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的改變,令購物中心業態經營的「黃金比例」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休閒的1:1:1消費模式。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購物中心不是賣出來的,而是吃出來的。
近年來,大型綜合商業體內的美食廣場普遍呈現火爆局面,商業綜合體內的各式特色餐飲深受百姓歡迎,一些地方經常出現拿號排隊的現象。在毛利逐年下降的情況下,搭配高比例的餐飲業態成為商業地產突破利潤局限的新舉措。購物、餐飲、娛樂「52:18:30」的購物中心業態經營「黃金比例」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購物、餐飲、休閒「1:1:1」的消費模式。業內人士表示,餐飲業已成為商業綜合體的招商重點。
調查:餐飲區成人氣聚集地
走訪本市大型商場綜合體了解到,不管是銀河國際購物中心還是大悅城以及水遊城等商業綜合體,現場人氣最旺的不是奢侈品牌、服飾品牌等購物片區,而是餐飲主力店。大約80%以上的商場主要依靠餐飲增加人氣,不僅新的商業體選擇餐飲拉動人氣,不少老的大型商場也藉助餐飲突破發展瓶頸。
銀河國際購物中心經營管理處副總裁路賢說:「如今商場消費需求正在發生變化,不僅為了購物,在大型商場和購物中心,人們會更加注重對餐飲、休閒娛樂等多方面的需求,這也是商業綜合體的發展趨勢。比如以前的商業街內,幾乎沒有餐飲業,後來發展到佔商業綜合體的10%,如今由於餐飲業的重要性已經發展到40%。」
餐飲對大型商場的拉動,主要體現在人流方面,無論是客流帶動型的星巴克,還是體驗型的特色美食,或是直接需求型的快餐,甚至本市的高端飲食等,都呈現出非常明顯的聚客效應,而且餐飲業態往往可以消化大型商場裡的高層空間,並向上承接更高樓層的娛樂體驗業態,成為上下互動式的客流發動機。
商家:餐飲區能撐起半邊天
縱觀本市商場業態配比,都有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餐飲主力店在商場業態中都佔有著相當大的比重。在以前的傳統商場中,餐飲業所佔比重約為20%至25%,在現在的商業體中的餐飲業態甚至超過了30%達到40%。餐飲業態為何會受到大型商場和購物中心如此高的重視?
業內人士分析,餐飲業在整個商業體中佔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在於餐飲業態對於普通的消費人群具有很強的號召力。每次到商場和購物中心,目前對於很多人而言,最大的興趣在於發現美食,接下來才會考慮去購物消費。大型購物中心、百貨商場之所以更青睞餐飲,是因為餐飲業態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其他商場業態相比,風險降低而且收益更快。可以說,體驗式商業的最典型代表就是餐飲,「購物中心不是賣出來的,而是吃出來的」觀點正逐漸體現出來。
餐飲:進入綜合體營業額攀升
業內人士稱,以前商業綜合體是主動求著餐飲加盟,而現在都主動招商找上門,這說明餐飲在商場所佔的比重逐步增大。餐飲本身應該作為大型綜合性百貨配套設施的一部分,商場要給消費者提供一個購物之餘休閒就餐的環境和服務。
某餐飲業老總說:「在選擇商鋪時,最看重商業體量、運營團隊、地段三大要素,當然還要看租金。一旦看準了該地的商業氛圍濃厚,人氣很旺,運營管理也很規範,租金又很實惠,由於選址正確,生意往往都會異常火爆,這地方的商鋪租金也翻倍漲。」
某連鎖餐飲業主管說:「我們的火鍋經營已有10多年時間。以前,都是選擇一些沿街商鋪來開店,生意也不錯。近幾年,城市綜合體發展很快。慢慢發現,城市綜合體更能夠凝聚人氣,有更好、更規範的管理。相比之下,城市綜合體也能幫投資人降低很多風險。比如,現在在馬路旁邊開一家餐飲店,下雨或者寒冷的冬天,人就會少一些。一旦修路、修地鐵,對臨街商鋪的餐飲生意也會有很大影響。而開在商業綜合體,人氣永遠不用擔心,這樣營業額自然會高。
本文轉載來自:今晚經濟周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