代表,銷售額及客流量穩居安徽地區前三位,坪效、客流密度位居安徽省第一。作為一站式時尚購物中心,之心城上下共分八層,其中地下一層主題為樂活族,以休閒食品配合時尚服飾帶來大量人流。
  • 購物中心屋頂商業偏愛哪類業態?成本多少?
    從普及率來看,高爾夫、舞蹈教室、溜冰場屬於小眾運動業態,並不適合大規模在購物中心布局;從建造及運營成本來看,屋頂泳池、滑雪場的建築條件要求高,成本巨大。相比之下,兼具大眾普及率和成本可控性的屋頂球場、屋頂健身及SPA會所在運動業態中最受購物中心青睞。 2、屋頂餐飲偏好輕餐,佔比四分之三
  • 商場購物中心餐飲布局趨勢研究?
    購物中心以往購物、餐飲、娛樂的業態經營「黃金比例」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休閒1:1:1聯袂主演的消費模式。 隨著消費習慣的升級,購物中心的餐飲業態也正在向主題化、娛樂化的體驗型方面發展。近兩年,購物中心對於高端餐飲的爭搶熱度降到最低點,一方面由於高端餐飲經營業績差,對租金貢獻值低。另一方面,因為高端餐飲進入購物中心的物業要求高,經營面積大,並需要單獨的交通組織。這對於購物中心的工程設計要求較高,而且增加了購物中心後期業態調整難度。
  • 蘇州人均商業面積達1.38㎡ 購物中心發展勢頭良好
    在高新區,一處集交通樞紐、購物中心於一體的生活廣場,如今商家們早已人去樓空,門口及每層樓面上只剩幾位保安在那裡看管著。據了解,這處生活廣場從2016年6月開業到關閉,前後持續不過一年左右時間。在園區,一處業態涵蓋零售、餐飲、兒童、休閒娛樂的購物中心,開業以來,受到市民及遊客的關注。但在購物中心的一樓,多位經營業主已經有些糾結。
  • 成都國際金融中心等購物中心引入更多複合型業態
    報告表明2014年1-7月,成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民幣人民幣2,381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零售業實現零售總額人民幣1,946億元,同比增長13.6%;餐飲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民幣266億元,同比增長10.4%。2014年1-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同比增長1.3%,其中7月份同比增速小幅加快。
  • 深圳西18萬㎡巨無霸購物中心 沙井京基百納廣場1周年成長記
    「大而全」的業態布局   沙井京基百納廣場經營場所為地上1-7層,停車場位於地面東廣場、南廣場、四樓和五樓。記者走訪一圈發現,沙井京基百納廣場經過一年的運營,保持著較高的品牌開業率,商場內聖誕歌曲環繞,整體呈現輕鬆愉悅的購物氛圍。
  • 解析:在購物中心比例不斷提升的體驗式業態該如何運用?
    目前,購物中心都傾向性地提升了體驗式業態比例,以增加顧客購物的停留時間及消費機會,創造更多的商業利潤。究竟什麼才是體驗式業態?如何合理運用體驗式業態?   一、究竟什麼才是體驗式業態?   1、購物中心成為體驗式業態載體的原因   「體驗式」業態最常見的載體是購物中心這種目前發展迅速的商業模式,原因有三:   其一,購物中心基本上以開發商持有為主要的經營模式,需要與商場內的商戶共同協作,形成共贏,從而使項目達到保值增值的最終目的,所以會支持「體驗式」業態的經營,從而發揮其強勁的吸引人氣的能力
  • 長沙悅方idmall購物中心業態規劃圖表一覽
    五一商圀,號稱湖南第一商圀,擁有6000個商家,年消費額數十億元,日均客流量為30萬人次以上,是長沙乃至整個湖南名副關實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中心。  三、建築設計  1. 建築立面設計  悅方的外立面設計別具一格,整體趨於現代主義極簡風格,充滿了時尚的快感。
  • 百貨+購物中心 利群金鼎廣場類購物中心玩轉百貨轉型
    一方面他們想要保留百貨店的商品力、強營運、優服務、高坪效,又期望引入購物中心的高顏值、多功能、「城會玩」、大流量。這就是所謂的「類購物中心」。這些「類購物中心」,一般是由那些百貨店轉型而成的購物中心,但也有一部分,是原有的老牌百貨,打造的轉型之作。   在青島,這種類購物中心,有很多。比如有百貨轉型的高端購物中心海信廣場,比如利群旗下新開業的多家購物中心。
  • 成都九方調整達1/4 引入超5000平書城轉型閱讀主題購物中心
    購物中心引入書店業態早已不是新鮮事,甚至有的購物中心還可能引入不止一家書店。但在成都,以書店為絕對主力店,並因此圍繞閱讀將所有業態與之進行跨界融合的購物中心,或許還沒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成都九方購物中心與新華文軒的合作或許將開創一個新局面。   10月19日,成都九方購物中心舉行了與新華文軒的合作籤約儀式。
  • 分析購物中心業態規劃:深圳萬象城等7大典型案例
    購物中心業態規劃:典型案例→業態各層分布借鑑  深圳萬象城、廣州天河城、廣州中華廣場、廣州正佳廣場、香港太古廣場、香港好萊塢廣場、香港太古城中心。  【深圳】萬象城各樓層業種個數比例  中華廣場各層的主題性相對較強,但亦可明顯看到餐飲美食/休閒娛樂等業種主要分布在較高樓層。
  • 購物中心如何玩轉新體驗業態
    據贏商網數據統計,2018年開業購物中心業態佔比中文體娛樂類為首達38%,其次為餐飲業態佔30%。其中,體驗業態呈逐年遞增趨勢,2018年佔比同比上升5%,由此也可發現新型體驗業態已成為新生代娛樂選擇中不可忽視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